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提质增效演讲稿:彝绣——绣在服饰上的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7:51:04
(2010-08-24 17:26:26)转载 标签:

杂谈

作者:楚雄电视台《文化大观》转载

 

       当我第一次听到了这支来自永仁县直苴的古老梅葛调,我的心禁不住荡漾起来。不仅是因为这调子的动听优美,还因为那调子里流露出彝绣般特殊的柔软与多情。唱这调子的也是一个永仁直苴彝族女人,她告诉我,在永仁,在直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开始会说话就会唱歌,开始会拿针就会绣花”。出于一个女人对刺绣喜爱的天性,我踏上了永仁的土地,在那里,我走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彝绣世界,遇到了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彝族刺绣女人们····

       走进永仁,我所遇到的每一个彝族女子,几乎都喜爱身着她们自己用手工一针一线绣制出来的彝族服饰。从弯弯山路上,从远远的田埂上,那款款而来的彝家姑娘好似身披彩霞,人在行走,风景也随之流动。从衣领,衣襟,袖臂,下摆,裤脚,以及鞋子,帽子,头帕,,挎包,围腰等无一不绣着五彩斑斓,寓意深刻的花纹图案,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在彝家的村寨里,每一个女孩子大约从四,五岁起就在大人的指导下学习刺绣了。从简单的花边,单一的绣片开始,一直到节日盛装,婚嫁礼服,一针一线中渗透着彝家女子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田间小憩或是闲余时间,彝家女人们,无论老少,便围坐在一起飞针走线,凭着简单的花针和灵巧的双手,绣出她们心目中绚丽多姿,仪态万千的图案。在和这些绣女们接触的时候,我才知道,她们在刺绣前,从不在布面上起稿描图,只凭腹稿和经验,信手而绣,心里想到什么,就绣出什么,其布局之精美,造型之灵动,用色之和谐,技艺之熟练,令人叹服。用心而绣,绣出千般妩媚,绣出万种风情。

       永仁直苴彝族刺绣历史悠久。麻布,棉布刺绣是农耕以后的事。据载,8世纪初南诏王攻占成都,掠回大批汉族刺绣女工和蜀锦原料而使彝族刺绣工艺得到极大发展。元明清时期,刺绣即在妇女中盛行,到了唐宋时期,彝绣工艺已经十分突出,但仅仅只有上流社会的人才能够穿得起刺绣精美的服饰,有诗云“蛮王及清平官皆衣锦绣”。彝族的刺绣在发展中,渗透了不少汉族文化元素,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彝绣,流传至今。

永仁彝绣发展到今天,工艺日臻成熟,精细繁复是其一大特色。绣品图案丰富,且逢边必绣。袖口绣到手肘,裤筒绣到膝盖。领口,衣襟更是满满的,从头到脚,前前后后没有哪里不缀花,没有哪里不镶边,没有哪里不彩蝶飞舞。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景进行概括,变形,夸张,采用挑花,扣花,十字绣,平绣等手法,“点,线,面,角”相互交融,就艺术化的成就了一件件艳丽多姿的彝族刺绣。每件精致的绣品从开始绣制到完成都非一日或几日之功所能达到,有些时候一套服装的完成要耗时数月乃至几年的光景。

      除了在衣服上绣满图案花朵以外,永仁彝族妇女的鸡冠帽也是展示刺绣技艺的一个绝好物品。鸡冠帽是彝族吉祥的象征,形似鸡冠的帽墙上绣满了盛开的牡丹,从右边的冠顶上绣缀一朵盛开的红马樱,并用许多颗银泡或是纽扣镶绣帽沿周边,花朵栩栩如生,银饰璀璨生光,寓意着彝家女儿向往吉祥幸福的心愿。

