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红色景点:关于中医肝脏病症论治的初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04:01:02

关于中医肝脏病症论治的初识

肝藏血,即肝为血海,人卧血归于肝,用于调节供应各器官血量;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行,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肝必赖以肾阴滋养,以支配全身肌肉,关节屈伸;

肝属体阴用阳之脏。所谓阴,肝藏血,血为阴,故肝体为阴;所谓阳,肝藏相火,易动风化火,肝偏动,偏热,属阳,故体阴而用阳也。肝主筋,筋赖肝血濡养,肝阳是靠肾阴涵养,才不致上亢;

肝为刚脏,喜条达,就是说唱达无拘束的意思。肝须心血濡润,肺金制约,脾土栽培,方能遂其条达畅茂之性。肝为风木之脏,其性主动主升;

医家歧伯说:“肝在五脏中,像位将军,开窍于目,要从外面测知肝是否坚固,就应观察他的眼睛。”;

肝气是什么?肝气包括了肝主疏泄等功能。经气循经入肝络,称肝气。肝气循络脉外行,对全身气机,起到调节作用。促脾胃消化吸收功能。

常见肝病:有肝气,肝火,肝风三种。肝病往往互见交错,三则当分又实难细分。都能,致肝阳上亢,使肝血虚损,导致多种疾患。肝血久虚,必伤肾阴。肾阴不足,则肝血亦亏,二则相互为用。

肝病最为复杂多变,其表现虚瘀交错,多为肝络阻塞,血瘀,肝脾肿大,治疗强掉疏肝,去瘀和补虚。补虚重在补脾以绝水源。补气能治血虚证。肝病与肝脾肾三藏关系密切。为其功能气血失调而致。

肝阳上亢与肝火上炎的区别是:肝阳上亢证,为本虚标实,肾阴亏于下为本,为辨证要点;肝火上炎,表现为实火炽盛,无阴虚,为辨证要点。

一.肝气:(有虚有实),即主要是肝气郁滞郁结。常与精神有关,多情志不畅,抑郁,两胁胀痛,胸闷脘满,或两侧下腹痛,或月经不调,脉弦滑等。肝木失其条达。多胸襟狭隘,多郁善怒者,易患此病。有得于郁怒伤肝,有土不荣木,有心火气盛,有金不制木,有饮食不节,有寒暑失常等。其证有自郁本经,并累及它脏:有侮(wu)脾乘胃,冲心犯肺,有痰有食,有寒有热,有虚有实等多种病变。

肝气虚:则郁滞失其条达之性,肝热移胆,肝胆相表里,胆气循经上溢,则口苦;胆气不宁,则易惊(惊与心气虚有关,心气强则不惊)易恐,精神抑郁,故失眠不烦;

若肝郁气滞痰结,水液不化,脉弦滑,津为火热所灼,故口干;肝失柔顺之性(条达),所以烦躁如狂。,痰浊内扰,痰气互结,成为痰核,瘿瘤;若为痰鸣之象,应去痰理气,利胆降逆。方用温胆汤加减。,

肝血虚:易生内热。致两胁疼痛,头晕目眩,阴液亏虚,不能上濡,故口咽干燥。寒热往来,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舌质淡红,或淡白,脉弦而虚;若筋脉失养,见筋萎拘急,筋抽肉跳,爪甲枯白不荣,筋软无力,可见肢体麻木,关节活动不利。软而易脆,视物模糊。;若肝阴虚,则面部烘热,两目干涩,胁肋灼痛,五心烦热。气属阳,血属阴,通常肝血肝阴不能截然分开。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肝肾之阴不足,不能上滋,则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肝阴虚,面部烘热,两目干涩,胁肋灼痛,五心烦热。为肝阳上亢,脉弦细数。耗伤肾阴。阴虚内热,内扰心神,故心烦。阴虚心神失养,神不得安,故失眠健忘。

肝气实:则情志不畅,肝气横溢,肆横。肝气有余,便是火,肝火旺盛,又能生风。肝气实则怒;若肝气横逆犯脾,叫肝木乘土,致肝脾,肝胃不调。则食不运化,见腹胀痛泄泻肠鸣等。

