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力量 电影国语:呂祖全書 2转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0:13:07

呂祖全書 2转贴

2010-01-22 20:11:28|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人得能修真正之道,筑基牢固,得药得丹,便如点其枯骨,立得成全其形骸,为长生不死之真人,方信道圣人。三寸上天之梯,人人俱有,只在目前,似掌之平也。得道之后,九伭七祖,皆得超脱。至于世间富贵荣华,不啻朝露,其谁羡之!

 

寻烈士 觅贤才  同安炉鼎化凡胎

若是悭财并惜宝  千万神仙不肯来

  上古仙师修炼,得真师口诀,真正之法,须要财法相助,方能成就。若自无财力,务要云游四海,遍寻真烈之士,英贤之才,两相忖托,结为心友,重立誓盟,告闻天地,同安炉鼎,得药得丹,两相成就,此乃彼施财我施法,财法二施,等无差别。若是贪财惜宝悭吝之人,纵有至人仙子,不肯相依相投,故云「千万神仙不肯来」。

 

修真士 不妄说  妄说一句天公折

万劫尘沙道不成  七窍眼睛皆迸血

  仙师慈悲心切,恐世人心迷,不肯信受奉行,发此大誓,苦劝后学,云:「我是修真之士,非比凡俗,不肯妄说一字一句,诳惑世人。若妄说一句,迷误后人,便遭天公谴责,万劫尘沙,不得成道,得其恶疾,七窍眼睛皆迸出血。」 仙师发此大誓,度人之心切矣!学者可不警哉!

 

贫穷子 发誓切  待把凡流尽提接

同赴蓬莱仙会中  凡景熬煎无了歇

  仙师自称为贫穷之子,发誓大切,待把凡夫世人,尽皆提接引,同入长生之路,俱赴蓬莱仙会之中,作神仙之种。如若不信,沉溺爱河,流入欲海,辗转轮回,在凡俗景中,火坑之内,煎熬无有了歇。

 

尘世短 更思量  洞里乾坤日月长

坚志苦心三二载  百千万劫寿无疆

  世间凡夫,不得真道,百岁绝无,七十者稀,都不免还他个死,既知在世不久,甘心待死,不肯回头向道。若是五更枕上,自家思量,上古神仙诸佛,也是人修得,急便承当,拜求明师口诀,修炼长生不死之仙方。依师指示,坚志苦心,下工修炼金液大还丹,功成道备,作为神仙,百千万劫,寿同天地之无疆也。

 

达圣道 显真常  虎兕刀兵更不伤

水火蛟龙无损害  拍手天宫笑一场

  世法无常,惟有求明师口诀,晓达圣道,修身炼己,得药得丹,温养火功,斯乃真常之道。及至脱胎神化,飞腾自在,得成真人。便如虎使其爪,兕使其角,贼使其刀剑,不能损其身;便如末劫水火蛟龙,亦不能害其体。那时飞升天宫,拍手笑一场也。

 

这些功 真奇妙  分付与人谁肯要

愚徒死恋色和财  所以神仙不肯照

  仙师所言,这些大道用功之法,真寂奇妙。争奈世人愚痴,讥笑讪谤,不足语道。便如两手明白分付与他,谁人肯承当?要学修炼,明道之人,万中无一!都是愚痴之徒,死恋财色,甘心待死,不肯回头学道,所以神仙不肯照顾,传授金丹大道。

 

真至道 不择人  岂论高低富与贫

且饶帝子共王孙  须去繁华锉锐分

  仙师言至真大道,岂有悭吝不传之事?人人有分,个个有缘,亦无择人而授之理。然虽不问高低贫富,亦必要办一片至诚心来求。即如帝子王孙之富贵,若学道,也须屏去繁华世态,除去万缘杂念,虚衷苦志以相求,方可语以至道。苟非其人,决不轻传。

 

瞋不除 态不改  堕入轮回生死海

堆金积玉满山川  神仙冷笑应不采

  若是愚迷执着,不肯谦恭受益,瞋心不除,骄态不改,傲慢恣肆,没世堕入六道轮回,生死海中。一失人身,万劫难复,便富比石崇,堆金积玉,乃世间凡宝,终有尽时,不是长生之至宝。神仙视之,亦惟有冷笑不采耳!

 

名非贵 道极尊  圣圣贤贤显子孙

腰金跨玉骑骄马  瞥见如同隙里尘

  世间名利,便官居极品,名振一时,非为大贵。惟有金丹大道,极尊极贵。圣贤相传,法子法孙,永远相授,至若尘世,腰金跨玉,骑骄骏马,都是幻缘。道眼观之,瞥然如同壁缝日影之中,微尘相似。

 

隙里尘 石中火  何在留心为久计

苦苦煎熬唤不回  夺利争名如鼎沸

  隙里尘,即上句。石中火者,喻人一身如石中火,原非久长。特凡夫不悟,每日尘劳汨汨,终朝业识茫茫,八苦交煎,无有了期。是故 仙师,千经万论,劝谕修行。世人业重罪深,不肯回头,夺利争名,如汤锅之沸,甘受苦脑,乃死之徒。

 

如鼎沸 永沉沦  失道迷真业所根

有人平却心头棘  便把天机说与君

  世间凡夫贪恋世缘,奔奔碌碌,犹如鼎沸,未有休息。因此失道迷真,沉沦业海。乃是前生,今世业报,罪根深重,难复天真!若是宿有仙骨道缘之人,一闻便悟,平却心头荆棘,坚心苦志,矢念靡移,务期道成,终无退悔。遇此等之人,便将天机造化,口诀细微,仔细传授,俾令修炼证果天仙,了此生死大事。

 

命要传 性要悟  入圣超凡由汝做

三清路上少人行  畜类门前争入去

  仙师重明命基大事,非同小可,须要坚心致志,烈誓剌血,告明上圣至士,皈心盟天而传,故命要师传。性要悟者,教学人直究本来,真参寔证,灼见自性,透体光明,故性要自悟。如此性命双修,至于成功,入圣超凡,皆由此身自修自证。无奈世人不肯信受,回头修炼,只要贪求世间七情之欲,甘心堕落于异类中,不能出离,故云「三清路上少人行,畜类门前争入去」。

 

报贤良 休慕顾  性命机关堪守护

若还缺一不芳菲  执着波查应失路

  祖师重重吩咐,告报贤良有德之人,休要顾世缘,恩妻爱子,贪利图名。惟有性命机关,堪当守护,不可疏虞。须知爱惜性命,而求超出生灭之苦。若只修一缺一,是为偏枯,而不得芳菲,开花结果。执着波查世缘,应失大道真正之门路也。

 

只修性 不修命  此是修行第一病

只修祖性不修丹  万劫阴灵难入圣

  仙翁慈悯后学,错路修行。不知正道之人,执着无为真空,休妻弃子,入山修道,枯坐灰心,盲修瞎炼,为是坐禅。此等愚人,乃是修行第一种病。毒气深入,虽有良医妙药,救他不得,少不得还他一死。便如有一等铁脊罗汉,直到辟支地位,定有禅定千年,即出得阴神,难入圣位!不修金丹,难成正道也。按佛经初果须沱洹音员,名预流果,已入圣位,至四果阿罗汉,经称飞行变化,住寿命,动天地若辟支佛乘,又在罗汉之上特较菩萨乘为稍逊耳!谓之入圣域而未优。至于了悟真空心性之旨,则命在其中,即谓之大觉金仙。故 紫阳张真人云:「我得 达摩六祖不传之秘。」是以 孚佑帝君宣演《八品》、《三品》诸经,深明三教合一之理,第恐世人只知修性,不知修命,未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地位,故谆谆告戒之也。若尽诋佛法,只知修性,不知修命,何以 帝君于参黄龙机悟后,所呈偈云:「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错用心」也?后学于此,切勿错会!

 

达命宗 迷祖性  恰似鉴容无宝镜

寿同天地一愚夫  权握家财无主柄

  有等学得 仙师指示命宗口诀,着于边见,修炼命基坚固,祖性未悟,自己本来面目未见,恰似有鉴台而无明镜。不知性宗智慧,变化超脱,出神入定之道,虽然有寿而无智慧,如世之愚夫,空有万金之宝,其于营运之妙用,全无主张把柄也。

 

性命双修伭又伭  海底洪波驾法船

生擒活捉蛟龙首  始知匠手不虚传

  修行人既经参悟,了明性体,复炼内药,了却命根,辐辏丹头,和合温养,内外火功,无亏无欠,无虞无险,无疏无失。如此双修,朝屯暮蒙,前收后起,两般作用,真伭之又伭。正如海底洪波,驾起法船,度脱三灾八难,九横五苦之厄,于海中生擒活捉青龙之头。到此真境界中,始知当初真师老匠之手段,不是虚传假相,茫无寔济也。到此粉骨碎身,难报 祖师深恩。后学宜遵,不可虚度光阴也。

注内凡有不合本歌意者,俱略为更订,但取惬于 祖意而止。

沁园春注           紫虚了真子萧廷之元瑞述

七返还丹。

  火生数二,成数七。返者,自下而返上;还者,自上而还下。或曰:木三金四,合成七数,故曰「七返」,其说亦妙。盖金木乃水火之父母,五行之宗祖,还丹之根基也。苟以「涕唾津精气血液」为七返,谬之甚矣! 云房诗曰:「七般灵物尽为阴,若将此物为丹种,怎得飞升贯玉京!」《紫庭经》曰:「七件阴物何取焉。」还丹之名不一,或曰:大丹、内丹、王壶丹、绛雪丹、赤赫金丹、龙虎大药、九转神丹、宇宙之主、神符白雪、龟精凤髓、兔髓乌肝、先天地精,皆不过真铅真汞相结而成,迨非凡铅凡汞,金石草木有质之药。汞是九转真汞,铅是七返真铅。惟兹二味,是天地之真气,日月之至精。于外配则明象乾坤,于内配则符合造化。有生有杀,为虎为龙,蕴精义而遣作夫妻,继祖宗而故称父子。二味既晓,两性须知:因媒而男女和谐,赖母而子孙成长。圣人至秘,伭之又伭,修丹之士,当返求诸己而已矣!

 

在人先须炼己待时。

  道不远人,百姓日用而不知也!炼己,乃炼形之道,莫不擘音柏裂鸿蒙,凿开混沌,采真一之精,抱先天之,而为丹基也。不可以非类而造化,故《参同契》云:「燕雀不生凤,狐兔不乳马。同类易施功,非种难为巧。」金华洞主答太室山人曰:「积其阳魂,消其阴魂,以其阳兵战退阴贼。八卦相荡,五行相,归根复命,还丹烜赫以精炼形,非凡砂石,或者以炼己为炼土。」其说亦妙,盖药产西南坤地也。大要知时,苟失其时,天地之间,凭何节候而生万物?阴阳之,凭何而生龙虎哉?弦后弦前,乃时中之造化;坎离交处,乃刻里之工夫。到此微妙,莫非口诀。

 

正一阳初动,中宵漏永。

  「宇宙在乎手,万物生乎身。」毗陵师曰:「炼丹不用寻冬至,身中自有一阳生。」时中有时之工夫,刻中有刻之工夫。

 

温温铅鼎,光透帘帏。

  沿鼎,即造化铅鼎也。温温,谓火力不使之亏欠,必也温养而成丹。毗陵师曰:「金鼎常留汤用暖,玉炉莫要火教寒」是也。帘帏者眼也, 云房有「闭户垂帘默默窥」之句。下工夫处,神光晃耀,透彻帘帏也。

 

造化争驰,龙虎交会。

  夫造化之争驰也,龙吟云起,虎啸风生。必也使水虎擒火龙,互相交会。《入药镜》曰:「铅龙升,汞虎降,驰二物,勿纵放。」苟运火失时,则虎龙不交,铅汞飞走矣。 紫阳诗曰:「西山白虎正猖狂,东海青龙不可当,两手捉来令死?,化成一块紫金霜。」两手捉来,不过要其交会,方能凝结成宝也。

 

进火功夫牛斗危。

  夫火者,太阳之真精,有名而无形。故《参同契》曰:「既得真铅,又难真火,岂轻议哉!」火起于水中者何?盖坎属水,坎中有真阳,乃真火也。龙虎会合,金木交并,则真火炎其中矣。进火之功也,有刚柔文武斤两法度,二八临门,六一固济,循卦爻,沿刻漏,了屯蒙,明否泰,分二弦,辨晦朔,始复终坤,起晨止晦,则阴阳舒卷,金水调和。如或火侯失时,霖旱不节,隆冬大暑,盛夏严霜,金宫既砂汞不调,一鼎乃蝗虫竞起,金虎木龙沸腾,坎男离女奔逸,此皆运火过差,灵汞飞走。所谓「纤芥不正,悔吝为贼,毫发差殊不作丹」是也,可不慎之!牛斗危者,当牛斗值时下功也。

 

曲江上,见月华莹净,有个乌飞。

  人之小肠,九盘十二曲,谓之曲江也。月乃药之用,言其莹净无,乃至宝也。有个乌飞,乃阴中含阳也。 刘海蟾诗曰:「几度乌飞宿桂柯。」又曰:「乌飞兔不惊。」古诗曰:「有个乌飞入兔宫。」皆此意也。

 

当时自饮刀圭。

  当行功交会之时,下手自土釜采而饮之。故《入药镜》曰:「饮刀圭,识土釜者,可与合语刀圭之妙。」

 

又谁信无中养就儿。

  还丹之道,乃无中生有,渐采渐炼,结成圣胎,无质生质,养就婴儿。故紫清先生诗曰:「世事教人笑几回,男儿曾也会怀胎。自家精血交媾,身里夫妻是妙哉!」

 

辨水源清浊,

  《清净经》云:「天清地浊,男清女浊。清者浊之源。」无他,阳清而阴浊也。轻清者浮而在上,真水银是也;重浊者沉而在下,真铅是也。一物两用,可不辨明清浊升降之道乎?

 

木金间隔。

  木居东方甲乙,在象为青龙,在卦为震,干之长男也,火之母也,金之妻也,青衣女子也,碧眼也,东海青龙也,木液也。金居西方庚辛,在象为白虎,在卦为兑,坤之少女也,水之母也,木之夫也,素练郎君也,白头老子也,西山白虎也,金精也。隔居卯酉,无由聚会,须托黄婆媒合而为一也。 紫阳曰:「木金间隔会无因,须仗媒人勾引。」然后木生火,金生水,水火同乡,则金木交并矣!

 

不因师指,此事难知。

  金丹大药,古人以万劫一传。玉笥灵篇,学者之十迷八九,圣师口口,历代心心,若非心传口授,纵使三杰之才,十哲之智,百端揣度,亦终不能下手,结就圣胎矣!所谓「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明师莫强猜。只为金丹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 刘海蟾诗曰:「此道?昭彰,如何乱揣量。」金丹之道,若不遇真师,寔难知矣!

 

道要伭微,天机深远。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杳杳冥冥,其中有情;恍恍惚惚,其中有物。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无中生有,天机深远,玄妙难测。」《阴符经》曰:「天有五贼,见之者昌。知之修炼,谓之圣人!」荀非洞晓阴阳,深达造化,安能凿开混沌,采天地父母之根,而为大丹之基!擘裂鸿蒙,取阴阳纯粹之精,而为大道之基,攒簇五行,和合四象。三花聚顶,令一气不昏;五气朝元,使阳魂不乱。放纵于杳冥之中,往来于恍惚之内,搬运出入,移神阳舍。功成行满,位证天仙也。况金液还丹,惟有一门,岂可与傍门小法,并日而语耶!

 

下手速修犹太迟。

  千经万论,皆不言下手工夫,惟传之口诀。夫下手之初也,动乾坤之橐钥,采坎离之刀圭,握一身之神,归于天谷穴中。容而养之,则神气归根,名曰「回风混合,密固根源。」此乃守真一之道也。《龙虎经》曰:「神室上下釜,变化在手中。」所以正一真人,论青蛇之剑;西蜀老翁,得金锤之妙。 吕公谕之为火仗,青城空同谓之剑不是道。此皆穷尽踪迹,擘划无根。若无下手,徒论金丹,万无一成矣!古歌云:「圣人识得造化意,手搏日月安炉里。」《阴符经》云:「宇宙在乎手,万物生乎身!」夫学而不遇,必遇至人;遇而不勤,终为下鬼。 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仙道惟人可以修。」古云:「神仙只是凡人做。」当知轮回事速,业报难逃。富贵荣华,殆非久计。下手速修,犹恐太迟也。

 

蓬莱路,仗三千行满,独步云归。

  蓬莱三岛,乃海上仙山也。在人一身,亦有蓬莱三岛:顶曰上岛,心曰中岛,肾曰下岛。紫清先生诗曰:「人身自有一蓬莱」是也。三千功行,乃九年抱一之数也。九年功满,或分形散影、或出入有无;或轻举远游,隐显莫测;或换骨升仙,遨游蓬岛;或太乙见召,移居中洲,各随其功行之浅深也。窑头坯歌曰:「九年功满都经过,留形住世不知春,忽尔天门顶中破,真人出现大神通,从此神仙来相贺。」《参同契》曰:「道成德就,潜伏俟时,太乙乃召,移居中洲,功满上升,应箓受图。」彭真人注曰:「太乙真君,乃内炼之主司也。世人初得道,镂名金简,于此洲膺箓受图,乃获上升也。」

沁园春注           林屋山人全阳子俞解

七返还丹。

  七,火数也。炼丹之法,其先以红投黑而生药。既有药,然后进火,炼黑入红而成丹,故曰「七返还丹」。即非自寅至申之七时也。 张紫阳《悟真篇》云:「金公本是东家子,送在西邻寄体生。认得唤来归舍养,配将女作亲情。」是此义也。

 

在人先须炼己待时,

  《离骚.远游篇》云:「母滑音骨尔魂兮,彼将自然。壹气孔神兮,于中夜存。虚以待之兮,无为之先。」即炼己待时之谓也。要在收视返听,寂然不动,凝神于太虚,无一毫杂想,少焉神入气中,气与神合,则真息自定,神明自来,不过片晌间耳!邵康节《先天吟》云:「若问先天一字无,后天方要着工夫。」丹法亦然。采药于先天则无为,进火于后天则有为,不可以一律齐也。

 

正一阳初动。

  白紫清《珠玉集.丹髓歌》云:「炼丹不用寻冬至,身中自有一阳生。」然吾何以知身中之一阳生也?盖弹指声中,巽豁开而心觉,恍惚之时是也。吾于此时,豉之以橐钥,之以猛火,则真铅出坎,而河车不敢暂留停,运入峰顶,乃可以为还丹。邵康节《恍惚吟》云:「恍惚阴阳初变化,絪缊天地乍回旋。中间些子好光景,安得工夫入语言。」非洞晓阴阳造化,畴克知此!

 

中宵漏永。

  中宵,即夜半子时也。《周易参同契》云:「含元虚危,播精于子是也。」又云:「晦朔之间,合符行中。」谓三十日夜半子时之前,介乎晦朔之间也。若蹙之于一日,则每夜子时之前,即晦朔之间,初不拘于三十日之半夜也。《悟真篇》云:「日月三旬一遇逢,以时易日法神功。」其说明矣。漏者滴漏,有内有外,在内乃气之出入息也。薛紫贤《复命篇》云:「此心似糠灰火,静坐时闻滴漏声」是也。在外即是漏也,或疑《悟真篇》,有「须知大隐居朝市,休向深山养静孤」之说,殊不知在深山,则难得灯与漏也。或又疑曰,陈泥丸《翠虚篇》云:「若言刻漏无凭信,不会玄机药未成。」而又云:「目视土圭,夜瞻刻漏。」谬之甚矣,何其说之自相戾也!曰修炼之初,功夫未纯熟,恐或差违,故必外立刻漏,以为时候之准则。若至于功夫纯熟,丹田有种,则精生有时,时至神知,虽当寝寐,不待唤醒,而亦自觉悟,又何必刻漏为哉!漏永者言其点点相续,无间断也。在吾身求之,则真息绵绵,勿令间断,知漏水之相续无异也。

 

温温铅鼎,光透帘帏。

  鼎,谓下丹田也。子时将至,而阳气潜萌于其下,所以温温也。帘帏者眼也,垂眼下视,有垂帘之象,故曰帘帏。丹田有药,而阳气上升,透于两眉之间,是以有光,譬室中有烛,烛光映于窗牖而明。盖非窗牖之明,乃烛之明也。或者乍见此景,而惊讶以为奇异,则心动而神散矣。欲望成丹,不亦远乎?

 

造化争驰。

  争驰,谓坤之末,复之初也。其时琼钟一扣,玉洞双开。复命谓「两畔同升共一斤」是也。

 

虎龙交媾。

  《参同契》云:「龙呼于虎,虎吸龙精。两相饮食,互相吞并。」作丹之时,要在心息相依,然后气聚神凝,交媾为药。陈朝元《玉芝书》云:「伭黄若也无交媾,争得阳从坎下飞。」故必阴阳交媾,丹田有药,乃可以进火也。

 

进火功夫牛斗危。

  牛斗危,乃身中火候之方位。谓进火功夫,自子而发端,至寅而搬运,如天之生物,胚胎于子,至寅而出也。《参同契》云:「始于东北箕斗之乡,旋而右转,呕轮吐萌。」《翠虚篇》云:「有一子母分胎路,妙在尾箕斗牛女」与此同旨,或以牛斗危,为犹?危。引用《悟真篇》:「两手捉来谓死?」之语,以发明之,是亦一说也。

 

曲江上见月华莹净,

  《翠虚篇》云:「西南路上月华明,大药还从此处生。记得古人诗一句,曲江之上鹊桥横。」古仙本以小肠有九盘十二曲,是为曲江,后人复以鼻口之间为曲江,二说俱通。而翠虚又以西南路上,发明其说,可谓深切着明矣。盖西南属坤,坤为腹,药生于丹田之时,阳气上达,丽于目而有光,故自目至脐,一路皆虚白晃耀,如月华之明也。

 

有个乌飞。

  有个乌飞者,身中之天地交,坎离合,二气絪缊,结成一滴露珠,而飞落丹田中也。陈希夷《指玄篇》云:「有个乌飞入桂宫。」《翠虚篇》云:「红莲含蕊,露珠凝碧,飞落华池滴滴珠。」《玉集还源篇》云:「人能明此理,一点落黄庭。」白紫清词云:「而今识破金乌,飞入玉蟾窟。」皆此义也。

 

当时自饮刀圭。

  医书言方寸匕,又言刀圭者,刀头圭角,些子而已。自饮云者,遍历三宫,降而入口,与悟真篇谓脱胎入口身通圣,其义一也。或疑既脱胎,何为复入口?遂以为丹自外来,从而吞咽外物,去道远矣!《翠虚篇》不云乎:「采之炼之未片饷,一气渺渺通三关,三关来往气无穷,一道白脉朝泥丸,泥丸之上紫金鼎,鼎中一块紫金团,化为玉浆流入口,香甜清爽遍舌端。」是岂自身外而来者耶!

