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讲四爱个人心得体会:新世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大策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0:16:25
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大策略  1 (2010-8-21 17:01:00)武宏钧   0推荐

新世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大策略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有很多成功经验,但也有很多弊端,如用教师的分析、讲解、灌输代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等。《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势必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评价方式;势必将传统的注重知识点的语文教学转变为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体,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也势必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是新世纪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笔者认为,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新世纪阅读教学应该以读为本,以悟为主,以练为基,实施“读、悟、练”融为一体的教学策略。

一、以读为本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但很长时间以来鲁迅描述的那种“人声鼎沸”的读书场面在学生中很难看到,沈德潜提倡的“密咏恬吟”的读书方式更不多见。阅读是一种内潜性的观念活动,一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不但要读,而且要扩大阅读的范围,注重阅读的方法,通过指导小学生进行“理解性阅读、积累性阅读、有体验的读(鉴赏性阅读、评价性阅读)、传情达意的读”(崔峦语),有兴趣的读、创造性阅读等,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理解的读。

阅读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阅读需要理解,理解是阅读的基础,通过理解性阅读使学生汲取读物中的知识营养,“积学以储宝”。小学生的阅读主要以积累与理解为主。理解是阅读的核心,也是复杂的智力活动,必须在一定阶段的积累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欧阳修诗云:“学既积于心,犹木之敷荣。根本既坚好,蓊郁其干茎。”(《赠学者》)“敷荣”就是开花。这首诗以树木的开花结实为喻,道出了读书做学问要靠长期积累的道理。理解的阅读就像根所吸收的水分养料,通过“主茎”或“树干”,才能送到分枝、杈丫,使之长叶、开花、结果。理解性阅读指“以弄懂作品词语、句子、篇章、写作方法、思想内容、社会价值为目的的阅读”(《阅读辞典》)。一篇文章,要读通、读顺、读懂、理解字词句的意思,理解语言表达的技巧,理解布局谋篇的妙处,这是阅读的第一步。

理解的阅读首先要整体把握文本,在通读的基础上感知文章写了什么,思路怎样,初步了解文本的内容和表达。然后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深入领会作者表达的观点和情感。还要把各部分的理解进行综合分析,结合作者的思想、时代,联系自己的体验、经历,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理解性阅读教学,既要尊重学生“读”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又要坚持教师的“导”,避免“独白篡位”,纠正“读误”,补充“读漏”。理解是一个过程。清代的法式善诗云:“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读书四首》)。是说读书像培植树木,不可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只有置于“空山”的广阔环境中,经过“日来月往”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二)、有体验的读。

有体验的读,就是指导小学生在阅读时能感受体验到阅读过程带来的愉悦和乐趣,通过观察语言现象,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体验语言文字的情感。新世纪的阅读教学的学习活动不仅着眼于如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注重使学习者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体验,积累有益的经验,实现经验的再创造。有体验的读,就是引向自“悟”,发展个性;就是摈弃繁琐的分析,注重整体感悟。如教学《火烧云》中的一段:“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我引导学生注意阅读的体验,指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哪一个字用的好?为什么?有的认为“红”字用得特别好,有的认为是“火”字,有的认为是“烧”字。学生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议,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是“烧”字。接着学生大胆发表了各自的意见:“烧”字让我们感觉颜色特别美;“烧”字让我们看出火烧云在变化;“烧”字让我们有天空的云从西到东移动的感觉;……这种自悟自得的阅读体验,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阅读时依托语言文字的形象,加入自我的经验认识和想像,唤起活生生的形象,体验到文章蕴涵的人类文化的精华、人文价值以获取美好的感受。

 

【精彩片段】:

 (教师引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读这一段会掺杂着这么多复杂的感情?于是同学们纷纷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1:圆明园里有我们中国这么多的各种珍宝,却被英法联军任意地掠夺和毁坏了。因此,我们很难受,也很憎恨他们。

2:我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犯下了罪还要把罪证销毁掉。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却无能为力,这真令人难受。

师:一恨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二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还有其他原因吗?

3:中国的圆明园是一座很大的园林,而且它历时150年才建造成功。英法联军一把大火就把圆明园150年的建筑给毁掉,我认为这让人非常可恨。

师:(教师概述同学们的发言,然后接着学习第234自然段。)好,回过头来再读234自然段。请同学们注意,会读的人要善于抓要点,要把一段话读成一句话,把一本厚书读成薄书,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生默读。读完一遍后,教师要求再读两遍三遍,并提示学生边读边进行点、划、批、注,用笔作记号留下自己的思考。自己阅读和批注后再与同学间相互交流。)

师:读书要读得进去,还能跳得出来。

谁能把234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1: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宏伟、壮观,真不愧是万园之园。

2:圆明园不仅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意思都有了。谁还能说得更简洁一些?

