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鱼照片本人:感悟幸福人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4:19:45
 不同年龄段的满足感        童年——以亲情满足为最大满足的人生阶段。

  少年——以自尊满足为最大满足的阶段。

  青年——以爱情满足为最大满足的阶段。

  中年前期——以事业满足为最大满足的阶段。

  中年后期——以权力、地位、金钱满足为最大也许还是最后满足的阶段。

  老年前期——以自尊满足为最大满足的阶段。

  老年后期——以亲情满足为最大满足的阶段……         幸福公式:如果幸福可以计算
        也许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幸福是什么。不少人以为,只要有钱,有好车,有大房子,就是幸福;但是有了钱,有了好车,有了大房子的人,却并不比其他的人幸福。幸福的秘诀在哪里?Psytopic介绍三个幸福计算公式,或许有助于我们追求人生的幸福。科恩说:“学会享受生命,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为人的生命并不算很长。”幸福是否意味着永远占有幸福的这种感觉?-psytopic.com

一、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的幸福公式:

H=S+C+V

(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

如果你希望自己更加幸福,应该做到:

1.生活富有一些。

2.拥有美满婚姻。

3.丰富你的社交生活,多与朋友在一起。

4.具有信仰。


二、英国心理学家推算出的“幸福”组成公式:

Felicidad(幸福指数)=P+(5 ×E)+(3×N)

P代表人的性格﹑人生观以及他的适应能力和耐力;

E则指人的健康及他的财富和友谊的稳定程度;

N的含义就是人的自我评价﹑ 对生活抱有的期望值﹑性情和他的欲望。

这个公式是几位心理学家走访了1千多人后得出的结论。参与这项研究的科恩说:“多数人不知道幸福是什么。他们认为,只要有钱,有好车,有大房子,就是幸福。当这一切都变成现实后,人们却发现原来自己并不比其他人更开心,他指出:“人应该学会积极享受生命,同时要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以及用什么手段能达到这一目的等等。”


三、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的幸福公式:

幸福=效用/欲望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幸福感类似于满足感,它实际上是现实的生活状态与心理期望状态的一种比较,两者的落差越大,则幸福感越差。

以上三个公式看似简单,如果你用数学的方式去分析,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并可以解释很多主观幸福感的问题,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分析看看。

Psytopic提示:

第一个公式,侧重说明幸福掌握在我们手中,主动控制我们的心理力量;
第二个公式,说明幸福的秘诀在于我们的精神世界,而不是物质生活;
第三个公式,像不像我们中国的古话:知足常乐?

幸福仍是一种模糊的概念,以上使用主观因素作为衡量幸福的公式仅作为参考。

在你心目中,如何诠释幸福的涵义呢?

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幸福」时,你是否也能列出一道独家的「幸福公式」:

幸福=( )+( )+( )

不妨分享你的答案。
      金钱是否等于快乐?西方开展另类经济学研究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过去半个世纪来,虽然发达国家越来越富裕,人们却似乎没有变得更快乐。调查显示,平均来看,美国人、欧洲人和日本人对生活并没有感到比50年代的时候更满意。这的确非常奇怪,因为任何时候富人总应该觉得比穷人快乐一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是什么原因呢?

  据英国《经济学家》周刊8月9日一期报道,近年来,关于“快乐”的研究——与传统 的人均GDP等经济衡量标准相反——正在引起经济学家越来越多的关注。今年年初,伦敦经济学院教授理查德·莱亚德在一系列讲座中通过借鉴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成果,再加上自己的研究,试图解开这一矛盾。一种解释是“习惯性”:人们很快适应了生活水平的变化。因此,尽管生活的改善让他们快乐了一段时间,但这种效果很快就消失了。比如,30年前集中供暖还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如今它已经必不可少了。

  金钱为什么没有让人们更快乐的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人们总喜欢把自己的生活与其他人相比。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哈佛大学的学生们接受了一项调查,问他们是希望一年挣5万美元,而其他人的收入是他们的一半,还是一年挣10万美元,而其他人的收入是他们的两倍。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前者。他们宁肯挣得少一点,只要比其他人好就行。其它的研究也证实,比起绝对收入,人们更关心与其他人的收入差别。

  更糟的是,为了负担更多的消费而拼命工作,最后可能会让人们更加不快乐,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业余时间。同样一批哈佛的学生也做了下面这道选择题:1、两周的假期,而其他人只有一周;2、四周假期,而其他人有八周。这次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后者。换句话说,人们在收入上的竞争并没有延伸到休闲时间上。莱亚德说,这一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的人为了增加物质消费力而过于卖力工作,导致可消费的闲暇太少。

  莱亚德说,如果政府的最终目标是尽可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幸福(即快乐),那么一些极具争议的公共政策的影响就会随之而来。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税收政策扭曲了休闲与收入之间的选择。税收减少了人们加班或努力工作以获得提升的动力。不过莱亚德的研究表明,人们实际上有着一种加班工作的趋势。因此,税收不仅没有消极作用,还是应该提倡的。                                                 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一堂课:幸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