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长和团支书哪个好:通俗易懂的介绍这次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实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2:22:31
看来金融危机本身惹人关注的多,我也看到了各种奇谈怪论和离奇预测,不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怕是难以往下进行。本人不才,对这个问题也是因次贷危机才少有涉猎,掌握的资料也少,勉为其难,再罗嗦一把,大家就当个故事听听吧。
  对于次级贷款、抵押债券、信用违约掉期等等现在被定义成这次金融危机罪魁祸首的这些我们没有但在老美经济生活中存在的次级贷和金融衍生品,我不知道我们的专家到底理解了多少,有关这些术语和杠杆化后的衍生品市场数额以及各种让人不寒而怵的推理结论,各专家学者和论坛网友讨论的那叫一个热闹,大家现在都听的多了吧?反正我是听的耳朵起茧子了。但有几个人听明白了我不知道,我看到的都是听的恐慌起来的和悲观起来的。这些我是不会讲了,讲了也没用,那是老美的事。我要讲的是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以及对以后可能的影响。讲清楚这些当然又要扯历史了,放心,不会扯太远,30年吧。
  讲之前还要先介绍一个人,HYMAN MINSKY,国内是译为海曼明斯基,这个人在30年前提出了一个假说(现在应该有很多人觉得可以称为理论了),认为金融系统天生具有不稳定性(我经常说脆弱性,不过不稳定性更贴切),具体说或者大概意思(记不了那么准确)就是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再加上金融资本天生的短期行为导致了金融系统的不稳定,倒霉的是这个不稳定是不能根除的,在经济周期的作用下,这个不稳定就演化成了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发展的下一步就是经济危机了。而且这个危机是一直存在的,只是在经济增长时被掩盖起来了,经济一停滞或进入下降周期,危机就会在矛盾激化中蹦出来。危机中最危险的就是高杠杆的银行和高赤字高负债的政府(老美你往哪里跑,说的就是你)。大家应该明白了吧,不明白我也不再解释了。
  这个明斯基应该不是主流经济学派的,提出的这个假说在当时很多人反对,当然也不会被重视,这个假说也没得到验证,直到亚洲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作为金融不稳定假说的第一个实证,让这个假说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慢慢的有了一个明斯基时刻的说法,意思是有一个临界点,过了后投资产生的现金流不足以偿还债务,高风险的金融主体就要回收贷款变卖资产,导致资产价格崩溃。看到这里,再看看今天的金融危机,大家觉得明斯基是高人了吧。我是很佩服他的,但接受这个假说也经历了个过程,毕竟人们对没有证实的假说是有理由怀疑的。我在银行呆的那几年,是我们的银行不良资产最多的几年,当时我经常说的金融的脆弱性更多的是面对当时的中国银行由感而发,跟人家的金融不稳定假说还是挺大区别的,不过有时叫顺嘴了,大家明白就行了。
  今天再看这金融不稳定说,就很容易让人接收了。可惜明斯基几年前去世了,没能看到今天在西方世界发生的这场壮观的金融危机,反过来说,这个世界也少了一个真正的专家发出预警和提出建议。从亚洲金融危机和目前的金融危机看,金融不稳定假说的提出早了二十年。在明斯基那个时代,金融创新还没现在这么发达、杠杆化的比例还没这么高、衍生品还没有这么泛滥,中央银行作为再贷款人的功能得到了强化,所以一切还都在涨控中,即使周期出现,也能在危机出现前拯救成功。而亚洲金融危机尽管让这个假说得到了重视,但亚洲国家银行抵御风险能力的薄弱和老美对自己金融系统的信心,最终没有让这个假说成为制定金融政策和实施金融监管的重要依据,再最终……
  不是学经济专业的,基础不好,讲起来真是费力,懒得查资料了,记忆应该没错,大家将就看一下。下面就会顺的多了。
  明斯基的假说尽管没普及,但美国也不缺乏有识之士,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呢,有其必然性。这就要扯扯美国这些年的经济发展之路了。
  我们知道日本经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达到高峰,那时的日本制造就象今天的中国制造,甚至冲击的领域更广,美国制造和欧洲制造节节败退,美国经济陷入停滞,开始了产业空心化的过程。随后,日本因日圆升值和泡沫破裂进入衰退,利用这个时机和IT技术的发展,美国开始了以IT产业等高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好象是我们天天嚷的产业升级,想想老美在前面当个开路者也不容易),获得了10年的发展。但2000年之后,IT这个泡泡破了,再加上911事件,经济又开始低迷,这时候其他国家也开始大力发展IT产业,竞争也加剧了,倒霉的是,新技术新产业又出不来(产业升级不了了),老美就急了,一急就选了房地产业,加上金融创新来协助,又是10年,现在这个泡泡又破了,弄出了这个危机。也实证了一把明斯基的假说。
  故事讲完了,看来三十年也不长嘛。现在可以细细品位一下熊彼特提出的“创造性毁灭”思想了。
  后面再聊聊这次危机可能对美国和世界的影响,慢慢回到我们的主题,来论证走出去的观点。没想到扯起来这么麻烦,不过这帖子就是咱们老百姓自娱自乐的,解释清楚明白最好,反正对论点都有用。
  