 

又谁信无中养就儿。

  金丹大道,至简至易,于无中生有,养就婴儿,如涕唾精津气血液之类,止可接就,以为阶梯,非丹宝也。学者,局于管见,往往以先入之说为主,更不肯参究丹书。虽有道者,欲与开发,孰为之信!《翠虚篇》云:「怪事教人笑几回,男儿今也会怀胎!自家精血自交结,身里夫妻是妙哉!」盖夫妇即阴阳之异名,非真有所谓夫妇也。或者偏执竹破竹补之说,遂谓以人补人,而专意三峰邪术,又安信金丹乃清静无为之道,而果于无中生有哉!因执有作乃无中生有,及至无为,于有内生无,俱各次第而行。

 

辨水源清浊。

  清浊之说,盖尝辨之矣。一曰「天清地浊生成」,一曰「取清舍浊更伭伭」,今曰水源清浊,则请就水源两字辨之。盖天一生水,其位居北,以八水同归于此,故谓之水源。《翠虚篇》云:「促将百脉尽归源。」盖谓此也。在上曰清,在下曰浊。始者上下相交,混而为一。久之则渐渐音订,渐渐清,清则至药生于其中矣!刘海蟾《还金篇》「谓水澄凝琥珀」是也。乃若留清去浊之说,则自是一义。愚注《参同契》:「于形体为灰土,状若明窗尘下。」已详言之。

 

木金间隔。

  人身有一物,分而为二,其浮者为木,沉者为金。一东一西,故谓之间隔。若得斗柄之机斡运,使之上下循还,如天河之流转,则木性爱金,金情恋木,而刑德并会,不间隔矣!彼有以两目交光于中央,为金木不间隔。此一说,然以《参同契》《悟真篇》考之,则所谓金木间隔者,盖在内而不在外。

 

不因师指,此事争知。

  《悟真篇》云:「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人莫强猜。」盖丹经所陈,或假物以明理,或设象以寓意,名义不同,学者卒然读之,莫不有望洋之叹!且以五行言之,或曰金木,或曰金土,或曰水火,或曰金火,或曰金水,或曰水土,使人心目俱眩,诚不易知也。

 

道要伭微。

  丹道之要有二:曰交媾,曰进火。虽有先后次序,要皆一片功夫。萧紫虚《金丹大成集》,谓「刻里功夫妙更奇」是也。伭哉微哉!

 

天机深远。

  天机,谓半夜子,阳初动之时也。天机将至,人能动吾之机以应之,则天人合发,内外相符,结而为丹矣!虽曰一日十二时,凡相交处亦皆为。而古仙必用半夜子,阳初动之时者,其时太阳正在北方,而人身气到尾闾关,盖与天地相应。所谓「盗天地,夺造化」,惟此时为然。若丑时,则太乙已偏,人身之气,已过尾闾矣!寅时则太阳已出地,人身之气,已过肾堂矣,皆不可用也。《玉芝书》云:「凡炼丹,随子时阳气而起火,其火方然。余外别时起火,其火不全。」斯言尽之矣!

 

下手速修犹太迟。

  下手,谓烹炼之时。握一身之神,归于天谷穴中,而不可纵放,非真有所执也。或泥「下手」两字,正合悟真篇「两手捉来令死?」之说,于是努力提拳,或掩耳鼻,或摩腰腹,或以大指搯掌心,或以中指抵脐轮,不亦劳乎?速修犹太迟,谓光阴迅速,而贵乎及时修炼也。

 

蓬莱路,仗三千行满独步云归。

  三千行满,谓九年三千日也。三千日内,务要积德累行,十二时中不可须臾离道。刘虚谷《还丹篇》云:「大丹欲就三千日,妙用无亏十二时」是也。丹法片饷结胎,百日而功灵,周年而胎圆,九年而行满,皆有程度。决无今日遇师,明日便能成仙之理。当知一年而小成,九年而大变,始而易气,次而易血,次而易脉,次而易肉,次而易髓,次而易筋,次而易骨,次而易发,次而易形。九年而阅九变,炼尽阴气,变成纯阳。然后可以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曾至游集仙传,载陈朝元戒世云:「为善事者,必享福报;积阴德者,子孙荣昌。不殄天物,不肆盗淫,不毁正教,善事也。救死扶伤,急人患难,无纵隐,贼阴德也。不作善事,不积阴德,则恶道无所不入矣!」朝元此言,盖为俗人说也,况学仙者乎!大抵欲修仙道,先修人道。人道不修,则仙道远矣!又岂不见《悟真篇》云:「大药修之有易难,也知由我亦由天。若非积行修阴德,动有群魔作瘴缘。」学者讵可以我命在我之说自诿,而不务功行为急哉!呜呼功行三千,大罗为仙;行满八百,大罗为客。吾党其勉诸:

大药无过精气神  要枢总在沁园春

先生深会纯阳意  尽把伭机说与人

元真乙未四月望日,三山王都中炷熏再拜谨题。

九 品 仙 经  (卷九)

经集汇

九品仙经自序

  吾乃唐朝进士。夙世好道,感 正阳师,引入终南,投进玄门。自起弘愿,度尽众生。大愿已出,追悔难及。

  尝闻天地最高,玄妙用之无穷。天高地奥,玄之生玄,三教一理,迷凡不参。虚空生无,复本还原。

  吾蒙 正阳师立传金丹,一纪飞升,朝拜

上帝,蒙 帝开怜,领旨下方,普度群迷。迷夫不醒,显身留传《八品仙经》:广陵二品、金陵二品、毘陵二品,临江、信州共成八品。又奉旨复下济水,开透凡心。凡子不识,赐之乩鸾,戊子年命谕子,立求《九品仙经》,《拔心宝忏心经》。五处留传八品,少传一品,后淮扬潘延吉,成九品,又有《拔心宝忏》。玉文赐青灵真人,取回济水,指引众生入道:

  遵天地君亲师,仁义礼智信:

 

 

不敬天地,雷震电随,暴雨混死;

 

 

不敬地,尸首落水,体现鸭;

 

 

不孝父母,天地难容,万劫不免;

 

 

不忠君王,败国欺君,后堕沈沦;

 

 

不遵师教,天地循环,后醒难逃。

 

 

夫天命之为性,不离理也。离理非道,道理行,方成人礼!

 

 

夫义者,敬重天地,尊事长上,莫犯五愆,义也;

 

 

夫礼者,礼义廉耻,上不失于乡党,下不失于庶民,敬其天,尊其地,孝其亲,慈其幼,礼也;

 

 

夫智者:上智之虚无一气,中智之于国家,下智之于人伦,智也;

 

 

夫信者:信之于天地,信之于国家,信之于亲党,下不失信于子幼,此是人伦。

  仁义礼智信也,吾开迷愚,出凡界,引进众生入玄门。先敬其天,天降吉祥,天清也;敬其地,地生万物,地宁也。自然百种生芽,五谷丰登。夫人伦,必行善念,躲狱门,出迷途,离凡界,登觉路,通大道,出海岸,明虚无。渐渐加工,超列仙班。

  吾亲留传《九品仙经》之序,有还真会弟子,甄章赵等善,甲午年发愿,在白鹤观,立刊仙经。世人若求道者,休论千万路遥,诚心进道,何言万里终南!世人请 吾仙经,所谋皆遂,利益皆顺。灵符九道,荡荡除魔,扫尽人间之祸根,引进乾坤之妙门。尊人伦,有仁义礼智信;信参道,上有精神。三教皆有,无所忐音毯忑音忒。印经即印心,刊经即刊道。人道既就,仙道可成!岂不恬于天地之间,存于后代之凡迷。上不测于文,下不失于礼。名登仙谱,九祖生天,岂不快哉! 余身列仙班,亲笔而成。

太上玄元开化仙经品第九

  尔时 纯阳大帝,在兜率之天,清虚之府,趺音夫跏音加蕉团,手执如意,晏然默坐。诸天仙神,雷火二部,城隍里社,凛肃侍立。

  大帝曰:「 吾奉

帝,遍历九洲,普度群迷,阐扬大道,咸登正觉,为因众生,迷而不悟, 吾今弘宣经教八品,一在广陵,二在金陵,三在毘陵,四在信州,五在临江,共成八品,为世津梁。众生信者,百中一二,谤者不可胜纪。 吾奉

帝命,体好生之德,施广济之仁,谆谆告戒,明明敷说。众生如聋如瞶,以致

上帝震怒,水火刀兵,瘟疫蝗蝻,人不聊生,父子兄弟,夫妻骨肉,离散流亡。众生不知儆悛,反起怨尤。鉴兹冥顽,深加悯惜,故不厌滚滚尘凡,万亿化身,演说道法,超拔苦根。众生不知玄妙,妄说妄行,谤道谤法。 吾愍不咎,益加提醒。但众生为利欲情爱,迷却本来,不忠不孝,不友不悌,不公不直,不信不义。祇有剥利于己,不知贻害在人;一味温饱自求,不念君亲兄弟;鳏独孤寡,忍心毒害;违背圣贤,轻蔑天民;大过不改,小善不为;妄言绮语,恶口两舌。种种孽障,自堕坑,犹然不悟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一入轮回,人身难再,三途六道,堕落阿鼻,虽欲改悔,望救何及!

  茫茫苦趣,惟道可提。清真虚朗,湛然太空,无人我相,乃见元极。众生蒙蒙,如梦如醉。醉犹有醒,梦犹有觉。何以众生,茫然不省?眼前皆道。三教一识,儒曰『执中』,释曰『空中』,在 吾之道,惟曰『守中』。所以儒者『存心养性』,若其释也,『明心见性』,惟吾之道,『修心炼性』。

惟心之修,忠孝以成,君亲兄弟,莫不咸宜;

惟性之炼,安分忍辱,不彰人短,不恃己长。

治国齐家,惟公惟正,敬感

上帝,水火无侵,盗贼消弭,疾疫不生,刀兵永息,父子团圞,骨肉不离,珍禾嘉穗,五风十雨,福禄洊臻,灾祲消除,国祚永宁,民生常怡。谛听吾言,修真入道,同登彼岸,超脱死生。

  昔在广陵,谤 吾大道,欺侮

上帝,毁仙詈佛,贬圣排贤,以致降戮。 吾救不能,深为垂怜。特游淮海,渡人迷津。众生其念,勉力为善,毋为自误,罪堕丘山,慎之慎之,改恶奉行。」

  清虚子,长跪叩曰:「道何以名?愿指教明,使众生醒觉,为入门蹊径。」

  大帝曰:「大哉斯问!汝其倾听,洗心涤虑。」

  诸天仙神,咸礼彤庭。

  大帝放大光明,三华聚顶,五朝元,为诸天雷火城社,而说道曰:

「夫道也者:

位天地,育万物,曰道;

揭日月,生五行,曰道;

多于恒河沙数,曰道;

独明孤然无侣,曰道;

开鸿蒙而归溟涬,曰道;

夺造化而超死生,曰道;

处卑污而大尊贵,曰道;

居幽暗而极高明,曰道;

细入微尘,曰道;

大包天地,曰道;

从有入无,曰道;

作佛成仙,曰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吾经言言玄谛,汝当细细参求,普为世说,以悟群迷。」

即说偈曰:

大哉至哉道  天地万物生

孝弟及忠信  为人之大经

力行休自怠  本立而道生

刀兵永无劫  水火总不攻

虎入南山卧  龙归北海瞑

当使神驭气  驭气炼真精

精化神还虚  引汝拜太清

超然三界外  不在世五行

举步风云合  言谈鬼魅惊

自心清湛湛  九祖尽超升

慎哉吾所言  大道此中寻

  大帝说偈已毕,诸天神将仙子,咸起恭敬,发大欢喜。

  大帝曰:「吾经八品,传世已久,人未广信,今上谷潘延吉,欲布扬玄妙,弘传大道,受经行世,凡经所在之处,诸天仙神,雷火二部,城隍里社,自加拥护。」

  诸天神将,作礼唯命而退。

  赞曰:

  救劫延生日月长  返魂归命紫云乡

  浮罗宝洪钧合  妙法璠琰不可量

  无极大道  元始法王 宝珠一粒在中央

  说法放祥光 普演金章 万圣礼虚皇(重一句)

前 八 品 仙 经  (卷九、十)

太上吕祖开天皇极证真阖辟洞妙仙经上卷

太极化育品第一

五行端孝品第二

诚悌导引品第三

正忠示教品第四

太上吕祖开天皇极证真阖辟洞妙仙经下卷

信实达道品第五

保精固命品第六

气合伭元品第七

神化无为品第八

前八品经小序

  自青牛去而伭学着,白马来而佛教兴,以故儒书之外,复有释典丹经,无非诱掖斯世,以慎守其道心,洗涤夫人心而已。

  然佛仙之书,亦自各立门户为一家言,于二帝三王之道,固已千岐万派矣!谁复有穷源索本,而归于一者乎?惟

吕祖会三教之旨,阐为诸经,《八品》其发硎也,

一、二品 着于广陵,

三、四品 着于金陵,

五品   着于毘陵,

六、七品 着于信州,

八品   着于临江。

地更五处,时历数年,想见其演之不易!惟其心之慈、愿之宏、志之坚确,夫是以卒底于成。

  此经多沈郁谨严,不似后此所演诸经之畅,而实包孕诸经,胚胎众品,如泉出山而势将放海,如解箨而气已干霄。

  惟理原一贯,旨本同归,三教不必殊途,诸经又焉异致,而曲学下乘旁门,各树赤帜,互相讥诋者,其亦可以废然而返矣。

重刻八品仙经原序

  不佞受性恬简,有志于道。居恒虔奉 吕祖,凡有所为,必以告, 师亦鉴予之诚,往往降箕,示以规训,赠以歌诗,其语初似秘,而事至无不晓然符契者。

  及滇守之迁,一日箕忽有所命,谓「畴昔所著仙经,前后共八品,业已梓之广陵,但其传未广。子今守滇,滇为古六诏地,夷汉杂处,民性羯音结羠音死,罔知礼义王化,日寻干戈,以戕其生,朽骨腐肉,郁为腥膻,以致上触 帝罚。子序是经而广其传,其为利益甚溥。 余时敬诺。」

  夫道尽之于《易》,而意尽之于阴阳。嗣后黄帝与蚩音鸱尤战于涿鹿,九天伭女,授以 太上道君所撰《阴符经》,犹龙公时度函关为令尹喜所勉,而为之撰《道德经》。二经其势若险而趋甚平,辞若偏而蓄甚完。再后有《参同契》,原本于《易》,推广二圣人之旨而奥言之,莫可涯涘!晚而又有《悟真篇》,谆谆为铅汞龙虎婴儿女之说。其幡然悟者,以为身中之坎离;其罔然迷者,遂流而为黄白采炼之术。枝蔓音万不根,张皇过实,道岂如是哉!

  今兹《八品》,主于道而辅之以儒释,其体用颇合乎《中庸》,其指归无异乎《楞严》、《圆觉》,由浅而深,由外而内,由显而微,由五行而万物,由伦常日用而身心性命,无所不该,无所不晰,高不可揆,深不可原,阐之而彰三光,舒之而弥六合,随之而不见其后,迎之而不见其前,广矣大矣!恍兮惚兮,罔能穷其象物,而洞其渊微。无论《悟真》,骎骎乎追躅《参同》而媲美之。

游方之内者,玩绎而有得于是,则将忠君孝亲、遵礼法、去凶暴、笃于自修,以养其名;

游方之外者,玩绎而有得于是,则将息虑绝欲、炼精气,勤吐纳、专于内守,以养其神。

此之谓不虚生,此之谓长生,此之谓无生。

  三教合一而万理无亏。道不择地,地不择人,不越乎衣冠文物之伦,鸟言卉服之众,而俨如 东华、 孚佑,驾云骈而临教之,大畅伭风,一洗陋俗,岂小补云乎哉!然揣本而后齐末,原始而后要终,则今日之刊布流通,尤所致意于方之内,盖方内者,方外之基也。抱朴子云:「求仙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不修,而但务方术,终不得长生。」有客从旁笑曰:「子大夫辨矣,将无以神道设教乎!」余退然不敢任。

 

万历甲寅岁冬月,还阳道人赵性粹书于滇中之澄怀轩。

八品仙经原序 (此序系初合刻八品,尚未分定品目时)

  《八品仙经》,盖 纯阳吕祖师之箕着也。其一、二品授于广陵,三、四品授于金陵,五品授于毘音皮陵,六、七品授于信州,八品授于临江。仍谕授经众信,存以俟取。至是乃命广陵童启伭子,普取梓布,李子序之。经至,启伭汇录,更祈 仙姑何祖, 紫阳张祖箕校,梓于万店筑仙楼,阳乃重加订。稽首作礼而序曰:

  「大哉品经乎!其括丹经,剖伭蕴,剔皇猷,舣音拟道筏,要原终始,宗贯天人,罔弗悉备!洵度世之贞符,修仙之要道也。于稽其概:可以征设教之神焉,可以觇翊治之隆焉,可以?功德之盛焉,可以三教之归焉,可以核音劾正邪之辨焉,可以证修炼之秘焉。何也?

.盖神不可以方所测,故感自疾而应益显,信不可以遐迩窒,故孚自溥而化益光,是故祖师品经,不一人一方畀,而五陵多士畀者,正以彰大道为公之兆,寓中孚起信之机尔,故曰「可以征设教之神」;

.昔羲黄尧舜,神化宜民,垂拱而治,是故《伭元太极五行品》,首表我太祖高皇帝圣谕,配扬

玉帝天尊,阐化妙旨,使人晓然知迁善以弭音米灾,积德以致福,养性以合真,而助国佑民,默赞无为之化莫茂焉。故曰「可以觇翊治之隆」;

. 昔伭圣化形演经,大士分身说法,是故祖师痌瘝愚盲,曲垂接引,或以梦示,或以形谕,或以箕演,纪载不足以尽之,迨兹品经,则又媲休云笈普门,功德尤为罔极,故曰「可以?功德之盛」;

.夫道一而已矣。初无有三教之分也。昔我老犹龙,宣圣窃比,象教未东,列子预述,夫何其徒,各相护持不相下,非矣!是故品经,博援儒释之精微,发挥道源之奥妙,而殊途同归之义弥昭,故曰「可以会三教之归」;

.且道有正宗,宗有伭秘,秘有真诠。自旁门起,而邪淆正,妄紊真矣。是故品经廓真辟妄,标正祛音区邪,明而严,详而确。学者据品参诠,循诠探秘,握秘归宗,即旁门乌得而眩诸,故曰「可以核邪正之辨」;

.夫大道未易以明言,至人兼难于遘识,况丹铅伭机,托譬既多称名转浩,口诀隐语,臆中为艰,是故诵法品经,自尔心领意会,触类通解,豁若关开键启而直达堂奥矣!故曰「可以证修炼之秘」。

  虽然载道者经也,阐道者人也,祖师着经以训世,而人不能法经以修仙,寍不有负普度之德意哉!苟人人信受,不徒诵览而是训是行,则人人脱苦海,登道岸,超跻仙境,而祖师之惓惓轸望始慰。

  善哉童子,卫道之功,与经同其广远,而寿祉允祚繁衍如之矣。若孙得富侍箕藏法,朱霓奉道受经,咸与有功,故并及之,其诸受经善信,具在品中不更赘。

 

时万历己丑三月,广陵弟子启真博微李应阳谨撰。

八品仙经自序 (系后重复校正时,自序校经始末,非专序演经)

  仙经着于五陵古矣!大旨宗贯三家,汇音毁归万理,谕教忠孝,勤勉德功,无不襄益王化,协赞天工,自身而家,自家而国。斯之推也,由博而简,由显而密;斯之用也,诣于神化之极,不越夫格致诚正为归。此着经五陵之义也!

  大道烂然,周行坦率,本非隐怪谲异之书,不近祸福告禳之典。其知微也,穷精达化,上升天京;其致治也,垂拱端默,刑措无为;其潜养也,修身静虑,退志恬颐。岂曰行香念经,然后拜典,笃信于愚夫愚妇之伦。是故上士悟之以几神,中士修之以入道,下士得之以延年。义理混茫,气神灏博,宁不可以寿于天地间乎?

  传经后,或于雕虫镂音漏鱼之际,未无「鸟」迹如「乌」,「狐」近于「孤」之类。昔固费何、张二真所正,正之固亦矻音窟确,而今乃大订焉。五陵异地殊训,犹曰创草。卷之不次者,于今次之;品之不第者,于今第之。犹虞世邈音漠时遥,以讹授讹,复如旧日之淆吾梓也:如

「君王」曰「君亲」; 「神败」曰「神沃」;

「太王」曰「文王」; 「武乡」曰「武卿」;

「任心不了」,曰「在心不了」;

「何匪修持」,曰「何必修持」。

凡是类者,不啻什伯,皆何、张正之之后,而再误之者也。大可忧者:杂学曲派之流,芜言以摹吾经;英异魂爽之辈,伪说以搀吾典。赤轮行空,普照群族。

  天地至大,包含万物,固弗与竞,能无惧乎?