 (还有两位同学也说了意思相近的更简洁的话)

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可以知道,最主要的有两层意思:第一,它是一座宏伟的建筑物;第二,它是一座历史博物馆,里面收藏着许多珍贵文物。同学们越说越简洁了。如果你会读书,除了能把厚书读成薄书,把一段话读成一句话外,还可以把短文读成长文,把薄书读成厚书。请大家朗读234自然段。特别是第三自然段,你要读得慢些,一边读一边想象里边写了许多我们杭州、苏州的景物,你们见过杭州的雷锋塔、平湖秋月。你们可以由此想象到圆明园是何等宏伟!何等美丽!何等壮观!大家一边读一边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可以把一句话读成一段话,把薄书读成厚书,这又是一种阅读方法。好,读第234自然段。

师:好。告诉我,在你们的想象当中圆明园美不美?(生:美。)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无损地保存着,里面的奇珍异宝还放在那,你会以什么样的心情,什么样的语气去读第四自然段呢?大家练读一下。

 (请两生带感情地朗读)

师:可惜,这样的奇珍异宝被英法联军掠夺走了,一把火烧掉了。记住我们的国耻!记住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记住1860106日这一天!读——

生:(齐读)1860106日,英法联军进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评析】如果说上一教学片段的读侧重于情感表达在“声”与“色”的外显的话,那么,在这一教学片段中的读则侧重于用心静默地思考和想象。教者根据概括与扩展的辩证关系,首先引导同学们“要善于抓要点,把一段话读成一句话,把一本厚书读成薄书”,通过静心地阅读思考,同学们把234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了出来。这由厚到薄、由繁到简的过程其实就是概括意义段的过程,这一过程不是在繁琐多余的分析讲解中进行的,而是在同学们静默的读书思考中完成的。之后,教师又引导同学们“把短文读成长文,把薄书读成厚书”,即又由薄到厚、由简到繁,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透过语言文字呈现丰富的内心视像。在这厚与薄的来回、抽象与具象的往复中,同学们自然地掌握了两种不同的读书方法,他们的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就自然生成。这样的教学设计的确是颇具匠心的。

 

(三)、传情达意的读。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而这种“即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只有通过深入的传情达意的阅读体验才能获得。即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课文中优美的形象、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以及用词造句的色彩、语言节奏的强弱、情调和风格特色等进行欣赏。“传情达意”的读要求读者流入作品,驰骋想像,与作者产生共鸣。通过欣赏,获得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因此,我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传情达意的深读课文,沉浸其中,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把握文章主旨,感悟做人之道;同时抓住典型语言信息(如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并积累语言。或低声读,细吟慢读,领会所读作品的内容,在低诵中细细揣摩作者传情达意的文字技巧和表现方法;或高声读,通过高声诵读传达出作品的内在情感和蕴意;或模仿角色读,即在阅读人物对话的课文时,引导学生模仿文中人物的角色,揣摩各种人物的语气、语调、心态和神情,使自己进入角色,高声、反复朗诵台词,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阅读教学中,面对一篇课文,我一般从文章的整体着眼,从那些牵一发而动全局的词句切入,指导朗读。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我直接切入文章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问学生:“你认为这句话的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哪些词应该重读?”学生试读之后纷纷举手回答:“应用赞美的语气”、“应用自豪的语气”、“‘杰出’和‘爱国’这两个词语应重读。”于是我请同学们读此句,重读“杰出”和“爱国”,读出自豪和赞美的语气。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掌握了朗读的技巧,同时也理解了文章的中心,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每一篇文章都伴随作者深厚的感情,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课文中的感情因素,通过传情达意的读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领悟文章中心,深刻体会到作者的心灵深处,并且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使他们的语感得以培养,心灵得以美化,情操得以陶冶。传情达意的读,要指导学生做到字字不含糊,停顿、重读和语调的把握有分寸,这样传情达意的读,读起来才会抑扬顿挫分明,就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这是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杭州举行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精品课”活动中的一节阅读教学课。这节课在“以读代讲”方面极富特色,教师用富于激情的语言调动和激发起学生的朗读情感。纵观整节课的教学,“以读为本”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感悟、积累、运用”呈层递性地推进,“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一直相伴其间,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艺术、教学语言、教学热情等方面也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吸纳和仿效。

【精彩片段】:

 (上课。师板书课题,要求同学们随着老师的板书边读边书写,写毕再齐读一遍课题。)

师:读课题也要注意感情。大家学习完课文后再读题目,我相信就会读得不一样了。拿出课文,遇到生字,那上面有拼音,多读几遍记住它。下面大家自己认真读课文。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心里是什么滋味?有什么感受?

