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征精神的小故事:别让“衣锦还乡”挡住了尽孝的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1:58:25
导语index
春节,对中国老百姓来说一直意味着喜悦和幸福,可在“恐归族”眼里,回不回家却成了一个大难题。
有人说,没钱,回不了家;也有人说,混得不好,没脸回去。其实,父母真正在乎的,不是孩子赚了多少钱,买了多少礼物,而是一家人的平安团圆。
当下中国的贫富之争
爱上这身无分文的日子
颜氏家训新解
【访谈主宾】孔子 孔子有思想,有识见,有真才实学,这是他的弟子能与他始终相随的重要原因,因为跟着他,能够学有所得…[更多]
茶歇tea break

评海瑞:尽孝似禽兽
海瑞入仕为官33年,一半光阴属于罢官状态。奇怪的是他每罢官一次,复起时便升迁一次,官反倒越作越大,但都是高位闲职。实际上他已经成为一个政治摆设——清廉的楷模,被朝廷供起来了。只有他能“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满朝文武中,还真找不出第二个人来。海瑞确是清廉的封建官吏,为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他视死如归地上疏骂皇帝……[详细]

各地掀起官员孝道考核浪潮
小时候,读朱自清的《背影》,那个为了给孩子买几个桔子、努力翻爬火车月台的父亲的形象,至今烙印在脑海。“……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初识深沉父爱的感动,竟让不知愁滋味的我,和当时的作者一样落下了眼泪。长大后,读龙应台的《目送》,“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详细]

著名孝子:东晋史学家何琦
他出生于官宦之家,祖父何龛是晋大将军,父阜任淮南内史。何琦十四岁父亲过世,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当母亲逝世时,他万分悲痛,哭出了血泪。正在家中停柩之时,突然邻居家失火,眼看火势就要烧到他家灵堂来了,大家都劝他弃柩逃生。他执意不肯,依然长跪不起,匍匐在棺木上大声号哭,愿与与母亲的遗体一起化为灰烬。据说突然间风转了方向,火苗自动熄灭。于是,“因孝动天,反风灭火”成为千古佳话,这也记录进了《二十四史》中的……[详细]

孝的现代困境:老人处劣势
孝德作为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核心,其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在孝德衰微的时代,我们能更多地听到知识阶层对孝道的呼吁。其实,这种呼吁传达的正是家庭纽带松动的信号。“孝”是传统社会家庭养老制度的观念化,在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孝德精神正面临严峻的考验……[详细]

曾国藩:孝悌是门大学问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小时候的天赋并不高,并不是那种过目不忘、一目十行的神童,跟普通的孩子也差不多,甚至称得上愚笨。有一天,他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朗读很多遍了,还是没有背下来。这时候,家里来了一个贼,潜伏在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那个贼人在墙根底下等得不耐烦了,生起气来……[详细]

胡适为母甘娶小脚妇
在徽州人心目中,悠悠万事,唯宗族为大。徽州人逃难,往往一副担子,一头挑的是宗谱,一头挑得是小孩。胡适的父亲胡传(生于1841年,字铁花,又号纯夫,行名祥蛟)就是这样一位挑着宗谱逃难的徽商。在胡传的青年时期,徽州周边地区倍受太平军的侵扰,他的第一个妻子就因此而亡;他的第二个妻子在若干年后留给他三个儿子三个女儿也因病去世。于是受到婚姻打击的胡传在不惑的四十岁立志报国,从1882年他得到第一次任命,直到1895年去世,他在各种岗位上为清朝尽责……[详细]