  谓天之文,日月星辰,露雷风雨,云霞霓电;

  谓地之文,山岳海渎,飞走潜植,宇舍荒维;

  谓人之文,仁义礼智,忠孝信诚,衣服饮食。

  三才之所以绵于长久者,盖以恒也。

  至理之外,更无余理。繁言之末,安赘多言!是以孔孟之后,不复有孔孟之书;老庄既往,不更闻老庄之语。  吾着仙经而大订之,讵重编累牍,而数数与人间言乎?即何、张正后,突云须候酉年酉月酉日酉时,起首入室。  吾因笑曰:

  「几个人生百岁延  回头迅速在当前

   爱河欲海无边苦  安忍迟迟待酉年」

  是诚旁门异径骋驱踵趾,冒昧天垣,灵爽行游,纵箕舞舌,乱我典彝,当有叛道背教之诛,虽曰避于明刑,实难逃乎阴罚与。

  适以复诚子上,儿时刲音奎股活母,嗣是父罹音离于灾,过恸失目, 吾因感而降之,以复其明焉,即授以语录一集,《雪过修真仙忏》一卷,《斗光度厄护命大神咒》一帙,仙经亦于焉丕定。授毕, 吾遂不复至矣!是卷次已定,朗若日星,品第已分屹如衡岱。苟易吾言,毁经灭教者,是经云:「如有毁经灭教之人:城隍里社,检举以闻;雷火二部,即加报应。」岂有爽耶?信受奉行,守而勿失;礼诵解悟,修而勿怠;广宣教法,大振伭风。则人入道之志不惑,而我卫道之力不孤。是言也,亦宜与《八品》合传,以警夫后之纂经者云。

 

天启丙寅之岁,正月上元日,

孚佑帝君自序。

八品图象(第六七品无图)

前八品仙经开偈上

(凡经道皆有偈,揭一经之全旨,以为皈依信顺之词)

稽首皈依三教主  天雷上相号纯阳

行功圆满周三界  愿力宏深十方

宝剑威光殀崇灭  金丹至道鬼神降

飞升上圣真诠笈  普济群迷妙法航

散祸消灾求度厄  至心皈命诵伭章

 

太上吕祖开天皇极证真阖辟洞妙仙经上卷

太极化育品第一 (品目俱系 吕祖订正。)

 

1 尔时有二义:一则述奉命开阐之由,如云彼时;

一则正指说经之时,如后文「尔时真人曰」之类是也。

  尔时1 玉皇至尊,在率凌霄天宫,同 瑶池圣母,演说《开天皇极普济妙法》, 五老帝君,偕十洲三岛五岳四渎三界真仙,咸集左右,听说妙法。

  是时 东岳帝君,出班奏曰:「昔有天符下降,为因众生背逆君王,欺凌父母,染贪尘欲,婪音岚酷利名,奸盗邪淫,秽污浊乱,人我互执,骨肉忿争。特报折子孙,衅灾地土,遵旨抄录部洲,夭丧痳痘流行,百千万亿,旱涝稼穑,十损七八,罪重者歼音尖嗣,罪轻者疾瘟。?魂盈司,莫能救拔;饥馑载道,日不聊生。如斯罪报,众生仍不修省,业网愆尤。伏望慈尊,哀怜愚昧,救大苦恼布颁恩命,转祸成祥。令皈依正道,离诸障碍,人无横夭,国泰年丰。庶滞魂赖以超升,则疾疫仰而清泰。俾令天清地寍,物阜和平。」

  玉帝闻曰:「善哉!善哉!尘寰污浊,恶贯乾坤,天地转轮,报及障业,因迷正道,故作愆过。敕令仙曹得道 吕真人下界,大阐伭微,开悟盲聋,谕讲太强大道,涤荡世界尘氛,咸使改邪归正!」

  「 吾奉 至尊无为妙旨,拯救生灵。人间看诵者,能释幽冤宿苦,善解在世愆尤,悉化君正臣直,父慈子孝兄弟和睦,互爱六亲,礼义不失,家道清宁。众等肃诚,谛听吾教:

太极无形,先天地生,气神合并,混一鸿蒙。一气既动,

动而履阳,其卦应干;动极复静,静而生阴,其卦应坤。

轻清上浮,干道曰天;重浊下凝,坤道曰地。

夫天者,天运不息,气旋如环;

夫地者,地定以静,风劲而载。天地互附,体用以全,天依于地,地依于天。

日者,阳气积而精外明也;

月者,阴气积而魄含景也。

阴阳之理,悉系于《易》,璇玑之要,经纬存焉,此天地化工之变也。六十卦象,一倒一正,一降一升,升而合阳,降而符阴。

  修丹之士,演卦屯音肫蒙:屯卦升阳,蒙卦符阴。火有上下,反正须明。阴阳之奥,晦朔之分,子亥初交,丹结之灵,任督二,阴阳之精,通畅百,流转一身,自然而然,非能之神。水火二,上下之分,足底涌泉,二气之根。升入尾闾音庐,符合两君,一水一火,右命左精。上升夹脊,双关贯通。达此泥丸,而返明堂,默灌五宫。下重楼中,直往绛庭,复流丹府,昼夜不息,难以壅停。真火无候,大药无斤,以神驭气,至道乃成。

  人禀三才,体全太极。心先天地,廓彻圆通。本性虚湛,用运和。神化自然,绵绵忘情。『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精化为气,气化为神,炼神还虚,号之长生。

  众生不悟,迷乱七情,喜怒哀乐,神丧于形。悖忤纲常,违逆彝伦。因溺欲浪,种种不仁,子不孝父,臣不忠君,兄不爱弟,弟不敬兄,妇不顺夫,友不信朋。仁义乖张,形神不寍,虚浮诈伪,驯狠自矜,贡高我慢,护己挫人。以致

上帝震怒,罪衅灾迍,稼穑不收,骨肉飘零,横亡夭死,水火瘟刑,尚不知省,怨恨神明,愚顽愆重。 吾降临,阐教开宗,说法度生。各宜修省,诚一于心,忠孝义慈,积德累功,痛返前非,改过自新。静而悟道,默而养神。  吾传至理,宏示天人。若能参觉,顿超苦轮。 吾怜众溺,屡化身形,遍巡宇宙,普度群生。

  此经首品,略演修因,后着七品,为大梁津。信受皈依,名列天庭。觉之者灵,谤之者轰,悟之者证果于仙籍,传之者利益于三生。皇极圣道,勿视以轻。助之者增福延寿,灭之者永堕幽冥。天神鉴察,报应昭明。斋戒礼诵,万神咸钦。城隍里社,遵教奉行。」

  在坛众生,欢喜信受,作礼而退。

五行端孝品第二

  尔时 纯阳吕真人曰:「 吾因往昔,心存于道,随形托化,未尝迷根逐性,固不失其本源。难逢至诀,身世浮沉,累受累修,积功积德,誓行孝弟忠义仁慈。后遇  东华帝君,遂闻大道,飞升金阙,证圣成真。怜诸苦恼,游行三界,普济群生。

  近有天旨,度业海盲音萌聋,但贪名逐利者多,证圣修真者少,邈视人轻,惟怀己胜,性如狼虎,噬毒尤加,心口置于两途,机谋 于万种,染欲者万亿,惜命者几何。

  吾闻 太上曰:『吾有三宝,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故慈能勇;以俭能广;不敢为天下先,而能以成其器。所谓『真』者,虚心绝虑,保气养精,应物而不存于物,养虚而体于虚空,情意了然,厥修元始,六关严守,一息恒存,气神不竭,神气相溶。伏其气于脐下,守其神于身中。神气孚合,关捩音列开通。

  尔口说道,道居何处?心不忘道,道已得焉!体圣贤心,行圣贤事,方为道矣!  吾承恩命,接引众生,慧照汝等,尚不信受,妄行智巧,播弄奸顽,掩诈杂真,真难领悟,可见浮生,无有仁德!  吾体天地之心为心,但愿群迷,普修慈善,冥心注神,神与气符,伏膺元气,勿丧三般。

  今为众生,开演易理,喻以前圣,而譬晓伭微,见易包于道,道包于易,采而行之,潜而修之,默而守之,勤而炼之,则神升紫府,位列仙班。

乾坤混合,易象如斯,一气既判,两仪之源,穷神知化,

周匝环绵,知微知彰,隐显难言,络绎不绝,光范太伭。

自矜不长,惟曲可全,守道以讷,任兑必愆,致中抱一,

履和而谦,以卑而积,以柔而坚。心动为意,意转情牵,

情牵着妄,妄引多愆。

夫人之情也,见物如虎之逐;人之意也,见物如龙之缠。动心不灭,照心难圆,命在于肾,性属于干。心凝为神,神静为性,穷理尽性,混茫无端。神归无为,炼煅三元,视而不见,听而不諠,言而无声,万虑俱捐。

五行之道,水火化焉。水火相洽,水火相兼。火中有土,

水中有焰,火既生土,三姓以全。以土制水,水溢必旋,

导水济火,水火交欢,金木合并,气神相连,金情木性,

驱炼胶粘,中宵漏永,光透重帘,温和颐养,升汞降铅,

金浮木坠,赤日当天。火要水济,水赖火炎,以柔制刚,

刚柔连绵,炼成一块,非汞非铅,能升能降,号曰胎仙。

运火炼药,神与气缠。以火喻神,以喻药,以神合气,

气足神全。河车之数,运气周天,心息相依,腹存目蠲。

戊土从坎,进之阳火;己土从离,退之阴符。进合与退,

舍之太伭。元海之窍,循之泥丸,五混合,万象朝天。

时人不识,附会乱传。人道未了,仙道难全。欲修真道,

人道合仙。参而行之,仙圣同肩。受形父母,体合情缘,

移神脱气,朔晦婵娟,二气相资,龟蛇盘旋,混聚凝结,

包胎是全。温养十月,符体先天,劈开混沌,显象灿然。

怀育乳哺,母形羸煎,子渐养成,体固神完,脱气化育,

罔极昊天,所云脱化,妙理幽伭。胎元之道,符合坤干,

阳施阴受,情性交连。今世迷途疑徒字误,散内溺外,

七情惜怜,六根顿坏,失本忘真,不知警戒,火燥水崩,

气离神败。顾子恤妻,掌中珠爱,父母洪恩,眼中尘碍,

不孝悖逆,罪愆广大。汝既惜子,当惜父母。汝若孝亲,

子亦孝汝;汝不敬亲,子亦违忤。父母哀颜,电光草露,

感气受形,当思乳哺。

  吾今垂经,首孝为务,五行之先,百行之路。顺其志颜,天神拥护,活祖不参,岁月空度。不孝之辈,身劈雷部,报应昭明,速当醒悟。

  暗室可欺于心  神明难以掩布

  欲学仙道长生  先修人道为务

  易曰:『憧音充憧往来,朋从尔思。』气和乃神之衢,精化乃药之务。还精补脑,如蒙如雾,以无生有,世罕修也。

  天形何以长  门枢何不蠹

  内照慧宝光  灿灿明珠府

  众生所以不能悉心领悟者,由乎情着于物,思迷于爱也。若致柔以怡,回骸反视,则道斯存矣!广成子曰:『无视无听,抱神以静。』诗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西方学曰:『无智无得,无所得故。』 太上曰:『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俗人昭昭,我独若昏。』『夫天地之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也。』大哉圣贤之言乎?论语有曰:『毋必毋固。』孟子有曰:『勿忘勿助,皆存神驭气之阶也。』今人不自知耳!

  养气之道,要在绵绵,譬如流水之曲畅,恍若飞云之凌空,犹似圆珠之滚盘,悉如婴儿之无我。中庸曰:『闇然日章。』壁经曰:『其心休休。』夫岂皆谬语哉!

  今古圣贤,若车同轨,世俗无知,妄分三教,不识『千灯处一室共明,万法循一理共圣』,不参至理伭微,妄执是非人我,寻枝摘叶,鼓舌夸唇,逞臂着迷,盲修瞎炼,后之学者,尽被鼓引而不悟也。但愿众生,精进于道,实心于诚,莫泥去声于象,莫着于文,尊师亲友,虚己以敬,默然悟之,长生可跻矣!』

即说咒曰:

北一天地精  普化于万灵  乾坤能转轴  龙虎潜真

六魔以消荡  三元景灿明  乌兔结中谷  龟蛇盘内庭

游行超宇宙  掌握回死生  驱掣雷电光  鬼怪悉潜形

敢有违逆者  劈体如纤尘  慧光所照处  灾厄悉和平

敬受而诵读  名奏于天宫

  真人说经已毕,时有祥云香霭,瑞气盘旋,鹤驭碧空。 师回驾已,众等悉皆稽首俯伏,作礼信受而退。

 

(已上二品着于广陵)

诚悌导引品第三

  尔时 纯阳仙师,告金陵大众曰:「  吾因鹤城徐氏,久在空门,实践乐施,致身颠沛,年逾七十,道心不退,虽无举,亦有深功。因承玉音,命度苍生,慧照乾坤,感诚降彼,已说  太上皇极一品、二品化育之机。但彼处众生,贡高我慢,妒音豆嫉贪瞋,屡以善道化之。群生执着不了,有二三阐法,皆不体  吾普济为念,各怀私窒,作逞高能,善言慈诲,不劝于人。以教外虚浮,矜夸于己,未得仙地,妄绝人言,可叹可喟!

  行吾道者,积功修德,劝善化恶,讲教忠孝,励勉信诚,以气致柔,从容中道,明无人非,幽无鬼责,和乎众性,循理民情。以道义行仁慈,利物济生,愍贫恤苦,慈悲恻隐,泽及昆虫,至于草木,不可伤残。悯人凶、恤人苦,放生戒杀,舍大慈悲,行方便心,胜如斋戒,体天地德,何匪修持?

  行吾道者,如遇不善之人,以德以理化之;苟弗依善而执?者,必当和气怡颜以接。所以宣圣循循然善诱人,娄师德唾面自干音干,何曾瞋怒?若克己泰而不骄,彼必化恶归善,乃阐教之功。设使不教民战,是谓弃之,焉无罪哉?如遇敬道之人,以恩以善结之;苟错行道而偏著者,亦当引解圣经以悟。所以君子近者悦、远者来。周太王从者如市,皆因德惠,若尽己和而不同,彼必皈正起敬,乃阐教之仁。设使颠而不扶,心何忍哉?岂不愆欤!

  天下之人,有教无类,为师作傅,当以忠恕敬肃,顺气怡颜,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接之,信以成之。深则厉,厉则难从;浅则揭,揭则生乱;言不重,则不威。至哉守一,心平气和,气和神畅,神畅体舒,浩然天地,俯仰无愧,翕音吸然性情,不离体用,存真一心,超真一道。

  吾闻 太上曰:『先天而生,生而无形;后天而存,存而无体。静为之性,心在其中;动为之心,性在其中。心生性灭,心灭性现。如空无相,湛然常满。』夫大道无象,内存于有;真性无外,不生其心。居境忘境,无象以存。守乎无体,固蒂深根,养于天真,若忘若存,精以合气,气以合神。 太上曰:『神以形生,精以气盈,知其神气,可以长生。』

  引先圣语,以合三教,非妄枝叶,以误群生。若能顿悟,可保真形。 吾因传经,维扬诳傲,故示教于金陵,以忠信品,普化群生。不愿持斋,惟愿信心,斋之谓斋,以斋于心,心不修持,斋胡为功?只知戒口,罔知戒心,即心是道,坚守勿轻。

  尔等侍坛,各有宿因,得闻斯道,以静尘心,尘欲克尽,大道昭明。仍取毘陵《五品》伭文,合品传扬,易换品经,敬而持之。  吾当降灵,语维扬众,各改瞋心,毋蹈前非,枉费修因。若怀种子,必加罪惩;信心敬受,必获超升。道没穷富,劝勿择人,言有必无,知真未真。

  修道之人,心无毫尘;得道之士,行多隐贫。道非财授,授传信人。以利求 吾,  吾何以闻?虚己觅道,圣必显灵。勿作人师,将人视轻;阻人参修,报殃灭门。善言当喻,诬话休论,被褐怀玉,焉于虔反可量人?故 太上曰:『见小曰明,守柔曰刚。用其刚而复其明,无遗身殃。』夫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陶称舜,御众以宽;仲虺赞汤,克宽克仁。若矜然无乖戾,群然无阿比,躬自厚而薄责人,斯近道矣!故圣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嘉善以矜不能,至道斯凝,柔于远人,天下归仁,以赞天地化育,而参三才。

  今学伭者,外丹搬弄四黄,内丹止于功坐,不思五金非八石之母,幻身非先天之道,所以燕不生凤,狐不乳马,以幻身作养,以砒音批磠音鲁行持,非真父母。气不相接,神不相投,安能炼外而养内也!夫六魔灭而六通存,三尸斩而三光现,不离乎身,非着于身。今悟参者,以为坐得,夜坐日卧,何以炼形?十二时中,行而勿失。以神驭气,以气运精,精不役形,不于情生,情不动移,精不溺崩。精非有生,因情而生,以精合气,和翕天真,天真非真,真以强名。怀人我念,岂为道心!

  行道之士,体天地心,曰儒曰释曰道,三教非离于心:儒以谦和,释以忍辱,伭以致柔。『精气神』非柔莫得,『戒定慧』非忍莫守,『仁义德』非和莫涵,柔忍和厥中乃成。中者性也,性本乎善。进乎阳火,以情伏性;退乎阴符,以性归情。所谓性者,木也、汞也、神也、火也、龙也、蛇也;所云情者,金也、铅也、精也、水也、虎也、龟也。皆譬语也。神运精,则精化气;以金木,则木成材。驱龙就虎,龙虎交欢,以心伏身,心身翕泰。以情归性,情性和溶;以铅归汞,汞铅胶漆;以龟络蛇,龟蛇盘旋。非口口传,皆强猜也!

  儒所以行,释所以寂,伭所以存。寂者,寂于生老病苦死,指幻寂也;行者,行仁义礼智信,指行政也;存者,存金木水火土,存乎神也。生老病苦死以寂之,仁义礼智信以行之,金木水火土以存之。物生于土而丧于土,人生于气而丧于气,能净土,能养气,伭可参矣!」

即说偈曰:

大哉伭真 水火相匀 以情归性 非者贪瞋 虚无妙道

配合天心 此天心者 非血肉心 厥一以真 勿二以倾

由诚而入 由默而成 相非有灵 灵于寸诚

吾以诚格 非以财临 守道诸子 先修汝心 勿肆高傲

勿着顽空 戒暴戒怒 积德积仁 劝孝于亲 劝忠于君

劝信于友 劝和于邻 劝慈于物 劝恤于贫 莫夸己胜

莫灭他人 富亦无根 何须自矜 贫岂常贫 何须怨瞋

贫不求谄 富不骄矜 善善上声恶去声恶  报应昭明

汝若修善 子孙旺兴 汝若作恶 后代凋零 恤孤怜老

戒杀放生 日积月累 必获修功 三元保举 万圣助成

他年行去声满 拔宅超升」

  师宣偈毕。会中有二十人,同声称赞,稽首法坛,谢礼天真,悉心信受,愿体 仙师宝经,誓行平等,除三毒、远六尘,净心明性,宏誓 师前。时有庆云和霭,仙乐敷空,白鹤飞翔,丹霞映室,大众作礼,敬肃而退。

正忠示教品第四

  尔时 吕祖复告众生曰:「世幻群盲,不体于无,尽灭于有,往往求道,着妄迷真,不知道自身来,非身搬运。《华严经》云:『心如工画师,等清静缘起。』《首楞》云:『以狂性歇,歇即菩提。闻复翳根除,尘消觉圆净。』盘曰:『因爱生忧,因忧生怖。』夫尔等怖心,皆从爱生,离此爱海,名为真觉。《金刚经》曰:『一切有为,如梦幻泡音抛影,如露如电,应作是观。』汝等久误顽空,多相多迷,如斯道义,可能觉否?可能行持否?《佛名经》曰:『有爱则生,爱尽则灭。体此生灭,可以共语。』

  非 吾博求众圣以喻,但因三教,人妄分岐,枝叶以譬,悬隔霄壤,根本究参,同归一理。心绝尘劳,是为虚靖,人以释教,是寂灭道,殊不自知。《楞严经》曰:寂灭者,名一心非息动灭,非生己之灭,识已生处,方知灭处。《圆觉经》云「慧目肃清」者,乃清内境,内境不生,真定性定,性定情静,便明先天。先天曰『神』,凝神于坤,而生药灵;后天曰『气』,运气入干,而还丹功。所谓真性,寂灭不动,感而遂通,以神炼药,驭气养神,气注于神,非卦象形,火种相续,丹鼎常温。故以天地循环不停,悟圆静觉,以静觉心,不敢幻化,及诸净相,了知身心,皆为罣碍。无知觉明,不依诸碍。西方之学,离幻是道,所以天地不言而成。先天真性,来虚无中;后天真定,从忍辱明。兀而默存,凝精化神,蔽物丧志,散气分灵,不为物累,以神保精,精依神化,性静神融。  太上有曰:『常以无欲以观其妙,常以有欲以观其窍。』采其欲窍,以合伭妙。故佛世尊曰:『以寂灭力而起至静,住于清静。』

  吾今说法,天神簇拥,雷火监坛,金童爇音泄香,玉女散琼,万圣咸集,涤荡尘氛。如不信受,官将缚魂,众生儆戒。诚肃尔心,神不可欺,勿迷孽因,忠贞之道,神鬼咸钦。以道事君,必慎必勤,勿恣怠傲,勿染贪瞋。功德不修,虚湛难闻;尘心未了,仙境难升。芭蕉献瑞,是  吾阐灵,示尔京畿,以显功臣。忠于君者,死节犯颜:殷之比干、楚之屈原、周之夷齐、夏之龙逢;批鳞逆谏:汉之汲黯、朱云,唐之陆贽、魏征;退隐达士,张良为韩报忠、范蠡去越全生;守节继死:诸葛武乡、汉寿亭侯、张巡、许远,颜真杲卿。往古忠烈,垂名丹青,光争日月,位列天庭此段叙述,已伏后演《忠孝诰》之案。

  阿谀佞谄,事君逢迎;贪酷于己,剥膏于民;苟图荣富,为万世轻。视乎诸公,辅国忘身,敢不汗颜,赧?于衷!  吾今劝世,为臣以忠,以忠事君,后裔云礽。忠以尽己,非诬于人。皇天无亲,亲于有德。民罔常怀,怀于有仁。君父之恩,万化原根,引贤勉励,以惩不忠。参修之士,必先孝忠,信诚仁德,逊悌谦恭。心正神明,心正慧灵。自有仙师,度引成功。虽明丹理,不积行功,损他利己,魔来堑音渐灵。凡学修真,必炼乎心,博施普济,以本以仁,方便利益,援溺救焚,扶危拯困,乐道信心。修如是功,名奏玉庭,虚皇有戒,伭帝有文,金科玉律,毫不容情。

  救民疾苦,恤民饥穷。昔汉天师,米谷收凝,遇缺乏时,价苦高腾,或以原价,或减济贫,分毫不增,粜之于民,民赖以济,腹得充荣;成都黄公,紫府登名。昔许真君,合药施病,救诸疾苦,获大深功。昔葛仙翁,行祭炼法,拔度幽冥,一切有情,皆获超升。今人富贵,自乐肥轻,?有腴马,民有菜容。孰能舍财,宏济于贫,历代师真,道得于心,三官考校,功过昭明:有功之人,保举仙成;有过之人,罪缚幽魂。上升之士,非一世功,历劫修来,天性方明。  吾取之人,侍立坛中,皆夙生庆,勿视以轻,当以敬爱。

  阐吾法门,勿执一人,而将道闻,在坛之子,皆有道根。今世愚人,妄言着魔,寸德不施,期步大罗,夸己若仙,嗜广贪多,贪嗜不净,焉出爱河?行吾道者,莫择贵贱,操心以仁,戒性以善,不染贪瞋,勿求己便。损己潜修,天神眷恋;依此炼修,皇君诏见。  吾今阐法,安执着伭,但绝尘心,道心坦然,广行阴德,回悟三元。勿听朦师,妄行虚参,一朝气散,怎得符仙?此身不修,更待何年?离此不得,魂魄茫然;没下手处,轮回乱穿。为尔迷失,泪常暗潸,任心不了。

  吾难训言,大丹之理,养气调元,但安神息,即是胎还。所谓真人,潜乎深渊,情性为一,妙理自然。勿闻渺渺,当信虔虔,信而行之,仙圣同肩。」

  在坛大众,闻 师说已,于是道一居士稽首座前而作颂曰:

至圣伭篇 诲垂法坛 喻譬三教 集诸圣言 以儒以释

明我之伭 以忠以孝 开阐愚顽 大德参天 仁慈普宣

救众厄难 惠众真诠 大圣大慈 大悲大愿 普度群生

化立经缘 降我金陵 灵光灿然 有病即痊 有灾即捐

胜如父母 宏显目莲 吾等夙因 得闻太伭 感以梦授

锡以判轩 微音之要 妙不可言 信之者得 悟之者仙

敬述鄙句 上赞师前 他年行满 愿侍慈颜

  尔时道一居士,同法众等,稽首坛座赞称不已,感谢洪慈,焚香共礼。但见瑞云如盖,下驭坛前,异香遍空,氤氲大地。 祖已回鸾,遍村众生,各家顶礼,人人回善,个个参修。异香到处,诸病不生,家家获吉,户户呈祥,圣力昭彰,欢不能尽,悉皆信受,作礼而退。

(已上二品着于金陵,后因广陵童启伭取而合刊流通于世,故今所传皆八品而分上下卷焉)

太上吕祖开天皇极证真阖辟洞妙仙经下卷

信实达道品第五

  尔时仙师谕毘陵大众曰:「  吾为五陵,龙沙显迹,夙善应征,虽升降轮回不全,而仙真妙道合阐。故南郡太仓昙音潭阳女仙本传系昙鸾化身,成道以证仙乡;象山县女善莲,修因而证佛果。皆因守信者得,无心者证。  吾承

上帝,下尘寰,只为众生,背理违德,忍作残酷,曲以枉直,佞以杂仁,上逆君亲,下傲乡闾,沽虚钓誉,设险坑生。以致圣君,降以眚灾,水火瘟刑,仍不悛音全改,罪障云仍。  吾曾说经,维扬、金陵,在坛众生,信之者百一,谤之者无穷,不能安神立命,抑且弄巧忘真,奸谀之术,贯盈乾坤,矜夸己能,诳祖欺神,不去冥心,反恣业身,弗能克让!诬绘真空,螳螂逞臂,蛙鼓弄声,自阻至道,非无见闻,流浪黑海,有辜  帝恩,维扬轻傲,金陵欠淳,视汝毘陵,当加肃诚。

