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免费观看狼兵吼:当前西方国家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走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8 08:58:57
尽管世界范围的反危机措施使得西方国家的金融体系和经济运行趋向稳定,但是危机的根源并未消除,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危机的走势还有待观测。分析预测西方国家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走势,既要关注短期、技术指标的变化,更要关注长期、深层因素的影响;既要把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一般规律,更要把握此次危机的特殊表现。
西方国家金融体系依然脆弱
经过巨额注资和多方联合干预,国际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虽有降低,但是目前西方国家的金融体系依然混乱而脆弱。
首先,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违约率、撇账率还在上升,资产质量继续恶化,问题银行数量仍在增加。2009年第四季度,美国银行贷款违约率为7.17%,连续12个季度呈现上升趋势;撇账率为2.93%,连续14个季度呈现上升趋势;问题银行数量跃增27%,数目达到了702家,创下1993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截至2010年4月10日,美国破产银行总数在2009年140家的基础上又增加42家。
其次,货币金融机构对其他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融资增长率不断下降,信贷继续停滞甚至萎缩。2010年2月24日,美国的银行信贷余额为8.89万亿美元,比1月平均值下降1.3%。2010年1月末,日本的银行信贷余额为419万亿日元,同比下降2.0%。
再次,西方主要国家房地产市场再度下挫,金融机构房贷风险加大。2010年1月份,美国现房价格环比下降3.4%,新房价格环比下降5.6%,现房销量环比下降7.2%,均为连续2个月下降;新房销量环比下降11.2%,连续3个月下降。英国2月份房价环比下降1%,为10个月以来首次下降。据统计,2010年美国将有超过5000亿美元的商业地产贷款到期,若美国商业地产价格持续下滑,势必导致更多美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出现严重亏损甚至倒闭。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西方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加剧,金融市场动荡重现。为应对金融危机,西方主要国家积累了巨额财政赤字,公共债务水平急剧攀升。据联合国2010年1月统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投入的财政救援资金已达26330亿美元。研究显示,目前美国国债总额占GDP的比例约为87%,2010年将升至97.5%;英国国债总额占GDP的比重将由2009年的75.3%升至2010年的89.3%;法国公债总额占GDP比重将由2009年的73.9%升至2010年的77.5%;希腊公债总额占GDP比重将从2009年的113%升至2010年的130%;日本政府债务总额占GDP的比例将从2009年的218%升至2010年的227%。迪拜债务危机和希腊债务危机引发股市、汇市、债市、期市等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波动表明,不断扩大的公共债务规模极易导致主权债务危机并引发新一轮的金融动荡,使西方国家陷入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相互拖累的恶性循环。
金融市场正常化路途遥远
西方国家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依然存在恶化风险,彻底摆脱金融危机、实现全球范围金融市场正常化更是路途遥远。
首先,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及其监管机制的改革进展缓慢。此次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美式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重新构建相对完善的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已成为实现金融体系正常化的重要微观基础。然而,旨在强化投资者权益保护和董事会责任从而堵塞公司治理漏洞的各项公司治理改革法案,却遭到了美国商会以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里代表华尔街高管和金融精英利益人士的普遍抵制。同时,完善全球金融体系的监管机制,一方面需要各国完善自身的监管体系,另一方面需要各国共同建立一个更为有效的全球协调监管体系,以强化金融机构的规模监管、跨国操作监管以及金融衍生品创新的动态评估和监管。然而,各国完善内部金融市场监管体系尚存在许多困难,能否尽快制定出能够被各国普遍接受的规章制度,并按照G20匹兹堡峰会所确定的2012年期限将其全部付诸实施,无疑更是充满了巨大的挑战。
其次,金融资本主导的畸形经济结构的调整困难重重。实现全球范围金融市场的正常化,必须终结金融资本的畸形膨胀和全球扩张,扭转金融资本主宰产业资本的异化倾向,“再平衡”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结构关系。数据显示,华尔街金融机构2009年耀眼的业绩仍然主要依赖于庞大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然而,忙于金融“救火”的西方各国政府目前基本无暇顾及金融机构的“瘦身”和资产负债表的调整,金融机构自身是否愿意和能够剔除或挤掉巨额金融有毒资产和泡沫资产,尚存许多疑问。更为困难的是,经过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经济金融化、金融泡沫化运动,西方资本主义已经步入了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美欧等国已经步入了经济增长严重依赖金融泡沫的互动轨道,逆转这一趋势,无疑需要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
