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活动体会50字:精致教育与精细化管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3:26:34

精致教育与精细化管理

       精致教育首先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精致"乃精巧细致,"巧"自何来?绝非取巧,是教育智慧之体现;智慧何来?深谙教育规律,密切联系教育实践,想问题、出实招,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找准教育的契机、切入点。
      精细化管理是精致教育的基础。那么,"细"该如何体现?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每天埋头处理繁杂的事物?保姆式、管家式管理虽然勤恳,但未必事事、时时都会产生良好效果。所以精致教育又是蕴涵管理艺术的教育。
      精致要从精细起步。作为校长,千万不能作片面理解,在"细"字上做错文章。
       因为"细",无意中剥夺下属思考问题的权利,使下属产生惰性和依赖心理。如果校长凡事都替下属想到甚至做到,使后备干部只有执行权,没有建言献策的机会,时间长了就会使之平庸怠惰,缺乏自信心与创新精神。校长是后备干部的榜样、导师,是他们思想的引路人、工作的教练,要担当起培养选拔干部的责任,要做到知人、懂人、善于用人、在用中提升人。一个人的智慧、见识、能力毕竟有限。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智慧还远远不够。
      因为"细",给教师造成过大压力,不利于教师发挥积极性与创造力。校长过分细化管理,充当"检察官",总是挑剔地查错、纠错,就会使教师内心忐忑,没有心思研究学生、研究课堂教学,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随之,校长与教师之间就会出现沟通障碍,感情疏远。校长成了"官僚"、当了"寡人",听不进教师的合理化建议;教师对学校的发展漠不关心,人人自保,谨小慎微,工作的热情受挫,创造的激情锐减。
      因为"细",校长常常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乃至心力交瘁。因为腾不出时间学习、研究问题,校长渐渐跟不上教育发展形势,工作难有起色,令师生、家长不满意。被琐事缠身不会用人的校长,往往受累不讨好,自恃有见识、有本事,不相信别人的智慧和能力,最终累了自己,误了别人。校长应当学会"派工",给别人锻炼提高的机会,也给自己"松绑",留点时间读书学习、研究问题、谋划发展。因为校长是学校办学方向的引领者,是学校正常运转的组织者,是教师的教育者、引路人。
       其实,搞精致教育、精细化管理本身并没有错,只不过我们应该在"细"字上做好、做足文章。
       首先,精细化管理应该体现在精细的思想管理上。在办学方向、教育理念上,要上下同心,马虎不得。理念并不深奥,它植根于教育实践,又指导实践。它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积淀而成,必须符合学校实际。照抄照搬别人的理念,只会是邯郸学步、贻笑大方。因此校长必须细致地了解、分析学校师生的现状、特征,不断摸索实践、及时总结、提炼升华,逐渐形成适合学校的办学理念。要深入到师生中去,深入调查,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研究教与学的矛盾,分析教师的思想动态、专业发展水平,找到师生的最近发展区,扬长避短,逐渐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其次,精细化管理应该体现在精细的人本管理上。以人为本,不是单纯的感情投入。在投入情感的同时,校长不要忘记自身的重要职责是识人、用人、发展人,要以教师的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所以,校长还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精神成长,预防并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帮助教师走出"高原期"。有时,校长的理解、信任、赏识比善行更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校长应该深入细致地了解他们的经历、性格、兴趣特长和在师生中的评价,经常参与教研活动,给予教师具体的指导和关怀。
       有人说,当校长的最高境界是:师生感觉不到校长的存在,而学校的一切有秩序、有生机、有活力。这样的校长很细心,喜欢凝视、思考,目光敏锐,细心观察教师的精神面貌;这样的校长很聪明,帮助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亲自出马、包办代替。
       总之,处在浮躁的社会,教育也极易浮躁。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理念面前,在五花八门的教育创新面前,校长要冷静地思考:什么才是你最需要的,什么才是你要坚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