  既归吾教,布德施仁,孝悌忠信,损己安人。一切物命,蠢尔含灵,惜命勿伤,慈愍天生。人性本湛,因物蔽蒙,运神于尘,神由尘昏。上天之道,循绎无情,化育万象,抱合颐。天体为圆,有纬有经。昼则自左,而旋乎右;夜则自右,而左旋行。顺于四时,不知寒暑,生灭万物,不知灭生,无知故存,无生故明,人能体之,可以长生。长生之道,妙用在人。天依乎地,运泰虚,行而无碍;地依乎天,静以附气,而不坠倾。人之有精,如天有地,生于坎宫,寄一气中。地由天旋,万物以生;精由气化,百体皆从。精不从化,情染则倾;地不从旋,阴极必崩。进火退符,如天左右。阴阳互执,月移日中。涵内慎外,气续神功,虚中致和,存乎以诚。

  心非有心,心为之神;气非呼吸,气属虚灵。守如蓬壶,形如鸡子,想若连环,焉敢形容。 太上曰:『多言数音朔穷,不如守中。』故当常照,非散非凝,如此行持,药用周身,温养子珠,百脉咸通,保乎元精,炼乎元形。精有不足,补之以味;形有不足,补之以气。西南得朋,补气之方。以母召子,同类相将。念不可起,起则火炎;意不可散,散则火寒。

 

2程门立雪等虽属 吕祖证仙后事,然上真彰往察来,固不可以世代拘也。况经中所引紫阳悟真等书俱系后来。

  《入药境》曰:『水怕干,火怕寒,差毫发,不成丹。』又曰:『水能流,火能,在身中,自可验。黜聪明,绝视听,内照元真,外忘物用,兼修信诚,自然慧定,立信之源,非诚莫,以圮音夷桥进履为心,以程门立雪2 为教。范张鸡黍,约期不忘;管鲍交谊,与利无较;季扎挂剑,事死如生;郭伋竹马,儿童遮道。以信于君必忠,以信于亲必孝,以信朋友必久,以信处必和,以信修道必昌,以信祀神必效。

  修行以信为宗,若执狐疑必暴,若还失信于人,天神必加果报。皇天岂谬于物,大道由诚而得,有德必有其言,有言未必有德,得道如痴如愚,岂可诳言削福?临财不恋于财,临色不贪于色。超灵脱窍之功,致知而在格物。  仲尼问礼问官,宣圣尚然未足,知之可以为知,不知莫谈已得,忍辱必成至人,虚己自然受益。传曰:『危者安其位,亡者保其存。』大哉赞易之要!故坤以简能,干以易知。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天下之理,贵乎其中!阴顺阳健,由简而成,所以易道,厥配丹功,知易变化,仙途可登。

  所云『金丹』,竟是何物?金属坎水,丹属离火。离火配心,非血肉心,乃云元神;坎水配精,非交感精,乃先天金。以神运精,精不飞腾,不飞不腾,名为元精。此元精者,为命灵根。所以还丹,谓还其心,外境不迷,内境自澄。心即是丹,丹即是心,能悟之者,可保丹心,丹心即道,丹道即心。息因胎住,胎因息存,息从心起,心静息融,调息之道,息息归根。根非有根,由而生;存无所存,存一于中。贯乎伭牝,达运天庭。尔不精通,休说道深!汝能行之,空谷传声,非谷得声,由空则宏,能空外境,六魔潜形。」

即说咒曰:

嗟彼红尘中  尽溺利与名  不知性保命  妄谈死与生

弗究生杀机  枉将性命穷  未死先学死  逢生则杀生

万物生复死  元神死复生  此生不尘了  空诵万千经

但把诸缘尽  方能众虑空  慧剑可戮妖  妖平大道明

九层台不登  何以见虚空  时人凭口讲  口会心未能

由心不由口  由心道自成  安得由心者  吾将铅汞倾

  仙师说经已毕。复告大众曰:「若有众生,见闻是经,体而行之,即使三尸远退,众邪不干,万神加庇,但要远尘静事,守心定性,仙阶可步。还有精气神经三品,乃秘奥伭文,归根要旨,共完八品,象易两仪六虚之义。汝等积仁修德,  吾当普授于世,若各坛?嫉矜傲,不能授此仙机。判经之地,尚未择取,惟信心皈 吾者得之。尔当信受, 吾必孚灵。遇后三经,蓬莱即诣。」

师说经毕。但见祥云降空,鸾飞鹤舞,远近观者,千五百人,各各礼谢虚空,信受而退。

 

(毘陵只此一品)

保精固命品第六  

(自六品以至八品,初演时俱无品目,后 吕祖重复校订,正其请,加之品名,与前五品一例。)

  尔时仙师曰:「昔曾历劫,天宝元年,正月九日,登郁罗虚梵天宫,侍于 虚皇天尊几下虚皇即元始,与十极真人,演说《大周伏火灵砂丹诀》。时有十方无量圣众,南辰北斗,三官四圣,三界五岳,妙行高真,咸集云宫,听闻大法。尔时  天尊告众真曰:

  『  吾因世人堕业不省,欲海沉沦,屡命妙行真人,与诸仙众,常降尘凡,颁布《大乘灵宝度人诸品妙经》,万八千卷,散于天下四大神洲。四海群盲,惟知念诵,不解悟功,谄事失诚,愆尤日积,心三口四,堕报转轮,漂漂汩音骨没,染诸狱障,空落畜种,难复人身。因恶报生,贯塞宇宙,莫能救拔,深可哀怜。』

 

3曾祖节度浙东,祖礼部侍郎,父剌史海州。

  复谕 予曰:『尔屡修道德,名登仙籍,功行克备,诸天尊仰。但尘缘未尽,于唐末来世,贞元十四年,戊寅之岁,四月十四日巳时,诞河南吕家为男。  吾命 苦竹、火龙、正阳三真人,度传尔道,复证仙阶。汝当于世为 吾阐化天人,咸归正教。』 吾受命托生吕宅3 ,幼而颖异,知孝悌,谨言动,节喜怒,劝父发粟济饥。后应举赴途,遇 正阳仙师 ,一枕黄粱梦觉音教,弃职修真,名列蓬莱,侍御金阙。

  复承 上帝济世迷,演经化度,证明性命之阶,励劝忠孝之本,与诸仙侣,集斯经文,共成八品:传一、二品,留之广陵;演三、四品,付之金陵;说五品于毘陵等众。今降精气六、七品信州,授尔会等。仍降后八品,炼神返虚,灵符真咒,授之临江,秘而不传。  吾谕各处,刊刻经完对换,信心者灵,昧理者朦。但  吾印尔心,非印尔经,觉者自得,悟者自成。《八品经》中,经经绥灵,炼形保身,息气养神,句淡理朴,得悟能宏。

  夫精气神,号之三灵。元精与淫泆之精,本非二精;元气与呼吸之气,本乎一气;心本虚无,然性则本无二体。太空廓朗,欲化其精,先守其性;欲调乎气,先虚其心。动以养气,静以炼虚,应而无为,觉而勿随。故以虚极静笃,气转神回,非功德可求,非义礼可为。若行义礼功德,是乃华尘之施。

  抱元养朴,忘物含虚,冥之中,真精自归。精无定位,因情而隳,精不循欲,筑我灵基。以元精而化为元,由元气而累壳躯。肾为寄精之府,心涵元气之墟。精孚五脏,溺情而变淫泆;气通六腑,出窍而感吸嘘。不知养气而精匪培,不知保精而气匪回。气归元海则精保,气散六门则精飞。肾虽寓精之穴,神实运精之机。雷起水底,阴寓阳而为屯;水滋山下,阳布阴而为蒙。不知酝酿,火燥而置轰;不识烹炼,金溺而不升。

  今世之人,自逞盲聋,不见曰见,不闻曰闻。迷名利,肆于骄矜;盲五色,丧于五音。

  养血炼精,保尔灵根;赤龟真髓,变作庚辛;黄芽出土,会合乾坤;心肾二气,往来交吞。肾右属阴为魄,肾左属阳为魂。肺传心液以滋肾,肝摄元精以润心。肾修而龟缩首,心养而龙潜鳞。神不移色则精守,精不散欲则气溶。制实腹于一,阐虚心而灵。烹之以温温之火,养之以干干之功。若飞若伏,若忘若存,用之不劳,守之不凝,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虎膺金,肾气足而肝气生,由肝气以绝肾之余阴,而肾气过肝为纯阳;龙符火,心液胜而肺液旺,由肺液以绝心之余阳,而心液过肺为纯阴。阴中炼阳,阳中炼阴。肾中取水,气中取金。金性沉重而喜坠,故润下而易漏;火性轻飞而喜升,故炎上而易烘。以金制火,以重制轻。故冬至后,阳升于地,地抽其阴,以太阴抽为厥阴,少阳添为阳明,厥阴抽为少阴,阳明添为太阳;夏至后,阴降于天,天抽其阳,以太阳抽为阳明,少阴添为厥阴,阳明抽为少阳,厥阴添为太阴。如日授月魄,月受日魂,譬以抽添,智者须明,以水制火,火无焚木之咎,以火制水,水有发金之功。

  息心以打坐为法,心不息而遭魔弄;

  养气以讷言为务,讷要弛而被邪朦。

  实其精,不由气化,则精溺害;

  养其气,不操精本,则气难征。

  是知精驭于气,气驭于神,神合其虚,三才乃成。」

遂说偈曰:

一为天地根  群品赖生功  一三开万化  宣曰天地人

人为万物灵  三才具我身  我身何所宝  宝曰精气神

地未辟于阴  内含乎真阳  天未辟于阳  内含乎真阴

人足阴阳体  胡不炼尔真  世迷全不醒  离本妄追寻

忆昔吾胎化  皆由顿断成  形合虚空体  方称羽化名

为怜人世苦  说法度盲聋  盲者人还瞎  聋者耳不听

虚生以浪死  空受业迷轮  苦肯信心参  吾携汝上升

不日丹书下  鱼龙认假真  悟明天地理  方可云真人

  仙师复告众等曰:「 吾说此经,乃是精宝。若人信受,即证真元。留经之处,潜修道果者,千一百人,诏证仙阶者,五百余众,皆各授受,化升天京,咸升禄秩。尔等息心调气,炼神养虚,视尔勤功,再行保奏。」

  众等稽首师真,作礼而退。

气合伭元品第七

  尔时 仙师又曰:「 黄帝训言:『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二语即《阴符经》,人能礼之,可以长生。天地随气而化,阴阳升降,有经有纬,寒暑相承。试譬谕尔,尔当谛听:

  日之所经,谓之『黄道』。横络天腹,中分二极,谓之『赤道』,平分天体。春夏之交,阳极生阴,天行速急,而其气清,故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年。一年之候,三百六十,真气结聚。八万四千,和之气,在于中焉:四万二千,上为阳位;四万二千,下为阴位。天虽为阳,而存真阴;地虽为阴,而发真阳。冬至之节,气发乎阳,一气上升,至七千里,循之六气上升,四万二千里数,阳至阴位,故气常温。应乎春分,再升六气,阳气已极,故气酷热而为夏至。夏至之候,阴气出天,一气下降,至七千里,循之六气下降,四万二千里数,阴至阳位,故气爽凉,为之秋分。再降六气,阴气已极,故气严寒,而为冬至。阴阳互合,二气相承,阳中有阴,资之下降,降极至阳;阴中有阳,资之上升,升极至阴。阳阴两育,古长存。

  人质两仪,气结父母,心环斗极,形合神存,天秉斗机,人秉心枢。心有二穴,左伭右牝,下入契海,上通伭虚,阴阳之鼎,实心统之。阳中之阴,纯圣驳愚。心枢之上,天元主之;心枢之下,地元主之。流行运化,契合两仪。天一生水,在人曰精;地二生火,在人曰神;天三生木,在人曰魂;地四生金,在人曰魄;天五生土,在人曰体。五行混一,三极凝居,两仪化育,海产明珠。

  肾为精府,阴中之阳。精受于阳,聚而灵者曰『魄』,日以附月,譬之于人,以魂育魄;气受于阳,散而神者曰『魂』,月质受日,譬之于人,以魄检魂。阴阳化育,二气良能,天得气成,地得气荣,人得其气,可造长生。守其真形,形神自灵,忘言息虑,卫血炼精,神以炼气,气以藏神。

  火轮真主,坐镇中宫,心如自虚,气以自灵,黄芽出土,妙理须穷。虚无尘色,道发干宫,息其神气,养其根灵。肾有一百九十二根弦丝,炼铅归,化神滋,光明大海,飞出赤鸡。肾气传肝,肝气传心,心下交,如日施德,月以舒光,阳秉阴受,雌雄相须。恒顺地理,承天布宣。心常驭气,气融精化;心常顾息,神存气留。上炼伭精,以补其脑;中炼元精,以补其神;下炼金精,以补其肾。上调其神,中调其气,下调其精。精非其精,精由气成;气非其气,由气育神。精气若隳音灰,神何以寍。

  保精曰『命』,守神曰『性』。气属黄婆,调神驭精,结为三友,水火平匀。譬之媒媾,以谐婚姻。伭珠产就,定意聚真,天精地髓,金浮木沉,火光烛金,金气浮空,上朝紫府,壁破山冲,河车上下,犬化鸡升,剥复否泰,弦望晦明,阴阳消长,坎水金精,血化白膏,变立乾坤。丹田涌火,真气熏蒸,烹铅炼汞,木母金公。二八会乎壬丙,一三炼乎甲庚。性命关键,颠倒之功,鸾车凤辇,玉殿丹宫,种黍珠海底,起赤龙潭中,地雷震动,天雨滋生,龙潜虎伏,理寒温,无中生有,理妙机深,六洞尘无,三台景明,万神朝祖,一气归根。 太乙元君,栖泥丸官,挈其子气,摄灵光升,震霹雳而不知,临刀刃而不惊,吹之以无孔之笛,抚之以无弦之琴。

  嗟夫!心杀境则为仙,境杀心则为人。须未死学死,但逢生杀生。世人不悟,谕汝重重。若去其情识,而气自得;守其虚灵,而神自明。神贪境则气散,神归室则气融。气透关节,如风行雾润;气循经络,如海发雷鸣。真气足而常饱,心气爽而梦清。汗泪绝而有验,金宝现而功成。嘘呵干汞,寒暑难侵,天花乱坠,瑞气缤纷。

  守无为而气自化,操无虑而功自成。止可心验,勿令眼征。若视之以眼目,是境染于魔侵。心不主静,无以固道;气不行运,无以存真。临动不知其动者,超乎动;处静不知其静者,出乎静。虚极则明,明极则莹,虚明则忘,粉碎虚空。」

复说偈曰:

动则动神气  静则静心意  六腑气和融  三尸焉敢滞

忘全两不生  调息于真慧  保尔精气荣  方可将神寓

日用动静中  皆为神所累  动静两忘机  炼神常住世

随物溺漂沈  神由境抛弃  尔不养精气  何得神栖住

炼气与炼精  与神常驭  聚形可存  神散形徒废

欲识保神方  勿将精气暌音悸 思之复思之 莫堕幽冥趣

  仙师说七品毕,时有白鹤鸣空,金光遶室。其经命众秘之。「待  吾诸会中,以经验合,方可授受,经完刊刻,留化群生。若人施印百千万本,布留宇宙,阐扬吾教, 吾必复奏  上帝,名列仙宫。若人毁 吾经典,罪刑黑籍,永堕三途。 吾体天宣化,救度群盲,正魔演道,蒙马关二帅,检察经功。信心参悟,必证仙阶,自当引度;亵神谤典,天神密察,罪纪难蠲。尔等匮藏,待大阐吾教之人,汝等勿惮远近,听侍妙法。」

  师谕经毕,众等人各顶礼,稽首而退。

 

(已上二品着于信州)

神化无为品第八

  尔时 元始天尊,在七宝林中,与诸仙众,宣说灵泉丹旨,真一伭机。时有洞府群仙,无极圣众,灵妃玉女,各捧旗幢,咸听妙法。  天尊是时,升临宝座,手执如意,放大光明,照满十方,一切境界,梵宇金仙,诸大菩萨,三界群真,天龙八部,各驾云軿,遍覆会前,承斯光明,九天无碍,霄壤彻明,飞走潜伏,悉臻化育。忽然下方灾怨之气,上宝林,绕蔽不散。诸天圣众,各怀恐怖,稽颡道前,愿闻法旨。 天尊告曰:

  「今斯浊气,充塞道境,乃是下方人民,不忠不孝,不义不仁,嫉妒欺诳,巧诈机心,奸佞狂图,利己损人,以致九天游奕采访,日直纠音久察等神,通行申奏。

玉帝震怒,降下瘟蝗饥馑,使民迭遭旱涝,警悟世尘,修省改过。世人不知忏悔,反生嗟怨,诋毁圣神,恚音惠恨天地,故此结郁之气,上天庭,如斯浊愚,益增魔障。」

  妙行真人,出班稽颡,俯伏作礼。「 天尊慈仁,广庇群生,世业迷盲,望垂怜济。」

  天尊告曰:「曾有五岳四渎曹官,见四部洲,灾愆重大,哀求

玉帝,愍救众生。已 通妙孚佑真人下降,阐经拯拔,化度群迷。业海众生,不改痴顽,不修己善,妄求财福,贪爱牵连,人我相争,是非不了。劝世经文,视为故纸,愆根日重,难以拯拔。」

  诸天圣众,闻 天尊言,悉皆俯伏林中,垂泪悲苦,上告  天尊:「尘寰赤子,利欲迷心,生值忧煎,死堕地狱,无有了期。伏望天慈,神威普化,颁符解释,道同臻,圣驾俯临,万灾悉灭。」

  天尊谕言:「世浊难分,不劳  吾降,仍 吕真人,再行化度,以救群生。人间善恶之事,一月一奏。改善者增禄,延福子孙;作恶者降殃,灾灭家口。用彰天讨,以警浮尘。」

  真人领旨,俯谢天恩,辞别宝林,以智慧神力,驾鹤驭云车。行至临江府缪音木丁村,遥见月明庵中,适?李常蓬打坐修行,参学真一无妄。于是见形庵中,谕之请箕,蓬闻 师言,焚香百拜,随置箕砂, 真人即降。

  乃谕前言,复告蓬曰:「 吾奉 帝命,遍历五陵四海八极九州岛,阐教垂经,浮沈浊世,行化度人。争奈人心贡高,不思往过,幻染多非,惟婪世财,不修善果。间有一二慕吾道者,亦被邪师妄引,反堕轮回。念彼人心危极,天理难明,道未开通,尘先塞满,只到无常,形归地壤,魂散天空,水火分离,转入四生,串形六道,繇劫堕劫,难复本原。所有炼神返虚,无人可告。」

  常蓬闻谕,再拜箕前。「弟子有缘,幸蒙 师降。炼神之道,哀恳垂言,愿体修行,恩怜拯济。」

  真人告曰:「世之学伭,日慕神仙,不修己性,不炼汞铅,贪求物境,迷乱真源,说是谈非,操持不善。不知修心是道,心不外游,自然神定,神定和,和丹结。

  开通为基,见性为本,现前不昧,出入涓涓,太虚妙理,道绵绵。广言不如养素,多论岂若抱元。四达皇皇,若有所在;三田兀兀,固我根源。全角则生,保真则灵。精为神本,气为神主,形为神宅。神大用则隳,神大劳则绝。人生者神,形托者气。有从无生,形随神寓。心地下功,全抛世虑,返朴还淳,保护真。

  譬如然烛,蜡尽火灭;譬如汲井,桶漏水干。除情去欲,志在希言。湛然不动,运息连绵。三年不漏,可结下丹,目有光明,显我真伭;六年不漏,可结中丹,元神渐出,大道昭然;九年不漏,大丹克全,飞腾自我,身列仙班。

  驭气者神清不死,形升于天;驭世者气浊沦亡,体丧于泉。知其生,无死之苦;学其死,乃生之源。不见中见,是为灵显;着见中见,是为魔缠。出息不涉万缘,入息不溺枯偏。神为气子,气为神母,神气相逐,形影随焉。胎母既结,神子自存,常抱其神,以保其形。主人若在,屋岂能倾!时加修葺,补漏遮风,四大幻躯,一包脓血,污浊之体,安能上升?

  着相炼幻,徒费修功。所谓真道养神,伪道养形。内全性命,外逆人情。阴德伏鬼,阳德伏人,二德既备,道果堪成。

  绝除烟火,灭贪恋心,内修性命,外积阴功,行住坐卧,惟定虚灵。设使身坐,心被物遣,如此打坐,是炼『顽空』。所谓奇特,身外之身;所谓了当,粉碎虚空。祖经有云:『知空不空,名为照了。要见不思而得,不勉而中,神领意会,一彻万融。』

  寂然不动,伭关之体,感而遂通。伭关之用,身不动气为抽,心不动神为添,神微气聚,为之还元。

  以静制静,为之『文烹』;

  以静制动,为之『武炼』。

  万缘顿息,为之『结胎』;

  抱本还虚,为之『脱胎』。

  切莫泥音利身着音形,泥境着物,四维不着,伭关可得!真机妙应,语默视听,方寸湛然,自分体用,身心意合,三家相共,虚静虚心,克感克应。

  先天至精,虚无空,原无质形,取填之道,尽属黄庭。喻之傀儡,线牵形动,须知动机,在人手擎,将手体真,尽知运用,照物不迷。莲浮水静,命宝若结,性珠光莹,隐显相扶,有无错综。神本至虚,道本至静,故虚则无碍,静则无欲。保我性命,观化知复。宇宙之中,三才之内,形形合道,物物含灵。生生化化,反求自明,循以天道,不息我心。动而无为,循以地道载物,我身静而不持,天地阖辟之机。

  我心动静之枢,降平声伏身心,法天象地。 太上曰:『厚其生,于死必轻。』惟无生贤于贵生,命由身累及生死,性由心役及浮沈,命固心虚道隐无名,圆明返本,劫运皆空。身定形固,形固了命,心定神全,神全了性,神全角固,抱元可成。

  绝念为养火之要,体虚乃炼药之功。坤身干心,复命之根。华池孰守?紫府孰膺?夹脊双关,能降能升,气冲关节,精满神凝,虚无之谷,四时以成。天地之道,转物无情,贯一屡空。语之颜曾,饭上声疏饮水曲肱,仲尼乐在其中。

  紫阳有曰:『氤氲开辟,真妙无穷。谁其尸之,不宰之功。』

  鹿运尾闾通乎督,

  龟运鼻息通乎任。

  鹤交以气,龟交以神。不妄作劳,日修月新,天星地潮,自然而成。

  守阳是魂,守阴是魄,所以真人炼魂合魄,慧发冥冥,泰定神凝。金形玉质,本乎精成,大药既熟,身乃飞轻。时闲天乐,竹丝之清,彩云缭绕,稳步南宫。

  昔承师训,得此仙成。修炼之法,筑尔丹址,凿井寻铅,取汞炼,石脚清泉,勿用杂类。一气两仪,三才鼎制,选拣名山,良友匡济。仍请高道,礼诵科文:《玉皇玉枢》,《三元真武》,《南北斗经》,朗诵洞章,除涤秽氛。起首入室,悉换新衣。古仙上升,丹井存志,坛听置造,另行谕知。精造坚修,抱本还虚。斯经垂世,尽露天机。默兀潜修,神升紫微,功满德备,玉诏来携。」

即说偈曰:

全精保真 身安无欲 全气养心 心静绝物 全神返虚

虚极静笃 水流故浊 水凝自清 动静属心 心静道明

气结似胎 伏母腹中 十月气脱 身中有身 一朝出现

与母相分

今之炼士 黑云蔽空 不有慧风 日月遭朦 一阴生忿

一阳生欲 忿从气起 欲从精炽 被物境牵 失其南北

昧于生死 皆因爱欲 窒欲止念 惩忿戒心 心安气和

气和神清 抱元守一 超三界空 脱洒无碍 身列天庭

寸丝不挂 万里昭明

  真人复告常蓬曰:「 吾今所说,即是灵泉丹诏之云笈,炼化神虚之妙经。凡有皈依,盟天可传。如遇非人,不可妄授。偕之五陵,共完八品。慧照宇宙,信心者少,鹤城童子名启伭,深慕吾道,将吾诸经,普取归一,并刊劝人。度化伭门,功证非小,如印施百千万本,普及天下,四海五陵,  吾当保奏天庭,名升上界,泽降玉麟。此经所在之处,灾障不干,万神密护。设有善男信女,朝夕解悟体诵之者,白日虚,得成圣道,不入阴司。如有毁经灭教之人,城隍里社,检举以闻,雷火二部,即加报应。斯经功德,不可称量平声,汝当信受,必振伭风。」

  师说经已,云飘太虚,香浮宝盖,鹤翔轩外,瑞霭盈堂,异香扑鼻。常蓬百拜谢礼,信受奉行。

 

(临江终此一品)

 

 

 

五 品 仙 经  (卷十二)

品经赞

观心除妄品第一

开基采药品第二

鼎炼炉品第三

空形虚命品第四

脱胎出阳品第五

附傅先生传

 

五品经小序

  天地人之数,不外于五:天有五星、地有五行、人所具有五官、所秉有五性、所接有五伦,相生相,相反相成,五之时用大矣哉!

