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意义成语:今天,我们需要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7:58:45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来源:《开明》2011年第2期  发布时间:2011-11-11  作者:陈伯怀

  

  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全国各地都在以各式开展纪念活动,纪念目的是为继承,就是把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那么,当前社会最需要继承或者说当前我们最缺乏的是什么?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现在在公开场合讲理想信念,有人会认为是“走场”是“作秀”,在私下谈这个话题,会认为是“另类”,“这年头,谁还信这个”,说这话的或想说这话的人恐怕不是个别。

  要说现在人没了理想信念,也不然。只要是人,都会有所想往有所追求,区别在于它是崇高还是庸俗。曾经有这样一则报道引起社会的热议,某地幼儿园一女童希望自己长大“当贪官”,虽说是童言无忌,但它折射出当今社会某种价值取向。

  人的价值取向大致有这么三种:

  一种是“只顾小家不顾大家”。这种人把追求个人享乐作为人生唯一目标,“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什么国家的、民族的、他人的都不如自己好来得重要实惠,甚至为实现个人利益不惜损害公共利益。这种追求或许算不上理想信念,如果这也可以称之为理想信念,那么这种理想信念背离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是庸俗而有害的,爱因斯坦称之为“猪栏的理想”。

  第二种是“既顾小家也顾大家”。这种人在为个人努力、个人奋斗中,客观上也为社会做工作,在个人利益和国家、民族、集体利益没有矛盾时也能“相安无事”。“兼顾型”的往往有个人追求也有社会理想,但这种人常常患得患失,在关键时刻,比如面临生死考验、受到利益的诱惑、个人利益得不到满足或需要做出某种牺牲时,往往会“原形毕露”,经不住考验,败下阵来,这样的事例是不胜枚举的,难怪古人有“忠孝难全”的感叹。

  第三种是“为顾大家宁舍小家”。这种人深知个人利益存在于公共利益之中,离开了公共利益,个人利益可能得不到实现,他们坚持为国家、民族、集体的利益服务中实现个人价值,所以这种人能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的和个人的关系,当两者发生冲突时,把国家的、民族的、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即使抛弃个人生命、财产也在所不惜。

  邓颖超同志在《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中写到她和恩来同志,“……我们彼此走上了上共同的道路,这使我们的感情不只是个人的相爱,而是上升到为革命、为理想而奋斗,这是我们能够相爱的最可靠的基础;而且我们一直是坚持把革命利益、国家利益、党的利益入在第一位,而把个人的事情、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二位”,这就是崇高的理想信念的真实写照。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民族复兴,我们面临着很多问题和困难,但最大的问题和困难是缺乏共产党人所具有的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理想信念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一旦千百万人有信念的人团结起来,就会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事业,90年中国革命史和建设史都充分证明了这个道理,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到“为了新中国,前进”,从“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到“(造林)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群众”,共产党人为理想不惜献出一切的呼喊,激励着中华儿女挥洒热血,燃烧生命,书写民族复兴的伟大篇章。而且理想信念对于一个人来说,同样重要。有理想信念与没有理想信念的人是不一样的,没有理想信念不会有意志,更不会有积极主动的行为,拥有理想信念,就会提升思想境界,就会具有强大的内心,就会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一个公民具有理想信念,得益的不仅是国家、民族、人民,最大收益者可能恰恰是自己。

  

  二

  如何真正从内心树立起理想信念,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理想信念的树立是基于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之上的。对于今天许多人来说,我国近代的百年屈辱史和共产党九十年的奋斗史是了解不多、理解不深的,原先的历史记忆也在逐渐淡化。法国年鉴学派大师吕西安·费弗尔曾说:“在动荡不安的当今世界,唯有历史能使我们面对生活而不感到胆战心惊。”这种对历史的理解我们不一定苟同,但借重于历史的说法却是很有道理的。当前很有必要通过重温历史,从充满血与火的历史事实中感悟先辈的崇高理想和献身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理想信念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理想信念不是凭空想象或被说教而形成的(凭空想象或被说教形成的理想是不能持久的),人们总是首先了解社会并对社会不同现象有客观的认识,才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尤其现在的年青人越来越把社会现实作为评价尺度来与理论对照,然后作出选择。所以需要对国际国内形势作实事求是的分析比较,既要看到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也要清醒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既要看到其它社会制度国家的长处,也要客观分析它们的弊病和问题。只有对现实社会了解得全面、深入,才能产生理性的分析判断。