1:我觉得很可惜,这么好的一座圆明园竟被英法联军给破坏了。

2:我认为,如果不是清政府腐败无能,那么圆明园也就不会被毁灭了。

3:我们曾为圆明园而感到骄傲。后来被英法联军毁坏了,我心里感到愤愤不平。

师:哦,她的心里感到愤愤不平。

还有不同的感受吗?心里是什么滋味?用一句话来回答。

1:我心里非常难过。

2:我心里非常的愤怒。

师:(板书:难受、怒、恨、惜)现在请你再读课题。(生读)感情变了,表情也变了。大家心里很难受,又恨又怒,又感到很可惜,这就是同学们读了课文后的心情。读哪一段时你最恨、最怒、最难受?

 (生说读第五自然段,于是教师提醒同学们把那种最难受、最可恨、最可气的感情读出来。生齐读。)

师:我很注意看,很注意听了,同学们已经把可惜、难受、愤恨、愤怒的感情交织在一起了。再读一遍,把你的心情、你的感受写在脸上。

 (两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她表达的不仅是她个人的感情,而且是表达我们所有中国人的感情。哪位同学再来读?

 (另一生更有感情地朗读)

 师:这是对帝国主义强盗的控诉!

大家齐读。

 (生读。师板书:拿走、搬运、毁掉、放火)

师:这就是英法联军犯下的罪行。最可恨的是,他们为了毁灭罪证,最后放起火来。他们的罪证难道能让大火毁灭掉吗?

生齐:不能!

师:前面用了个“闯”字,活化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一可恨能拿走的拿走,二可恨拿不动的搬走,三可恨搬不走的就毁掉,最可恨的是最后还要放火烧掉,企图毁灭罪证。同学们,让我们再读一遍,读出中国人的恨!读—— (学生带感情地齐读)

【评析】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我们从以上的教学片段可以清楚地看到,教者没有繁琐多余的内容分析和串讲串问,而是着力于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为使朗读与悟情有机地融为一体,使读真正地发自心声,教者在同学们初读课文后询问学生有何感受,是什么滋味,以此引导同学们初步地把握朗读的感情基调,进而能自主地读出“难受”与“可惜”互杂,“愤恨”与“愤怒”交加的语气语调。言为心声,声音富于情感了,教师又进一步地引导同学们要把这种心情和感受“写在脸上”,通过面部表情显现出来,这样的“读”真可谓既有“声”又有“色”,使“以读代讲”和“以读悟情”不但落到了实处,而且提升了层次。为使同学们读出感情,教师常常用富于激情的语言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此举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富于激情的语言之水涨了,学生的感情朗读之船才会高,而且,水有多涨,船有多高。概言之,教师“以情激情”,学生才能“以读悟情”。

 

 

(四)、有兴趣的读。

新世纪的阅读教学应该以情感激发情感,以情趣激发情趣,引导学生用真实的生命去拥抱课文,让心灵与课文亲密无间!只凭老师的压力而强迫学生多读,往往事与愿违,南辕北辙。最有效的方式是积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自觉地投入到读书的活动中。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李时珍》一文第五自然段时,我问学生打算怎样学习这一部分课文,结果发现学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说:“边看插图,边读课文,用插图来帮助理解。”有的说:“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体会。”有的说:“边读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体会。”……我便放手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学生立刻忙碌起来,有的自己书有滋有味地读;有的埋头圈、点、写;有的与小组同学小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进行自主的学习。全班交流时,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体验,纷纷发表各自的独特见解。通过教学过程中空间的拓展,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了,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存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培养阅读的兴趣,应该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应该积极倡导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突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应用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儿童在学习语文时口、耳、手、脑并用,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一是指根据课文的特点精心设计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活动中学习课文,即实现现代文阅读教学活动化。如探究活动、评点、活动、改编活动等。二是指在教学中,教师为全体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或动口、或动手、或动脑;或实践、或模仿;或个体活动、或小组活动、或师生共同活动;或观察、或辩论、或创新……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培养情趣,习得知识,训练能力,开发潜能。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离不开读。只有通过读才能推敲、揣摩、品味语言,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感受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在阅读课上,一个好的教师应善于以自己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使师生的情感与文章蕴涵的情感相吻合,当喜则喜,该怒则怒,师生一道激动、平静、愉快、悲哀、得意、紧张、悠闲,让阅读“情意”浓浓,充满着和谐、合作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