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庄主视频:人体体质类型与中医证的意义(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8:54:47

人体体质类型与中医证的意义(二)

 

人体体质类型与中医证的基本关系

 



文章来源:文秀的新浪博客

 

    人体体质的基本类型包括阴阳平和型;阴虚型、阳虚型和阴阳两虚型四大类型。生理状况下,这些体质的人群,通过自身的调控机制,使阴阳之气保持平衡状态,使人体生理功能正常运行,以维持人体健康。

 

    这里所说的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功能使机体的阴阳之气保持在平衡状态,是指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使某些功能旺盛的脏腑所生成的旺盛的阳气,通过血液,经络、卫气、营气的循环而达到机体各个部位,以维持机体体温,储存能量、适当散失热量,而不至于过热过寒。但是机体存在的某一脏腑功能旺盛或衰弱的体质特征不会改变,原本旺盛者,其生理功能仍然旺盛,原本不及者,仍然不及;只是阴阳之气相对平衡而已。

 

    正因为如此,生理状态下,原本存在的脏腑的生理功能的旺衰不会改变,这就是脏腑功能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就是易罹性;这种易罹性,就是阴虚,阳虚、阴阳两虚、就是机体发生疾病的潜在因素。

 

    所谓易罹性,就是指由于人体这些阴虚、阳虚、阴阳两虚型体质本身就存在着阴阳不平衡的征象,这种不平衡的征象,有利于天地阴阳五行之气向这些不平衡的机体偏斜;这种偏斜现象,就如气体在空间中弥散一样,那里气压低,就向那里扩散;就如天平一样,不平衡,就必须有物体加入,使其平衡;但是自然之气加入的结果,却不象由人的意志操纵的天平一样能平衡,而是加入者,使人体阴阳之气增多而更加不平衡;之所以会增多,这是因为自然界所有事物都存在着就如《周易·乾·文言》孔子所言的一样:“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自然现象。就是说当机体脏腑某一气虚弱或旺盛时,就会有相应相同的自然阴阳五行之气加入,与之相应相合相加,而使其增强,当然这是自然之气变化的自然规律;所以,人体的阴阳五行之气每时每刻都存在着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当机体的阴阳之气处在不平衡状态时,如果感染了某一传染源,就容易发生急性传染病。感受其它外邪时,就易发生其它类型的疾病。

 

    生理状况下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使其达到阴阳平衡,但是因为它本身存在着不平衡的特点,也就存在着平衡——不平衡——平衡——不平衡——再平衡的过程;也就是平衡与不平衡的调节反复进行;而不平衡一方面是人体自身阴阳之气的平衡变化,也是在运气的作用下而发生的变化,但是无论是自身平衡的过程,还是运气作用于人体的变化过程,都存在着不易感知的自然过程,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也存在着不易感知的自然过程。

 

    这里引用当代易学大师杨力教授在《周易与中医学》中关于“平衡医学”一文中关于阴阳平衡的一段论述:“由于人体强大的适应能力,往往导致人体的异常平衡。所谓异常平衡包括负性“平衡”及超正性“平衡”,皆属于病态平衡,其危害性甚大。”“所谓负性平衡是指人体处于低阈的平衡,往往由于阴阳偏亏所致。本质属虚,由于人体的耐受性极强,这种负性平衡可以维持相当长的时期,客观上为许多潜病的隐匿创造了条件,待发觉时,已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期。如肾阳虚本质导致的肾负性平衡,可隐伏多年,人体处于适应状态而未发觉,待发觉时,代偿功能已濒临绝竭。”“超正性平衡则为人体处于高阈的平衡,多由阴阳偏亢所致,本质属实。虽然超正性平衡的维持时间没有负性平衡长,但同样掩盖了潜病的发展,待发觉时,疾病已进入晚期。例如某些内分泌紊乱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脑垂体功能亢进,最初呈现的阳亢兴奋状态,即被人体的适应装置掩盖了,并以超正性平衡维持着,待检查出来时,身体已经受到了很大的破坏。”这里杨教授所言的超正性平衡就是指机体阳盛阴虚的状态,所谓本质属实,是指阳气亢盛,阳气多为实。所谓负性平衡就是指机体阳虚阴盛的状态,通过自然调节而达到的平衡。所谓本质属虚,是言气虚,阳气虚少为虚。

 