  理想信念是在尊重规律、顺应形势基础上的深思熟虑。马克思曾经深刻指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是基于良好的主观愿望的空想,而是建立在严密的科学论证基础的必然选择,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但现在这方面的宣传显得很“无力”,要么照本宣科,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或者说不能把先进理论“翻译”成老百姓语言;要么是自己都不信,或者自己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如何使人昭昭?在西方,批评马克思主义的确不少,有些人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了。但研究并笃信者也大有人在。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教授特里·伊格尔顿是英国最有影响力的文学批评家,前不久出版《为什么马克思是正确的》一书,反驳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可谓言之凿凿;一位资深银行家对《纽约客》杂志记者说:“我在华尔街待的时间越长,我就越确信马克思是正确的。”西方的政治家、经济学家都理直气壮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倒是社会主义国家,宣传自己的主义显得乏力,岂非怪事。

  理想信念是社会奉献和个人追求的有机结合。“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马克思语)。党、国家、人民群众和个人的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讲理想讲信念并非“禁欲主义”,要大家都去过清教徒的生活。如今社会有趋向务实化和理性化思想特征,人们把自身发展放到一个更为客观、理性、讲求实效的位置,在认可主流价值观基础上有多样化选择发展的趋势。所以需要根据时代要求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既强调义务,又讲权利,既提倡奉献,又尊重个人的追求,逐步引导人们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个人追求结合起来,把个人追求和社会奉献有机结合起来,在实现党和国家、人民利益同时体现个人的价值,特别是在关键时候,能摆正个人位置,经得起风雨,经得起考验。

  

  三

  理想信念既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行动。

  理想信念作为口号喊一喊,只要不是作秀,似乎也无妨,但理想信念如仅仅停留于这样,有否理想信念又有什么区别?理想信念就像一份人生规划,如果没有付出艰苦奋斗与努力去实现它,那么这个美好规划就会成为一纸空文。也许理想信念看起来很不切实际,也许有些事情可能不会发生,难以实现,但不管它的可能性有多大,不管它离现实有多么远,只要能不懈奋斗去争取,它将有可能达到彼岸,至少,得到的结果将比什么都不做要好得多。无数成功的范例都能充分说明这一点:只有将理想信念付之行动才是有效的。

  理想信念需要社会氛围。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拜金主义价值观,流行文化也一直在鼓吹这种价值观,以至于造成这么一种假象,讲实惠讲享受都是真实的,讲理想信念讲奉献就是虚伪的。前不久李娜在法网颁奖仪式上说:“感谢赞助商,感谢组委会,感谢我的团队”,有媒体大加赞赏,认为“感谢出了真相,感谢出了常识,更感谢出了职业体育的出路在哪里”,似乎有运动员道出“感谢国家”(其实李娜成功也离不开举国体制的早期培养)之类的话就是虚伪的,做作的。

  良好进取的社会环境能给人们提供持续、潜在的影响。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宣传模范先进人物、先进集体,他们是大多数人的理想化身,他们有理想有道德,比一般人要高,要伟大,要完美,具有很好的激励和引导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先进事迹、精神、思想教育群众,让人们效仿,要比一般讲道理更具有生动性,直观性,更具说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

  理想信念需要个人的理性。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质,决定了它可以用正确的手段对客观环境进行调节和引导,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微观氛围影响作用,现代社会中个人价值观念往往受身边环境的习俗风尚所支配,所牵引,无形中为外在社会的各种压力所屈服,以求自身和周围环境的依附顺应。这时最需要个人的理性,理性意味着选择,我们不可能控制环境,但可以控制自己的想法,而且可以通过自己的想法,行为间接控制周围的环境。英国泰晤士河畔有一块墓碑,刻着一个神甫的墓志铭:我年少时意气风发,当时梦想要改变世界,但当我年事渐长,发觉自己根本无力改变世界,于是决定改变自己的国家。但这个目标我还是无法实现。步入中年之后,我试着改变自己身边的最亲密的人,但是,他们个个维持原状。当我垂垂老矣,终于顿悟了一件事,我应该改变自己,以身作则影响家人。若我能为家人作出榜样,也许下一步能改变周边的人,再后来能改善我的国家,甚至可以改变整个世界,谁知道呢?我无从考证这个墓志铭的真伪,但这段话寓意深刻,发人深思。一个以“造就自己”为信念的人,改变的不仅仅是自己,其必将对周围的环境乃至社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这难道不值得我们这个说教盛行的社会反思吗?

  愿理想信念之大厦早日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