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神3剧情详解:关于中医经络学之一:经络学简述初识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6:52:42

关于中医经络学之一:经络学简述初识

概述:经络学说,和阴阳,五行,脏腑,营卫气血等,共同组成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而经络学说在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什麽是经络,有哪些主要内容,经络是人体经脉和脉络的总称。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多循行于深部,络有网络的意思,为经的分支,犹如网络一样,连络周身,无处不至,其部位分部较浅。

经络的作用,总的来说,是进行有规律的生理活动。如果发生病变,它又能反映出若干病理现象。因此掌握这种规律,可作为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

经络的内容,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别络,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及三百六十五络和难以数计的孙络等。

由于十二经脉,能够贯彻内外上下,从分部到整体,都有一定的规律和系统,因此常以十二经为主体,进行论述。另,如奇经,别络,经别,经筋,也都各有所司。

人体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皮毛,筋肉,血脉等组织与器官。各有不同生理功能,又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进行整体活动,使内外上下保持平衡协调。而这种配合主要依靠经络,在若干组织,器官之间的密切联系。

《灵枢。海论篇》:“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灵枢。本藏篇》:“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难经。二十三难》:“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别络十五,皆因其原,如环无端,转相灌溉。”

由此知,血气固然是奉养人体,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但必须依靠经络来运行,才能循环不息,通达阴阳,使筋骨皮肉等组织,及器官,得以营养补给,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这种运行,转注的动力,名为“经气”。人体受邪,护卫失常,病邪便沿经络通路,逐次传入脏腑。《素问。皮部论》:“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邪入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腑,禀于肠胃。”此说明,经络同样可以成为,外邪由表入里的途径。及逐层相传的过程。

另一方面,如脏腑发病,同样也会凭借经络通路,反映到体表肢节来。《灵枢。邪客篇》:“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留气于两腘。”所谓肘,腋,髀,腘,便是该脏所属经络,在肢体上必经之处。

又如,肺病见膺痛,臂痠;心病见胸痛,手颤;肝病见胁痛,肋疼;脾病见腹痛,髀痠;肾病见腰痛,腘软;以及肠胃郁热,见齿痛;胆火上冲,见耳聋等。都是脏腑发病,凭借经络通路,由里出表的明证。

还有某些特别剧重的病症,如伤寒的“直中”,中风的“中脏”等,起初时,虽不是由表及里,或有里症,或里症已除,或并发肢体病变等,一般都属于经络疾患。从中体现了经络系统的规律性,及经络在病理上的意义。在临床诊断应用,据有十分重要意义。

《灵枢.卫气篇》:“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候虚实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

如咳喘一症,由于手太阴肺经发病,这是容易理解的。但足少阴肾经发病,同样也会发现咳喘的症状,如和判断呢?应根据同时的并发症,或先后出现的症状,结合经络通路理论,来推求。

如果咳喘兼见肺胀,胸闷,缺盆中痛,肩内缘痛等症。则可根据缺盆中,肩内缘为手太阴肺经所过之处,这是单纯的肺经发病的明证。

如咳喘兼见唾血,善恐,心悬若饥,少腹有气上冲等,是根据足少阴肾经,自少腹上行属肾以后,又从肾上贯肝膈而入肺中,并从肺出,络于心的通路来对照,这样的咳喘,就不仅是肺脏疾患,而是足少阴肾经发病了。

《灵枢。官能篇》:“察其所痛,左右上下,知其寒温,何经所在。”这说明可根据经络通路,结合左右,上下的全面观察,可了解病症之属寒热,何经发病。这就是经络学说,在诊断上的主要作用。

经络对用药的指导作用,可根据某些药物,善治某一疾患的特点,制定药物归经的法则。如麻黄柴胡葛根三种药,都能治外感性头痛。三药各有其性,归经不同,麻黄善走太阳经,柴胡善走少阳经,葛根善走阳明经。

头痛部位有前后,两侧区别,按经络循行路线言,痛在后头与项部的,多属太阳;痛在头两侧的,多属少阳;痛在前额的,多属阳明。故可根据头痛部位,进行选药。即头痛在后头顶的,可用麻黄;痛在两侧的可用柴胡;痛在前额的,可用葛根。

综上所述,说明经络不仅在人体生理功能上,和发病机制上,有着重要意义。并且经络是诊断与治疗上的重要依据。《灵枢。经脉篇》:“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医门法律》:“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可见经络贯穿在整个理,法,方,药之中,不论内,外,针灸各科,都必须掌握经络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