  这会有点时间,把昨天的聊完,顺便再发挥一下。
  说实话,老美当时选择房地产业作为这10年来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也是逼不得已。一方面,前面已说了,没有突破性的新技术出来带动形成一个新的足够支撑美国经济继续发展的产业,也就是说无法进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老美的竞争力主要就体现在科技领先和强大的金融资本(当然还有强大的政治、军事等资本,这里先不谈),但同等技术水平上的竞争,美国的劣势就显现出来了(享福是要付出代价的)。日本制造的时代还好说,小日本更多的是在设计和人性化上做文章,当然技术含量也不低,所以成本劣势还不明显,还可以说是良性竞争,直到中国出现……。中国这个庞然大物在世界经济舞台的出现,宛如一块大石头扔进了一个洗澡盆里,彻底打碎了环球经济生态,改变了世界经济产业布局,中国凭借建国前三十年打造的种类齐全的工农业生产部门、足够低的起点、亿万辛勤劳动忍耐力十足而且要求不高的产业工人和农民工、执政党和ZF为发展经济无所不用其极的政策和手段、透支环境资源和未来利益的短视行为、恶劣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法律制度以及行同虚设的工会、薄弱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利用全体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打造出了举世无双的“血汗工厂”,成本优势无可比拟,再碰上WTO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前列强可是经常要凭枪炮打开市场啊,所以中国也会有狗屎运的,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江朱时代为什么要不惜代价加入WTO了吧),中国制造所向披靡,连当年打败美国的日本制造都要退避三舍,搞点差异化竞争,况老美乎。更大的麻烦在于,中国太大了,大的象个无底洞,发展又快,在技术追赶的同时,渐渐的高中低通吃,来者不拒,直到今天好象也没有满足的意思(我常常有种幻想:即使其他国家都停下来,只让中国从事生产来供给全世界,凭着现有制度和优良传统,中国的失业率还会在10%以上。开玩笑了)。
  所以说,老美这十年来发展房地产业来推动经济也是无奈之举。
  
  有童鞋要问,老美作为老大怎么对中国这么宽容啊,印象中中美关系虽然几经波折,但总体还是好的啊(嘻嘻,借用一下官方用语),美国似乎挺乐意这样的啊。这主要是因为以下这两方面,一是中国主要从事的还是中低端,差异化竞争还存在,没有冲击到老美的核心产业;二是老美也是这种产业分工布局的受益者,想象一下,到工厂打工和游手好闲在牛市(当然现在地产金融崩溃了经济的熊市要开始了)炒股你会选择哪一个?中国血汗工厂生产出来的东西物美价廉(奶粉除外),老美在享受这些的同时搞搞投资炒炒房地产和股票就能赚钱,何乐而不为呢。当然,如果有些因产业转移“下岗”的工人和还留下来的少量的亏损的制造业的小企业主或者美国的“愤青”或者美国的“阴谋论”学者闹的话,抑或是政治需要,老美也会时不时搞点贸易摩擦,但这都无伤大雅。除开这两个,世界形势和中国ZF的缩头乌龟哦不韬光养晦战术也是原因。
  扯到这里,我觉得,如果说有阴谋的话,也是中国的阴谋,老美是受害者。中国通过牺牲小利和受点小苦,让美国人享几年福,变的懒散和不事生产,把美国的基础产业掏空,架空老美的经济,让老美在金融和地产营造的虚幻中崩溃下来,最终走向衰亡。所以,别看我们经常向老美让步,给老美甜头,可这都是战术上的退让,战略上的主动权可是在我们手中,要不怎么说中央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啊……YY中。嘿嘿。不会真有童鞋相信这个吧?
  
