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精神的八个字:努力提高文稿起草水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5:43:59

努力提高文稿起草水平

(2010-05-09 23:21:45) 标签:

杂谈

分类: 办公室文秘

一、为什么要在提高文稿起草质量上下大功夫?

不论是谁,要把文章做好都是件困难的事情。当然,难亦有道,无巧而已;文无定法,却有成规。关键是下功夫,多学、多看、多思、多写。一言以蔽之:苦事苦做,功到自成。在这个过程中,认真研究古今文章典范的写法,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是提高写文章水平的重要途径。

国务院研究的工作质量,干部的政治水平、业务素质、写作能力,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在起草文稿的质量上。善于起草文稿应该成为每个必备的基本功。具备较高的文字表达能力,将使同志们终生受益。

二、一篇好文稿应具备的基本要求

(一)全面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指导思想正确。这是头等重要的,也是根本性的。这就要求,起草文件、报告、讲话等,首先要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正确;同时,必须切实熟悉、深刻领会并正确反映党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

(二)充分反映时代潮流和世界发展趋势。朱镕基总理看望研究室全体人员时说:“我总是在想,作为国务院总理,讲出来的东西总是应该能够站在国家的、时代的潮流上面,不能都是老一套,要符合时代进步潮流,顺应世界发展变化,不仅要把它提高到理论的高度,而且又要非常有文采。”他还强调,“我最希望稿子中有新思想、新材料、新见解。”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最根本的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宽广的视野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特征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深刻了解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坚持与时俱进。为此,必须拓宽信息渠道,敏于观察,勤于思考。文稿起草不能相摹而作,而要有创新。虽然可以在研究别的文稿、材料的基础上,获得启发、借鉴,但必须同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密切联系起来,做出新阐述,提出新要求,解决新问题。

(三)务必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文稿必须有现实针对性,对实践有指导意义。毛泽东同志说过:“一篇文章或演说,如果是重要的带指导性质的,总得要提出一个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这样就不是形式主义的方法所能济事。”我们起草的文稿,目的都是要推动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一定要从全局角度对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掌握情况,认真加以分析,提出可行的政策、措施,使文稿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推动工作和提高工作质量为根本,这样才能体现实用性、实效性、指导性的有机结合。

(四)务必经得起实践检验和历史检验。对所阐述的观点,提出的任务、政策、措施等,既能很好地指导当前工作,解决现实的问题,又要有科学理论依据,符合客观规律;既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又能经爱住历史的检验。

(五)达到“三性”的要求,即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一篇好的文稿起码要做到概念准确,判断恰当,使用概念、判断进行推理的时候符合逻辑。做到内容充实、观点鲜明、论证有力。

三、起草文稿必须把握的主要环节

文件类。综合性的重要文件,必须突出政治思想性、原则指导性,主题鲜明,主线清晰,概括力强,用语准确规范,并做到简洁、明快、质朴、通畅。尽量用大众化语言,不用生僻字词。有些文件是公开的,有些是内部的,需要注意内外有别。

政府工作报告。有的主要讲当年工作;有的是中长期规划报告;政府换届时,是报告本届政府五年工作和以后五年或当年政府工作建议。

领导讲话。每篇讲话稿的内容、结构、文字长短要根据不同情况而定。一般来说,领导机关开一次会议都要集中部署一个方面、一段时间的工作任务,或者研究解决一、二个突出问题。领导同志都会希望就某一个方面工作或几个问题讲深、讲透,每篇讲话要有一个主题、一条主线,各个部分有自己的支线,而且要有现实针对性、指导性。语言要求简炼、平实、规范,力求准确,避免产生歧义。注重从实际出发,坚持用事实说话,不要过多雕饰。

