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圣地的出入口:郭影秋:历经磨难志愈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8:08:11

郭影秋:历经磨难志愈坚

(2009-04-22 22:20:46) 转载标签:

政治

托派

人民大学

磨难

郭影秋

湖西

教育

分类: 人物

郭影秋:历经磨难志愈坚

 

郭影秋一生经受过许多磨难,都顽强地挺过来了。越是磨难,越能考验意志,体现一个人的品性。艰难曲折,愈挫愈奋,最终走向胜利。

坐国民党的监狱

1935年10月,时年26岁的郭影秋在江苏沛县中学担任教导主任。经过共产党组织的长期考察,决定吸收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沛县属于“白区”,共产党进行地下斗争,郭影秋秘密入党,只有联系人知道。

1936年6月11日,国民党徐州党部的徐州附近各县进行大搜捕,凡是被认为是共产党员或共产党嫌疑的或有左倾思想的“危险分子”都被抓了起来,一夜抓了一百多人。郭影秋被抓进沛县监狱,第二天被押往徐州监狱。

审讯者在提审郭影秋时,恶狠狠地问:“你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由谁介绍加入共产党?” 
    郭影秋镇定地回答:“我不是共产党。”

审讯者许诺说:“你说谁是共产党,只要你说出来,马上恢复你的自由。”

郭影秋只是说:“我不知道。”

他的妻子凌静来探监,每次都哭。郭影秋为减轻她的负担,总是笑着对她,弄得妻子哭笑不得。

过了两个多月,国民党没有从郭影秋嘴里得到任何东西,也没有证据说明他是共产党员,由他的老师和徐州民众教育馆的同事作保,他被释放了。

郭影秋出狱后,担任徐州农民生活学校校务主任。

1937年11月,郭影秋担任苏鲁豫皖特委秘书,后任微山湖西特委委员兼大队政委。

经历“湖西肃托”

1939年秋冬,在湖西地区抗日根据地发生了一次骇人听闻的“肃托”事件,史称“湖西肃托”。郭影秋被诬为“托派”,险些丢了性命!

湖西地区,地处江苏、山东、河南三省结合部,因大部在南四湖(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以西地区而得名,亦趁苏鲁豫边区。

由于1938年康生发表题为《铲除日寇侦探民族公敌托洛茨基匪帮》的文章,虚构和夸大了托派的声势,还有一本《反托斗争》的小册子在党内流传。一些人产生了对托派的神秘感和恐惧感。湖边地委认为干校学员中的思想情绪和“同乡会”的组织存在问题,决定“严肃处理”,用刑讯逼供的手段,硬逼人承认自己是“托派”。湖边地委组织部长和苏鲁豫支队第四大队政委以及湖西区委书记联手,借“肃托”以图私欲。组织部长竟说:“我会观察脸色,看出谁是不是托匪!”就这样逮捕了数十人,杀害了地委宣传部长、军事部长等。之后把湖西区委除书记以外的其他8名委员打成“托派”。他们编造谎言,以办“训练班”为名,集中县、区干部,分数批杀害,还把“肃托”扩展到主力部队。苏鲁豫支队副支队长兼第四大队大队长梁兴初(即后来抗美援朝战争中声名赫赫的38军军长)也遭逮捕和拷打。

担任独立大队政委的郭影秋被诬为“托派”,被免去职务,不久被逮捕。湖西区委书记动手对郭影秋动刑,让他坐“老虎凳”,用子弹刮肋骨,罐辣椒水,压杆子等。郭影秋几次昏死过去。

在所谓“整理委员会”的指使下,杀害了很多无辜的党员干部。

湖西区的乱捕乱杀,惊动了山东分局和115师的领导。115师政委罗荣桓和山东分局的领导亲自到湖西区,制止了事态的发展,解救了郭影秋等一大批党的干部。

1940年4、5月间,山东分局派了一个“肃托”问题调查组到湖西,对于那些在严刑逼供下屈打成招的同志,断定“毫无气节”,视为“自首叛变”,给予开除党籍、警告等处分。1945年“七大”之后,由陈云、彭真、李富春、陶铸、康生组成的五人小组,重新审查了“湖西肃托”事件。

但在全国解放后,在“肃反”中,特别是在十年动乱中,原来在“湖西肃托”中一些受冤枉的同志又受到审查。

“文化大革命”后期,郭影秋在住院期间,找了一些人,不畏风险和辛劳,调查访问了涉及“湖西肃托”的一些同志,向山东省委报告。

1983年12月,中共中央组织部转发了山东省委《关于湖西“肃托事件”遗留问题处理意见的报告》。湖西“肃托事件”才得以彻底平反,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文化大革命”中蒙难

1963年初,郭影秋从南京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任上调到中国人民大学,担任党委书记兼副校长,协助吴玉章校长主持学校的全面工作。

他作风深入,领导有方,并且身体力行,到校后半年就驾驭了局面,赢得了教职工的信赖,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在郭影秋的主持下,人民大学各方面工作开展得蓬蓬勃勃,在全国独树一帜。

1966年5月,中央任命郭影秋为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主管文教工作。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内外一片乌烟瘴气。

1966年6月2日,市委第一书记李雪峰宣布郭影秋兼任北京市文化革命委员会主任。6月13日,郭影秋代表华北局去上海参加中央文革领导小组会议,在飞机上陈伯达对他说:“要放手发动群众搞运动。”6月17日郭影秋回京后,到北京师范大学对学生运动进行“冷处理”,引起“中央文革”不满。吴德通知他回人民大学参加运动,20日又通知他不要回去,仍作为文化革命领导小组成员参加工作。

人民大学也曾是“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之一,大字报铺天盖地,校园秩序一团混乱。康生借所谓“二月兵变”煽风点火,指斥郭影秋。7月28日,人民大学部分学生到市委要求揪斗郭影秋。郭影秋星夜被押回人大挨批斗。

7月29日,李雪峰在人民大会堂宣布撤消郭影秋的市委书记处书记职务。尽管邓小平、陶铸等为郭影秋作了“保护性”讲话,但未能为他解脱遭受迫害的处境。郭影秋被轮番批斗、辱骂、毒打,住进了医院。

吴玉章亲自到医院慰问郭影秋。郭影秋扼要地向吴老汇报了几年来的工作。吴老边听边落泪,语重心长地说:“你用心很苦!”他对人民大学的师生们说:“影秋同志不是反革命,是党的好干部!”

1967年3月3日,“中央文革小组”成员戚本禹跑到人民大学宣布:“人民大学的敌人是孙泱、郭影秋、胡锡奎!”

郭影秋在精神上、肉体上受到严重摧残,疾病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后来被截去左下肢,拄上了拐杖。

人民大学于1971年被停办。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郭影秋等多次向中央提出恢复中国人民大学的请求。在邓小平等的直接关怀下,1978年4月,中央责成成仿吾、郭影秋负责中国人民大学复校的筹备工作。7月7日,停办了八年之久的中国人民大学正式恢复。郭影秋担任副校长,协助成仿吾校长做了大量的工作。

1983年,郭影秋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大学名誉校长。

郭影秋经受住了磨难,矢志不移,因为他相信:是非终有公断,一些不义之人尽管暂时得势,但终究邪不压正,正义的事业是任何力量都压不倒的!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