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钟表匠:中药材大典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23:15:03
丝瓜络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概述:本品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l (L.) Roem.老熟果实的纤维。秋季采收。切碎生用或炒用。

别名:丝瓜筋、丝瓜网
药性类别:暂未分类
性味与归经:味甘,平。归肺、胃、肝经。
功能与主治:祛风,通络,行血。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胸胁疼痛,乳汁不通。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4.5-9g,或烧存性研末;外用段存性研末调敷。外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
临床应用:
1.通络止痛汤(《中药临床应用》)治跌打损伤,肿痛,尤其腰背和胸胁部瘀痛:丝瓜络9g,橘络、枳壳各6g,白蔻壳1.5g,柴胡6g,白芍9g,乳香炭、没药炭各6g。水煎服。方中丝瓜络通络,止血,为君药。

2.(《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水肿,腹水:丝瓜络60g。水煎服。方中丝瓜络通络,行水,为君药。
3.丝瓜络汤(《中药临床应用》)治跌打损伤:丝瓜络9g,枳壳5g,没药6g。水煎服。方中丝瓜通络,止痛,为君药。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概述: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木鳖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Lour.) Spreng.的干燥成熟种子。冬季采收成熟果实,剖开,晒至半干,除去果肉,取出种子,干燥。

别名:漏苓子、藤桐子、木鳖
药性类别:暂未分类
性味与归经:苦、微甘,凉;有毒。归肝、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散结消肿,攻毒疗疮。用于疮疡肿毒,乳痈,瘰疠,痔漏,干癣,秃疮。
用法与用量:0.9~1.2g;外用适量,研末,用油或醋调涂患处。孕妇慎用。
贮藏:置干燥处。
临床应用:

1.验方:用于支气管炎。(《穴敷疗法聚方镜》)。白胡椒、桃仁、木鳖子各7粒。]共研成细末,加鸡蛋清调匀成膏。贴在足心,男左女右,卧床休息1日,一般1次即有效果。
2.验方:消炎活血、祛风止痒。适用于手癣。(《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大枫子、木鳖子、防风、红花、地骨皮、五加皮、荆芥各10克,明矾、皂角各3克,米醋2000毫升。上药共研粗末,浸入米醋中浸泡1周后,过滤去渣取汁,用其浸泡患手。每日浸泡1--2次。
3.验方:散血清热,除痈消痞。适用于肝癌疼痛。(《普济方》)。木鳖子去壳3克,独头蒜、雄黄各1.5克,杵为膏,入醋少许,蜡纸贴患处。
火麻仁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概述:本品为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的种仁。秋季采收。晒干。生用或炒用。用时打碎。

别名:麻子、麻子仁、大麻仁
药性类别:暂未分类
性味与归经:味甘,平。归脾、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润燥滑肠。用于老年津枯,病后津亏,产后血虚所致的肠燥便秘。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榨油涂。脾胃虚弱者慎用。

贮藏:置干燥处。
临床应用:
1.麻仁苏子粥(《大同方剂学》)治产后大便不通及老人峰秘等证:火麻仁、紫苏子各等分。上2味,洗净合研,再水研取汁,煮粥服用。方中火麻仁润燥滑肠,为君药。
2.麻仁汤(《圣济总录》)治痢后四肢浮肿:大麻仁、商路、防风、附子、陈橘皮、防己各3g,赤小豆100粒。水煎,分2-3次服。方中火麻仁润燥滑肠,为臣药。
3.麻仁丸(《证治准绳》)治产后大便秘涩:麻仁(研和泥)、枳壳、人参各30g,大黄15g。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腹温酒送下。方中火麻仁润燥滑肠,为君药。
太子参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概述:本品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 Pax ex Pax et Hoffm.的干燥块根。夏季茎叶大部分枯萎时采挖,洗净,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略烫后晒干或直接晒干。

别名:孩儿参、童参
药性类别:暂未分类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平。归脾、肺经。
功能与主治: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用法与用量:9~30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临床应用:
1.(《陕西中草药》)治自汗。太子参9克,浮小麦15克。水煎服。
2.(《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主治劳力损伤,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脉细弱。取太子参15-18克,放入碗中,加黄酒、红塘适量,隔水蒸汁。每天3次,口服,每天1剂。
3.清中消痞汤(名医李寿山之方)主治浅表性胃炎、返流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病,症见胃脘痞塞,灼热似痛,似饥不欲食,口干不欲饮,五心烦热,纳呆食少,大便燥秘,舌红少津或光剥龟裂,脉细或数等。太子参15克,麦门冬15克,制半夏7.5克,柴胡6克,生白芍10克,炒栀子7.5克,丹皮7.5克,青皮10克,丹参15克,甘草6克。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20分钟,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00毫升为宜,每日服1剂,早晚分服,饭前或饭后两小时温服。视病情连服3剂或6剂停药一天。俟病情稳定或治愈后停药,服药过程中,停服其它中西药物。慢性萎缩性胃炎一般需坚持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 方中太子参、甘草补中益气,以助脾胃之气阴。
天麻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概述: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 的干燥块茎。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立即洗净,蒸透,敞开低温干燥。