通常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思想清晰,条理分明。把握好讲话内容的逻辑关系。文稿中部分与部分、段与段、层次与层次之间起承转合,环环相扣。为此,要培养自己的综合概括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精心对材料或词语进行梳理。二是适应形势变化,吸收新鲜用语,善于使用符合时效的语言。我们起草文稿必须注意学习和运用符合新形势、新情况的语言表达形式,不能总是使用老话。所以,平时必须善于学习和了解新东西,经常看书、看报,学习各方面文件,注意研究新情况,加以新提炼、新概括、新创造。要善于使用新词语,特别是运用党中央、国务院文件中的新鲜语言,以及新的政策性用语。当然不能生造一些连自己也不甚了了的“新话”。三是夹叙夹议。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增强讲话的吸引力、感染力。要注意尽量写得有血有肉,不仅要观点正确、事实确凿,而且要体现领导同志自己的见解和表达风格,做到情理交融,避免通篇都是大道理,句句都判断语。讲话稿里用政治家语言是对的,但既要把该说的话讲到位,又要让人愿意听,使讲话起到应有的作用。这就需要有厚实的文字功底和丰富的社会经验。我们应朝这个方向努力。

起草领导同志的讲话稿,同起草其他文稿一样,一定要把大标题和小标题选好。俗话说:“文章要好,标题要巧”,“看人先看眼,看文先看题”。对于文章来说,标题犹如“文眼”,至关重要。一般说来,好的标题,要贴切、醒目、生动、简洁,要有特征,切忌似曾相识。既要想好文章的大标题,也要想好小标题。文稿的开关很重要,要开门见山,点明主题,引人入胜。结尾同样也很重要,一定要用心琢磨,不可草率从事。所谓“凤头”、“豹尾”,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平时应当多留心观察、多琢磨领会,与有关领导同志保持“神通”,积极改进行文方式和表达形式,努力适应领导同志的要求。

新闻稿。新闻稿一定要“新”。从这几年的实践看,领导同志考察工作时的新闻稿,一定要充分考虑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考虑当时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的要求。领导同志出去考察的任务不一样,要吃透领导同志考察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一般说来,新闻稿首先是要把导语写好,导语是文眼、是灵魂,要精心提炼、高度概括。接着,交待背景、考察过程等,然后是领导同志讲话的要点。特别要注意,一定要根据领导同志当时考察和讲话的内容来写,这就要求跟随领导同志考察的人员必须时时处处倾听领导同志的讲话、指示,并仔细考虑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要注意充分发挥记者的作用,尊重他们的劳动,相互学习和取长补短。

(二)明确目的,领导意图。在接到一篇文稿起草任务后,首先应考虑为什么要起草这个文稿,务必正确领会领导同志的意图和要求。明确目的、意图,才能确定好主题、主线。选择好主题、主线,才好深入构思,收集材料。主要论点是文章的基调,一定要准确把握。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领导同志对一篇文稿起草有明确、具体的指示、要求,这就必须认真按照领导同志的指示、要求起草。另一种情况是,领导没有作出明确指示、要求,要我们先起草稿子。前一种情况好办,后一种情况就需要我们用心体会,务必把文稿的目的、意图考虑清楚,否则就会走弯路。不论起草什么文稿,必须正确立论,全面贯彻中央的决策和部署,提高文稿的思想理论和政策水平。

(三)整体把握,谋篇布局。在明确意图和主题的基础上,要做到科学思维,整体把握,系统思考,兼收并蓄,综合概括。要谋好通篇布局、结构。在思考问题时,要增强悟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善于联想。就起草一篇文稿而言,应当知晓当时社会上对某一问题的各种观点,精通有关业务。没有整体意识、全局观点,不熟悉有关业务、知识,就写不出好文稿。要注意把相关的情况弄清楚,全面把握有关事物、工作任务的内涵、外延和有关方针、政策,以及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力的对策,并加以深入论述。

(四)站高想深,精心写作。要站在全局和领导者的角度考虑问题,选择材料,使用语言,想领导者之所想,写领导者之所讲。首先要有高度。一篇重要的文稿必须有理论的高度、全局的高度。要充分反映领导同志的政治眼光、思想境界、政策水平、学识才干。同时要想得深,突出思想性,提出问题要抓住重点和本质,分析问题要鞭辟入里、入木三分,解决问题的政策、措施要切实可行。既考虑需要,又考虑可能。要全面思考,避免主观性、片面性,不能以偏概全,也不可报喜不报忧。要遵循叙事、说明和结论的科学逻辑,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统一、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理论与实际相统一。善于运用写作的各种手法、技巧,正确体现中央的精神和领导同志的意图。要深入浅出地叙事明理,传情达意,恰当选词,严密造句,力求把文稿写得准确、鲜明、生动。语言简洁、精炼,要言不繁,不能拖泥带水。

