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圣地延安在哪里:如何挑选高职高专院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25:43
摘要:   对公众而言,高职院校依旧是陌生的,它还没有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样尽人皆知的名校。其实,在每年的高考招生人数中,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平分秋色,在院校数量上甚至要多于本科:2007年,高职院校1168所,本科 ...
对公众而言,高职院校依旧是陌生的,它还没有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样尽人皆知的名校。其实,在每年的高考招生人数中,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平分秋色,在院校数量上甚至要多于本科:2007年,高职院校1168所,本科院校740所。考生该如何在高职这个并不悠久的历史中选择呢?
首先,要清楚高职院校的类型。大体来说,高职院校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本科院校的高职专业。这其中一部分是“211”重点本科院校,也有一部分是市属高校;第二类是公办高职院校。这些院校招生数量大,高职办学时间长,在职业教育与就业上有一定优势。第三类是民办高职院校,国家承认学历,不过学费较高。
分类清楚以后,报考高职院校要有宏观原则和微观考察。
从宏观原则上来说,报考高职院校可以考虑四点。
第一个原则就是大城市。这里没有歧视中小城市的意思。与中小城市相比,大城市的信息量更充分,就业机会也更多。安徽有句老话叫做“山沟沟里面读书,不如十字街头听讲”就是这个意思,上学的目的就是要扩大视野。在大城市中也有区分,比如,广东、浙江的产业比较发达,北京、上海的服务业相对更集中。
第二个原则是规模。一万人左右的中等规模可能是相对适宜的。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而言,一个大学,从社会经济角度出发的最优规模是不超过1万人。规模太大了,就业很麻烦。最简单的理由就是一个学校一年毕业五六千人,到哪里去消化?更重要的原因是,不同于本科院校,高职对教学设备的要求非常高,没有合格的教学设备,难以培养出合格的技能人才。老师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学校可以招很多学生,如果老师和设备跟不上,难以保证学生的教学质量。而且,学校规模过大,在管理上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如果学校规模过小,比如只有一两千人,也有其他的问题存在,考生一定要慎重考虑。
第三个原则是兴趣。考生在填报普通本科志愿的时候,专家都建议要以兴趣为主。同样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报考高职志愿的时候,也要讲兴趣。如果没有兴趣,学生一样会学不好。不论什么层次,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
第四个原则是宽口径。高职学生和普通本科学生一样,上大学所学的专业未必是一辈子的职业,很可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要转向其他的行业。如果专业过于狭窄,不具备转型的基础,也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所以一定要看所选的专业有没有一个职业群为背景,有没有一定的职业适应性。另外,挑选专业也要看得“深”一些,应该是社会未来发展的朝阳事业,而不是眼前的热门职业。2000年前后,电子商务专业突然大热,当时还没有该专业的毕业生,各个学校蜂拥而上。到如今,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已经非常困难了。
从微观层面而言,可以进行微观考察。最简单的考察,就是看这个学校是不是出现在各省区市招办印发的招生学校名册上。如果想了解得更详细,可以登录教育部网站进入相关页面,验证这所学校是否具备资格。
接下来就是详细考察了。大家都想上个好的高职院校。什么是好学校呢?一个最直观的判断标准就是看是否列入国家首批100所高职示范校的名单。这个名单被形象地称为高职的“211”院校。进入这个名单的学校,在师资、设备、教学水平方面都在国内处于不错的水平。
但是100所高职示范校在1168所高职院校中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它提供的是高职的一个发展样本,更多的院校不在这个序列范围内。
怎么甄别其他的学校呢?
建议有条件的考生可以上网或者电话咨询高职院校的历史。有一批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升格而来的,过去一批老中专,尤其是国家重点中专的底子相当不错,曾经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技能人才。这些中专转为高职后,它的职业培训力量还是很强的。而有些民办的高职院校开办历史比较早,经验丰富,已经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变化需求,在就业市场有很高的口碑。
条件更好一些的考生,建议可以去做实地考察。如果考生有自己心仪的学校,还是眼见为实的好。我们不能排除有些学校在宣传的时候有夸张的成分。考生去实地一定要看看学校的实验设备怎么样。在一定程度上,这是高职院校的一块试金石。
学什么专业对考生来说也很重要。这里有个简单的参照系,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上公布了2007年就业率80%以上的高职专业,并按照交通运输类工科、制造类、土建类等17类排序,考生可以浏览一下这些年的热门专业。同时考生也可上一些与行业相关的网站,了解一下行业发展趋势,尽量找一些与朝阳产业相关的专业就读。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目的,就业情况肯定是考生必须考虑的问题。如果学校专业设置合理,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就会高,毕业后的就业机会也会更高。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情况还不错,这几年一直是上升势头。但是也不排除就业率掺假的可能性。如果有办法,尽量找在读的或者毕业的学生了解真实的情况。
必须提醒考生的是,与普通本科相比,高职的收费并不低。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报考高职还要注意这个学校能否提供奖学金,能否申请助学贷款。因为有些银行不向一些民办的高职院校提供助学贷款服务。
上高职,会留遗憾吗
这次,我高考没有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可能刚好够三本的线。我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因为工作关系,他们对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了解,知道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相对来说,比较好就业。我与父母商量,觉得选择较差的本科院校还不如读一个高职,这一想法得到了父母的支持。但是,应该怎样才能选择适合我就读的高职院校呢?
