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小报图片大全:[第23期·广州旧闻篇] 83年前仓边路看守所囚犯大逃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17:45:30
2006-06-03 11:30:39   来源:南方都市报  


  旧闻回眸

  看守所囚犯携烟弹利器越狱

  综合1923年9月17日《广州民国日报》报道 16日早上,广州仓边街看守所内,忽然响起爆炸声,接着枪声阵阵,路人不明发生何事,不久便见衣裳褴褛囚犯,从所内蜂拥逃出。
  
  看守所传出爆炸声

  当时,看守所内刑事仓,先是响起一阵喧哗打闹声,狱警前去察看,刚打开门,便见各囚犯手持炸弹、大刀等物,气势汹汹冲出。顿时,所内秩序大乱。囚犯向正门冲去,转逃小北路。

  蒋所长接报,急集看守所狱警追缉,放枪制止,另致电地检厅速派法警增援,设点拦截。当堂截回7名戴脚链的囚犯,其中一名满身鲜血,“似系被烟弹所伤者”,还有一名“下衣尽褪,竟至白鸟鹤鹤”,“拘回即盘以大铁链,以免再生疏虞”。

  此次越狱,囚犯显然早做预谋,手持炸弹刀剑等器,为事先暗中设法运入所内。而时机是选择在新任蒋所长上任时(蒋所长定于16日接事,不料早晨便发生囚犯越狱事件)。
  
  囚犯越狱 主谋是刑事犯

  后查,此次逃狱的策划者是前几年谋死西关光雅里“求我学塾”塾师同学7人的刑事犯苏其标,当他逃至二牌楼口时,恰遇某警长,警长见其脚戴镣铐,知是逃犯,急上前将他按住,苏犯知一旦再次被捕,绝对无可赦可能,于是用3000元利诱该警长,警长毫不理睬他的无理要求,将其拘解回所。

  据了解,主犯对此次行动蓄谋已久,早就预知16日为蒋所长接任时间,便乘此机缘,由刑事仓囚犯先行行动,称丢了东西,互相斗打,要求看管人员带他们见所长,看管人员不知道有诈,开门引出,各囚徒蜂拥上前,把看管人员枪械抢去,抛掷烟弹,阻碍追捕,并用磨利的铁片向所员乱刺,分头而逃。查得共逃去囚犯58名,截回苏其标等5人,看管人员三人被刺伤。

  当事发追捕时,附近店主住户,纷纷闭门,受到虚惊,过了许久才慢慢地恢复原来的状态,事后地检厅已经严令数十名法警,设法将该逃犯缉回,归案查办。
  
  高检厅厅长震怒

  事后,区检察厅长向高检察厅长何蔚报告一切,何赫然震怒,该所犯人,竟能在所内制备烟弹运入利器,看守所内上下职员,居然全无觉察,疏忽如此,难说无人作弊,立即下令将原所长赵立芬及该所一切人员,统统扣留候办。而新任所长没有做好职务交接工作,导致被囚徒侦知,预先布置,生此意外,也属于有误公事,令其驻所听候此案处理结果。

  此外,区检察长以该所员丁有受贿纵放嫌疑为由,将稽查员班长庭丁等共17名留押,刑事仓狱警丁某畏罪先逃,现下令通缉。

  历史精神
  从无处可逃处逃亡

  最近,巴西多座监狱发生了规模空前的越狱活动,使这个遥远而美丽的国度蒙上了一层恐怖的阴影,也使中国政府频频向国民发出信号,建议他们去巴西旅游时特别注意安全。

  无独有偶,从面前的旧年报纸上,我看到,1923年的广州市仓边路上,就是现在的广州中级人民法院所在的繁华路段,这里的看守所内,也发生了一起武装越狱,共逃去囚犯58名,对地方治安冲击不小。

  有监狱就有越狱,苏格拉底不同意他的弟子建议他越狱逃离雅典,因为他坚信自己爱智慧并没有错,逃离反而授敌人以口实。有仇恨就有复仇,耶稣说要爱你的仇敌,因为世人特别是罗马人更相信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在《规训与惩罚》一书中,福柯认为,监狱的诞生,作为一种规训的手段,显然仅仅是稍微有些强化性地模仿了社会中已有的各种机制。如兵营、医院和疯人院。但是,监狱不完全类似于社会其他的规训结构,它是一种更为彻底而严厉的规训机构。可以认为,监狱的诞生是知识、权力最为成熟、最为典型的体现,是规训权力的集大成。

  福柯还说,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全景敞视监狱”,每个“狱中人”连越轨的设想都不敢有。“权力可以如水银泻地般得到具体而微的实施,而又只需花费最小的代价。” 

  这位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宗师,形而上的哲学把握得十分精到,他所说的这种社会,应该是理想化的极权社会,那里的人不要说肉体上没有了冲动,连思想也失去了弹性。

  可惜我们还有有血有肉的历史和文学。

  写这篇文章时,恰好苏州市民在端午节公祭他们的神灵伍子胥,我十分欣慰地看到这幕图景。有人在争论,崇拜他干什么呢?跟屈原相比,这位不过一介武夫罢了;还是要人们学习他的复仇精神,那种偏执而狂暴的复仇理想,怎么能跟屈子的“深思高举洁白清忠”相比呢?

