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长征精神的事例:远征军老兵离乡72年回家过年 面对祖坟无力下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2:14:56

       来源:2012年01月23日 新闻晚报  作者:程绩  

       核心提示:祭祖,是刘世荛回家最大的心愿。在妹妹、嫂嫂和三个侄儿和堂侄儿的搀扶下,老人来到了父母的坟前,点燃三炷香,刘世荛在刻有父母名字的石碑前站了很久,他一度想要下跪,但老迈的膝盖已经不允许他这样做。

刘世荛与他的亲妹妹相隔72年后重逢(图片来源:新闻晚报)

        文章摘自《新闻晚报》 作者:程绩 原题为《离乡72年,抗战老兵回家过年》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昨天,离家72年的抗战老兵刘世荛,经过泰国清迈、昆明到南宁的一路转机之后,终于回到了广西扶绥县东门镇旧城村的老家。在家里等待这位94岁老人的,是他90岁的妹妹。

      在父母的坟前,刘世荛献上了迟到几十年的三炷香,老迈的双膝已经无法跪地,而家里人以为他早已为国捐躯,67年前就为他立了一座小坟。

      广西驴友金三角发现老兵

      刘世荛这位94岁的老兵之所以能回家,是因一次偶遇。两年多前,一位广西朋友前往金三角旅游,遇到刘老,得知刘老打日本5年,驻越南3年,随后逃亡金三角。每当夜幕降临,老人独坐家门口遥望。临别时,老人写下家乡地址,边写边摇头,找不到了,找不到了。当时,发现刘世荛的周坚看到老人住的房子和吃的东西都还按着家乡的样式建和口味做。

       为了圆老人的回家梦,经过多方努力,特别是清迈领事馆的大力支持下,中泰两国志愿者爱心接力,2011年8月终于找到其老家的亲人,并为刘老拿到了回国证明。其老家为:广西扶绥县东门镇旧城村(原广西南宁绥禄县)。

       刘世荛1939年征兵入伍,原第6军暂编55师82迫击炮连士兵,1941年出征缅甸抗日,溃散后编入93师战防炮营驻防车里佛海,抗战胜利后在中缅泰老边境一带谋生,现流落泰国美斯乐地区,迄今持泰国政府所发难民证,无国籍,夫人为缅甸人,已婚近60年,刘老虽然离家已72年,但仍然会讲粤语,从没想到有机会能回家乡。

      最坎坷的回家路

      终于能回家过年了,前天,刘世荛在志愿者的陪同下来到了清迈机场,为了回家,老人必须经受舟车劳顿,先从清迈飞到昆明再转机到南宁。回家,这是远征军老兵刘世荛72年后的又一次远征。

      登机时发生了一个意外,老人当年就是想着人老了,也不去哪里,所以就没有申请泰国身份证,一直持有难民证,直到今天。从泰国清迈出境时遇到问题,一度不能出关,幸亏有中国驻泰国总领馆的协调,最终成全了这段最漫长的回家路。

      陪同刘世荛回家的志愿者说,最让他们感动的是老人浓浓的乡情,刘世荛不吃泰国菜,喝的白粥;第二天早餐大家吃泰国面,刘世荛不吃要吃水饺,最后大家要请刘世荛喝咖啡他偏要喝茶。

      因为年纪太大,刘世荛按照规定在出发前做了一个健康体检,结果老人家身体非常硬朗,全程不用坐轮椅,验血的时候拳头握得很紧。看到这个场景,在场的志愿者纷纷动容。

      昨天中午12点,老人终于到达了南宁机场,走出机场的一瞬间,看到特意为自己准备的鲜花和红地毯,刘世荛终于忍不住流了眼泪。

      90岁的妹妹牵住哥哥的手

      回家,要从南宁机场出发坐了3个小时的车。

      而在旧城村,刘世荛的乡亲们一大清早就忙碌起来,准备好了家宴和鞭炮,像迎接大英雄一样迎接游子的归来。在旧城村的中山纪念堂门口,家乡人特意为刘世荛写了一副对联,“少壮远征异域百战铁衣碎,迟暮荣归故园犹记桂花香”,横批是“老兵回家”。

       而刘世荛90岁的妹妹,则在众人的搀扶之下,一直站在欢迎人群的最中心,等的时间长了,有人劝她进屋休息一下,但她却执意不肯。

       刘世荛的家人现在都生活困难,三个侄儿的家都是村里最穷的,都举债过日,但为了迎接叔伯回家,特意借钱准备了丰盛的家宴。

       下午4点,老兵终于到家了,热闹的舞狮、震天的鞭炮,场面就像是打了胜仗之后的凯旋。旧城村的另外一个老兵也来迎接刘世荛,他是黄埔十六期的学员,昨天在现场还高唱抗日歌曲给年轻人听。

       最感人的一幕当然是兄妹相认,“这是你的妹妹,这是你的嫂嫂”,刘世荛顺着大家的手势,看到了90岁的妹妹,虽然早已经记不得对方的模样,但两位老人的手还是紧紧地牵在了一起。血浓于水,让现场很多人都感动流泪。

       在众人的搀扶之下,刘世荛跨进了家门,而他曾经住过的老宅至今依然还在,现在没人居住,里面堆满了杂物。

       面对祖坟,想跪但跪不下来

       最让旧城村民意外的是,刘世荛竟然还能讲一口流利的粤语,抗日战争时,旧城村所有人都讲粤语,但后来讲的人越来越少了。现在村里会讲粤语的6个老人也相继去世。

       祭祖,是刘世荛回家最大的心愿。在妹妹、嫂嫂和三个侄儿和堂侄儿的搀扶下,老人来到了父母的坟前,点燃三炷香,刘世荛在刻有父母名字的石碑前站了很久,他一度想要下跪,但老迈的膝盖已经不允许他这样做。

       此情此景,“老兵回家”活动发起人孙春龙说他想起了龙应台的一首诗,“当他垂垂老时,他可以回乡了,山河仍在,春天依旧,只是父母的坟,在太深的草里,老年僵硬的膝盖,无法跪拜。”

      距离刘世荛父母的坟不远处,有一个不起眼的小坟,这是刘世荛的坟。原来当年刘老的家人还以为他早已为国尽忠,回不来了,就为了立了一座小坟,至今已有67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