这几年,随着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高职高专受关注和欢迎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去年的高招录取中,北京、湖北、四川等地纷纷爆出高职(专科)投档分数高于三本线的新闻,在江西省,有8所高职院校的投档分甚至超过了该省的二本线。
对于即将填报志愿的高考考生来说,报考高职真的是明智的选择吗?错过了本科会不会在将来感到遗憾呢?
比教学:有模式差别,无优劣之分
王梁是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大一的学生,1年前的这个时候,她刚刚高考估分完,“自己觉得发挥得不错,上个本科没有问题。”成绩出来后,她的分数超出了当年三本线近30分,王梁满怀在志愿栏里填了3所分数不高的二本学校,结果一所都没被录取。
家人劝王梁复读,倔脾气的王梁却报了如今这所高职学院,王梁还记得暑期同学聚会上,大家一起讨论各自报考学校时的情形,“我脸上虽然笑着,但是心里难过极了。”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部长刘晓哲表示,确实会有些学生在刚刚入学时会感到失落,因为大家都习惯性地认为专科学校没有本科学校好,这与现在“唯学历”的社会偏见有很大关系。
“我们在入学教育时就会告诉同学们,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主要是教育模式不同,并没有优劣之分,选择高职其实是要更早弄清自己的职业意向。”刘晓哲说,本科院校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而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学校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把企业生产技能的培训和专业课程的讲授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毕业前就能掌握岗位所需的实际操作能力,拥有一技之长。
“考生、家长应当扭转那种‘读大学就是为了当白领,当蓝领要低人一等’的错误观念。”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教育问题的副研究员叶嘉国认为,随着中国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今后将持续可观。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既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在积累几年工作经验后成为高技能人才的可能性很大,薪酬、社会地位相比很多中高级白领并不逊色,因此考生没必要都去挤读本科院校这座“独木桥”。
比学费:高职学费低
陈跃辉的父母如今很庆幸两年前让儿子自己做主报了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不仅给家里省了一大笔钱,而且儿子现在在学校成绩优异,还学到了一技之长,将来就业也不用发愁了。
陈跃辉高中时就立愿,要是考不上二本,一定要读个好高职。高考分数出来,陈跃辉的分数超出了三本几分,家人劝他报本科,但他自有主张:“我有个亲戚就是我现在就读的这所高职毕业的,现在他运用专业知识办起了工厂,前景很不错,而且我到网上查了很多这个学校的资料和各个专业的情况,心里很有数。”最后他说服了家人,报考了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的电气自动化专业,被成功录取。
看着很多同学和自己成绩差不多却去了三本读书,陈跃辉一点都不眼红。他算了一笔经济账:“我一年的学费是4100元,有个朋友和我分差不多,去了一家三本院校读书,一年的学费是1.2万元,而且除去学费,他平时的杂费、生活费等各种费用都比我高。”为了不给家里增加经济负担,陈跃辉计划毕业工作有收入后,再续本也不迟。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负责招生的郭老师建议报考的同学们在填报志愿之前一定要综合考虑,“如果念本科却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自己发展前景的信心。很多学生家庭经济实力并不强,非要为了学历放弃好专业,还要贴一大笔钱,不见得理智。”
比就业:工作好才是真的好
张伟是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电信专业2007届的毕业生,现在在国航下属一家中德合资的飞机维修公司工作。他是大三在这个单位实习后被留下来的。
当时,张伟所在的学校来了40个学生实习,最后几乎全部留下来工作了。而与他们一道参加实习的一些本科院校的学生,却由于实操考试不合格被淘汰了。“以前跟本科生在一起,总有些心理落差,经过实践检验,我终于觉得自己没有矮别人一截了。”张伟自豪地说。
目前,张伟的月薪有3000多元,而且只要他保持现在的势头,五六年后可以拿到飞机维修执照,当上工程师,这样每月的底薪就有六七千元。张伟告诉记者,他有一个学工商管理的朋友今年本科毕业,找了很久都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最后去了一家企业做销售代表,每月的工资不到两千元。“他对现在的工作也很不满意,我常鼓励他好好干。年轻人不能太眼高手低,这也是高职教育给我的很重要的东西。”
今年从湖南建材高等专科职业学校毕业的龙俞丞,目前在湖南怀化市的一家装饰公司就业。他清楚地记得,应聘时,用人单位频频抛出“你工作几年了?”“做过单吗?(完成过真实客户的设计项目吗?)”这样的问题。当时一同应聘的几个本科生答不上来,就被淘汰了。而龙俞丞在学校的安排下,从大一开始去材料市场见习,大二大三在外面的设计公司实践实习,丰富的实习经验帮助他获得了宝贵的工作机会。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就业办的于老师认为,高职院校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企业的要求培养人才,“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我们就培养并提供给他们适合的人才。现在的用人单位要求很现实,不是谁的学历高就要谁,要看谁最适合,谁在需要的岗位上技能更强。专业特长才是他们最看重的东西,而这也是现在高职最重视培养的东西。”