  吕祖所以有五品之演也,天君泰然,百体从令,首揭「观心除妄」于品端,妄心既除,可以下手速修;故次之以「开基采药」,炼药必须炉鼎;故次之以「鼎炼炉」。炉鼎恐人错会,误入旁门,一切色相,不可执着,故次之以「空形虚命」,空色两忘,阳神出现,几非在我,静以俟之,修仙之能事毕矣!故以「脱胎出阳」终焉,而皆不外于一心。品虽有五,实由得一,犹之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其条理细密,义蕴幽深,括尽万卷道藏真诠,岂第阐《八品》未阐之奥已耶!人而无志于道则已,有志于道,其可不尽心乎!

五品经序

  楚会城北武胜门外,东行半里许,有观曰「栖真」,背山面湖,茂林修竹,居民鲜少,游迹罕至。观不甚大,而清幽寂静,愈于诸方,洵仙真栖息之胜地也。

  曩时郭外有傅生者,夙具灵根慧性,雅慕 吕祖,与附近同志诸人结吕祖社请乩。康熙己未岁, 祖偶游楚疆,见紫气浮空,知有达人,因飞鸾而降,一时归依法席者,多属儒冠,称盛会焉。

  嗣是阐演《五品仙经》,傅充正侍, 祖因密示伭要,复语往因,傅于言下顿悟,既了明根性,侍演愈虔, 祖遂因之丕阐洞微极宣奥妙,按五行五常之数以定品,法河洛爻象之义以绘图,以人心为一身之主,妄念乃障道之原,「观心除妄」,崇根本也;「开基采药」,示真功也;「炼炉鼎」,明丹穴也;「空形虚命」,忘色相也;「脱胎出阳」,圣胎已成,愈宜谨戒,功圆行满,待诏飞升也。

  经文虽少而义蕴幽深,括尽修真之妙谛,由昔侍演《五品》,有傅生善知识在焉,遂蒙 吕祖之曲施宝筏,溥利群氓也。学者敬而信之,深思而力究之,其于道也,亦庶乎有得矣!

  沙羡一行子黄诚恕谨序。

---

义陵无我子刘体恕汇辑

男刘荫诚清惠、侄刘允诚清虚仝校

沙羡一行子黄诚恕参订

五品仙经原序

  栖真大典《五品》功成,奉 孚佑大帝曰:「前在毘陵等处,演《八品》,穷理究源,除氛正气,大道昭新,宗风洞达。今在鄂州,诲及弟子,拔众苦恼,故演《五品》,以阐《八品》未阐之奥,说《八品》未说之秘,宝筏至此,泄尽伭伭之微,登极宗门之趣也。且天地之数,生克于五,伭曰『金木水火土』,儒曰『仁义礼智信』,释曰『生老病苦死』,故易亦曰『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演兹《五品》,正合生克之理,生生无穷之道。

  子等敬而持之,当体慈肠,无忘菩心,三复旨。」

  大帝之垂怜三楚者,百倍五陵矣,敬录于,以广同志云。

 

五品经赞

玉蟾真人赞

稽首顶礼    孚佑帝君     驾鹤乘鸾下白云

阐教指迷津   楞音棱伽音茄音声 唤醒诸盲音萌人

 

大函真人赞

慧日威光寂照尊  导师能作世间眼

欲于苦海设津梁  故向伭关宣秘典

优那华一现时  频迦音佳迦陵音宛转

灵苗枯槁几欲摧  云际晴飞法雨点

丹霞紫气白云间  万籁无声天语响

合目冥心耸耳听  销尽浮生颠倒想

吾侪闻法法喜生  鹄立鹓音渊班皆雀跃

伎乐时如天乐鸣  空花欲作天花落

群迷心病赖师疗音料 灵章字字皆丹药

愿与十方诸众生  同证金仙无上觉

末劫仙从师口生  威神功行难思议

吾侪若欲报师恩  当度众生无数亿

 

帝前太史真人赞

天人教主   大圣纯阳  伭机奥旨赖宣扬

苦海正迷茫  流浪无航  仙子示津梁

九重( )音嚣辟演栖音西真大拔济苦海洞妙伭微仙经

观心除妄品第一

  尔时 演正帝君,因下界凡迷,机巧变诈,如鬼如蜮,凶狠毒恶,如狼如虎,造诸愆尤,举世皆然,惟楚为甚。己未之秋,

上帝震怒,命司过诸神,历察人民罪案,尽依天律,注定劫数,其在劫众生,不可胜纪。 帝君大慈,垂涕奏曰:

  「下方生民,非不欲断恶修善,趋吉避凶,无奈至道难明,狂心难遏,是以恣念乱为,罹诸业网,获罪昊天。容 臣下凡,默与群盲音萌,明指修身养性之诀,存理遏欲之道,庶使众生,易悟易晓,自能销除妄念,调伏狂心,不惟能脱苦缚,若人行持不退,竟可登仙成佛,伏惟

圣主, 臣施行。」

帝德好生,欣准 师奏。

  师出,左掖 柳真人稽首曰:「今古仙佛,哀愍众生,已曾宣说无限妙法,欲冀众生,闻法受持,免堕轮回。无奈众生不肯信受,反加诽谤,是以转增恶趣,堕大地狱。今 慈尊虽有神通愿力,纵使一身具千手眼,又安能援天下之沉溺耶!」

  师曰:「诸仙诸佛所说经法,辞义幽伭,浊世众生根钝智浅,不能通晓,且历代仙佛所说大道,尚有未闻之秘。今 我下凡,一则明指圣贤心法,一则敢阐仙佛秘旨,纵有妄泄天机之罪,倘得众生超举,何辞一身谪降!」

  真人闻言,且悲且喜。于是 帝君率诸天神王,真仙圣众,降于十月初九吉辰,谓诸大弟子曰:

  「一切众生,背觉合尘,虚生浪死,烧煮于火宅之内,汨没于苦海之中。皆由众生,纵贪瞋痴,自戕心性,使客尘覆却明珠,迷云蔽住杲音槁日,是以流入诸趣,无有出期。 我视众生,如所生子,岂忍尔等堕于轮回,受诸苦恼!故为阐说仙佛奥旨, 我作医王,疗尔心病,尔等冥心谛听,当为尔说:

  一切众生,欲求长生,须体大道。欲体大道,先须观心。观心之法:

眼欲返视,耳欲返听,鼻欲返闻,舌欲返尝,意欲返观。

神光一出,即使返照;妄念一起,即使返觉。

古人云:『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即觉,觉之即无。

故当一念将萌,勿令更生枝叶,即回光内烛,而妄根顿灭。道伭居士曰:『一出便收来,既归须放下。』《龙虎经》曰:『至妙之要,先存后忘。先存之以虚其心,次忘之以廓其量。』此古圣之至诀也。是以欲灭诸妄,务在观心。 释氏曰:『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故一妄照了,即一妄之真;如一念觉了,即一念之菩提。《阴符经》曰:『秉灵烛以照迷情,持慧剑以割爱欲。』迷情既破,灵烛可忘;爱欲既断,慧剑亦捐。此皆观心之法也。

  既知观心,当明心体。此心自无始以来,无生无灭,无去无来,至虚至明,至真至诚,空空洞洞,了了灵灵。不可以有无而度音铎之,不可以色相而窥之。穷之于天地之先,莫知其始;究之于天地之后,莫知其终。天地赖此而覆载,日月赖此而照临,虚空赖此而广,万灵赖此而变通。

  三教圣人,教人修道,无非修此一心。为众生时,此心不灭;为仙佛时,此心不添。 释氏云:『心精洞圆,含裹十方;体如虚空,无有边际,当下便是。』动念则乖,无奈众生,不识本心,认贼为子,以奴役主,以妄累真,是以轮回生死,无有休息,深为哀愍!」

  仙师说经已毕。时有五云覆室,瑞色萦堂,如是 莫来佛子,出班赞曰:

  阐经度劫  好生为心  笛音落处消尘氛

  仁慈孚佑尊 仙佛咸钦  拔济无平等

  真来佛子,暨真仙神王,皆大欢喜,作礼信受而退。

开基采药品第二

  「自有身来,丧性离命,七魄拔舍,三尸败户,六贼乖搏音博,四大幻渺,长者以短,寿者以夭,清者以浊,智者以愚,失乎圣父圣母之气,而纯乎凡父凡母之气。是以知饮知食,无异披毛戴角!

  惟圣人以道全角,以术延命,窃无涯之元气,续有限之形躯,脱凡父凡母之气,而纯乎圣父圣母之气。故炼性炼形,不难成佛成祖。

  须知此身未生之先,一呼一吸,气通乎母。既生之后,一呼一吸,气通乎天。人能静坐圜内,于无为无妄中,返心内照,自有如电如露,一点真阳勃勃然引入伭关,透乎长谷,竟乎泥丸,化为玉液,琤琤然降于五内,即鼓巽风,驱一切三关九窍之邪,荡一切五脏六腑之病,且必以神驭气,以气定息,呼吸出入,随其运转,任他太极虚空,打成一片丹基,如春气之生核音皆,与荄同,神龙之养珠。故紫阳真人曰:『金鼎汤常暖,玉炉灰祛寒。』以其打成阳址,在乎用意暖之,藏神守之。故曰:

『火冷由意散  火起由意炎

 能知阳抽阴  不怕药不坚

 能知药救火  岂至燥金丹』

  若夫采药在乎有为,始知无为,方得有为。《南华经》云:『至道之精,冥冥。』《道德经》云:『兮冥兮,其中有精。』夫精甚正,真精乃真种,真种乃洞洞,真种虽洞洞,采药施其功。夫真种者何也?或名『阳精』,或名『伭珠』,或名『黄芽』,或名『真铅』,或名『伭牝』,种种称号,莫可名穷!凡有形动,皆属浊尘,安可比同。

  故 云房真人云房即正阳帝君字曰:

『一身皆属阴  何处是阳精

 阳精能知象  象象乃通明』

  吾尝曰『冥冥生恍惚,恍恍惚惚结成团。』团为『真铅』,佛曰『菩提』,儒曰『一贯』,伭曰『种子』。若修真者,不知种子,非落空汉,即枯坐汉,未得归根!

  旁门泛泛,本乎师传,无有正轨,皆知子时窄,不知子时宽!能知活子时,何怕药无丹!

  夫万神已畅,定有恶龙战几场。血定伭黄,将判犹未判,男女正同房,恍恍惚惚,莫使奔放!所谓『静而动,抽出真阳,添我真汞。戊土能教真铅降,趁我药苗嫩,急采入高巷。』

  玉虚真人曰:『真铅与汞配,药里金刚。』

  重阳祖师曰:『文武火候默默实,老嫩浮沉细细商。』」

  仙师说经已毕。时甘露下降,诸仙稽首,于是 玉蟾真君,出班端拱赞曰:

  四生父母  仁慈帝君  阐演丹诀泄天文

  吐雾篆祥云 喝散氤氲  霞客普忻闻

  玉蟾真仙及诸洞仙子,皆大欢忻,命在坛弟子,虔诚持受而退。

鼎炼炉品第三

  「夫炉为偃月,悬胎名焉,伭牝聚焉,婴儿结焉,颗珠成焉,黄芽茂焉。匪金匪铁,匪玉匪石,匪砒音批匪砂。

  黄庭为鼎,炉气家,百脉交充,三元会洽,干作鼎而坤作炉,端养仙花。且鼎无冰魄,则阴液不生,不生则火龙灵根不长;炉无玉,则阳气不孚,不孚则水虎命蒂尽屠。故炉有阳,升降以之;鼎有阴,阖辟成之。一升一降,一阖一辟,青龙白虎,金乌玉兔,天魂地魄,相抱留恋,炼成至宝,无二无一,方许天真!

  若夫火候,必在工夫,发火脐关,运水顶颅,当驾动河车,离尘世尾闾之海,移居天楼,上昆仑之谷。

·         未得丹时,须藉武火以镕之,巽风以吹之,审其火之无不然也。

·         既得丹时,须藉文火以养之,神水以沃之。若过则损之,不及则益之,决其火之无不然也。

  故 紫阳真人曰:『一十月工夫,存杳杳绵绵之息,三万年气数,在来来往往之间。』

  海蟾真人曰:『卦行火候周天毕,孕个婴儿镇海田。』」

  时莫月鼎真人,出班端拱请曰:「大道无言,至象无形。有言必彰,有形必明。毋使黑风一到,堕孽渊尘。『龙』者何也?『虎』者何也?『乌』者何也?『兔』者何也?『魂』者何也?『魄』者何也?祈 师昭曰,以阐灵文。」

  师真曰:「离日为汞,己土为汞。以龙居水,变化莫穷;生生杀杀,莫测其功;云行雨施,风疾雷轰。佛有毒龙,伭有烛龙,穴有火龙。降其火龙,以积寒汞,降之者降其心中真火。火性不飞,则汞积,汞积则龙潜,龙潜则火纯,火纯则阴灭,阴灭则真铅与真汞合,真龙与真虎洽。故曰『不积汞,无以取其铅;不降龙,无以伏其虎。』戊土无名,强名曰『虎』。虎者,铅也、坎也、燥也、烈也。损人肉骨,伤人性命也。《易》曰:『风从虎。』又曰:『履虎尾,不咥人。』人能驯以豢之,惧以循之,则先天足而虎伏,虎伏则铅栖,铅栖则汞虚,汞虚则虎神,虎神则龙现,龙现则虎腾,虎腾则龙飞。故 无心真人曰:『对境无心,一气归根。万神朝祖,混混沉沉,捧捧存存,兀兀腾腾,绵绵相续,方是修行!』若道无乌兔,乌兔乃名日月无象,取象乌兔。

  《无漏》云:『汞取金乌心内血,铅求玉兔脑中精。』

  《悟真》云:『先把乾坤为鼎器,次搏乌兔药来烹。』

  火龙真师曰:『坎内黄男名汞祖,离中伭女是铅家。』

  坎为干父,干当混蒙,二阴旋之,独一阳居中为乌干,以能疾飞,故能上下乎阳以成干。

  离为坤母,坤当沌沉,二阳周之,独一阴居腹为兔穴,以能疾走,故能上下乎阴以为坤。

  故朗然真人曰:『男女异室,决不生育,铅汞异炉,决不成丹。』

  紫虚真君曰:『吾有黄婆,守正媒之。』

  导其意也,意引坎内黄男,配离中伭女,夫妻一媾,即变纯干,谓之『取坎填离,还我先天本体。』

  魂魄者,阴阳之谓也。圣人以魂运魄,故能长生;众人以魄摄魂,故多促殒。魂昼寓目,魄夜舍肝,寓目能见,舍肝能梦。故圣人有觉无梦,众人有梦无觉。与其梦中说梦,不如梦里寻觉。盖因魄有精,因精有魂,因魂有意,因意生魄。魄也,魂也,龙也,虎也,乌也,兔也,二也,一也。

  故 长生真人曰:『夜深龙吟虎啸时,速驾河车无暂歇。』

  《指伭篇》云:『奔走气海名朱骥,飞入泥丸是白鸦此《指伭》非帝君《指伭》。』

  吾故曰:『天魂生白虎,地魄产青龙,运宝泥丸住,搬精入上宫。』」

  仙师说经已毕,时凤舞鸾翔,瑞云漫空,诸仙欢喜,于是 莫月鼎真人,出班稽首,作礼赞曰:

  偃月炉中炽焰腾  又非柴炭又非薪

  吹嘘不用外调息  炼还须内养神

  女骑龙旋鼎外  金翁跨虎奔壶心

  海田驭鹤搜寒玉  西土留乌镕兑金

  法按屯音肫蒙添抽度 功旋坛墠音善有无形

  丹还九转明珠灿  光遍千山琪树春

  蓬岛点石惊羽客  尘寰阐教度群生

  愿今世世聆伭奥  愿化人人体圣心

  愿起沉痾苏白骨  喝开铁锁鬼魂升

  赞愿说毕,同诸仙作礼而退。

空形虚命品第四

  「初学修真,暂灭尘妄,俗情碌扰,百思累纷。乍坐圜内,安意潜息,若无工夫流通,必致节壅关塞,血瘀气滞。虽能返照,照亦落空;虽能辟基,基无丹充。充在伭膺,伭牝得通,窍窍是赖,穴穴有功。

  凡欲修真,离诸苦恼,应于阳谷未升时,曰『关过人鬼』。 龙眉仙曰:『大药为丹本,身中人鬼时。』能于此时:

呼吸自定   默默兀兀   万神以宁   顺其自然   定有琼津

满口活   用意下吞   重楼引升   膻音诞中渐达 中脘音管得烹

神光用顿   万象已宁   分腿至肾   大拇指轮   转入涌泉

即至脚跟   循乎大腿   尾闾合根   过乎肾堂   夹脊两分

送到两肩   两肩指轮   从腮脑后   灌乎上顶   复下明堂

上腭 音恶以迎 旋于手掌 一齐停分 伭膺即止 一转以成

所转既足   太极是混   转转如之   九转丹成   任我转转

在乎炼形   炼形有五   金液炼形   玉液炼形   太阴炼形

太阳炼形   观心炼形

  惟『一』不传,『一』曰『真空炼形』。 道君曰:『外其身而身修,忘其形而形存。』《清静经》曰:『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无形形空,无心心空。天地空,太古空,虚空空,地狱空,人鬼空。任有无常,无处追。以此长年,寿算无穷。宏忍大师曰:『会运身者,如运瓮然。身处瓮外,则瓮身活;身处瓮中,则瓮身死。』以其能空,则灭者生;不空,则生者灭。

  又曰『粉碎虚空』,盖此虚空:

 

 

未着境时,本具粉碎之体,不必立意,更求粉碎,抑此虚空;

 

 

已着境时,或失粉碎之体,止冥冥心,令复粉碎。

  此皆真空炼形之诀也。

  四祖曰:『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 六祖曰:『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古仙曰:『能空殢幻躯,金刚不了身。』 紫阳真人曰:『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又曰:『业障成空寂,阎罗纵我生。』

  夫人但患此身不空。一包脓血,随去随来,劫劫翻弄,任他黑风穿动。是以古佛前仙,真正功候,罔不言空!