季羡林:孝的概念在淡化
孝这个概念和行为,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中都是有的,而在中国独为突出。中国社会,几千年以来就是一个宗法伦理色彩非常浓的社会,为世界上任何国家所不及。
中国人民一向视孝为最高美德。嘴里常说的,书上常讲的“三纲五常”,又是什么“三纲六纪”,哪里也不缺少父子这一纲。具体地应该说“父慈子孝”是一个对等的关系。后来不知道是怎么一来,只强调“子孝”,而淡化了“父慈”……[详细]
雅虎问答 quesion & answer
过年“恐归”:金钱冲淡了乡愁
若不能衣锦还乡,回家也是让父母面上无光。
孔子:除夕将至,本是合家团圆的大好时机,我却听闻在京城等地兴起“恐归”一族,不知何解?
孟郊:居无定所的游子们有哪个不思念母亲,不想回家过年?辛辛苦苦在外打拼,为的就是有朝一日可以光宗耀祖,衣锦还乡。可我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才混到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母亲对我期望甚高,想到此,便觉没有脸面回去见她。
眼看着别人过年都提着大包小包回去孝敬父母,而我因公务废弛,每月只能拿到半俸,连下雪天的买炭钱都要靠朋友救济。中国人最重礼节,我若是两手空空回家,就算不被人骂作“不孝”,自己心头也过意不去。再加上走亲访友、朋友聚会、孩子的压岁钱,高额开销实在是无力承担。
孔子: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最重要的是一家人高高兴兴、健健康康,这份情怎能被金钱冲淡?
项羽:就算不谈钱,面子总不能不要!当年垓下一战,我全军覆没,最后只同数人逃到乌江边上,乌江亭长催我赶快渡江,我笑道:“我当年与江东子弟八干渡江而西,今无一人归还,纵江东父老可怜我而奉我为王,我又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即便他们不说,难道我自己不问心有愧吗?”转身与汉军战,筋疲力尽之后举剑自刎。
游子们都希望母以子为荣,希望荣归故里,可惜现实不尽如人意,要正视饱含期待的家人,要正视离乡时的梦想和承诺,恐怕是自尊难以承受之重。
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总想着要混个一功半名再回家探望父母,谁知道大半辈子挥霍过去,等真正返乡的时候头发都已经花白了。回家难,难的不是路途遥远,而是压在心头的“人情债”,如何跟父母交代,如何面对同窗好友,没有身份、地位、金钱,这个年不好过啊。[详细]
人之孝亲,在于一颗爱敬之心
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
孔子:依我看,“恐归”实在没必要。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侍奉父母,只要尽到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就是孝了。如果非要拿出山珍海味给父母吃才叫“孝”,那么贫穷的人家岂不是就没有孝子了?二十四孝故事中,有一则“蔡顺拾椹”,讲的就是蔡顺在兵荒马乱之际,只能用野菜剩粥侍奉父母。即便想买好吃的给母亲,也没有钱,实在买不起,他心中为此非常痛苦。所以,只要有了这种心,就是孝。
曾子:先生所言极是,很多人都以为金钱物质才是对父母的最大孝顺,其实这些远比不上常回家看看,陪父母吃顿便饭。我们说“父母呼”,父母呼唤孩子,每一声都饱含着浓浓的情感。在每位漂泊的游子身上,都牵挂着一颗母亲的心啊。
有一次,我进山打柴,我的母亲留在家里。突然家里有位客人来访,母亲见到一个陌生人想要找我,一下子不知所措,情急之中就咬了自己的手指。正在山上打柴的我,顿时感觉自己的心一抽、一疼,马上想到是不是妈妈有什么事?是不是妈妈在叫我?于是赶紧背着打好的柴,急匆匆地返回家里,跪问母亲:母亲,我刚才心一抽一疼,是不是您老人家有什么事?母亲说:刚才有客人忽然来到,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又怕说得不好,让人家觉得不符合规矩,我没有办法,就只好咬着手指盼你回来。
孟郊: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说得我也想回家了……