     彝族妇女喜穿自制的布鞋,鞋面和鞋帮上同样都是绣满了各色的植物花朵,走路时,脚面上的花朵就好似朵朵跳动的花,停下时,那绣满花朵的鞋子就是一处独有的风景。刺绣贯穿了永仁彝族女人的一生,从孩提绣到白发,其生命的希冀与向往都隽永地织在了绣品中。如今,那些心灵手巧的刺绣女纷纷走出了大山,许多刺绣能手涌现了出来,不但让更多的人领略了她们精湛的刺绣技艺,而且凭借着这份刺绣技艺,绣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永仁莲池乡查里么村委会凹泥奔新村是个彝绣示范村,也是彝绣能手比较集中的搬迁点,三百多搬迁人口中,长期从事彝绣的有一百五十多名,有六十多名是彝绣能手,李芬就是其中的一位。李芬的母亲李琼珍就是永仁一位响当当的服饰刺绣制作能手,从十二三岁开始,李琼珍就已经能够自己缝制衣裤挎包,十五岁就已经完全掌握了刺绣技能,一字不识的她还能够自行设计出适合直苴地区彝族群众审美观的图案花样,并且刺绣技艺越来越精湛,名扬于外。在她的影响指导下,女儿李芬也成了刺绣能手,并把绣品推向了更广阔的市场。李济雁同样也是一位从直苴搬迁出来到凹泥奔新村的刺绣能手,可以说她是新一代绣花女中的佼佼者。她五岁开始刺绣,母亲的耳熏目染,让聪慧的李济雁对刺绣无师自通,并且技艺超群。长大后外出打工的李济雁总是无法割舍对家乡对刺绣的热爱与钟情,最终返回家乡,重操针线,以刺绣为业,使全家人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好日子,自己也评为了全县十大刺绣能手之首。在永仁猛虎乡,我们还见到了另一对母女,母亲殷恒秀和女儿小丽。殷恒秀在直苴地区就以刺绣手法细腻,针脚细致,图案结构独特,色泽搭配奇特绚丽而闻名,秀气的小丽继承了母亲的灵巧聪颖,对刺绣同样情有独钟。从直苴搬迁到猛虎乡以后,殷恒秀母女就开起了家庭绣坊和彝绣制品商店,精美的绣品走出了深山,走出了致富的路子。

    在永仁,像她们的彝绣刺绣能手有许多,在她们的感染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彝汉女子纷纷主动参与到彝绣中来。刺绣已不仅仅只是为了赛装节上姑娘们的媲美,而是成为了彝家妇女发家致富的一条好路子。永仁彝绣就像一部历史活页书,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绣品无不留下了时代的烙印,看过绣品都能感受到不同时代的气息。如今,彝绣已从服饰发展到家居用品和装饰品,销路逐渐打开,彝绣品走出了彝山,远销北京,上海等省市以及美国,英国等国家。特别值得骄傲的是,为了庆祝2010的上海世博会,永仁彝族妇女金桦以一幅名为“山欢”的巨幅刺绣献礼世博会,这幅长560厘米,宽340厘米的绣品,共选用了42种不同的颜色,花了三年多的时间才绣制完成。“山欢”巨幅刺绣的亮相,展示了彝绣的无穷魅力,这只红土地上古老艳丽的民族奇葩正在绽放出新的光彩。

   她叫李如秀,是永仁县文体局文化馆的馆长,这个从直苴走出来的彝族女人从十六岁起就开始收藏绣品,她对彝绣的钟情与痴爱在她收藏的这些绣品中我们得到了深深感受。收藏的绣品不计其数,李如秀倾注的心血也无法计算,她对我们说永仁的彝绣是彝家人的文化和历史,作为一个彝族儿女,就有保存历史,传播文化的责任和义务。在她的眼里,一件件绣品就像一首首深邃的诗行,充满了诗意。

 

     结束拍摄,离开永仁,我的心却留在了那片五彩线编织的花海中,那一件件精美绣品所蕴含的热情、生机与灵气,让我惊叹、激动不已。仿佛这首传唱千年的彝族梅葛,在今天依然以独特的方式歌唱着历史与未来、自然与生活。

 编导:杨杨  摄像: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