别名:冬麻、春麻。
药性类别:暂未分类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
用法与用量:3~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临床应用:
1.玉真散(《外科正宗》)治风毒痰阻之破伤风。牙关紧急,口撮唇紧,身体强直,角弓反张,脉弦紧。南星6g,防风6g,白芷6g,天麻6g,羌活6g,白附子6g。上为末,每服2钱,热酒一盅调服,更敷伤处。方中天麻长于熄风止痉,为佐药。
2.天麻钩藤饮(《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天麻9g,钩藤12g,石决明18g,栀子9g,黄芩9g,川牛膝12g,杜仲9g,益母草9g,桑寄生9g,夜交藤9g,朱茯神9g。水煎服。方中天麻入肝经,有平肝熄风之效,且有定眩晕之专长,为君药。
3.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语》)治风痰上扰证。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等证。半夏9g,天麻6g,茯苓6g,橘红6g,白术18g,甘草3g。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方中天麻平肝潜阳,以熄肝风,为治风要药,为君药。
丹参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概述:本品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 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别名:红根、紫丹参、大红袍、木羊乳。
药性类别:活血调经药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归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徵}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用法与用量:9~15g。不宜与藜芦同用。置干燥处。置干燥处。
贮藏:置干燥处。
临床应用:
1.天王补心丹(《校注妇人良方》)治阴亏内热,心神不宁证。虚烦少寐,心悸神疲,梦遗健忘,大便干结,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生地黄120g,人参15g,丹参15g,玄参15g,白茯苓15g,远志15g,桔梗15g,五味子30g,当归身30g,天门冬30g,麦门冬30g,柏子仁30g,酸枣仁30g.上药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三、五钱为衣,临卧竹叶煎汤下三钱,或圆眼汤佳。方中丹参补血和血,养心除烦,为佐药。
2.丹参饮(《时方歌括》)治血瘀气滞之心胃诸痛。丹参30g,檀香、砂仁 各5g.以水一杯半,煎至七分服。方中重用丹参活血止痛,有活中兼养,祛瘀不伤血之长,为君药。
3.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治气血凝滞证。心腹疼痛,或腿臂疼痛,或跌打瘀肿,或内外疮疡等。当归15g、丹参15g、乳香15g、没药15g。水煎服。方用丹参活血祛瘀,为臣药。
乌药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概述:本品为樟科植物乌药Lindera strychnifolia (Sieb. Et zucc.)Vill.的块根。全年均可采挖。趁鲜切片,晒干或直接晒干。

别名:台乌药、旁其、矮樟
药性类别:暂未分类
性味与归经:味辛,温。归胃、肾、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行气,散寒、止痛。用于胸腹胀痛,寒疝腹痛,下焦虚寒、小便频数。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4.5-9g,磨汁或入丸、散。外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
临床应用:
1.乌药顺气散(《三因方》)治风气不顺,手脚偏枯,流注经络,并湿毒侵袭腿膝挛痹,筋骨疼痛:乌药、麻黄、橘皮各6g,甘草、川芎、枳壳、桔梗、白芷各6g,白姜3g,白僵蚕6g。姜、枣,水煎,分2次服。方中乌药行气,散寒,止痛,为君药。
2.加味乌沉汤(《奇效良方》)治妇人经水欲来,脐腹疼痛:乌药、缩砂、木香、玄胡索各3g,香附子6g,甘草5g。生姜,水煎,分2次服。方中乌药行气,散寒,止痛,为君药。
3.肝气犯胃方(《杂病源流犀烛》)治食痹,胃痛上支两胁,里急,饮食不下,膈咽不通,食入即痛吐出乃止:乌药汁7匙,灶心土3g,炒砂仁1g。将后2味煎汤冲诸汁服。方中乌药行气,散寒,止痛,为君药。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概述: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 Arisaema erubescens (Wall.) Schott.、异叶天南星 Arisaema heterophyllum BI.或东北天南星 Arisaema amurense Maxim.的干燥块茎。秋、冬二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外皮,干燥。