    杨教授指出的人体的耐受性,就是人体阴阳平衡与不平衡的不易感知状态;正因为这种不易感知状态,当机体的阴阳处在不平衡状态时,正是机体脏腑的某一脏腑功能低下或亢进时,生理代谢不平衡,而使机体抵抗力低下之时;这些不平衡一方面会对机体脏腑造成损害,而为那些入侵的病毒、细菌的生存繁殖创造了条件,使它们大量生长繁殖,而形成急性疾病的发作。另一方面,反复失衡的过程,不断使机体脏腑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而使某些慢性疾病的潜伏期延长,而一旦发现时,病情就已经非常严重了。

 

   阳虚证,阴虚证、热证、寒证、湿证、实证则是机体这些体质因素,也就是这些易罹性,感受相应的外邪,也就是运气论中关于天气的风寒署湿燥火六淫与机体相应的体质特点相应合,而演变出来的疾病的病因病机、发病部位、疾病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性质等等的综合体现。而这些证又有各自的演变规律,而由此演化出各自的征候群及病变症状。

 

    现代预防医学关于病因的概念中指出:“现代逻辑学认为,任何效应都有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之分,借助这种抽象的逻辑思维方式,我们可以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有相应的必须病因和充分病因。应用这个概念,使我们对复杂病因的理解变得清晰。关于必须病因的定义是:如果缺乏某一因素即不会引起某种疾病,则该因素被称为必须病因。关于充分病因的定义是:如果有某因素存在,随之必然有某病的发生,则该因素为该病的充分病因。”

 

    这里的必须病因是指外在的致病因子;充分病因就是指有外在致病因子的存在,必须有足以使外在致病因子能够致病的条件。如,结核杆菌能使人发生结核病,可是同样的条件下,为什么有的人会发生结核病,而有些人则不会发生?这种现象预防医学称之为“生理始基”。

 

    关于“生理始基”,的概念,预防医学中没有明确定义,但是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人体最基本的生理状况。依据体质理论,可以认为机体脏腑生理功能平和,机体阴阳之气平和,是人体健康的基本保证。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理始基”,也就是都有自己的脏腑生理功能的旺衰及生理代谢的基本状况。各人的脏腑生理功能的旺衰状况不同,阴阳之气的平和状况也各不相同,也就使每个人具有自己的“生理始基”。

 

    人体脏腑功能的旺衰是人体体质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也就是说由于人体脏腑生理功能旺衰的不同,而形成了一个个不同体质的人群。那么我们将“生理始基”,看作人体的体质,就是说不同类型体质的人,就是各个人的“生理始基”;那么人体的“生理始基”,就是同样条件下,有些人会患病,而有些人则不会患病的原始因素。正如《灵枢·论勇》曰:“有人于此,并行并立,其年之长少等也,衣之厚薄均也,卒然遇烈风暴雨,或病或不病,或皆病,或皆不病,其故何也?”《灵枢·百病始生》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身。两实相逢,众人肉坚。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内经》的这些理论,既是对现代预防医学关于必须病因和充分病因理论的证实,也是对“生理始基”含义的揭示。

 

    必须病因就是外邪,充分病因就是人体体质之虚弱。“生理始基”就是各个人体质的本来状况,本来平和健康者,则不易病;本来虚弱者,则易病。

 

    这里我们将必须病因看作六淫,看作传染病的传染原;把充分病因比作人体的体质;也就是说,六淫致病,或传染病的传染性,必须与那些体质虚弱,抵抗力低下的人相合,相遇才能使疾病发生。而那些体质强健,抵抗力强的人则不会或很少被那些致病因素感染而发生疾病。这就是说外邪是必须病因,而人体体质的虚弱则是充分病因;充分病因是内因,必须病因是外因;必须病因与充分病因充分相遇相合,才是疾病发生的全部因素。人体“生理始基”的不同,就是易病和不易病的原因所在。

 

    这里我们将人体虚弱性体质称为疾病发生的原始病因。而“证”则是虚性体质与外邪相合而演变出来的疾病的各种征象的综合表现形式。

 

 


http://blog.sina.com.cn/blogwenxiu

 

 

 

人体体质类型与中医证的意义(一)

中医辨证的理论发展模式" h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8fdb280100jb6t.html" target="_blank" href_cetemp="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8fdb280100jb6t.html">中医证的概念与分类 中医辨证的理论发展模

 

人体体质类型与中医证的意义(二)

人体体质类型与中医证的基本关系

 

 

人体体质类型与中医证的意义(三)

探讨阴阳理论中医证的意义与人体体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