子路:一提到这些,眼泪差点没掉下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因金钱或情面而恐归的人,往往忽视了一点,与双亲团聚才是世上最珍贵的事。我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我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库积的粮食有万种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我常常怀念双亲,不由慨叹:“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
孔子:所以说,孝不是形式,不同于养犬马猪狗,光有物质上的补养,那未必是真孝。人之孝亲,在于一颗爱敬之心,好像子路这样,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子游曾问过我什么是孝,我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有所养。不敬,何以别乎?”[详细]
不用金钱,照样可以孝敬父母
96%以上的母亲说,希望我的儿女回家陪我吃顿饭。
孔子:其实,行孝的方式多种多样。《孝经》中曾提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汉文帝:我的母亲薄太后曾经生病了整整三年,我每天心急如焚,忧伤不安,只能日夜精心服侍,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有时困了就在母亲床边趴睡一会儿。每晚必然等到母亲睡着后,才稍作休息。我不仅亲自为母亲煎药,而且煎完药给母亲服用时,自己要先尝一口,看看药烫不烫、苦不苦,只有自己觉得差不多时,才放心送给母亲喝。
孔子:《弟子规》有曰:“亲有疾,药先尝,昼夜待,不离床。”这说的正是文帝尝药,昼夜侍母的孝道啊!可见上至天子诸侯,下至黎民百姓,行孝都是无差别的,没有因富贵贫贱而不同。
黄香:我九岁的时候母亲早亡,和父亲相依为命。家里穷,根本就没有被子,所以冬天的时候,我就自己先睡到席子上,用体温为父亲先把席子给温一下、暖一下。夏天的时候,我就用扇子把父亲的席子先扇得凉快一点。让父母有一个舒适和休息环境,我们做子女的心里也愉悦很多。
孔子:冬则温,夏则清,关心父母从日常的一点一滴做起,这比逢年过节提两盒“脑白金”上门可强多了。
郯子:我的父母年纪大了以后,眼睛不好,突然有了一个很奇怪的习惯,就是喝鹿的奶。大家知道鹿是最警觉的动物,你打猎都很难接近它的。我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把自己打扮成一只鹿,披上鹿皮往深山里面爬,从而接近鹿群,偷偷挤些鹿奶,拿回来奉养双亲。结果我万万没想到,就在我正要接近鹿群的时候,旁边有一个打猎的人正搭着箭在那儿瞄着。当猎人举起弓箭要射我的时候,我赶紧高喊:我是人,不是鹿,我只是想取鹿乳孝敬我眼睛不好的双亲。猎人一看,放下了弓,我不仅留下一条命,而且成功挤得一些鹿奶,回去孝敬自己的双亲。
孔子:亲所好,力为具,做小辈的要尽力满足父母的愿望。其实,父母想要的,往往比你想象中简单很多,有家报社随机采访了一些母亲和孩子,当问到这些孩子,将来会怎样对待自己的母亲时,这些儿女基本都答,我要挣大钱,好好侍奉母亲。但是,当母亲们面对“你希望你的子女为你做什么”这个问题时,没有一个母亲提到“钱”字,没有一个母亲说,希望儿女给她买什么东西,96%以上的母亲说,希望我的儿女回家陪我吃顿饭。
孟郊: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不多说了,我这就回去收拾行囊,赶紧回家过年!
子路:老师,学生已经备好酒菜,这个年,我陪你过。
孔子:哈哈,好,“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要记住,一颗爱敬之心,才是“孝”的根本。[详细]
旁白leaderette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小调查survey
你认为春节“恐归”的主要原因是?
买不到票,回家路太难。
没有男/女朋友,怕被父母盘问。
混得不好,回去没面子。
没有钱,买不起年礼。
投 票查 看