别名:虎掌、半夏精、蛇头天南星、虎膏、蛇芋、蛇包谷、药狗丹、三棒子、斑杖、野芋头、蛇木芋
药性类别:暂未分类
性味与归经: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用于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

用法与用量:一般炮制后用,3~9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以醋或酒调敷患处。孕妇慎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临床应用:
1、天南星膏(《百一》卷十六,《普济方》卷二八六):治风毒痈疖。天南星一两,厚黄柏半两,赤小豆一合,皂角一挺(不蛀者,烧存性),上为末,新汲水调成膏,皮纸摊贴之。
2、天仙膏(《杨氏家藏方》卷一):治中风,口眼(口呙)斜。 天南星一枚,白及一钱,草乌头一枚,白僵蚕七枚。上药并生为线末。用生鳝鱼血调敷(口呙)处,觉正,便用温水洗去,却服后凉药天麻丸。
3、天南星丸(《圣济总录》卷六):治破伤风,口噤不开,口面(口呙)斜,肢体弛缓。天南星一枚(炮),地龙五条(醋实),土 蛇一条(去头尾肠皮骨、醋炙),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每服三丸至五丸,生姜酒送下,稀葱粥投,汗出即愈。
天花粉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概述: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erms 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切段或纵剖成瓣,干燥。

别名:瓜篓根,蒌根,白药,天瓜粉,瑞雪
药性类别:暂未分类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生津,消肿排脓。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用法与用量:10~15g。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临床应用:
1.瓜蒌牡蛎散(《金匮要略》)治百合病,渴不瘥者。天花粉、煅牡蛎各等份。为细末,饮服10g,每日3服。方中天花粉配伍牡蛎之痰火郁结,瘿瘤痰核等及百合病。
2.单味研末,蜂蜜拌匀,内服,治鼻肿痛,发干。
3.单味针剂加生理盐水,作静脉滴注,治恶性葡萄胎。
木香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本品为菊科物木香Auckiandialappa Decne.的根。(英)CostusRoot

别名:云木香、广木香。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2m,主根粗大。茎被稀疏短柔毛。茎生叶有长柄,叶片三角状卵形或长三角形,长30~100cm,宽15~30cm,基部心形,下延成不规贝勺分裂的翅状,边缘不规则倾波状或浅裂并具稀疏的刺,两面有短毛;茎生叶基部翼状抱茎。头状花序顶生和腋生,花序直径约3cm,常数个集生于花茎顶端,总苞片约10层;花冠暗紫色,5裂;雄蕊5,聚药;子房下位,花柱伸出花冠外。瘦果长锥形,上端有两层羽状冠毛。花期7~8月,果期8~10月。
多栽培于海拔2500m以上的高山。主产云南、四川。
采制:秋、冬季采挖,除去杂质,切段,干燥后撞去粗皮。
性状:根圆柱形或半圆柱形,长5~10cm,直径0·5~5cm。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有皱纹、纵沟及侧根痕,有的可见网状纹。质硬,难折断,断面较平坦,棕色至暗棕色,散有棕色点状的油室,形成层环棕色,有放射状纹理,老根中央多枯朽。气芳香,味甜、苦,稍刺舌。
医药网www.PharmNet.com.cn整理
化学成分:含木香内酯(cosiuslacione)、二氢木香内酯(dihydrocostuslactone)、风毛菊内酯(saussurealactone)、木香烃内酯(costunolide)、二氢木香烃内酯(dihyd-rocostunolide)等。
性味:性温,味辛、苦。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
五灵脂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本品为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的干燥粪便。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肝经。
【功能】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主治】胸胁、脘腹刺痛,通经,经闭,产后血瘀疼痛,跌扑肿痛,蛇虫咬伤。
【成分】含维生素A类物质、树脂等。
【药理】散瘀止痛。生用活血,炒用止血。临床观察止痛效果较好。
【用法用量】3-10g。包煎,或入丸、散用。外用适量。外治蛇虫咬伤,可配雄黄(2 :1),共研细末,用麻油或菜油调涂患处。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十九畏”认为人参畏五灵脂。可供使用时参考
天冬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概述: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天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Lour.) Merr. 的干燥块根。秋、冬二季采挖,洗净,除去茎基和须根,置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趁热除去外皮,洗净,干燥。