  今阐鄂州,示吾弟子,奥旨伭伭,宗风洞洞,仙佛大道,阐此经中。尔诸弟子,信受研穷,粉碎形骸,镕冶虚空。当知大道,即是真空!念起为幻色,念灭即真空。真空是何面目?冰消水静相同。」

  仙师说经已毕。时瑞气腾空,异香满室,诸仙端拱信受而退。于是 玉清真人出班赞曰:

死性性生机  守命潜虚息  究竟无一物  寂静空万虑

能虚黄芽长  能空真种慧  龙虎相济合  男女成婚配

欲擒寒玉魄  趁此阴阳济  孕个混沌团  烹之恍惚意

绵绵无寒暑  默默常如是  劈开太极图  超出四大内

现体金刚灿  洞洞齐天地  仙佛真秘奥  谁识个中趣

万物不能缚  五行无所制  成仙岂二诀  人圣同一气

师今垂训诠  广度诸愚昧  稽首法座前  愿人长受持

脱胎出阳品第五

  「火候既足,真胎欲产,婴儿在胎,涵养既久,延满十月,脱出其胞。由太伭而升天谷,是谓『真人』,即所谓『主人翁』也,佛曰『人』,伭曰『婴儿』,即所谓『真种子』也。盖婴儿当迁胎易鼎之时,透太伭关,劈开干户,神光涌涌,霹雳轰轰,翻身跃出,乃冥栖气穴之间,又开一混沌矣。

  夫此穴乃神仙脱胎定息之关,婴儿安身立命之所,原系熟境,顺路而归。赤子既安处静域,寂坐道场,须密加护持,慎于将养。始则藉坤母黄芽以育之,继则敛天地生气以哺之,此感彼应,发迩见远。其中赤子,一呼一吸,一升一降,一往一来,一动一静,罔不自若。必须观心除妄,直到水穷山尽,绝无半点客尘烦恼,则寂湛真常,自在无碍,伭窍婴儿,得大安稳。

  盖温养婴儿,乃修仙首务,勿使外缘所侵,内妄所乱,行住坐卧,不可暂忘;语默动静,不可稍忽。若骊龙养珠,慈母育子,朝夕防卫,寤寐顾复,更须严守关元,不可轻纵出去,恐一出而迷途,遂失舍而忘归。待历年老成,九载功完,自有灵通变化之妙,阳神出现,了却真空,成金刚不坏之体,天地同寿之翁。既登仙阙,混入凡尘,施我法乳,推我赤诚,汲引后学,普渡众生,三千行满,八百功成,丹书宣诏,白鹤来迎。羽轩载我,金光逼人,异香缥缈,天乐杂鸣,湘灵豉瑟,玉女吹笙,左有绛节,右有霓旌,飞升金阙,同归始青。」

  仙师说经已毕。诸仙稽首,皆大欢喜。于是 桂英仙真,出班端拱赞曰:

阐经度劫  恩遍十方  诸神仙子列成行

同声共赞扬 鹤舞鸾翔  紫气满苍茫

  《五品》功成,在坛弟子,恭谢 帝恩,虔叩真仙神王,自愿信受而退。

附傅先生传

  栖真会傅先生者,江夏人也。淳朴质直,不事文饰。业岐黄,好道,雅慕 吕祖。居武胜门外,与附近陈元芳、杜国相、刘九级等友善,结吕祖社请乩,附郭东行半里许,有观曰「栖真」,前对沙湖,后倚凤凰山,水涨一碧千顷,退则缘堤柳阴中行,可以至观。傅与诸同志常兹雅集,先是 吕祖云游过楚,见会城东北隅,紫气烛天,知有达人。康熙己未, 祖遂寻紫光凝处而降乩焉,傅之根因,隔世已不自知,即 祖亦未发。一日会众朋集,傅以他事为监坛熊师所责,傅惟命,无何 祖至,演典未毕,忽奉

上帝召,语 祖曰:「 予有道友,系 西天古佛,来此南赡度世,历今八百余年,现在汝处侍乩,汝部下不知误罚,可速往谕之。」 祖回坛,大让熊师,即于沙盘密示伭要。傅言下顿悟,语密不传。及下堂礼谢, 祖不敢受,卒受一拜。傅后入定,遍历寰宇,时而天宫,时而西土,灵异颇多,不能殚述。聊举一二事,会中一人艰嗣,祈 祖方生一子,数岁痘危笃,举家哀求于傅,祝 祖曰:「既已与之,何又令一家号泣?」为是夜即见 王天君者,执 痘神击之,次日遂愈,赴坛称谢。又《伭帝七品仙经》,奉

上帝命 文帝代演, 祖协赞,每一品毕,命送傅阅,内有 文帝所易原演字句,傅曰:「原文尽好。」 文帝闻之,即悉删除,仍其旧,其为 吕祖、  文帝钦服如此!傅尝语人曰:「西方二佛,化身南乡民家,不知何人有缘得遇。」又云:「将来尚有佛典演。」是以涵三诸道友,力请 祖恳 佛开阐,今所传《禅宗正指》是也。傅又尝曰:「西方有金莲宝台,后五百年方登此。」栖真会众咸师事之,涵三亦多有觐其道范者。后闽省大旱,傅愍其凶,出神往救,禾勃然生,遂有秋,

上帝以其侵权,特启宝林移西土,奉 佛召回,临行题诗曰:「自入南阎八百秋,甫一句,妻子环泣,掷笔而逝,曩因色身现在,故其诰不列于经。」及西归后,他经有载其诰者,次上皇诰后,曰 寂皇大天尊。 

素( )高上帝前涵三演禅宗告成,降宫,黔楚合会,复一至,每遇大会, 祖命缮表通诚,今其子孙遇圣节,则在栖真诵经不辍。

  一行子曰:「异哉!傅先生之来去也,降自西土,既经数世,历千年,而金莲宝台,犹必化后五百岁而后登,又何其遥遥也!岂所谓蜉蝣天地,旦暮古今者耶!吾友宋体诚,尝从先生游,闻其生平浑浑尔,噩噩尔,固无异于人也,乃其所以异于人者哉!」

参同经  (卷十六、十七、十八)

太上演救劫消灾赐福解厄 保运证真参同妙经  上卷

法会缘起章第一

始伭要章第二

敬畏天地章第三

清净身业章第四

断除口业章第五

防遏意业章第六

究论性本章第七

修德凝道章第八

敦笃天伦章第九

竭尽忠荩章第十

太上演救劫消灾赐福解厄 保运证真参同妙经  中卷

明理释疑章第十一

慎事师友章第十二

戒重化源章第十三

葆守真元章第十四

修崇善行章第十五

严辨真儒章第十六

伭关秘密章第十七

火候药物章第十八

禅宗向上章第十九

警示禅流章第二十

会三归一章第二十一

太上演救劫消灾赐福解厄 保运证真参同妙经  下卷

保劫惟善章第二十二

天人理一章第二十三

持盛在德章第二十四

因缘明验章第二十五

罪福报应章第二十六

鬼神征验章第二十七

法体一如章第二十八

诠释经义章第二十九

尊信圣教章第三十

瞻礼星斗章第三十一

统明修证章第三十二

参同经 小序

  参同经之演,始于癸丑,成于己未,前后七年。原议于黔南举行,乃首事诸子,李克修回豫,屠景诚解组,他如姚如孙 如洪,又皆散去,独 予与邓东岩力肩其事,而东岩又远游在滇,初谋不果,复请就鄂完黔。其间往来劻赞者,侄允诚之力为多,一行黄君序之详矣。《五品经》序有云:「 吕祖垂怜三楚,百倍五陵!」在 祖慈肠度世,一视同仁,原无岐视。然《八品经》分演各处,独楚地则一而再,再而三,如《五品》演于栖真,《三品》、《参同》演于涵三,皆在鄂城内外,岂非桃源洞口,岳阳楼上,黄鹄矶头,灵迹迭见,素称仙人出没之所。而龙沙八百,待时而应,迄今不远欤。滇南杜羽经,尤服膺是经为醇乎其醇,与六经相表里。谅哉!

参同妙经序

  天下事信有因缘哉?昔初祖 达摩航海东来,以因缘在震旦。后遇 神光,传佛心印。至今人知有西来祖意。当 吕祖之演《参同经》也,以数省之人一旦因缘聚合,成兹巨典。究所从来,实肇端于贵阳诸生刘清虚,初随父宦游于楚,从宋式南学。式南,涵三始事者也,讲艺之暇,语及涵三 吕祖道场,演有《清微三品》,《禅宗要典》,清虚闻而慕之。一日随师谒 祖, 祖察其有夙因在焉,遂赐之名。未几归黔,雍正癸丑,与义陵刘无我、渠阳邓东岩、澴川屠景诚等,相遇于播,时中州李克修,年耄善外事,亦来黔,闻涵三名皆喜。倩清虚先导,挈李立诚、邓信诚,于甲寅摄提谒 祖,告以请制演典之意。嘻!异哉!曩清虚随师诣宫时,不图有此因缘也。及请制回南,不果开演。首事各散去,惟无我坚志靡移,谋于东岩,复令清虚,恪请就鄂完黔,乃欣然就道,不避寒暑,往来跋涉十余次,由是李本恕、丁存恕、刘悟诚,附会不一其人。己未春,积经始竣,旋即开演。维时刘清惠始之,厥后清虚实终其事。是冬信诚自滇至楚,《参同经》已告成功矣!

  方甲寅之初联会也,起经之日,瑞鹤舞于云端。至演典时,亦复翔集。诚信之所感召,固宜如是其速也。余尝谓  吕祖道场在鄂城者不少,独涵三数十载罔替。惟始事者诚信作之于前,而其子孙善继述于后,以致诸君子越数千里而联会,可不谓极盛欤?余不敏,幸侍法筵,谬承演务,深喜清虚初诚弗懈,而无我诸君,矢愿坚确,能相与以有成也。嗟乎!人居各地,业有殊途,即善卜者亦不及料,洵莫之为而为者,讵非因缘有前定耶?兹因参订全书之暇,备叙演典始末,弁诸经首,辞俚不文,聊以志际会之非偶然云尔!

沙羡一行子黄诚恕谨序。

梓潼帝君参同妙经序

  稽自坟典肇兴,而经之名,遂灿然于世。盖古先圣王,举人伦日用常行之道,着为训典,于以觉世牖民,使人日迁善改过,臻于上治。后世因尊之为经世之典要云尔,非惟释、道两门,始创有经之名,以显异而骇俗也。然梵帙琼编,亦皆佛仙启迪人心,补裨王化。世儒不察,以为与圣道相左,每惑乎愚俗之辈,随流逐波,而轻肆讥谈也。

  孚佑帝君之演斯典也,合三教以立言,会五典而垂训,辑四子之微言,集百家之绪论,引经据典,博采旁探,辨疑晰义,条贯参同,其旨显而深,其词该而备,发先圣未发之秘,阐佛仙未阐之精,固修证之法言,实训世之要典!其所以启迪人心,补裨王化者,岂浅鲜哉!

  览斯典者,务宜读其辞,玩其意,朝讽夕咏,日进于躬行,勿概视为梵帙琼编,与圣贤书相左也。

  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寰宇之大,岂无解人?世有深种善根,明达颖悟之士,能依斯典而力行之,广为流布,务使闾阎之内,家喻户晓,人人有向善之机,则不求福报,而福自骈臻。其所以补益王化,羽翼圣贤者,正赖斯典维持不少也,奚第仙经云乎哉!如以为 太上演之灵文, 帝君开阐之法要,什袭珍藏,终岁不一览观,与但习为诵持,而于伦常日用之道,罔克实践者,岂 帝君觉世之慈心也夫!后之览斯典者,亦当有省于 予言。

参同经赞偈

上卷赞

阐微演奥   泄露真伭  会三归一着言诠

道德总包含  净业消愆  广植善因缘

 

开经伭妙偈赞

大道伭虚无可名  冥恍惚有真精

一元妙理同三教  初判鸿蒙象始分

于穆直从心性得  业源清净善芽生

修持了悟全经谛  法体如如超上乘

据经引典合参同  训迪群迷悟本宗

知身色相属虚幻  万法包含一字中

悟彻不须多解义  转经秘要是真工

从兹指出伭伭妙  劫劫众生挹道风

 

太上演救劫消灾赐福解厄

保运证真参同妙经  上卷

法会缘起章第一

  自昔 伭元广法天尊,既成道已,于 正阳圣师前,发宏誓愿,溥度阎浮一切众生。遂历尘寰,作《指伭》二篇,阐明修炼汞铅之道,然诗句幽深,世儒不达颠倒阴阳之理,寻天掘地之功,因取伭文二篇,藏诸青城石室,以待识者。嗣于毘陵,开演《八品仙经》,较之《指伭》,固为显着。然「升降水火」、「婴儿女」之旨,「龙虎炉鼎」之说,多属取譬,世人弗察,入旁门,间有一二聪颖之士,又多执泥文字,不解得言忘象,以意逆志。 天尊垂悯,每于翼轸之区,飞鸾阐化,广结众缘,或《五品》,或《三品》,先后敷宣,以示大乘精微之旨,不离自性觉明,使修真之子,因文修道,良为慈悲方便,不负初誓。

  第经文流播未广,奉持者少,因侍 元始法几,听说太伭无上至真妙道。偶见井鬼分野,有诸戾气,盘结幽黯,于是  天尊俯察劫运,慨然太息。正思启白  元始,说法救度,乃有 天尊门下法嗣,启请  天尊,飞鸾罗甸。 天尊心切度人,爰生悲悯,哀求  元始至尊、 玉皇上帝,恳于蛮瘴疠之境,溥宣大化。及细按因缘,仍属鄂渚。

  于是 天尊稽首  元始几前,白言:「臣昔请于罗施,开演伭化,救度末劫。今臣检校天运流行,因缘聚会,当在翼轸分野。臣今改请楚地,敷扬伭功,伏愿慈悲,哀悯听许。」

  于是 元始天尊告曰:「子今所奏,岂不善乎?吾当命更生永命,辅赞元化。尔其明白阐扬,无取陈言,务使愚夫愚妇,皆知修省,归依正道,了脱生死,出离苦趣,尔之功也。」

  天尊稽首谢恩。自玉京金阙,驾五色祥云,白鹤前导,苍龙捧舆,天花缤纷,瑞霞叆叇,同诸天诸仙,齐诣

玉皇驾下,奏请旨,复蒙

玉帝,悯其慈愿,允开演,遂与诸真列圣,降神鄂渚涵三道场,为诸天人,并在会弟子,宣说「太上救劫妙经三十二章」。

始伭要章第二

  于是 天尊普告四众云:「吾今所说,惟谈真实,不事枝叶。盖修道之士,不明根本,徒寻枝叶,虽极精进,如木无根,亦复何益?夫此根本,原于混元一:天地未分,日月未光,混沌太无,无象无名,无声无臭。天得之而为天,四时行,寒暑运,日以之升,月以之恒,云霞雨露,风雷电雹,皆一循环,昼夜无停;地得之而为地,山以之峙,水以之流,载岳不重,容海不泄。非斯一,孰主之乎?

  人得天地之以生,是以秉天之而为阳,秉地之而为阴,阳健阴顺,二迭运,如环无端。儒谓『天命之性』,释参『本来面目』,道究『父母未生以前』,皆指此,而理寓乎其中矣! 太上曰:『象帝之先。』又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从古佛仙圣贤,修身立命,修此而已;着经垂世,明此而已。近世蒸民,不知返本,不务躬行,向外索取,读尽圣经,翻穷秘典,而于自己一点元阳真气,任其汨没,至死不明,良可深悼! 吾今为汝时会众等,显示修真之要,务在明此先天一,是谓『伭真之体』。然斯一,又非兀坐枯守,可以明得。惟于行住坐卧,一言一动之时,细为体认。一动也,来不见所从来;一静也,止不见所从止。恍惚杳冥,莫可测其端倪。如此穷究根原,务宜明彻。则本来一点阳光,忽然发现,自能透底澄清,性天朗照。万劫积习,一时冰释;大劫洪灾,不能侵损。与天齐年,与圣为侣,出离轮回,消遥自在!盖此也,无极而太极,生天生地,生人生物。在人一身,藏于黄庭之内,通乎百脉之间,大之则包罗宇宙,小之则不异黍珠。然黍珠虽小,犹有形象,此之微,无形无绪,宇宙之宽,犹有究竟,此之大,弥纶罔间。微乎深哉!至矣尽矣! 吾昔《指伭篇》中,已阐斯旨。而掘地寻天,罕有识者。 吾今显示仙真,第一进修之功,务宜从兹下手,若不究明斯旨,纵经多劫修持,祇名有为,有为即是有漏,去道远矣!无为斯可无漏,自能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凡尔修士,欲冀了道证真,非明此先天一,其何能之!」

敬畏天地章第三

  天尊告曰:「学道之士,欲明心性,先须知得心性从出之原:盖人物始生,皆由天赋其性,地载其形,故天地谓之大父大母。从古佛仙圣贤,莫不首敬天地。虽人有贫富贵贱男女贤不肖 之分,而其戴高履厚,则一也。末俗不知性所从来,命由天定,肆意任心,逆天背理,以致天鉴其恶,或贫或贱,或疾或殀。

  世愚不察,孽由自作:

 

 

谓天弗佑,横出怨谤,是谓『怼天』;

 

 

假饰己善,妄求非分,是谓『欺天』;

 

 

暗室作非,遇人掩着,是谓『昧天』;

 

 

口谈仁义,心多荆棘,谓天弗知,谓人罔觉,是谓『诳天』;

 

 

对诸三光,弗诚弗敬,威仪弗检,畏惧弗存,是谓『亵天』;

 

 

己命偶乖,嫉人富有,瞋天弗公,是谓『诬天』;

 

 

读书不明,诵经弗解,妄议前人,讥诽有道,是谓『藐天』;

 

 

即有一二修省之子,略知向善,无如善念未纯,善根未固, 善果未深,遂希福报,妄延僧道,章奏屡陈,是谓『渎天』。

  吾今告尔修士,务宜首敬天地。然所谓敬,又非媚天以邀福也。正直之人,尚不受媚,况天地乎!所谓敬者,盖从自己性天中,时时省察;于自己心地上,刻刻检点。一言而弗合于天地,弗言也;一行而弗合于天地,弗行也。以吾神明之性天,仰体乎于穆之天;以吾静镇之心地,俯察乎安宁之地。

  如子舆氏所云:『存心养性以事天』如礼所云:『闻雷而惧,中夜必兴。』斯称敬畏,若末俗凡流,素无实行,矫举以祭,祗曰谩天,非敬畏也。然心性难明,以敬畏入,虽暗室屋漏,常若天地神明,昭鉴在上,如此存心,则非僻无自而生。非僻不生,则心君泰然,性天朗霁,身口意业,自然清净,三业清净,则六根六尘,俱可清净,而入圣之基,已有体段。然又不可一刻放逸,加以时时洗涤之功。及至阴符消尽,阳神脱现,浑浑默默,天真发光,端坐天廷,隐显莫测。名之曰佛,佛亦强名;名之曰仙,仙亦强称。仙乎佛乎?圣耶贤耶?名虽多种,实由一心。惟心与性,是二是一。心性与天,同体不异,是谓三才,与道为一。敬畏天地,功效最神;不知敬畏,漫曰学道,祗是魔精,命终之后,必堕恶趣,永失真道。」

清净身业章第四

  「既知敬畏存心,则三业可净。然此三业,亦须逐事省察,随时检点,方能渐净。如彼身业,曰杀盗淫,无论贫富贵贱,人皆有之。何谓皆有?即如『杀』业,大之帝王穷兵黩武,武将诛降屠城,文吏草菅民命,轻戮无辜;次之豪贵,非理烹宰,屠儿魁侩,惨割生灵;小之启蛰之际,戕害昆虫;方长之初,刈伐草木,此皆杀业之易见者。又如世俗愚氓,与人仇怨,遂欲立歼其躯。瞋憾一萌,杀机旋动,天鉴其罪,注名杀籍,致受杀报,了无解释。又有一等深文胥役,笔锋害命,不顾天理,枉法屈刑,残虐无辜,缘兹杀因,酿成杀果,冤冤相报,无有了期。

  太上曰:「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能无报乎?」然昔圣戒杀,言其大概, 吾今详为开导。尔诸学人,能净杀业,即是仰体好生,盖一切蠢动含灵,与 吾同体。自昔圣贤,皆以爱物为心。能爱物,则杀业净,杀业净,则太和元气,在吾一身,而此心与天地通矣!何灾不灭,何福不增乎!

  其一曰『盗』。盗之一字,匹夫匹妇,稍知惜耻者,皆不肯为。似乎甚少,不知所谓盗者,岂必白昼劫夺,昏夜穿窬,方谓之盗?凡官吏侵渔国帑,以及有主之物,不问而取,虽一草一木,一花一,一饮一食,皆谓之盗!盖以其物非己有,我私窃之,欺人于不及知也。是以古之圣贤,非道非义,一介不取。谨小慎微,职此之故。至于学士文人,剽窃文字,掠取虚名,以欺于世,此更盗之尤者。究之天恶其心,神为之鉴。久之败露,贻讥儒林。此种盗业,世多蹈之,人最难知,实为奸险。

  其一曰『淫』。淫之一字,举世易犯,而豪贵文士,其恶为最。从古圣经贤传,谆谆诫淫,深为剀切。盖淫之为恶,丧人名节,亏己德行,受害无穷,流毒莫甚。不必显有其事,始谓之淫。凡创为淫词,造作淫具,起一淫念,述一淫事,皆是淫机未除,淫根未断。若妖冶在前,而一心不乱,一尘不染者,世有几人?昔 佛训诸弟子:「见妇之长者,视之如姊,幼者如女。」所以敬守此心,不使放佚,则虽目触色境,心离色尘,于此制得,色根自除,不致染着也。

  然此三业,心为之根!富贵豪强,文人学士,犯者极多。尔诸学人,欲净身业,务净其心,业根一除,萌芽不复生矣!

断除口业章第五

  「身业既净,尤须警戒口业。盖口业一端,较之身业易犯,虽高人达士,亦多不检。然非礼勿言,克己之要。昔孔门诸贤,惟三复白圭之彦, 至圣独取,而多才如端木,兼擅言语之科,犹以存鲁一举,致贻美言伤信之叹,况其余乎?

  往昔 释迦如来,率诸弟子,渡经恒河,见众渔人,举一巨鱼,首备百兽之形。诸弟子莫识其因,请于 佛曰:『是何恶物,获如是身,不亦怪乎?』 如来告曰:『曩昔劫中,有一僧人,自恃才辩,与人谈论,必欲争胜,稍或拂意,即生瞋怒,指兽名,訾詈弗己,究之咒诅于人,祗害己身,积孽愈深,罪报愈重,万劫寒冰,无能解脱,岂不悲欤!』如是诸大弟子,谛听斯言,互相诫谨,皆愿众生,永断口业,无堕恶趣。

  然业有四端,而妄言绮语,才智者多;两舌恶口,愚贱者广。

·         如学士方入儒林,缁流粗通禅教,黄冠羽客,略识导引,生矜诩,恣意贡高,大言欺世。习儒者曰:『我得精一执中矣!』为释者曰:『我得最上一乘矣!』学道者曰:『我得金液还丹矣!』是皆大妄。执迷一己,复诳于人,终身邪慝,罔知醒悟!听其言,似可颉颃佛仙,媲美贤哲。观其行,究多闇昧,弗异庸流!

·         若夫绮语,文士尤多,诗歌艳丽,词藻精工,逞其才华,致犯大戒!更有着为邪说,鼓惑愚民,败德丧名,伤风乱俗,只图笔锋快利,岂知流祸无穷!故绮语一业,其过甚隐,其报最严。

·         至于两舌,不独匪僻小人,摇唇鼓舌,背乱曲直,以及愚夫愚妇,向此说彼,向彼谈此,颠倒是非,方谓两舌。凡儒者持辩雌黄,朝士建议反复,致使正论紊淆,贤人疏远。又或邪师胸无定见,依违两可,贻后学,皆两舌也。

·         所谓恶口,惟彼愚夫,乘人过失,指摘瑕疵,恣肆讥讪,妄行诋讟,表白己长,暴扬人短,上干天怒,隐示之罚,如恒河孽鱼之类,良可浩叹!

  然诸恶业,不独佛仙经中,谆谆诫训,示以泥犁拔舌之报,即彼儒氏,亦有明诲:「出口兴戎」,载之《尚书》;「慎尔出话」,列于《雅什》。「口是何伤,祸之门也」,铭于《三缄》,第圣贤言,最为简切。惟佛仙语,备极详明。  吾今更为分晰开示:凡尔在会,并未来一切众生,依 我之言,各凛三缄之诫,静默持己,毋炫才智,毋逞舌锋,恪谨语言,时存畏惧,慎之于未言之先,省之于方言之际。妄言不生,绮语不作,戒谨两舌,永断恶口。如此洗涤,可以修身,可以事天,进德之基,是为至要!」

防遏意业章第六

  「口业净已,然口所从出,皆起于意。诸意由心生,心为身主,防闲宜严。若非平时戒谨,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则恶孽时萌,便难降伏,身口两业,俱不克净矣!意之可畏,喻如驷马,惟在制御有方,勿令奔放!所以古昔圣贤,训人谨独。惟能谨独,则意之所发,诚实旡妄,贪瞋痴业,无由得生,而意可净矣!

  然所谓贪,非特作威苛取,嗜利无厌,弃法通贿,黩货无涯,始谓之贪。凡商贾网利市廛,多方垄断,豪强诡谋渔利,锱铢靡遗,皆谓之贪。 太上云:『不见可欲,使心不乱;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曲礼》曰:『分无求多。』盖贪心一生,则只知利己,罔恤乎人,善念由此而消,恶业缘斯而起!

  然贪有多端,说不能尽:

 

 

如所贪在名,则意为之牵,患得患失,无所不至,倘有弗遂,恣怨于人,贪乃化而为瞋;

 

 

所贪在利,则思夺人所有,饱己之欲,机械变诈,甚于穿窬。子舆氏云:『鸡鸣而起,孳孳为利。』即跖之徒,岂不化而为盗乎?

 

 

所贪在色,美好是,佚乐无度,寡廉鲜,帷薄不修,贪更化而为淫矣!