(五)深究细研,反复修改。初稿写好后,要翻来覆去地推敲、修改。这是重要的环节。毛泽东同志说过:“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在这里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做文章的起码知识。”我们有些同志写完一篇,甚至不从头到尾看一遍就报送,这就是不懂得帮文章的起码知识。文不厌改,重要的文稿都是反复修改出来的,几次、十几次甚至几十次地修改。我们不少同志都有切身体会。反复修改的过程,是对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入、思想不断升华、文字不断完善的过程。修改文稿是一件难事,也是精雕细刻的过程。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通篇把握,追求完美。推敲和修改是再提高的过程。要把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部门提供的素材、初稿,有关调研成果,收集到的各种材料乖,尽可能地再学习、再消化、再吸收,尽量调动和运用各方面材料充实、修改文稿。对能说明问题、阐述观点的材料,要加以充分利用,特别要注意吸收新材料、新见解。要注意用词准确、精当。

二是反复琢磨,敢于取舍。要紧紧围绕文稿的主题,仔细推敲,恰当取舍。务必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落删去,毫不可惜;该加上的内容、词、字,一定要加进去。郑板桥说过:“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要竭力将一些老话、套话删掉,尽可能有新意、新话,给人启迪,催人奋进。

三是认真核校,一丝不苟。这是文稿报送领导同志之前一个重要的环节,基本任务是发现、辨别和处理文稿中的“硬伤”和“软伤”,即不易看出、须经仔细辨析才能发现的问题,避免出现“小儿科”、“低水平”的错误。要对方法、句法、用词反复推敲,认真核校。对文稿中的数字、计量单位、时间、人名、地名、引文等,务必认真核校。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对容易用错、用混字词的检查。对一些“软伤”的辩论和处理也要高度注意,包括对工作成绩评价过满或过低,对结论判断失误,以及缺少限定词、牵扯无关情况、逻辑不周、过于具体、陈述不当、言不达意、角度错位等。

起草文稿与写其他文章一样,要做到深究细研,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关键是必须有极其认真、高度负责的态度,丝毫马虎不得。对一些字、词是否准确,要多加推敲,要有“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的精神。这样,自然就会避免一些“硬伤”、“软伤”,文稿质量也就会得到提高。

四、需要注意解决好几个问题

(一)善于领会和贯彻领导意图。起草文稿时,必须准确领会和体现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这里包括接受起草任务时,某位领导同志对起草工作作出的具体指示、要求,也包括使用某位领导同志过去、近期就同一问题所做的论述、观点。要本着对事业负责、对人民负责,也对领导同志负责的精神,从各个方面认真地加以学习和领会。在领导同志讲话时没有稿子而需要整理成文稿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1)领导同志讲得准确的内容、观点、数据、材料,要全面地整理出来,除了不宜扩大范围的外,原则上做到有言必录。(2)领导同志讲的具体问题不够准确,包括一些引文、提法、事实、数据等,应帮助校正过来。(3)领导同志对某个重要观点一时讲得不够完善、不够充分的,可以按领导同志的意图适当加以补充,将这位领导同志以前讲过的同一观点、相关内容、整理到文稿中来,为此,需要系统地了解和把握领导同志的活动、思想、观点和语言风格。