别名:大当门根、天门冬、颠勒、天棘、颠棘、万岁藤
药性类别:暂未分类
性味与归经:甘、苦,寒。归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用于肺燥干咳,顿咳痰黏,咽干口渴,肠燥便秘。
用法与用量:6~12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临床应用:
1、天冬膏(《惠直堂方》卷一):治润肺补肺,久服补五脏,养肌肤。天冬不拘多少。上药滚汤泡去皮,取起晒干,半捶去心,捣如泥,入砂锅内,水煮成稀糊,布滤过,再入蜜糖,和匀煮稠,瓷罐收贮。每服三、五钱,早、晚、日中随意滚水或酒送下。
2、天门冬散(《圣惠方》卷三十一):治渐加羸瘦。天门冬一两半(去心、焙),前胡三分(去芦头),赤茯苓一两,甘草三分(炙微赤、锉),川升麻三分,百合半两,黄芩三分,白前半两,柴胡一两(去苗),杏仁二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桑根白皮一两(锉),桔梗一两(去芦头)。上为粗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后温服。
3、天门冬丸(《御药院方》卷九):治唇焦舌干,腮颊生疮。天门冬(慢火炙),玄参(汤洗、焙干),牛蒡节子(炒)各一两,白药煎、紫苏叶各半两、甘草(炙),人参各一两半。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一丸。食后噙化、咽津。
乌梢蛇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概述:本品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 (Cantor) 的干燥体。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或先剥去蛇皮留头尾,除去内脏,盘成圆盘状,干燥。
别名:乌蛇、剑脊乌梢、黑花蛇、乌峰蛇、青蛇、乌风蛇、黄风蛇、青大将、剑脊蛇、黑乌梢、三棱子
药性类别:暂未分类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用法与用量:9~12g。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临床应用:
1、乌蛇散(《医方类聚》):主治白癜风,及身体顽麻。功效:祛风止痒,燥湿消痰,温通血脉。 乌蛇90克(酒浸去皮骨,炙令黄),白僵蚕60克(微炒),肉桂15克,独活60克,天麻60克,川乌15克(炮裂,去皮脐),细辛15克,防风15克(去芦头),胡麻子60克,枳实15克(炒微黄),蝉壳15克,白附子15克(炮裂),天南星0.3克(炮裂)。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温酒调下7.6克。
2、三味乌蛇散(《圣济总录》):主治一切干湿癣。功效:祛风除湿,清热散瘀,理气 通络。 乌蛇(酒浸,去皮骨,炙)30克,干荷叶15克,枳壳(去瓤,麸炒)1克上3味,捣为散。每服7~10克,空心蜜酒调下,日、晚再服。
3、乌梢蛇散(《浙江中医杂志》1986;(2)):治牛皮癣。 乌蛇、白藓皮、丹参、银花、地肤子各30克,荆芥、防风、蝉衣、苦参、赤芍、连翘各20克,浮萍、紫草各15克,甘草10克。共为末,日服2次,每次9克,开水送服。
4、黄芪丸(《圣济总录》):治干疥瘙痒久不差。 黄芪60克(锉),乌蛇120克(酒浸、去皮骨、炙令黄),川乌头90克(炮裂去皮脐),附子60克(去苗),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克,食后以荆芥汤下,以差为度。
升麻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概述: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 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 、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 (Turcz.) Maxim . 或升麻 Cimicifuga foetida L. 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至须根干时,燎去或除去须根,晒干。

别名:绿升麻、龙眼根
药性类别:暂未分类
性味与归经: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
用法与用量:3~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临床应用:
1.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治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痛,目不能开,喉咙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有力。黄芩、黄连各15g,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各10g,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各5g,僵蚕、升麻各3g。水煎服。方中升麻与柴胡配伍疏散风热,并引诸药上达头面,使风热疫毒之邪宣散透发,为佐使药。
2.清胃散(《脾胃论》)治胃火上攻证。牙痛牵引头脑,面颊发热,其齿恶热喜冷;或牙宣出血,或牙龈肿痛溃烂;或唇舌颊腮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大而数。生地黄、当归身各6g,牡丹皮9g,黄连6g,升麻6g。作汤剂,水煎服。方中升麻辛甘微寒,入胃与大肠经,清热解毒,升而能散,为臣药。
3.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治脾不升清证。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耳鸣耳聋,少气懒言,语声低微,面色萎黄,纳差便溏,舌淡脉弱。气虚发热证。中气下陷证。黄芪18g,炙甘草9g,人参(去芦)、升麻、柴胡、橘皮、当归身(酒洗)、白术各6g。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渣,早饭后温服。方中升麻轻清升散,为佐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