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西的强化传说套:人体体质类型与中医证的意义(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7:47:39

人体体质类型与中医证的意义(一)

 

中医证的概念与分类

中医辨证的理论发展模式

 



文章来源:文秀的新浪博客

 

 

   (一)关于证

 

    证,是中医学所特有的诊断学概念。是指人体患病时出现的一群互有联系的症状;反映了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可以了解疾病的部位,如表证、里证;正气和邪气的盛衰,如虚证、实证;疾病的性质,如寒证、热证;病机变化如闭证、脱证、湿证、郁证等等。而这些都是中医学理论对各种疾病所表现出来的特有征象的综合分类。

 

   (二)关于辨证

 

   辨证,是指医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将从患者的言语、声音、气味、精神、神态、患者自己患病的症状、脉象、面色、病变部位、寒热征象等等,应用八纲辨证和其它辨证方法,依照中医学关于证的理论为依据,辨别不同的征候,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医学整体观出发,综合分析患者的体质状况、病因病机,而作出确切诊断的过程;所以,证还应该包括患者的自觉症状。当然辨证的目的既是为了明确诊断,更是为了确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所以,关于证的概念,应该包括中医关于证的理论部分;包括以理论为依据而实施辨证的过程;还应该包括患者的自觉症状。

 

   (三)关于证的分类

 

   关于证,许多医学文献对证的具体内容都有所不同;有以病因为证的表现形式的:如:内伤证、湿证、燥证、火证、郁证、痰饮证等等;有以病名、病因、病变部位相合为基本证型的:如常见证有:发热、哮喘、咳嗽、痰饮、胃痛、胸肋疼、腹疼、呕吐、心悸、失眠、眩晕、厥症、血证、郁证、癫证、痿证、痹症等等。这种表示形式是对《内经》之中各种证的综合应用,比较符合《内经》理论。《素问》中的“通评虚实论”、“太阴阳明论”、“热论”、“疟论”、“刺疟论”、“气厥论”、“咳论”、“举疼论”、“腹中论”、“刺腰痛篇”、“风论”、“痹论”、“痿论”、“厥论”、“骨空论”等等文献,就是对证的论述。其中“风论”、“痹论”、“痿论”、“厥论”、“咳论”“举疼论”、等文献分别论述了五脏风证;五脏痹证;五脏痿证;五脏厥证;五脏咳证;五脏疼证的病因病机,症状、及治疗法则。

 

    将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的内容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证的基本内容。八纲辨证的基本内容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其中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由此而形成的证就是:寒证、热证、虚征、实证四大证。而寒证包括表寒证、里寒证;热证包括表热证、里热证;虚证包括气虚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实证包括气滞证、血瘀证、湿阻证、痰证、水饮证、食滞虫积证。(此为郑守曾先生主编的《中医学》教材中关于证的基本内容。)这种形式既包含了证的基本内容,又是辨证施治的基本方法。其内容简约而全面。

 

    其实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就是依据《内经》关于证的内容而采用的辨别这些证的表现形式,表现状态,明确诊断的不同方式方法而已。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燥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以上经文是《内经》对诸证的总结,经文对五脏病变所引发的虚证包括;肝虚引起的振颤眩晕证;肾虚引起的骨属拘急;肺虚引发的气郁胸闷喘息;脾虚引起的湿郁肿胀;心虚而引发的疼痛痒证;这是五脏虚征引发的病变。经文的内容还包括了以下几证的表现形式:

 

    1、火证:包括肝火引起的神志昏乱、肢体抽搐;肾火引起的抑制不住的发抖,精神不佳;肝火引起的气逆上冲;以及心肝肾肺火旺引起的躁动不安,精神失常;心火引起的皮肤胀疼酸楚证;

 

    2、热证:包括心火盛而引发的胃肠热证,使腹部胀大的肥胖证;肝热证引发的惊厥、肢体强直证;肾热引发的小便混浊,肢体软弱证;以及肝热下泄和胃酸分泌增多吐酸,泄泻证。

 

    3、寒证:包括脾肾阳虚引起的小便清冷澈清证;

 

    4、湿证:包括脾阳虚引起的诸湿肿满、颈项强直,疼痛证。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内经》关于五脏虚征、四脏火证、三脏热证、两脏寒证;一脏湿证的论述中包含了阳虚证,阴虚证(火证)、热证、寒证、湿证、燥证六大证。这应是证演化的基本原型模式。当然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不断对人体生理病理变化认识的更新深化,各种关于证内容表示形式都是医学理论发展的结果。也是医学不断进步的具体表现。

 

    5、关于实证,是与虚征相对而产生的,因为有虚就有实。实证的内涵包括阳气实,阴气实,包括脾阳虚在内的脾实证,脾实证实际就是肝脾阳虚,脾阳虚,脾肾阳虚。脾阳虚、脾肾阳虚包括湿证、水饮证、食滞证。

 

    (四)关于辨证的理论发展模式:

 

     1、阳虚证、阴虚证、热证、寒证、湿证、实证、与《内经》的“司外揣内,司内揣外;和揆度奇恒,以及以五脏所主为之表里,以经络的分布部位为之表里的规律”相结合,就是八纲辨证形成的原型模式。八纲辨证的内容是:阴、阳、表(外)、里(内)、寒、热、虚、实。

 

    2、脏腑辨证则是以“司外揣内,司内揣外”及脏腑的基本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为基础,以阴阳为总纲,而形成的脏腑阴阳气血盛衰的辨证理论。

 

    3、气血精液辨证是以气血津液理论为基础,以阴阳为总纲而形成的气血阴阳变化的辨证理论。

 

    4、六经辨证是以经络为基础,以阴阳寒热为纲领,所形成的对外感疾病的寒热变化及传变规律理论。六经辨证将外感疾病的各种症状,与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辨证与经络结合,归纳总结而来的辨证理论。

 

http://blog.sina.com.cn/blogwenxiu

 

 

 

人体体质类型与中医证的意义(一)

中医辨证的理论发展模式" h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8fdb280100jb6t.html" target="_blank" href_cetemp="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8fdb280100jb6t.html">中医证的概念与分类 中医辨证的理论发展模

 

人体体质类型与中医证的意义(二)

人体体质类型与中医证的基本关系

 

人体体质类型与中医证的意义(三)

探讨阴阳理论中医证的意义与人体体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