再次,以美元为中心的现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步履维艰。如果不对当前货币金融体系进行根本性改革,造成金融危机的制度性缺陷就不会消除,也不可能实现全球范围内金融市场的正常化。然而,尽管美元作为衡量财富的世界储备货币与美国主权货币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世界各国也提出了许多创建新的世界储备货币的方案,但是,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必将极力捍卫美元的霸主地位,并且试图挑战美元地位的欧元,由于欧元区的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而尽显颓势,目前世界还没有任何一种现存的储备工具可以切实地评估、度量、交换和承载商品与服务的真正价值。同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也将是一个世界各国实力角逐的漫长过程。西方主要国家自利的改革主张和议程设定仍然占据压倒性优势,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与国际金融体系合理化、正常化的要求明显缺乏足够重视。IMF份额改革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并未改变美欧等成员国的主导地位,世界货币金融体系的改革任重道远。
“政策性反弹”难以为继
金融是西方国家社会经济的核心,没有一个正常运转的金融市场,西方国家就不可能真正彻底摆脱金融危机,也不可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因此,目前西方国家刺激经济复苏与增长的各项政策就根本而言大都是低效甚至无效的,也是难以持久的。尽管西方主要经济体从2009年下半年先后转入正增长,但这只是依赖短期的、特殊的政策作用取得的“临时性增长”。数据显示,西方国家的失业率仍处历史高位且呈继续攀升态势。2010年2月份,欧元区16国的失业率为10%,比1月份上升了0.1个百分点,创下了1998年8月以来的最高纪录;欧盟27国的失业率为9.6%,同样比1月份上升了0.1个百分点,创下了2000年1月以来的新高;美国2010年3月份的失业率则继续维持在9.7%的高位。
另外,根据总部位于巴黎的信贷保险公司Euler Hermes的估测,2010年德国企业破产数量将增长11%,达到创纪录的3.89万家;2010年西欧国家企业破产数将增长8.7%。这表明,断言经济危机已经过去仍然为时尚早。西方国家经济目前的“弱势反弹”犹如“依赖特殊药物的重症病人”,没有了刺激政策的“生命保障”,随时有可能重回衰退。西方主要经济体如今正处于进退两难的政策境地:退出经济刺激政策,必然导致经济反弹势头逆转;继续实施刺激政策,必然加剧日趋严重的主权债务危机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欲摆脱两难境地,西方主要经济体或许只能寄望于新的一轮金融泡沫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的循环,以及实体经济早日实现自主性增长。
实体经济实现自主性增长需要漫长过程
实体经济的自主性增长,需要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国际贸易以及主导产业等方面的振兴与持续增长。
在消费需求方面,尽管改变居民负债消费模式不符合西方国家金融资本的利益,但修补家庭资产负债表、提高私人储蓄率毕竟已成为美欧等国消费者的普遍选择。数据显示,美国2010年3月份正式登记的个人破产申请多达15.8万件,平均每天6900件,同比增加了19%,环比增加了35%,创下了2005年10月以来的单月最高纪录。显然,近期内期望美欧等国居民消费重回负债模式、实现强劲回升是不现实的。麦肯锡公司的研究显示,美国家庭负债与个人可支配收入比率每下调一个百分点,将导致总需求减少1000亿美元左右;美国家庭储蓄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也将导致总需求减少1000亿美元左右。鉴于消费支出对于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70%以及美国经济占全球经济的份额超过20%,美国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必然严重抑制西方国家实体经济的复苏。
在投资需求方面,尽管去库存化步伐有所减慢,但是西方国家产能利用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难以期望投资支出在近期大规模增长。2010年2月,美国工业产能利用率和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2.7%和69%,分别比长期趋势低8个百分点和10.3个百分点。欧盟国家和日本的产能利用率也不乐观,同样远低于长期趋势水平。固定资产投资是历次经济复苏的基础,然而西方国家目前产能过剩严重,加之信贷市场疲软,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增长难以想象。
在国际贸易方面,尽管世界各国普遍呼吁贸易自由以共同应对危机,但是贸易保护主义却不可阻遏地泛滥开来。迫于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压力,欧美等西方主要经济体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以解决“全球经济失衡”为借口,不断采取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保护本国企业和本国市场,保护的主体范围不断扩大,保护的对象不断增加,保护的手段日趋多样,导致全球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急剧升温,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和贸易增长。2010年3月26日世界贸易组织预测, 2010年全球贸易量虽有望增长9.5%,但恢复到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之前的水平尚需2—3年。
在主导产业方面,尽管目前人们对于新能源、低碳经济等产业的期望甚高,但是它们能否成为带动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的新的主导产业尚存许多疑虑。一方面,促进新能源产业降低成本、提升竞争能力的技术创新进展缓慢,而发展新能源经济还必然遭受传统能源产业利益集团的抵制和阻挠。另一方面,制定更加严格的减排规则,提高化石能源的消费成本,改变化石能源与清洁能源的成本比价,无疑更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国际政治博弈和经济博弈过程。
上述分析表明,西方国家实体经济真正实现自主性增长需要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可以预期,此次经济衰退的持续时间将会超过以往半个世纪之中的任何一次衰退。当然,危机终将过去。然而,尽管当代资本主义通过自身调整的实践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矛盾调适能力,西方国家经过历次危机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应对危机经验,全球化背景下反危机行动可以实现空前的国际合作,但是各种危机干预和调节措施在降低危机破坏程度和缩短危机时间的同时,也降低了危机对各种矛盾的强制平衡作用。强烈的国家干预即使能够暂时实现金融市场和经济运行的稳定与复苏,但其留下的后患可能在今后相当的时期内更加难以治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胡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