医家刘河间说:“肝木望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生火,故治疗应以培土生金为主,肺气得宣,肝木乃平。则眩晕等症,亦可自除。”

医家朱丹溪认为:“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者是气虚”。

二.肝火:(有实火虚火之分):实火多肝血热所致。虚火多肝血虚所致。

实火见目赤颧红,痉厥狂躁,淋闭疮疡,善饥烦渴,呕吐不寐,吐血便血,咽痛胁痛,目赤红肿生翳,口苦口干,急躁易怒,耳鸣如潮,或耳内肿痛,流脓,或吐血,鼻出血,舌红苔黄,脉弦数。或脉弦劲有力等;若火热内扰,心中烦热,上扰头目,神魂不安而失眠或恶梦纷纭等,常见气逆头痛眩晕;若热盛伤津,故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若气血壅滞经络,使胁肋部灼热疼痛等。

若肝火燔(fan)灼(一般指实证):游行于三焦,三焦之间,上下内外,无所不至。如目赤颧红,痉厥,狂躁,淋闭,疮疡,善饥,烦渴,呕吐,不寐,上下血溢等。治法:在上在外宜清宜散;在下在里,宜泄宜攻。若肺失肃降,清肃肺气;若水亏木旺者,宜滋水函木;若兼心火者,泄心为先。郁怒伤肝,则清化之。若肝脾虚寒,而外见虚火,当温运肝脾之阳。阳和则虚火息。

虚火:见肾阴不足,肝阳上亢而化火,肝火炽盛,耗伤肝阴,下劫肾阴,水不函木,见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胁肋灼痛,舌苔黄,脉来虚大无力。前人有“肝肾同源”之说。

三.肝风:(有实有虚):函概了肝阳化风,热急生风,阴虚动风,血虚生风之不同。肝风标多由火化,本多由阴亏血少。血虚生热,热则生风。肝风:虽多上颠顶,亦能旁走四肢。肝风上冒巅顶的阳亢居多,甚则见牙关紧闭,四肢抽搐,颈项犟直,角弓反张,目睛上吊,目斜露睛病人摇头,不能自主等。若肝风旁走四肢的,即四肢痿痹。肝风治疗,以凉肝息风,滋阴养血等为主。常见表现气逆眩晕,常见还有风邪袭表,犯肺,外中风邪,破伤风,风疹等。肝阳化风: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头重足飘,腰膝酸软或抽搐。

(请参阅“关于老年人中风病症论治的初识”一文)。

前人有“内风多由火出”之说。

医家刘完素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木。”

医家李东垣(李杲)认为,“中风为本气自病,正气内虚所致。”李氏主气虚,故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医家朱丹溪(朱震亨)认为,“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朱氏主痰多,故用二陈汤加苍术白术竹苈姜汁等。

医家刘完素(刘河间)认为:“中风为五志化火所致”刘氏主火, 故治实火用防风通圣散。治虚火用地黄饮子。三家各执其词,都不全面。

 医家张景岳认为:中风病是由“内伤积损”所致。

医家王泰林认为:“凡人必先有内风,而后外应外风,也有外风引动内风。。。。”

医家叶天士认为:中风为“精血衰耗,水不函木,肝阳偏亢,内风时起”的内风学说。

医家王泰林制有:疏肝理气,疏肝通络,清金制木,泻子补母,清肝,泻肝,化肝,柔肝,缓肝,温肝等八法。另治法有补肝,镇肝,敛肝,搜肝,补阴,补阳,补气,补血等法。

若肝病传脾,据五行理论,木克土,先充实脾土,疏肝泄肝健脾。

医家张仲景云:“见肝之病,先当实脾。”肝病虚损严重,可重加补脾肾之品。扶正补虚须重用活血去瘀之品。

江天成写于中国河南信阳。   E-mail:x889912@sohu.com.    1402866422@qq.com.

2010年11月10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