  骄傲无知的现代人,当然可以这么理解。春秋时代的那次暴政与反暴政的斗争,早已化为过眼云烟。但在屈原的《涉江》中,“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早他200年的伍子胥,是可以跟“殷有三仁人”的比干相提并论的高士。司马迁更称赞伍子胥是位“烈丈夫”。在冯至先生的《伍子胥--从城父到吴市》中,伍子胥逃离了楚国这座大监狱,最后摧毁了它。因了他的存在,世上的暴君与恶人,多了一份收敛。

  历史和文学,在这位逃亡和复仇之神的背后交汇。

  到了莎翁的笔下,远为敏感而细腻的哈姆雷特,沉痛地呼喊出,丹麦(英国的隐喻)就是一座大监狱。

  古典的叙事是我们思考的背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人的异化和自由意志的对抗,却愈演愈烈。中国这里,有先知鲁迅以“狂人”、“过客”和“孤独者”的姿态率先发出打破“铁屋子”的呐喊。西方文学中,从《动物农庄》到《小鸡快跑》,从《飞越疯人院》到《亡命天涯》,自由意志在色调不同的天空中飞扬。

  这种以自由为内涵以逃亡为形式的“越狱文学”--请原谅我这么称谓它——大概以《肖申克的救赎》为终极境界了!这部影片并不复杂:主人公,一位含冤入狱的银行家,在被关押19年后,即将刑满释放的前夕,历经艰辛地逃脱出来,并以自己的智慧,在监狱这个小宇宙内,制裁了以监狱长为首的一批恶人,实现了永恒的正义。我所敬仰的一位师长这么描述他对这部现代寓言电影的观感:当他看到蒂姆·罗宾斯扮演的安迪艰难地穿过五个橄榄球场那么长的下水道,光着上身在雷电交加中喜极而泣时,他不禁热泪盈眶,浑身战抖。

  我没有那么强烈的表情,不过内心同样“涕泗滂沱”。我觉得,当主人公和他的黑人狱友在南部海滩上相聚时,那里的阳光和天宇,就是整个宇宙了!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的这句话告诉我,那种超验的天赋的人权,只是一种应然的东西,在实然的人生中,到处可见有形无形的桎梏和束缚。

  因此似乎可以说,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从那种看似无处可逃的处境中,努力逃离或者抗争。

  最终,超越!

  □刘根勤

  仓历史地理
  仓“仓边”二字的来历

  仓边路一带,原来是广州古代放置盐仓的地方。据了解,放置盐仓,必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原因是为了防止雨水侵入。而今中山四路仓边路以西一带,是古代广州地势高仰的地方,被选为盐仓所在地。后来,囚仓也建在这里。


  囚犯伪称丢失物品相互殴斗。


  囚犯要见所长,警察一开门即蜂拥而出。

  囚犯扔掷烟弹,防止追捕,结果逃去58名,只截回5名。

  1923年,谋死西关某私塾教师学生等7人的刑事犯广州人苏其标,策划了一起越狱案:买通狱警,把刀、烟雾弹运进位于广州仓边路附近的看守所,借口要见所长,乘狱警开门刹那,蜂拥而出。此次逃狱事件轰动了整个广州城,共58名囚犯逃出监狱。 漫画 江沛扬

  旧时世相

  贫民自缢

  据1923年9月18日《广州民国日报》报道 陈昭,混名豆皮昭,住在东关元运新街居仁里,以削香竹为业,近年来神权替落,香竹销路冷淡,陈昭因而失业,转以做挑夫,给人挑鱼。他的妻子则在附近道旁摆卖水果,一家通力合作,尚能勉强维持生活。

  近来陈昭听说到到处在拉壮丁,很怕被拉去当兵,因此蛰伏在家里,不敢外出,然而他并无充足的粮食储备,怎么能够久避,因此于前天晨早,只能到鱼栏,经营他的旧业,不料走到小福门东路口的时候,就被拉去充当壮丁,他的妻子奔走呼救,终于在某大商店将他保释,陈昭返家后,觉得人生毫无乐趣,产生厌世之念,对其妻子说他生不如死等消极的话,他的妻子以为这是一时的气话,没有在意,仍然去摆卖水果,谁知道陈昭等到妻之出门之后,关闭房门,在房内自缢,等到他的妻子返家时,陈已得获大解脱,大家再也没有办法挽救他了!
  