  凡此贪业,发之于心,见之于行:或恃势凌人,而胁其顺己;或巧肆诈谋,以迫其从心。身口诸业,由斯而集。贪业之害,生生化化,无有穷竟,宁不畏欤! 吾今剖晰晓示,尔诸学人,务须洁清自矢,以净尔意,毋得贪求,致罗恶趣。

  其一曰『瞋』。瞋之为害,譬如猛火,烈一炽,势同燎原,不可扑灭,不可向迩。《阴符经》云:『火生于木,祸发必。』是以古昔佛仙,务行忍辱,以除瞋恚之火。

  太上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柔胜刚,弱胜强。』《曲礼》云:『狠毋求胜,人能柔弱自下,不求胜于人,尚何瞋乎?』昔儒门贤哲,若颜子之不校,孟氏之自反,皆以瞋为害道,妨功德利。故虽非义之加,横逆之犯,皆恬然受之而不与计也。世之愚夫,见人忤己,思报复,每致仇怨相攻,小则恶口交讥,大则易刃残杀,遂有一朝之忿,忘身及亲之祸。是瞋之一业,潜伏于内,则身口二业,显肆于外。而愚人迷误,至死弗知,可不悲欤?

  其一曰『痴』。所谓痴者,非冥然无识,昏庸暗昧之谓也。盖人谬执己见,偏向一途,不知大道,不达正理,邪见痼蔽,莫识醒悟。迷性既深,虽遇至人,语以正道,彼终不悔。似此痴人,实为懵懵。更有一等才智之人,明知世事皆幻,繁华易尽,一切所有,咸归于空,无如爱欲难除,爱情难割,虽欲强制,旋踵即迷,正知正见,无由得开。譬彼杲日,障于云雾,自性不明,终身迷惑,及至物消形化,始悔从前,晚矣!晚矣!

  然此身口意业,净有难易。身口二业,见之于外,犹易检点。苟有明理者,其或能之。惟意隐而弗露,人不易知,较身口尤为难制。净兹三业,是谓『十善』。十善周备,即可生天!逞兹三业,是谓『十恶』。十恶轮回,即沉苦趣!尔诸学人,慎兹三业,可与入道。

究论性本章第七

  「既净三业,务明至道。至道之要,难以名言:无形而能形形,无象而能象象;声之以声,而实无声;色之以色,而实无色;冥恍惚,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其有也,无物不有;其无也,天地不知。天且弗知,而况于人乎?然斯道也,求之则冲漠无朕,体之则真实不虚。天地此道,人物此道。虚而能实,实而能虚。自无而有,自有而无,无无有无,有有无有,其理深伭,其义奥妙。

  太上曰:『伭之又伭。』 文始帝君曰:『非有道不可言,不可言即道。』然道虽无名,强名曰道,既名曰道,岂终不可求乎?《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子思子曰:『率性之谓道。』盖人秉一阴一阳而生,性即吾心而有,修道之要,亦即于一阴一阳中体之。然道本一元,而教有殊途,功亦微异。释道二门,皆尚伭虚,若夫儒流,惟敦实践。故《易》云:『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此即教分三门之说也。盖道之体虽虚,道之用则实。善体道者,直穷性命,精进不已,一旦豁然,无不了彻,此乃一超直入,上根能之;至于中下之人,惟从日用动静中,躬行实践,及践履功深,得遇明师,一点即悟,是为由用得体。下学上达,虽功分难易,而至于明道则一也。

  若修道之士,能于每日无事,未遇物接时,存心默会,内照反观,则本原道体,不事他求,即心而存,即性而有。世儒不察,妄诋佛仙虚无寂灭,不合圣学。不知所谓虚者,非尽虚也,虚而能实;所谓无者,非尽无也,无而能有。至于寂灭之旨,亦是寂而能照,灭而常存。

  试观草木,其零落也,虚矣无矣,寂矣灭矣,至春发生,依然敷畅。若非寂虚之体,藏之于内,何以滋荣茂盛,先后不异?故知寂灭非断灭也,虚无非虚伪也,彼认虚灵道体为虚伪,指常寂觉明为枯寂,谬矣!盖道体本来无形无名,吾道用功,惟究根本,释教亦然。宁惟释道,即古圣贤用功,亦复如是。惟中下根多,不能尽语以至道,故特就日用常行中指点,使之有所持循也。

  尔诸学人,能体斯旨,究其本,自得其末;明乎体,自达于用。儒也、释也、道也,一以贯之矣!」

修德凝道章第八

  「学道之士,务须修德!盖道为统体,德有万端。譬之四时,发育长养,收敛退藏,各有不一。而道则浑沦一理,贯四时,主造化。

  • 故天地以生物为心,发育万物,天之仁也!佛仙圣贤,慈爱种种,务使匹夫匹妇,无一不得其所,普惠苍生,莫非仁德!然佛仙慈悲,与儒恻隐,有以异乎?所欲与众,己溺己饥,与誓愿度人,遍施法乳,无以异也!
  • 长幼为礼,先后以时,伦次不乱,佛仙果位,由功而分。大乘小乘,法有渐顿,三千威仪,八万细行,非礼而何?
  • 义之所主,惟宜适中,刚健不屈,舍生取义,佛仙忍辱,毅然自持,亦此义也。
  • 智之一德,主于退藏。惟其能藏,微渺莫测!佛仙智慧,幽深伭远,是谓大智,故莫能识。

 

因此四德,发为万行,无量度人,方便喜舍:

 

 

归『仁』边际,尊师重道,亲善知识;

 

 

归『礼』边际,忍辱无瞋,端洁自守;

 

 

归『义』边际,割爱学道,了脱生死;

 

 

归『智』边际,深明因果,不迷夙缘,守中抱一,弗改厥志,修务实修,证期实证;

 

 

归『信』边际,故天德以信贯四时,而四时之气,亦以信会归其极。孔圣云:『人无信不立。』诚以人之所贵,在于有信故也。

  自昔佛仙大圣,万德俱备,方证极果。而万德之中,『仁』居其首,若不先发慈悲,只图自了,无济于世。然所谓『慈』,非如姑息溺爱,妇孺之仁也。盖必体天之心,行己之德,慈则真慈,舍则真舍。悲人之苦,如己受之;喜人之善,如己有之。『四无量心』,实实行去,毋求报,毋退悔。上士众德俱备,生为正人,殁为明神;下士勤修,人身可固;倘一德不修,无恶不造,三途苦趣,永无出期,莫能解免!

  故修德乃入道之门,成真之要。从古佛仙圣贤,未有不修德而能凝道者也!虽德之事甚多,德之名亦甚广,然道惟一理,于统同中有万殊;德有多端,于分晰中见一本。大众齐修,吾言非诞!」

敦笃天伦章第九

  「道既非德莫凝,而德莫先于孝弟。故四子之书,以孝弟为本。即尧舜之治,亦惟彝伦攸叙,而后平章协和。孝弟之验,至斯为极!然人有贵有贱,有富有贫,亦惟随分自尽,供为子职。苟于家庭聚处,饮食起居,知养而不知爱,知爱而不知敬,皆不可为孝也!

  昔文王为世子时,日朝于王季者,三问左右曰安否?闻安则喜,闻不安则惧,退而不敢自宁。盖其爱亲之心,发于至性,即此一节,人莫能及!载之《曲礼》,可考而知也!今人于父母有疾时,尚不知竭诚省候,尽力医药,况其余乎!

  孔圣着《孝经》,以明先王至德要道,告成功于北斗,以垂训后世。世之儒者,童而习之,然能诵读,而不能躬行,知讲说而不知实践,将此训世化民之书,作文字读过,则何益矣!然孝之一道,不特儒书,即佛仙亦谆切言之。未有不孝其亲,而能了道成真者;亦未有学为佛仙,而不孝其亲者。世愚不察,妄诋释道,以为弃亲割爱,绝先祖祀,谓之弗孝!不知自古佛仙,了脱尘缘,证真之后,九祖超升,岂但双亲已乎!

  古人以化亲于善为大孝,良有故也。昔孔圣称舜之孝,首曰:『德为圣人。盖子有圣德,而致其父曰圣父,母曰圣母,何孝如之?』后之儒者,圣乎否乎?世有妄人,或恃才学,或矜富贵,乃于自己父母之前,傲慢无忌,岂知己之才学富贵,皆从祖宗父母,积善中得来?弗思报本,反滋轻忽,不孝之罪,其可逭欤?从古圣人:孝德之至,真纯笃实,视于无形,听于无声。是以天地可格,风雷可动,馨香可荐,俎豆可登。孝德之至,莫大于是。至于僧道,离亲出家,亦宜自思:亲生此身,鞠育之恩,既不能报;菽水之养,又不能承。则须苦志励行,求证道果,以图报本。则父母之愿,庶几克遂。若师长教训,即宜爱敬承顺,事之如亲,盖身为法嗣,绍隆先绪,弗可忽也。

  若彼愚夫,其于父母,亦惟生则尽养,没则尽哀,祭则尽诚。诗曰:『夙兴夜寐,勿忝尔所生。』此之谓也。若家本饶裕,甘旨何嫌于鼎烹;家实寒薄,饔飧不厌于蔬食。惟爱敬之宜笃,何丰俭之可分?若夫儒者,既明诗书,须知尽孝!苟爱日之训,弗顾于生前;蓼莪之什,罔念于殁后。虽列鼎而祭,祇是虚文;庐墓而哀,徒为欺世!谓之为孝,天其许乎?至于昆弟,同气连枝,古人喻如手足,诗曰:「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是友于之谊可弗敦乎?况父母之所爱者,莫如己子。子虽有贤不肖,而父母爱子之心则一。凡我昆弟,纵有贫富贵贱之不同,而我友爱之心,胡可少易?是以姜被之风,古今共羡;煮荳之,贤哲所悲!可弗慎欤!即僧道之于同侪,亦有昆弟之义,少者务加以慈爱,长者宜待以谦和,尽斯友恭,方能于善知识前受益。若惟恃己贡高,戕贼同类,上负父母生身之恩,又失师友训诲之德,见诮儒林,奚为之过?

  尔诸众生,体斯孝弟而力行之,则根本既立,而进德修真,可不难矣!」

竭尽忠荩章第十

  「人秉五行之秀,匪亲何生?匪君何成?然亲以天合,君以人合。以天合者,根之于性;以人合者,本之于义。二恩并重,未有区分。但子之于亲,能知劬劳者,尚思报本;而臣之于君,靖共匪懈者,每不易觏。不知一登仕版尔俸尔禄,皆君之赐;一饮一食,尽君之恩。上而荣及祖先,下而庇荫后嗣,不思报称,臣节多亏,能自安乎?至于奸邪之人,窃君威福,广植私门,以及献媚取容,阿谀固宠,弗畏天道,罔恤人言,不思尽己之忠,惟图一时之贵,究之盈廷指摘,公议难容。一旦名败身丧,祸不旋踵,悔何及乎?

  故居保傅之位者,上以格君之非,务尽辅弼之任;下以进贤为事,勿怀媢嫉之心。职司明刑,则宜平允持法,宽恤以重民生;或司教化,则务移风易俗,开陈以导民善;有官守者,敬事后食,随分忠;居廉访者,问政巡方,观察详敏;身居言路,则思纳约自牖,以靖朝纲,启沃献替,以重国脉。君有善,则将顺其美;君有过,则匡救其失。宁为謇謇之忠,勿蹈唯唯之谀!如职任封疆,则宜正己率属,勿苛虐以陵下,勿刚愎而偾事,勿违道以沽名。或身寄专阃,则思保固疆域,寍谧社稷,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即守一郡,刺一州,宰一邑,惟宜各尽厥心,各修厥职。毋谓民事为可忽,毋谓民命为可轻。毋曲意上官,以希容悦;毋恣婪贿赂,以剥民膏。体君之心,奉君之令;敷君之仁,惠君之土。斯为循吏矣!

  所以从古忠烈之臣,杀身成仁,临难弗夺!忠贞贯乎日月,正气彻于乾坤。青史标名,千秋享祀。至于士庶,虽未受爵于朝,然而设官分职,布令垂条,务使盗贼无惊,闾阎乐业,皆君恩也。而况积逋有蠲,凶荒有赈,养老有典,节孝有褒,能无念乎?国有常赋,则宜输纳以时;国有兴作,则务趋承恐后。此亦忠之属也。

  盖忠孝二端,为天地间第一根本!凡修道之士,尚须历劫苦行,而后成真证果。惟大忠大孝,命光一谢,遂获生天!即极乐国中,上品上生,亦惟忠孝居多。故忠孝之人,朝廷褒之,史册传之,天道佑之,鬼神敬之。以视不忠不孝,显被刑诛,阴遭鬼责,万世贻讥,永沉恶趣者,奚啻霄壤。故凡疫疠刀兵,水旱饥馑,皆不忠不孝之所招也。

  尔诸学人,若欲决志修行,而不敦子臣之道,妄冀成真,必无是处!」

 

  天尊说是十章已。诸仙真宰,一时踊跃,欢喜赞叹,异口同声,而作颂曰:

巍巍无上尊 救劫广慈仁 宣演微妙法 开章泄伭真

太极一元理 三乘秘密文 言言皆透彻 字字极精深

大道本庸常 先须净业根 敬天昭感格 敦伦践实行

修善获生天 作恶堕沉沦 民彝共物则 五典与三坟

同参能实证 跻圣入伭门 众生含佛性 自性有灵明

愿登大法航 莫负圣慈心 妙哉导师言 亿劫永钦遵

  于是诸仙真宰,说是颂毕,普集 天尊座前,稽首礼谢,同时侍卫神将,咸各喜跃,叹未曾有。于是龙鹤翔空,云霞散彩,宝旛绛节,队仗前躯,拥卫鸾舆,复还无上。其时在会诸弟子等,各各礼谢,信受奉行。

 

悲心度世  广法慈尊 敷扬天道显人伦

尽性有常经 忠主孝亲 奕世永为箴

悲心度世  广法慈尊 敷扬天道显人伦

尽性有常经 忠主孝亲 奕世永为箴

 

参同经赞偈

中卷赞

慈航普渡  接引群迷  伭关要诀绝支离

直指本原机 法体真如  参学莫迟疑

 

开经偈

天门开处降金仙  鸾驭重临讲法筵

第一义中宣妙谛  最深伭里说伭伭

 

太上演救劫消灾赐福解厄

保运证真参同妙经  中卷

明理释疑章第十一

  尔时 天尊,钦奉玉旨,宣演伭文,周十章已,回鸾谒陛,再降法筵。于是诸仙圣众,或驾苍,或乘灵鹤,簇拥仙仗,步虚而来,散诸宝华,天乐鸣空,卿云缭绕,瑞气氤氲。 天尊宴坐良久,诸天真宰,希聆法音。

  时有左掖仙真,出班奏曰:「往昔 天尊于花石城,演说忠孝宝训,历引前圣先贤事实,昭示后人,垂万余言,详明剀切。迄今习诵无闻,遵行罔见,狂澜愈盛,慈筏空施。以弟子愚昧思之,于道似无所补!」

  于是 天尊慨尔叹曰:「是何言欤!是何言欤!昔 太上居景室山,与 五老上帝,阐发天地阴阳,九灵长生诸经,百万余篇。复降神蜀都,谈伭玉局,琼篇盈积,至今流播,罔有沦替。 释迦如来说法,多至三藏,教不一乘,宗亦各别,奚必人尽能行。

  太上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盖说法在我,从违在人!』宁得因人信慢之不一,易 吾救济之慈心乎?况忠孝友悌,根诸赋畀,谓之民彝物则。无奈世风日下,正教不兴,民罔信道,乖气致殃,以致凶灾疠疫,饥馑洊臻。 吾今所说,正欲辅翼王化,挽回劫运,救拔众生,开导群迷,务期人人醒悟,依实践履。且天心仁爱,无非欲民返淳归朴,复还性初。若使人皆向善,家敦仁敬,世有淳风,和气致祥,宁非盛世!若拘说法常例,则 吾曩昔所演诸经,诠释伭要,已畅厥旨!

  试观宇宙之大,贤愚贵贱,人不一类,安得人尽学仙?人尽学佛?是以 观音大士《普门品》中,三十二应,随根说法,良有以也!若有实心修道之士, 吾自开陈引导,务使了脱尘缘,证位上真。」

  于是诸仙真宰,踊跃欢喜,咸称善哉,静默冥心,听候宣扬。

慎事师友章第十二

  天尊宴坐琼台,告诸真人曰:「人生在三之节:君亲而外,师道为尊!盖子臣之谊,虽人所当尽,然是非之介,邪正之分,差诸毫厘,谬以千里,辨于几微,不可不慎。故必藉明师开陈义理,讨论切磋,则行无差忒,庶几忠为纯忠,孝为纯孝,不蹈陷君陷亲之失。

  古人进德修业,必延访明师,以为学道之资。然师友不同,有见闻广博之师,有道德轶群之师,有品望着隆之师,又有方外超迈之师。

  昔黄帝师 广成, 尧师尹寿, 舜师 务成, 文王师 鬻熊, 太上师 容成,即 孔圣问礼,皆有所师。太上曰:『吾非圣人,盖学而知者!』自古圣贤佛仙,罔非从师授业,而后悟道。书曰:『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帝王且然,况凡民乎? 太上曰:『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人惟自见自是,所以得少为足,不能虚以受人。不知人匪生知,盖由师传。

  三教虽殊,尊师则一。即吾门修炼,若不亲受真师口诀,纵熟习丹书,焉能得知切实下手工夫!虽极力施功,决无成就。故释门亦以亲善知识,为菩萨法乐。赵州九十行脚,盖大事未明,参求真师耳,若夫友所以辅仁。《易》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诗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古人于理有未明,义有未晰,则必进问于师,退质于友。务使所蓄之疑,涣然冰释;所修之功,怡然理顺。昔复圣颜子,闻一知十,资极敏悟。尚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盖其心中,真见得道理无有穷尽,学问原无底止,方能如是虚衷咨询。后世愚妄,每多自满自骄,自大自傲,不能虚衷受善,虽先达在前,亦不屑问,况于友乎?

  所以正人日疏,匪人日密,邪师损友,便僻佞柔,助虐为非,聚成败类,师友道废,良可慨矣!即 吾昔时,若非 正阳圣师,传授心法,安得超凡入圣,证位上真?大众静听,修禅修道,希圣希贤,不求明师益友,以砥砺观摩,是犹北辙南辕,愈趋愈远,道不可得矣!

戒重化源章第十三

  「有天地而后有万物,有男女而后有夫妇,有父子,有君臣。则夫妇者,彝伦之首,造化之源,人道之始也。故天地和,则二气絪缊,万物化醇,雨旸时若,品物咸亨。夫妇和,则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一倡一随,而后家道正,生育蕃,顾不重欤?然夫妇一道,所关甚重,大而国家,小而闾阎,治乱兴衰,皆基乎此!考之虞肇沩汭,夏始涂山,商周之兴,君后一德,齐戒鸡鸣而起,卫刺终风而乱,良有以也。自有天地以来,夫妇之道尚矣。然人道造端于夫妇,若无礼义以节制之则荡,制之不得其宜则乖,所以闺阁之内,帏幙之间,不失于狎昵,即失之乖违,鲜有能得其正者。昔人虑其狎也,而戒其如宾如友;惧其乖也,而喻之如鼓瑟琴。诗美刑于,易利女贞,能无念乎?

  昔圣人作易,上经首乾坤,下经首咸恒,乾坤一阴阳也,阴阳一夫妇也,故干为天为父,坤为地为母,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一奇一偶,是生变化。由是而长男、中男、少男,长女、中女、少女,六子生焉。所谓独阳不生,独阴不长,阖辟之道,阳施阴受,本诸此也。然干之道,曰万物资始,乃统天;坤之道,曰万物资生,乃顺承天。人于夫妇,亦若天地,夫以刚健之德统乎妇,妇以柔顺之德承乎夫,一统一承,而后家道成焉,男女生焉。文始帝君曰:『一夫一妇而生一子,形可合;一夫一妇而生众子,形可分。一合一分之机,天地生生化化之妙,秘蕴于其中矣。』

  至于伭门,修炼铅汞,升降水火,喻如夫妇,亦取阴阳交媾,而后能结圣胎。即释氏空色两忘,而亦以法喜为妻。盖一切助道法,皆所以内固身心,而始得成圣哲,绍隆佛种,亦如妇主内政,助夫成家。是以诗始关睢,书称厘降,礼重大婚,春秋慎重逆女,则夫妇一伦,匪细故也。人能和于夫妇,夫训其妇,妇勉其夫,彼此相劝于善,学为琴瑟之好,勿贻谷风之怨,共图举案之乐,勿蹈说音脱幅之讥。则翕兄弟,顺父母,皆自斯而致之耳。苟夫不和其室,妇不敬其夫,则乖违之气,钟于一家,殊失化源之宜,又何以望后嗣之有贤者?能孝于亲,能友于昆弟者乎?至于昵笫、私妻子、忘父母,此实败德,天地所恶,鬼神所瞋,倡随之义,岂如是乎?」

葆守真元章第十四

  「古人设庠序学校,以明人伦,为日用常行之道。本人人性中自有之理,初无奇特,亦无难行。惟人视为庸常,不能笃实践履,不知大圣大贤,俱从纲常伦理中实心行去,以造至其极。即吾门亦云:『欲修仙道,先修人道。人道不修,仙道远矣!』然纲常伦理,在人固所当尽,若不知惜精养神,以保固形体,则无以却疾延年,亦非摄生之道。 太上曰:『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故又当慎起居,节嗜欲。于大寒酷暑,迅雷烈风骤雨阴霾之时,上弦前,下弦后,晦朔之际,或时令愆候,俱宜避忌,保守其身,勿纵欲以丧精,勿逞忿以耗气,勿嗜饮以伤神。

  子舆氏曰:『守身,守之本也。』盖人一身,惟精气神。精气即是水火,又名铅汞。然火性好炎,宜制之使不燥;水性易走,宜防之使不泄。丹书曰:『顺则人,逆则仙。』盖水本流下,逆之使升;火本炎上,降之使下。一升一降,颠倒阴阳,而成既济。然非清静,任运自然,不假作为,亦不易得。

  广成仙师曰:『必静必清,勿劳尔形,勿摇尔精,乃可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盖内景不出,则心不外驰,神藏于中;外景不入,则邪气不干,精神完固,百骸调理,可以养生,可以延年。 太上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摄生之道,莫要于此。』至于多知,虽与外诱不同,然亦足纷其心思,耗其神气。况贪求多知,则无守约之功,愈多愈离,与道违背。是以 孔圣不贵多闻,而戒朋从之思。《维摩经》云:『法不可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非求法也!』所以善摄生者,内境不漏于六根,外境不沦于万有,湛然清净。

  凡一切忧惧烦恼妄想,不系于心,内守真元,惟恐渗失。夫人之身,譬之于木,若内朽无实,一遇暴风,立见摧折。是以不善摄生之人,一遇天时寒则畏寒,热则畏热,水不上升,火不下降,故寒暑不能却,水火不能济,摄生之道,可弗究欤?欲求摄生,务要逆修,而使水升火降,山头药秀,海底日红。《黄庭经》曰:『内守坚固真之真,虚中恬淡自致神,急守精室勿妄泄,闭而葆之可长活。』至哉言乎!人能慎守其身,以处于世,则疾可却,年可延,而长生可几矣。」

修崇善行章第十五

  「人生世间,能知内守真元,以摄养此身,如坚贞之木,真精内含,本实固矣。然虽有根柢以厚于内,尤贵枝叶蕃茂以充于外,方能承受雨露之养。人身亦然,既知内守精气,若不力崇善行,以积于外,譬诸无枝之木,虽生不蕃,何以邀雨露之养乎?传曰:『树德莫如滋。』树者种植之义,滋者培养之深也,故德宜种更宜培。然德有万端,而以济人利物为先。若人于平日,好义乐施,遇人有急,存心周之;闻人有失,方便救之。力所能施,委曲济之;力有未能,设法处之。见人理有未明,事有多滞,宛转以开导之。善则鼓励之,不善则力止之。念念为人,时时方便。

  太上曰:『富者赠人以财,仁者赠人以言。』赠人以财,固属济人;赠人以言,是为法施,饶有利益,尽人可为。世人所以不能者,为人我之见,固执于中。不观之西铭语乎:『民吾胞也,物吾与也』,人能体会得民物皆我胞与,则万物一体,何善不可崇?何德不可修?《易》曰:『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所以先圣老安少怀之愿,真有与天同大之量。自古佛仙,视一切众生,犹如赤子。释氏谓『蠢动含灵,皆吾性中所有之物。』人能体佛仙圣贤之心,以崇善行,即未必能如圣贤,而此心亦即作圣贤之基。即未必能如佛仙,亦与佛仙不异矣!至于存心好善,其平时宁遂无过?惟知有过则宜速改。《易》曰:『不远复,旡祇悔,元吉。』能改一过,即获一善。语云:『行善之人,譬彼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盖善为人所固有,行之在我,亦惟勤勤恳恳,不骛名,不求报。

  太上曰:『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易》曰:『君子以厚德载物。』昔之圣贤,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佛仙自度,亦即度人,若杨子为我,孟子辟之。世儒不察,妄诋吾道为杨墨之学,不知吾道慈悲广大,无人不度,特不信者难度耳!杨子不能利人,岂吾道比乎!况修道之士,先须种德。故丹经云:『若非积德累功,动有群魔作障。』人能行善,天道必佑,神明眷顾。书曰:『作善降之百祥,若作善而不获报,必其善有未纯。如有真正好善之士,未有不获报者,善行既久,则庆流子孙,泽绵后世。』诗所谓『受天百禄,降尔遐福』也。人能内保真元,外崇善行,终身弗懈,而不得道者,无有是处。」

 

                            

严辨真儒章第十六

  「若有众生,专习儒业,不事他岐,则当如前所说,内守身心,外崇德行,先究根本。于天人性命之旨,极力穷研;仁义道德之蕴,尽心探索。慎守惟危之人心,毋令放逸;时惕惟微之道心,务深涵养。闲邪以去其非,主敬以立其诚。忠以持己,恕以待人。其进德也,效汤铭之日新又新;其修业也,法说命之逊志时敏。谦以自牧,虚以受人。学问本无尽藏,勿恃才而傲物,省身常患不及,勿文过而饰非。常思羹墙之见,勿贻衾影之惭。积厚者自然流光,贵在持之以让,若颜氏之有若无,实若虚。发迩者自能见远,尤在居之以约,念端木之贫无,富无骄,沉于六经之府,历究夫四子之文,读圣贤书,体圣贤心,行圣贤事,为圣贤人。以伊尹尧舜之乐,为必可学;以孟子愿学 孔子之志,为必可师。此实儒者,所当尽之本务。盖『儒』字从人从需,则上以接乎先圣道学之传,下以启迪后人承继往开来之统,为世人所必需也。若夫子史,亦足以资见闻,扩耳目,广心思,充才识。亦宜旁搜博采,去其芜取其精,疑者阙之,信者存之。古人居一室之中,而能知天下之大,千百年事之得失者,恃有书也。然杨子之书,语多险僻。

  荀子论性恶,已昧其本!独论经国数章,尚有可取。六朝之史,是非多诡于圣人,亦可因此而知世之治乱,此亦儒者所宜究心。至于艳丽之词,与无益身心之书,徒为玩物丧志!昔贤所戒,须慎之耳!

