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當代藝術大師-弗洛伊德 油畫作品 - 有风的日子 MySpace聚友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8:12:45
 
     當代藝術大師-弗洛伊德 油畫作品2011/02/12 12:54   [油画 ]  

      盧西安.弗洛伊德(LucianFreud)1922年生於維也納一個猶太人家庭。他的祖父是大名鼎鼎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他的繪畫題材寬泛,並受到超現實主義的影響,其繪畫較為精致入微但卻開始具有某種後來的敏感。

 
      在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弗洛伊德的風格對“新生代”潮流的興起具有強烈的感召力。中國的藝術家們正是在表達人對現實的“異樣”感覺上,尋找到“弗洛伊德式切入”,這當然為弗洛伊德所始料未及,但這也正顯示了他作品跨越時空的魅力。

      盧西恩.弗洛伊德(Lucian Freud)是著名心理學家西蒙.弗洛伊德的孫子,出生於1922年12月。誠如所有有教養的維也納人家庭,他的長輩在他幼時的環境裏便創造一種維也納意識--一種懷疑與探索精神。在曰耳曼語系中,奧地利人對孤獨的敏感幾近與生俱來,文藝作品中遁世隱居的主題每每映現出肉體中不安定分子的漂泊之影。作為著名的心理學家,他的祖父讓年幼的孫子讀四行詩《絞刑架下的歌》,在他的起居室裏掛上布魯蓋爾的畫……,這一切致使他形成一種特殊的知覺力。到了1933年,盧.弗洛伊德跟隨父親移居英國,這位奧地利人成了後來著名的英國畫家。

      盧.弗洛伊德20歲以前的作品幾乎全部直接依靠觀察所得的材料。那時候的英國、實際上是慕尼黑的英國--已被戰爭的預兆嚇得毫無生氣,人們心理所郁積的莫名恐懼遠多於言行的表露。或許是幼年時期的性格導致,也可能是他對現實的敏感,他青春的靈魂被二條看不見的線導引著迂回在感覺和夢幻的旅途。六十年代的盧西恩.弗洛伊德的確遠離了喧囂的國際藝術潮流,開始向自己領域的縱深方向掘進,與真人等大或整個上去痹繪人更大幅的作品裏,被畫者常有一種不屈的姿態,或頭部頌斜向後,或雙臂擡舉,作品主題迷失在前所未有的生動效果之中。好似一股強烈力量驅使畫筆,呈環狀的、Z字形的、拱形的筆觸在粗帆布上敲擊出粗暴的肌理一-這種激斑翻騰的曲線是50年代末期畫法的升華,足以讓人產生震顫的驚異。

      他的作品無論是在油畫語言的運用上,還是對當代人類在性格與心理狀態的表現上,都有極其鮮明的特點。盧西恩·弗洛伊德是20世紀後半期在國際藝壇倍受推崇的一位藝術大師.弗洛伊德堅持油畫創作,他創造出前無古人的強烈個性化的技法和形式風格,作品傳達出二戰後時代的人特有的驚悸、冷漠的特殊精神意味及探入人性深處的深刻洞察力,突破了西方五百多年的寫實油畫傳統。


     盧西恩·弗洛伊德最擅長的就是人體繪畫,他喜歡將自己的繪畫創作從生物學的角度去研究,他畫各種各樣體態的男人和女人,他也畫動物,但所有他畫的人,必須是他所熟悉或者生活中接觸的人或者物。

      在他的作品中看不到肢體美,無論男性還是女性,孩童和動物,被失去血色的肌膚包裹著,肥胖臃腫的身軀,下垂的眼袋和乳房,耷拉布滿皺紋的皮膚,蒼白無力的肌膚和四肢,有如一個個破舊的人形被隨意地棄置在畫室的角落,地板上,骯臟的被單上。

      除了裸還是裸,除了肉還是肉。人體在西方古典畫派裏是力量和美的化身,但在盧西恩·弗洛伊德眼裏,他看中的不再是眼前的模特的身體,他更像是一個用眼睛和畫筆去解剖人體的外科醫生,我們可以看到在豬鬃毛厚重的顏料,以及有力的筆觸下產生的痕跡,就像遍布人體的血脈和經絡,一層又一層,顏料色彩下滲透出來的是精神的無力。

      近年來,盧西恩·弗洛伊德在英美舉辦了多次個人畫展,他的作品是倫敦佳士德與蘇富比拍賣會上當代藝術家的最高價,從而使他再次成為評論家們關註的焦點。他無疑是當代最有才華的繪畫大師。他的傳聞可謂是形形色色,而且均與性有關。諸如他對待女性方面的怪癖、輕率的生活態度及私生子,等等。也不能否認他的另一面,特別是他所具有的卓越的繪畫才能、獨特的藝術追求及迷人的風度與魅力。正是所有這一切,構成了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頗有影響的傳奇人物——畫家盧西恩·弗洛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