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红色旅游横幅:新华网评:如何看待“城镇人口首超农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02:28:00
2012年01月22日 15:00:00
来源:
王新亚
据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数据,2011年我国大陆城镇人口达6907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51.27%,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这一堪称中国人口历史里程碑的数据迅速引起国内外舆论高度关注。显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国人口结构重心的城乡转换比人们预想中来得更早更快。如果说,过去数十年间,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迁徙已经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当下中国人跨入城市时代门槛的事实无疑还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冲击和影响,未来的历史必将铭记这一意义重大的时刻。
城镇人口首超农村,这一人口结构的根本性改变在许多人看来首先预示的是严峻的挑战,现有的环境、资源、社会管理等都将面临沉重压力。从主观因素来看,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并不算很长,在现代城市化国家的管理方面还是一个后来者,在应对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村人口方面,经验、准备都存在相当的不足,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进城农民享受不到市民待遇、农村空心化等等。从客观因素看,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急剧增大了各类资源的消耗量,相对滞后的资源、生态环境建设不堪重负,高房价、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由此加剧。如何消化这些压力,将全面考验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
城镇人口首超农村,从另一方面看又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人口红利,亿万农民向市民转化带来的巨大消费需求更成为中国经济由外向内转型升级的第一推动力。从更深层次看,城镇人口首超农村,是改革开放时期农民群众“用脚投票”的结果,它既源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巨大鸿沟、城乡公共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衡,更源于农民群众追求城市文明、追求更丰富物质文化生活的内在需求。尤其是后者,将对改革形成“倒逼效应”,促使各级政府推动进城农民向新市民转化的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加速进行,最终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无疑是当前改革最为需要的内在动力。
需要指出的是,城镇人口首超农村,并非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而是长期以来,在党和政府以城市化为路径解决中国发展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推动下,自然形成的结果。发展带来的问题还将在发展中得到解决,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用积极和乐观的眼光来看待这一预示“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数据: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国有信心、有智慧化人口压力为发展动力,使人口结构的城市化成为中国迈向富裕文明的现代城市化国家的崭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