分享到:
更多专题>>
精彩回顾
孝敬领导为何成习惯春运票有多难求中国人的奴性最肮脏的是灵魂堕落唐太宗谈大国心态海瑞谈官员复出修圆明园显摆什么喜欢骂别人汉奸?知识分子耍流氓?武松谈窝囊丈夫董仲舒谈孝子培养周瑜谈年轻官员鲁迅谈小悦悦惨剧包拯慈禧谈上访华佗曹操谈医患关系高衙内点评当今衙内狄仁杰断11刀自杀案为啥要收月饼税?官员鸣锣开道耍威风官员该如何面对丑闻赵尚志谈立开拓团碑红会取信于民有多难茅以升谈动车追尾薛涛谈二奶问题宋襄公谈贵族精神朱熹李贽谈同性恋秋瑾谈青春与理想为何富不过三代孔子评说古今移民金榜题名非唯一出路汩罗江水洗脸上的羞爱情的另一种私奔徐霞客评旅游业乱象五杠少年你伤不起国博孔子像立了又拆诸葛亮谈故里之争好家风才有好儿女蔡元培会商药家鑫县吏因公车攀比自杀中国百年家族沉浮录你不知道的民国造英雄 树典型哪个年代女人更好看
中国记录者 <时代良心 国家史官>我要加入>>
作家 吴树 谁在忽悠中国?
别相信“盛世收藏”的鬼话…[详细]
中国企业报 尹名兴 高房价 中国的经济鸦片
疯狂的房价让中国平民…[详细]
时事评论员 李立君 中国人的狗奴性
拾荒老人上公交车遭驱赶…[详细]
中国周刊 余芳倩 中国式商圈
华谊登陆创业板,站在王忠军…[详细]
南方都市报 郭继江 陶瓷尘肺病人群像
200名陶瓷工人患上尘肺病…[详细]
钱江晚报 史春波 那一声声绝望的呻吟
因为一个流浪汉的突然出现…[详细]
重庆商报 谈书生活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在偏远山村里,不起眼的砖瓦房…[详细]
新京报 崔木扬 强拆还要上演多少疯狂?
拆迁的人分工明确,有进院子打人的…[详细]
中国周刊 张友红 想飞的人们
在财富世界里,拥有自己一席之地…[详细]
重庆晚报 彭瑜 “种”诗的残疾农民
父为儿作马牛,心中澎湃悲成秋…[详细]
中国周刊 周昂 能吏之殇
一批满族旧臣暗中致力于恢复旧制…[详细]
大河报 闫化庄 残疾女捐千元奖学金
女大学生10年前因一场车祸受重伤…[详细]
新京报 张寒心头都藏着一把刀
没有人知道他握刀捅人的姿势…[详细]
华西都市报 谭曦孩子的梦想让我们流泪
一米宽的座位,磨得不见花纹的踏板…[详细]
中国新闻周刊 李妍 海水西调只是一个玩笑
上百位水利专家共同论证了一个设想…[详细]
中国新闻周刊 王婧 贵州大山里的英雄后裔
他后裔会因为民族身份而惶惑多年…[详细]
中国新闻周刊 邓艳玲 “云之南”十年
一切开始于2003年春天的一个晚上…[详细]
新快报 华静言 曹操主演“鬼吹灯”
在军中设置发丘中郎将与摸金校尉…[详细]
新京报 陈博 31年的黑户人生
王占有因强奸幼女入狱,户籍被注销…[详细]
山东商报 陈学超 男子唱歌唤醒植物人妻子
你是否愿意兑现婚礼上许下的诺言…[详细]
中国周刊 杨洋 自在源于苛求
谁都能说上几不甚了解的一个人…[详细]
南方周末 朱又可 政策好 日子却越过越难
劳动力老化,农民的养老,农业童…[详细]
潇湘晨报 王欢有一个女孩她曾经来过
自出生起,就体会着多舛的命运…[详细]
中国新闻周刊 刘炎迅 博士为什么贬值了?
中国已成博士生产大国,最牛导师…[详细]
李佳蔚 用制度代替自己
李宁一直与李宁公司保持着距离…[详细]
中国周刊 宋合营 广播体操归去来
久违的旋律从大喇叭里扩散开来…[详细]
与雅虎同行 <成长有你 一路相随>
温希庆知名网络评论员
知名网络评论员、知名博主…[详细]
李新月河南经济报
高级经济师,特约撰稿人…[详细]
林萧媒体评论员
报刊专栏作家,媒体评论员…[详细]
马琴琴专职太太
一介无业游民、专职太太…[详细]
童华山 自由撰稿人
长期关注民生及社会动态…[详细]
孙玉明农民工
一个农民工,一边干活,一边上大专…[详细]
宋嘉问在校学生
07级大学生,现就读于重庆文理学院…[详细]
Alisa加拿大华人
移民加拿大,现就读于维多利亚大学…[详细]
连线编辑部
1.tonyching2011:中华民族
2.tonyching2011:不要再相信"兩李" 他們心理只有錢和權
3.tonyching2011:证严法师
4.liujiazhi6811:amos
5.gao_dieter:深入剖析不同类型的自由
6.dphh66:谁是真正的鼠辈?
7.tonyching2011:記者
8.tonyching2011:记者做警察,网民当法官
9.tonyching2011:寧可被敲詐,還要替伪劣產品做廣告
10.zx544724123:我该何去何从
我要投稿
热帖
(查看所有)
雅虎北京市网友 [xianggangxue]:2012-01-20 17:42:49 发表
我觉得中国人非得春节挤得死去活来赶回家,非常无聊。
雅虎山东省淄博市网友 [wuzhenqiang0108]:2012-01-20 12:30:51 发表
孔子若活在现今,可能会成长为一个正科级理论专家。
雅虎上海市网友 [zhangruofan1982]:2012-01-20 09:21:08 发表
我觉得根本不是金钱的问题,现在中国社会还是很看重亲情孝道的,过年7天又能挣多少钱呢?恐归的根本问题还是在交通上,无论海陆空,都买不到票,难道走回家吗?7天时间也不够走啊。解决了交通,人人都愿意与家人团聚的,这是中国的传统美德。
雅虎法国网友 [明天]:2012-01-20 02:04:11 发表
雅虎江苏省常州市网友 [spring]:2012-01-19 17:54:31 发表
个人以为衣锦还乡、出人头地等价值观值得反思。此类价值观有一个假定的预设,那就是追求个人成功是给别人看的,具要表达的内容是要拥有比别人更多的物质财富、也可能是某类官职,这仍然是并将长期是很多民众的终极价值。我想人生的终极意义远不只有这些,而精神领域或灵性领域的拓展,一定是中国走向未来所不可省略关键一环。相信这不是什么高论,但是否每一个人都愿意做这方面的思考与追寻,那才是关键。欢迎拍砖~~祝大家新春快乐~~
1
非常赞同你的观点,国人不探索精神领域的追求,我国将只会是一个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世界工厂。一个国家最有力量的体现是输出价值观而不是靠榨取廉价的劳动力输出物质产品
雅虎河北省保定市网友 [丫丫]:2012-01-20 01:22:20 发表
雅虎浙江省宁波市网友 [http://tie.bbs.cn.yahoo.com/user.html?id=eWxtYWNoaW5lQHlhaG9vLmNuI2lw]:2012-01-19 21:58:16 发表
我也觉得回家什么时候都可以,干嘛一定要赶春节呢,人那么多.又那么冷. 况且父母没事也可以到儿女那里住上十天半个月的,也不一定要子女孩子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