  接着说。通过发展房地产来带动经济虽然可能会制造点泡沫,但也不是毒药啊,全世界不都这么搞吗?中国的房地产业不也是最大的一个产业吗?相比收入而言,美国的房价也不高啊?要说房价下跌,比美国跌的多的国家有的是,怎么就在美国搞出了这么大的动静,让金融系统崩溃,而且快要导致经济危机了。这里的奥妙就是无限制的金融创新,通过金融杠杆创造了一个几十万亿美元的与房地产信贷有关的市场,通过抵押债券、信用违约掉期等衍生品把投资银行、普通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基金等与金融有关的行业都装了进来,再通过理财产品把其他企业和个人也扯上了牵连。
  在上升时,杠杆可以几何级的放大利润,反过来也同样正确,在下跌时,杠杆可以几何级的放大损失。当拐点到来,经济下滑,房价下跌,有一部分购房者偿还不了贷款时,造成的帐面损失都是可怕的,在拨付准备金和资产减计后,流动性没有了,为保持流动性抛售资产又加速了资产价格(房价也在其中)的下跌,恶性循环形成了,趋势一旦确立并继续,到达临界点时,流动性通过自身无法恢复,信心没有了,全面的金融危机发生了,预期坏到不能再坏,恐慌开始蔓延,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情况。有人说,美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和美国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对这场危机的实质理解的还不够深刻造成的;还有专家把这归结成美国政府的一场阴谋,对此说法,我……我无语了。
  
  适度的金融创新是有益的。不能说美国的金融创新一无是处,至少通过房地产金融的创新,让很多美国老百姓早早就实现了居者有其屋,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过度的金融创新就是毒药,美国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可问题是,当其他产业日益衰弱,房地产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时(这里有一个数据可以说明:美国住宅投资占到了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5%),也没的选呀。即使中间害怕过、后悔过,可是考虑考虑选票也得咬咬牙称下去啊。如果再加上一点对本国金融体系的满目自信和把问题留给下一届政府的侥幸心理,就是毒药也要喝下去呀(大家觉得是不是和某国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现在对待房地产的态度相似啊,看来房地产的魅力太大了)。所以,在房地产信贷以及与此有关的金融创新、杠杆比例的监管上,美国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的腰竿硬不起来(这监管态度又让我感觉和某国的政府尤其地方政府相似),贪婪永无止境,雪球越滚越大,次级贷款出现了,CDO后面出现了CDS,胆子越来越壮,杠杆比例越来越高,牵扯面越来越广,气球越吹越大,加速和膨胀了房地产泡沫,终于,拐点到来了,房地产泡沫破裂,最薄弱的环节次级贷款首先出现问题,再往后大家就都知道了,不稳定的金融出现了危机。呵呵,这里再回味一下明斯基的假说,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再加上金融资本家天生的短期行为导致了金融系统的不稳定。谁让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先进最强大最具创造性的金融资本呢。所以,他不毁灭谁毁灭?
  
  公允的评价应该是次贷危机和由此引发的金融危机是一种必然,即使我们在十年前三十年前意识不到,但它在那时甚至更早以前就已经注定了。美国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当然负有责任,但这责任只是放任或不作为导致泡沫扩大危机加剧的责任。
  这里没有替美国政府辩护的意思,只是为了加深大家对危机本质的了解,方便后面对拯救的不可能形成正确理解。当然了,顺带也要打抱不平一下,毕竟,格林斯潘的责任不能由贝克南来背。
  这就是这场危机的必然和实质。当我们回顾一下全球经济发展的历史,不用太长,再加上明斯基和熊彼特两位大师,它就清清楚楚的呈现在我们面前。相信我,即使我不是国内对这场危机认识最深刻的人,我也是花费最少力气就认识深刻的那个人。呵呵,捧捧自己,好有点动力继续写下去。
  
  既然谈到了危机的形成,似乎不对现在的危机处理措施和金融危机后续可能的发展和影响分析评价一番就过意不去。好吧,下面会说一下,不过会很简单,因为我本人也是认同这场金融危机已无法通过政府的现有措施化解最有利美国的方法最好是放任让泡沫快速破掉用短期的痛苦换取时间尽快摆脱它的不利影响(这对我们中国是利也是弊,看我们的政策选择而定)阵营中的一个,尽管我现在对是否演变成全面的经济危机还持继续观察和保留的态度。看到这里,bbsig同学可能认为我前面说的一些话是安慰话了,那没办法,我这里先不解释,你继续看下去后再思考。然后,我们就快速回到主题上来:危机中和危机后中国面对的形势和战略选择。
  
  今天的内容写完了。周末继续。
  唉,前面写中国在危机中的决策选择时有同学夸我把美国的金融危机写的深入浅出,搞的我很不好意思。决定不辜负期望深入浅出的介绍一下这场危机,现在费劲写的时候……无语
  
  补充两点,虽然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是经济的周期决定的,但人口红利的消失(二战后婴儿潮一代的最终老去)这一影响也不容小视;资产证券化是美国金融创新的主要工具,也是高杠杆化的根源。后面会用到。
  ------------------------------------------------------------------------------------------------
  这些来自我的另一个帖子,因为可以独立成章,就单独发一贴,希望能够帮助那些希望了解这场金融危机起因的同学节省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