  自由之累

  据1923年9月18日《广州民国日报》报道 大石街某姓女,二九年华,风姿婀娜,常出没于各大公司,有时在城内大新白话剧场,与著名拆白党靓仔何谈恋爱,前天晚上同他赴某酒店幽会,等到邯郸梦醒的时候,发现所有金饰衣服,都与情人一起不翼而飞,人财两失,奉劝自由新进的女同胞,应当以此为鉴啊!
  
  劳工神圣

  据1923年9月18日《广州民国日报》报道 六区警察带走电灯局工匠一人,该工人极力辩明,警察不理,强牵行将他带回警署,这件事被该局各工人知道后,他们随即召集百余人,往该区交涉,最后终于把被警察带走的人领回,沿途大呼“劳工神圣”云云。
  
  枪决兵犯

  据1923年9月17日《广州民国日报》报道 东路讨贼军第八旅兵士张秋生,日前奉命押解饷银,运往河源前线,发放伙食,在中途寄宿的时候,张竟暗中偷窃款项,挟逃回省,昨天被后方办事处派员侦缉,获解回部队,特于今早被带出郊外枪决,以示惩戒。

  副刊拾粹

  商侩不知亡国恨

  1925年7月29日《广州民国日报》副刊文章 作者梁纪秋 昨天,我和一个同学去公园。刚入门,便见浓阴之下,有两个人谈话。我二人坐在离他们约10米远的地方。

  一个有些胡须的对他的同伴说:“中国没有太平日子啊,年年战急,弄到商场冷淡。若要有太平之日。除非老番管理我国呀。”这没胡子的答道:“是啊,你看香港治理得怎样好。我国是没这个日子了。近日那班学生、工人,天天去演说,让我们齐心去救国,不要做亡国奴!真是混闹了,我们的商家,管他娘的屁!老番来治理我国,真求之不得呢!”说完,站起身大摇大摆地出去。

  我听了这些话,不禁无名火起,对我同学说:“我国商人,多数是凉血的,若有内争,动不动以倾事出头,而以广东人为甚,每次战乱发生,挂洋旗者三分之二,可见人未亡我,而我已自亡,春秋时,郑国有位弦高,怎样的热心爱国,难道他不是商人吗!真是“商侩不知亡国恨”啊!

  报刊剪影

  平民日报

  1910在广州创刊,发行人是潘达微,记者有陈树人、邓警亚,均是同盟会员。该报宣传民主革命,揭露清朝政府假立宪,对保皇党及其报刊进行抨击。《平民日报》除社论和消息外,还有附录,主要栏目有文澜、评林、人海、史馆等。1911年,邓幕韩接办,改为《齐民报》,随后又该回原名。1921年停刊。(文字参考,梁群球编著《广州报业史(1827-1990)》)   本报记者 宋金绪

  旧报寻古

  清朝的法场在珠光路

  永汉路(今北京路)仓前街侧,即珠光西约尽头,有旷地一块,长约三百余步,其北衔接街道,南达长堤。此为何地?前清的法场。民间称为“杀人地”。此地旁,炉店甚多,故又名“风炉地”。

  前清处决犯人,采用古刑。论大辟者,或剐、或绞、或斩。都在这里了之。一声喝彩(凡观决犯必喝彩以壮胆),身首异处。七十二烈士中某某数子,就义于此。

  我小时候,曾看见刀斧手行刑情状,犯人坐以竹箩,被刀斧手作前导。犯人或叫或哭。至今回想起来,依稀可记。

  场内有“十字形”木架,是用来绞人的。场东靠墙隅处,也有数口大缸,上面加了盖。我小时,曾打开来看,赫然磊磊全是骷髅头,几乎惊悸欲绝。

  此地怪事有二。一是说地下有两只血龟。一雌一雄。以人血为食。故虽决犯多至三十名,其血迹也旋踵而没;二是该场之南,有巨树一株,百年古树。有人把它称为“飞魂树”。凡犯人一观此树,则魂魄飞齐,宛如泥雕木塑。

  此两种说法虽为越东野人语。但附近居民,都深信之。

  见1926年3月19日《广州民国日报》

  作者 梁锦

  旧时广告

  南洋烟草大发“国难财”



  宝塔香烟和百雀香烟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旗下的两个牌子,广告制作者利用当时人们的爱国情绪推销香烟。

  宝塔香烟的广告运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就是宝塔的意思,该则广告巧妙地进行对比联想,提出救中国的命!

  广告见1923年9月15日、18日《广州民国日报》。

  撰文(除署名外):本报记者 许琨 实习生 徐宇航 余波

  本专题由本报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合作编写。

  感谢中山大学图书馆提供馆藏报纸。

责任编辑:张克然 姚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