副连级待遇:高中数学课程结构设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08:51:54
高中数学课程结构设置在课程结构设置方面,《大纲》将高中数学分为必修课、选修课。
《大纲》的课程结构设置
类 型课 时内 容课 时
必修课(含研究性学习课题)2801.集合、简易逻辑 
2.函数
3.不等式
4.平面向量
5.三角函数
6.数列
7.直线和圆的方程
8.圆锥曲线方程
9.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10.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11.概率
12.研究性学习课题14
30
22
12
46
12
22
18
36
18
12
12
选修课选修Ⅰ521.统计
2.导数
3.研究性学习课题12
20
3
选修Ⅱ1041.概率与统计
2.极限
3.导数
4.积分
5.数系的扩充—复数
6.研究性学习课题14
12
16
14
16
6
在课程安排上,《大纲》指出:“高中数学分为必修课、选修课,选修课包括选修Ⅰ和选 修Ⅱ。必修课总计280课时,选修Ⅰ总计52课时,选修Ⅱ总计104课时。学校根据教学实际自行 安排必修课、选修课的开设。每学期至少安排一个研究性课题。”按照《大纲》的要求,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结构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层次:
所有学生必须掌握的水平(必修课);
面向高校文史类专业的要求(必修+选修Ⅰ);
面向高校理工类专业的要求(必修+选修Ⅱ)。
在课程结构设置方面,《标准》有较大的变化,课程结构框架彻底打破了传统模式,在整个高 中课程领域—学科—模块的统一安排下,进行高中数学课程框架的重新构建。这是本次课程 改革最为突出的特点。
高中数学新课程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必修课程由数学1、数学2、数学3、数学4 、数学5共五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有系列1、系列2、系列3、系列4四个系列,其中系列1由1- 1、1-2两个模块组成,系列2由2-1、2-2、2-3三个模块组成,系列3由数学史等六个专题组成 ,系列4由几何证明选讲等十个专题组成。每个模块2学分(36学时),每个专题1学分(18学时) ,每2个专题可组成1个模块,课程结构如图所示。

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数学内容,它确定的原则是: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  ,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
选修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需求,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获得 较高的数学素养奠定基础。





二、分析与建议
(1)高中数学课程框架充分体现了课程的基础性与选择性。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关于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的要求,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普通高中共有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 活动等八个领域。每个领域由若干科目构成,数学领域的科目只有数学,其中必修模块有5个, 选修系列1有2个模块,选修系列2有3个模块,选修系列3有6个专题,选修系列4有10个专题,每2 个专题组成一个模块。这个设计首先保证了所有学生的基础,对于所有学生来说,180课时的 必修模块,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的基础,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日常生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 为不同方向发展的学生提供了准备,从大类上分为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与希望 在理工、经济等方面发展的两类。实际上整个课程结构为将来在不同方向发展的学生都奠定 了基础。为了使学生能实现自己的意愿,规划自己的人生,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根据 自己的兴趣进一步拓宽、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标准》设置了选修系列3、4,它们由专题构成。
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地运用数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觉地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 、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标准》明确地提出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方面的具体 教学要求。一方面,以具体专题或栏目开展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方面的专题活动; 另一方面,在整个高中数学课程中,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等内容充分渗透在各个 具体内容的教学环节中。通过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提出问题;为了解决这些数 学问题,需要进行各种数学活动来建立数学模型;在获得数学理论之后,通过数学建模等及时 地解决数学问题;在整个内容展现过程中,不断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在一些数学内容的呈现 时介绍数学的发生、发展历史,介绍数学家的贡献,介绍数学的应用等。
(2)高中数学课程由原来的统一管理转变为学分制管理,在极大地满足学生选择需要的同时, 也给学校教学管理增加了困难。制定选课指导与选修课教学建议就显得尤为必要。
如何组织学生选择课程?
《标准》为高中数学提供了5个模块和16个专题的选修课程,怎样指导学生有效地选择课程是 学校工作的一部分。应当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要求,但学校不是放手不管,要加强指导,咨询 ,协调。
《标准》对于学生选课提出了基本建议:走向社会,报考艺术、体育类专业,报考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报考理工、经济类专业。这些基本建议只是大概方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简单地让学生进行艺体、人文、理工分科,本次课程改革增加选择性,促进学生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但并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简单地分为文科、理科。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大纲》过分强调分层,一旦选择文科,将很难转学理科。而《标准》更强调分类,强调学生中途的可转换性。学生即便选择了系列1,但他后来对理工类或经济类专业发生兴趣,此时,他只要申请转学数学选修系列2即可,而且两者共同的内容是互相承认的,两者不同的内容可以通过调剂补充完成。
学校每年应组织选课指导报告会,介绍选修课计划,介绍有关选修课和专题的内容、有关模块的内容、学习时间、所需要的准备情况等。学校应建立咨询机构,回答学生选课方面的问题。这种机构应由教务人员、数学专家、各年级的教师组成。机构应提供详细的指导内容、宣传材料等。在可能情况下,应为每位学生选择学科导师,详细研究学生的潜力与发展情况,为学生提供科学的选课指导。
教师在指导选课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指导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导”,在指导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这是指导学生选课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则。②因材指导原则。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业成绩、成长记录、特长与潜能等对学生进行指导,不能一刀切,给学生提供雷同的建议。③科学性原则。指导老师不能随意给出建议,必须有一定的依据,比如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业成绩等个人因素和就业状况、高校招生动向等社会因素为基础作出指导。

如何进行选修课教学?
这个问题应当在详细研究基础上,根据不同学校的情况,合理制定选修课开设计划。对于选修课程系列1、系列2的教学应当与必修课程紧密联系,又要有所区别。课堂教学中应当注意学习方式的转变,注意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同时应注意到,由于系列1、2对应于选择方向不同的学生,应当尊重学生的选择,注意学习的层次,同时兼顾个别学生的中途转换、调节。而对于选修系列3、4的课程开设,应当与必修课程、选修系列1、2有较大的区别。首先,在学习内容上,这16个专题各自都是相对独立的,各自的特点也不相同,教材编写也不求完全统一的模式。其次,在学习方式上,不同的专题采取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可以以讲授为主,有的可以以学生探究为主,有的可以以合作学习为主。第三,学习的群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必修系列主要以行政班为主进行教学,对于选修系列1、2来说,主要以分类为主,学生群体水平差异不大,而选修系列3、4的专题开设,学生群体有较大的差异。基于这些因素,选修课程3、4的教学,应当充分研究各种情况,针对内容、学生、学校的不同情况,采取较为合理的方式进行教学。
三、相关链接
(1)严士健等主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第七章 课程框架设计思路及其说明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数学课程标准研修》
专题一 理念、目标与框架——选择的作用
(3)杨玉东等主编:《高中数学新课程理念与实施》
第一章 从数学教学大纲到数学课程标准
(4)钟启泉等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
第7章 课程结构及其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