(二)善于集体创作,合作共事,集思广益。作为主持者,自己还要先学一步、先考虑一步。要发扬团队精神,善于合作共事,尽心尽力,不能有个人的私心杂念。

(三)善于利用调研成果和各方面材料。高质量文稿的形成,是“吃透两头”的结果。一个是上头,即中央的精神、领导同志的指示;一个是下头,必须加强调查研究。一方面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掌握真实情况;另一方面,收集听取社会各方面(包括专家、实际工作部门)意见,特别要关注和分析不同的意见。调查研究是文稿起草前一项至关重要的准备工作。调查研究要把握三点:一是尽可能收集详实的参阅资料,大量占有信息。二是全面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要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认真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三是对调研材料进行严谨、细致的综合分析。在综合分析中,要有理论依据,有深入思考,注重集中民智,集思广益,做到科学论证,把正确的思路和观点写入文稿。

(四)善于借用外力,充分吸收素材和草稿内容。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充分运用有关方面提供的素材或起草的初稿,在此基础上修改、提高,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经验。我们有些同志不认真研究、运用这些现成的东西,喜欢别起炉灶,完全推倒重来,以致走弯路,是不可取的。这是因为:(1)有关部门提供的素材或草稿中的内容,是有关部门的意见,应该充分加以考虑。(2)有关部门熟悉本部门业务和具体政策,比我们更了解情况、问题和需要采取的措施。重视运用这些素材和初稿,不等于不要加以修改,而是作为基础,从中获得思想启迪,发现问题。基础较好的,可以在素材或草稿基础上加以修改、完善;差距太大的,应找有关部门来座谈,提出意见请他们再修改。总之,我们要从思想、构架、内容、词章等方面再修改、再提高,形成达到领导同志要求的文稿。

(五)善于从自己的实践中学习和提高。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吃一堑,长一智”。这些都是说明实践的重要性。从自己亲身的体验中总结、反思、吸取经验教训,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改一遍就有一遍提高,自己要加以对照、思考。对改动之处,要认真地想,包括为什么改动?改动后有什么好处?自己应当吸取什么教训?一个人能看到差距,就会不断提高。近几年来,有些同志进步比较快,也是从多次参加文稿起草中认真总结经验的结果。

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文稿合不合领导的味或者采不采用的问题。一是经过自己学习、积累材料、增长的知识可以长期受用。二是自己可以总结经验,反思一下自己写的为什么没有被领导采用,这也助于提高自己的水平。认识问题往往有个反复的过程。因此,我们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态,要承认自己的局限性和不足,不要埋怨,不要气馁,每个同志都要养成不怕被别人否定和敢于自我否定的良好心态,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五、关键在于练好基本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我们要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上下一番大功夫、真功夫、苦功夫。特别是要努力打好以下“五个根底”:

一要打好基本理论和政治方向的根底。要坚持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处理问题。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这是最重要的、管一切的。

二要打好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根底。不仅要熟悉一些基本法律、重要法规和方针政策,还要熟悉专业部门的规定、政策等。否则,就会出现法制性、政策性偏差。这是绝对要避免的。

三是打好基本知识和业务的根底。不仅要掌握有关基本业务知识和以前的情况,还要及时跟踪和掌握新的变化情况。要精通自己所负责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政策。绝不能满足于若明若暗、似懂非懂。“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

同时,要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每个同志都要注意拓宽知识面,不仅要懂经济,还要学习哲学、政治、历史、法律、文学等方面的知识。不仅要熟悉社会科学知识,还要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不仅知道中国(移民工作)的有关知识,还要了解国外(省外移民工作)的有关知识。

四是打好辞章和文字的根底。要不断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文稿要写得好,除了思想正确、态度鲜明、作风正派之外,还要掌握一些写作技巧,懂一点逻辑、文法和修辞。有些同志写的稿子中逻辑混乱、文理不通的现象时有发生,也有的乱造概念,用词离奇,令人难懂。因此,要加强辞章修养,改进文风。还要谙熟一些成语、古语、典故、名人名言,以用到恰当之处,增添文采。

五是打好思想素质和品格的根底。根本的是要有忠诚党的事业的高度责任心。要无私奉献,勤敬业,恪尽职守。对待每一项任务、每一篇文稿都要全身心投入,写出最好水平。不付出巨大的辛劳,是写不好文章的,也不会做好文稿起草工作。我们必须全神贯注地投入,殚精竭虑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