“无论在什么学校,成功最终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张伟表示,在高职就读的三年时间里,大部分同学都特别发奋。“首先,我们毕竟是专科生,要和本科生一起在社会上竞争,我们压力很大,其次,我们也了解到现在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所以对未来满怀憧憬。我们就是在压力和希望下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发展。”
订单培养: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独门法宝
无论是对于大学生还是高等院校,就业无疑都是关注的焦点。而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应对就业问题却有一个独门法宝,可以做到学生、学校和企业的三方共赢,使不少学生甚至从一入校就能顺利就业。
这个独门法宝,就是订单培养。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启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以工学结合为背景的订单培养模式,迅速得到众多高职院校的青睐。而现在的订单培养情况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
从“定向”到“订单”,从“包办婚姻”到“自由恋爱”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郑铁职院)是一所老牌铁路院校,也是全国铁路高职院校的龙头。过去,该院由铁道部主办,主要面向铁路企业定向培养人才,学院招生有指标,学生就业包分配,班级编排整齐划一,教学组织按部就班。学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各项工作基本上都不发愁。
2000年开始,全部铁路高校划归教育部或地方统筹管理。2004年,郑铁职院正式移交到河南省,铁路部门原来的定向生全部取消,学校的毕业生全部由学校帮助推荐工作。市场,一下子摆在了学院的面前。
“原来,我们的学生都是定向培养,学生毕业之前就已经提前有了工作岗位,对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状态。”该院院长穆瑞杰说,“学院由计划转向市场,可学院职业教育的性质却没变。所以,我们一方面在教学质量上搞突破,紧跟上铁路行业的最新发展;一方面在就业上下工夫,全面服务企业需求,在原来定向培养的基础上创新,大力实施订单培养。”
早在2003年毕业生中,郑铁职院就有了一个14人的“大古铁路班”,为宁夏大古铁路公司进行订单培养。2007至2008学年,该院订单班的数量已经达到27个,人数为1750人,占全校应届毕业生总数的二分之一。
该院招生就业处刘燕明副处长说:“这几年,我院铁道及相关专业的学生100%进入订单班,但还是不能满足各企业需求。目前,武汉铁路局、南昌铁路局、中铁一局、广州地铁、深圳地铁已预订了2009届500多名毕业生进入订单班学习。”
“以前,学院的招生和就业完全在铁道部的统一计划安排中,学生和企业类似于‘包办婚姻’;而现在,通过学院、企业和学生之间,按照市场需求双向选择结合而成的订单培养,则成为两厢情愿的‘自由恋爱’。”刘燕明笑着说。
订单培养,学生培养全程打破常规因企而变
在河南开封,2007年9月,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正式与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定向培养协议,34名学生成为“宇通订单班”学员。在河南郑州,广州地铁公司与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达成的“广州地铁”订单班,也在同一时间成立。
既然是订单培养,学校就必须打破原来传统的培养方案,按企业的要求重新设立学生培养方案。而通过对这两个不同企业与被不同学校签订的订单班,记者了解发现,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和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面对这一问题做出了不约而同的选择:全面打破常规,按照企业的要求重新安排学生培养计划。
首先是在班级设立上打破常规。学生入校前两年,两家学院都是先按既定的专业设置分班学习。第三年,学院把订单企业从一个或多个专业中选拔出来的学生重新组班,安排专门的辅导员,开展单独培养。
其次是课程设置上打破常规。按照订单企业提出的培养要求,两家学院都为订单班的学生重新设定课程。与原有课程相同或相近的,学院就对原有课程进行修改或删减;对于没有设立的课程,学院就聘请有关企业的专业人员进行兼职授课,或者派出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
第三是课时安排上打破常规。为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两家学院都聘请了众多企业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来兼职授课,主讲专业核心技术课程,指导专业核心技能训练项目。兼职教师的工余时段才是上课时间,学院的课表安排就打破原来的节奏,跟着兼职教师的时间进行变动。
第四是能力考核上打破常规。根据订单企业要求,学院对订单班学生的考核,均由企业全程参与。甚至,有些考核全部由企业出题和组织,学校完全不参与。
“学院各项工作都围绕企业需求而变,确实给我们的教学管理上增加了工作量,需要学校付出更多的努力。”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清义说,“可是,通过这样实现企业需求与学生就业的零距离对接,我们痛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