  盖名之为儒,不特儒冠儒服。即俨然为儒中之人,务宜笃儒行,立儒品。求为真儒,勿为伪儒;为通儒,勿为拘儒;为大儒,勿为小儒。宁岸然自守,为圣道之干城,勿诡随流俗,作乡愿而败德。洗心藏密,以希圣希贤;存理遏欲,以尽性至命。达则行之,虽安富尊荣而不矜;穷则守之,纵泉石幽壑而不变。此真儒之本领,士品之所贵也。 吾昔亦学儒业,淹通经史,后方入道,证位天仙。故三教虽殊,其实一理。一者何?『心』也。

  太上曰:『勿起分别,勿起执着。』 孟子曰:『夫道一而已矣!』先圣后圣,其揆一也。特俗儒拘守章句,不究根本,徒执名相,强为分别耳!不知观喜怒哀乐未发时,气象与释道两门,教参本来面目,岂有异乎?况 孔圣为万世儒宗,至今证位天帝,亦受佛称!颜曾四配,天宫显爵,三千弟子,永无落劫,岂非为儒即为佛仙之因!真儒即佛仙之所深契者乎!世有真儒, 吾当开陈以接引之。何分儒?何分道?何分释?」

伭关秘密章第十七

  「若有众生,厌弃尘缘,心慕伭风,志求了脱,欲明长生久视之道,修炼返还之功,必先识得伭关一窍,方有亲切直捷工夫,不致误入旁门。然此一窍,隐于一身,虚无之中,空空洞洞,至伭至妙,非心非肾,非口非鼻。或指泥丸,或指脐内,或指两肾中间,种种乱道,皆非真也!不遇明师指授,何由得知。丹经云:『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师莫浪猜!』盖此一窍,上通乎心,下通乎肾,为真息往来必由之所,故谓伭关,亦谓橐钥。修丹之士,于此伭关之中,撰结圣胎。

  太上曰:『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良以此真息之机,宛如炉篝之有橐钥,一机鼓荡,而一身之经络营卫,百脉九窍,皆由此以为出入回还,往复上下,周旋一昼夜间,运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气机无息,运用不穷。或又谓之伭牝。太上曰:『伭牝之门,是为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然伭,阳也;牝,阴也。《心印经》云:『出伭入牝。』盖真气出入,左旋右转,运动于中,昼夜不息之谓也。

  《易》曰:『辟户之谓干,阖户之谓坤,一阖一辟之谓变,往来不穷之谓通。』然是气息,一呼也,为出为辟,为升为阳,于一呼而接天根,故谓之干;一吸也为入为翕,为降为阴,于一吸而接地根,故谓之坤。阴阳阖辟,而成变化,莫不由此伭关一窍。微乎!微乎!伭矣!妙矣!修仙之士,先修此也。然此一窍,至虚至灵,居乾坤之中,为金公木母,相并之地,为婴儿女交姤之乡,为四大五行不着之处,归根复命,安炉立鼎,皆系乎此!因其幽深伭渺,故曰伭;以其空中一穴,故曰牝。名虽多种,其实一也!以有心求之,恍惚无象,不见其有;以无心求之,气机充周,不竟为无。惟是屏息万缘,涤除尘虑,默默体认,于不着有不着无中,自然得之。此关一开,中有无相真人,往往来来,化凡体为金液,而筑基炼己之功,次第施行,毫无阻碍矣!然金丹大旨惟上根能之;中下之资,或未能行。但能慕道修真,虽资格分有多品,若果真诚奉道,初终弗懈,则品品可以出尘跻真,法法可以延年度世。

  曩昔 吾于沔水,曾演天地人三仙修炼之法,各数十条,『天仙』按周天三十六品,『地仙』、『人仙』,取配二十四气,并七十二候之数。惜其书秘藏沔水,未经传世。然有志学道,或常住宫观,诵经焚修,心无尘垢,亦属本分全真。若徒饰黄冠羽服,茫然不知大道所归之处,罔明脱离生死之要, 吾恐无常迅速,森罗殿上,转轮藏中,非恃道貌可免!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凡俗无知,罔明大道,迷失人身,犹归其咎,于未知修真之故!若既入吾道,而不能专心向上,苦志修行,悠悠忽忽,轻慢此生,即如轻慢吾道,沉沦亿劫,永失人身,宁不悲欤?宁不恸欤?在会众生,各宜猛省人身难得!」

火候药物章第十八

  「修道之士,既明伭关,须知药物!然产药有川源,而药即铅汞之说也。铅产西方,西方属兑金,金为水母;汞产东方,东方属震木,木为火母。以金召水,以木召火,而生坎离。故 太上曰:『知其母,复知其子;既得其子,复守其母。』此即知川源之说也。采本无采之采,以火为采。丹经云:『铅遇癸生须急采,金逢望远不堪尝。』入药有造化,炼药有火候。然火候不一,有文武先后缓急,次第用功之不同。

  丹书云:『至人传药不传火,从来火候少人知。』非不知也,以其一心运动于内,子午抽添,火烈则抽,火寒则添。其添与抽,隐而无形,微而弗?,非如薪炭有形之物,可以易知。 吾今为世人指点药物,虽有黄芽白雪龙虎,种种异名,只一汞铅尽之。即汞铅亦是异名,只一水火尽之。水火之象,取诸坎离。盖心居南方为离,离为火,而元神居之;肾居北方为坎,坎为水,而元居之。真气为真精所化,真精乃真气所融。真气即药物,用元神之真火,御元气之药物。炼药须用炉鼎,炉鼎亦是异名,即伭关之地,虚中一窍,有炉象焉。于无象中有象,即于此若有象若无象之中,升降水火,即谓之烹炼。

  太上曰:『养其无象,象故长存;守其无体,体故全真。全真相守,可以长久。』此火候之大要也。以神运气,以气引精,默默任运,身心泰定,致虚守静,寂淡无为。其运气也,息息归根,勿忘勿助,其下手施功,全用逆修,使元神内守,精气凝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虚无自然,圣胎斯成。然后温养乳哺,全用静体默护。自未结胎以前,常用武火,以退阴符。及阴符退尽,已露纯干阳刚之体,只用文火,温养保固,使之泰然安处乎中。盖武火譬之战争,至已成圣胎,则如天下泰平,惟宜偃武修文,焉用武事? 太上曰:『佳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故恬澹为上。』工夫至此时,只宜恬澹自守,切戒助长。久久纯熟,婴儿长养时至,自然脱胎神化,自在逍遥。居一室之中,可以遨游乎四海九州岛岛之大;在尘寰之内,可以腾身于霄汉溟漠之间。《易》曰:『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孟子曰:『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盖还丹一得,返老还童,实有此景。《度人经》所云:『说经十过,枯骨更生。』皆此修炼之所致也。若中年入道,外药已失,须用接命延年之方,以补后天之所不及。然虽有真功,而先天不完,圣胎难结!如志念坚固,保守神气,依时吐纳,朝夕罔间,即不能至脱胎神化,入圣超凡,而筑基炼己,确有实功,亦可住世长年,与凡流回异。其根元自当劫劫常在修炼之门,而善因道缘,亦不虚负,此所谓趁早下种子也。人欲长生,急须早为修省,勿致老来,后悔莫及!」

 

禅宗向上章第十九

  「昔 释迦佛说法, 大迦叶同 舍利弗,俱系精于长生之学,淹贯丹书,各率弟子来归。后皆授记作佛; 神光以道学而归 达摩; 黄梅五祖,前生为栽松道人,昙鸾焚仙经而修净土,此由道而入释也; 许真君,曩劫师 定光佛为释子,至 普师谌母,授以金丹大道,拔宅飞升;李长初为僧,顽空盲炼,经 予指点,得证天仙,此由释而入道也; 丹霞弃选官而学佛,后因得悟,此由儒而入释也;即 予亦习儒业,因遇 正阳圣师,授以伭妙,此由儒而入道也。于此见修佛修仙,初无一定,学道学释,悉由乎人。但发愿在彼,即于彼中苦行;发愿在此,即于此中力修。是以专习儒业,则应如前所说,学为圣贤。圣贤而外,无所可学。若修仙道,则应深究返还之功,以及诵持之门,求其了脱尘缘。宜思名为全真,则当全此真一不二,无灭无生。如有一毫私念杂于其中,非真也。天之所以与我,本属完全,若一亳未全,则非全受全归之义。『全真』二字,岂易名乎?若有众生,心慕禅宗,好乐佛法,割爱出家,则宜抛却尘缘,志求向上,于西来大旨,拌俗作拼一死工夫,往前行去。果能于藏典,研穷精义,朝探夕索,有未彻处,求善知识,指引开导,切勿自是,妄生臆度。昔华严法界品,善财遍参五十三大善知识,至上与诸佛颉颃,是何如志愿!凡居方丈之内,或坐禅之间,而尘垢不消,世缘不断,于本元真心未明,妄认缘心为自真心,则一生如在云雾中举步,欲见晴空朗霁之象,胡可得也!

  《楞严经》曰:『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盖缘心因前尘而起,有生有灭,是为妄心。妄心乃幻化无端,真心则常住不动。季世禅学,多不明真心,乃率性而有,但认应事接物之缘心,以为本来之真心,不知向前力修。若肯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勘这点缘心,生从何处起?灭向何处去?于有生灭中,求不生灭真心,一旦打破迷关,洞见根本,则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此与儒门克复相似。盖克得己,即复得礼,知离幻,即觉真。初无异也,然欲离幻即真,须假戒定工夫。若不严持戒律,则心多散乱,遇事牵引,不得大定。能由戒入定,心不妄动,久久敛束,至于纯一,则真常之心,自然发现。故 予尝曰:『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正谓此也。即儒门颜子,四勿工夫,亦是持守身心之戒,初无两样。若能坚持戒律,恪遵佛语,以求自了,而后向上一机,方能进步。若不依戒律,或受戒而不能守戒,求其了明心地,定且无有,慧于何生,不二法门,未许通彻也,有志参禅,极力猛省。」

警示禅流章第二十

  「欲求作佛,须明佛性。此佛性者,得之生初,人人本有,圣凡不异。或曰『大乘』,或曰『最上乘』,总指此性。性元无二,功有不同,其不同者,根不齐也。然根之不齐,由于气禀有清有浊,故上根之资,一闻会,便解修持,参学亦易;中下之资,较诸上根,闻不易解,然办苦功,终能醒悟,特较上资,为觉难耳。至于三根,固有不同,而修持之功亦殊,是以《楞严》圆通果位,其入手有二十余种差别;即《圆觉》三观,每一观有单修双修,先后齐修等之各异;即《华严》十住十信十回向,以及四十一心之阶级浅深,种种不一,此所以宜究心经论,精研伭微也。虽 佛叱多闻,不及修行无漏。然又曰『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可见 佛未尝尽弃多闻,特以『渡河须用筏,既渡不须执』耳。故执经论以求佛法为不是,离经论以求佛法,亦不是也。若只图参学,不事经论,则 如来何故说法四十九年,临盘时,又以教典付嘱 阿难尊者,则知空抱一知半解,而叱淹贯藏典为非,终属得少为足,增上慢一流人。不知昔人于竺干之教,穷极伭奥,辨明宗旨,非仗论以阐经,藉经以显法,安得大彻?所以永嘉阅《维摩》而悟心宗,天台诵《法华》而得三昧,载之传灯者,多属雄才博识之衲子,罔有浅见眇闻之高僧。但佛门垂教,归元无二,方便多门,故经有顿渐,乘有大小。根器敏捷者,于渐中亦得顿悟;根器浊钝者,于顿教而亦渐通。如『三兽渡河』,此为下中之根,说小乘喻也;然『三车出宅』,见喻于《法华》,则由渐而说顿,开权智之方便。而显实智之一乘,故佛法以《法华》会三归一,为极至之谈。是以诸大弟子,先后授记作佛,不论男女,不论人天,不论老少,咸与授记。此所谓在坑满坑,在谷满谷,即儒家所云『无物不有,无时不然』者也。但佛性虽圣凡不异,若不穷究参悟,又何得超凡入圣?昔 六祖为居士时,腰石舂米,极修苦行,后人似此磨励者,能有几许?即如参求之外,尚有诵持;诵持而外,复有净土。 自远法师开堂卢山,由念佛而脱轮回,生极乐者,备载《净土传》内。

  因诵经而发明心性,见诸高僧传者,亦不知凡几!俗世缁流,参禅者动鄙念佛,不知 大势至菩萨,亦缘念佛而证圆通; 普贤菩萨,以亲? 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而为劝发。岂小果乎?惟是僧众,或喜诵持,则务如说修行,于诵持中究明心性;或喜宗乘,则宜屏息万缘,直参向上,于禅观中究明心性;或喜净土,则务以佛心念佛,一心不乱,于念佛中究明心性,若心性未明,正好极力参求。如客子返乡,必到家而后安;如轻帆渡河,必陟岸而后快。若中途而止,画地自限,欲求超凡,凡乌可超?欲求入圣,圣何可入?初果尚难,况四果乎?初禅未能,矧四禅乎?如此修行,终身莫能彻悟,于西来 祖意,必不可得。斯之谓袈裟底下失脚难复一辈人也。」

会三归一章第二十一

  于时法筵仙众,闻是说已,齐起于坐,白 天尊曰:

「自昔上世,睿哲挺生,神明间出,坟典未作,琼编未启,梵帙未着。初不闻有儒道异名,何况于释?文教既开,宪典斯作,垂之宇内,昭若日星,中古而降,淳朴斯漓。人罔知道,多迷性宗,多昧至理,而后三教同兴,以开聋瞽。然支派各分,愈分愈远。语曰:『道不同,不相为谋。』韩子曰:『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出乎彼,则入乎此,势使然也。』今谓三教同一至道,不应有三教之名。既儒释道攸分,则不应云三教一理!毕竟同中,有所以异。惟愿 天尊,显为宣说,使后代众生,知所趋向,免堕疑障。」

  天尊言曰:「昔者鸿蒙初开,文字未立,结绳而治。天垂象,有日月星辰云霞之章,灿然昭著于上。圣人则之,观星斗而作字,法云霞而作篆,察鸟迹而成文,作为书契,以利民用。方是时也,儒且无名,况释道乎!然教虽未立,而体段已备。盖自河图洛书生成之数,为庖羲画卦之始;而乾坤坎离之义,阴阳五行之旨,实开精一执中之传,为三教之宗。况《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伭篇种种说阴阳,岂有异乎?且修炼之士,先明水火升降,而未济既济,《易》已先言之矣!岐伯告于黄帝之言,亦以天一生水。河图之秘,配诸铅汞,即释氏称为金仙,金乃水母,此即河图生成之数,原为统同一理。至于道之与儒,尤为易晓。长生之功,有外六十四卦者乎?伏羲之卦,始于先天,干南坤北等。惟文王后天之学,干始西北,坤位西南。修丹之士,于乾坤之中,安炉立鼎,以后天药物,修还先天。其中虚无空洞之中,即一画以开天也,将谓上古圣人,儒耶?释耶?道耶?

  惟中古圣人,知后世之人,不能全体皆备,不得已分出三教名目。名虽各异,理实一焉。故曰『千百世以上,有圣人出焉,此心此理同也;千百世以下,有圣人出焉,此心此理同也』。所以 佛说《法华》:『 日月灯明佛之后,复有 日月灯明; 威音王佛之后,又有 威音王佛!』岂但如是,即尽未来劫,三教殊途而同归,非 吾一人之私言,乃先圣后圣之公言也!昔 至圣以 『犹龙』之言称 太上,可谓尊之至矣!是 至圣未尝辟道也。《太上西升经》曰:『 吾师天竺古皇先圣在焉, 吾将逝矣。』是 太上未尝辟佛也。况 释迦如来,往昔劫中,师事 长寿仙人,闻《法华经》于灵鹫大会,自述以告学人,是 如来亦未尝辟仙也。三教圣人,此心此理,原无异也。惟其无异,故无分也。

  人之习学,岂必尽明三教!悟彻一原,然能于心性之中,深究明了,无论学儒学释,与夫学道,至于悟彻之时,自得三教一原之理。故儒须真儒,释须真释,道须真道。真者何,以至诚之心,体至诚之理,修至诚之功,真一不二。则圣可希,佛可学,仙可几也。佛经云:『所谓众生者,即非众生。』若徒循迹相,互相讥讪,甘作三教罪类,是名众生也。」

  于是诸仙闻已,稽首赞叹而作颂曰:

  天尊大慈悲 为说三教理 心性同一原 天人契妙旨

  如镜鉴空明 如月印止水 透发示宗乘 修行有根柢

  是儒与释道 究何分彼此 证果大圆通 方能解斯语

  普愿诸众生 毋使疑障起

  诸仙说是颂毕,一时散天华,绕座三匝,作礼而退,信受奉行。

参同经赞偈

下卷赞

法言湛寂  巨典幽深  参调元化运慈心

解义指迷津 普济群伦  合参达上乘

 

开经偈

香云缥缈覆中天  灵鹤翩翩绕法筵

真帝广宣三十二  佛伭儒教永流传

 

太上演救劫消灾赐福解厄

保运证真参同妙经  下卷

保劫惟善章第二十二

  尔时天尊,宣演三教合一之理,传昔圣未传之秘。因罢法座,同诸仙众,恭诣弥罗天宫,玉清圣境。奏报既毕,退居无上宫,怡养神真,同 琼宫仙子、瑶岛真卿,讲说清净修持之功、太乙含元之道。正讲论间,忽而叹曰:「 吾观下界生民,迷惑者多,了悟者少;背道者多,行道者少;谈道者多,得道者少。无怪水火疫疠,大厄洪灾,不能解免。然欲挽劫运,须明至道。欲明至道,当先修心。若不以修心之法,多方化度,彼诸众生,宁知趋避? 吾当不辞烦劳,代天宣化,济度群迷。」

  于是 天尊复驾五色祥云,降神鄂渚。于斯时也,林木初下,金风凛冽,杲日映空,丹霞流景,山岳静默,紫气腾辉,群仙庆悦,共侍法筵,愿闻至要。

  天尊言曰:「 吾观神州之内,禹甸遐迩,种种不正之气,或旱或涝,或水或火,或蝗或疫,所灾之处,人俱不知受报业缘,反多乖戾,以致日复一日,不能解释。 吾按道书,自子至寅,为一小劫;十二辰纪,共四小劫;积诸小劫,为一大劫。于是凶荒起焉,疫疠生焉,刀兵作焉,旱涝频焉,灾异出焉。又或日月失经,星辰失度,山崩水溢,饥馑洊臻,种种不祥,虽曰气运,实由人事。所以古人遇灾而惧,侧身修行,上至君王,下及兆庶,皆不敢忽。是以人君修德罔愆,则彗星弗现,日月当食弗食;官吏清洁自持,则蝗不入境,虎皆渡河,反风灭火,事载史书,极为显着。

  昔有一城,皆种夙孽,数当屠戮。经岳府申奏,

上帝弗忍,因举龙颜于云端观察,惟见城中黑气毒云,结聚不散,焂忽之间,祥光一道,自城隅起,直冲 帝座。

帝曰:『善哉!此孝子光也。城既有此,屠可免焉。』因命 贪狼星君,持节往护,遂得一城免于屠戮。事载 《文帝劝孝录》中,可考而知也。夫一城当屠,劫之最大,灾之极重者也。乃因一孝子获释,可见挽劫在人,不尽关乎气数。书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此其验也。

  今人于天灾流行,不知修省,勉力为善,妄事邪祷。末矣!更或恣肆奢靡,作为无益,是为逆天!子舆氏曰:『顺天者存,逆天者亡。』顺者顺乎天理,非违道以邀福也。又书曰:『钦若昊天。』钦者敬畏之极,若者信顺之笃也。若遇灾而能修德行仁:一家善,可免一家之灾;一方善,可解一方之厄。若诸众生,能即吾言而深味之,精思力行,以进乎善,斯

上帝可格,灾可免,厄可释,虽积愆宿垢,譬诸云雾散于烈风,冰霜消于杲日。慎勿惑于妖巫邪觋,妄行非分之祷,不特无益,反滋罪孽!慎尔厥躬,笃尔善行,实消除劫厄之要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