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神3苹果手机可以玩吗:率先突破“瓶颈”,“给力”教育均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13:43:23

率先突破“瓶颈”,“给力”教育均衡

——聚焦浦东新区教育均衡发展进程的报道 (上)

2010年12月21日   18/19:教苑之星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曹锡康

  南汇并入浦东后,浦东站在二次创业的新历史起点上。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站在 “十二五”即将到来的历史节点上,浦东新区加强合作办学、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首先回顾这些年来在推进城郊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所走过的道路,重新梳理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在认真总结所取得的经验基础上,研究制定面向 “十二五”的新一轮大力推进浦东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政策和新举措。坚定地通过改革创新,破解教育发展的问题,加速城乡均衡的步伐,让更多市民共享改革的成果。

    

多方借力发展,提速教育均衡

    

局长寄语

浦东新区教育党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  曹锡康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政府应有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浦东教育行政部门一直把推进城郊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一项长期的目标和主要的任务。

    在新时期新起点上,要进一步思考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目前,在编制浦东教育 “十二五”规划过程中,浦东教育局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提出 “均衡化”和 “优质化”、 “规范化”、 “国际化”的总体目标,而且,把 “均衡化”放在 “四化”之首加以突出和强调。这表明我们的态度:均衡发展将作为未来五年新区教育发展的一条主线,贯穿于 “十二五”教育发展的始终,渗透在 “十二五”教育发展的各个方面。

均衡发展,历史与现实的双重需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承前启后,与时俱进,促进浦东教育均衡发展再上新水平?面对浦东新区二次开发和二次创业的新要求,面对人民群众要求接受更加公平和更高质量教育的新期待,面对浦东从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迈进的新目标,浦东需要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有新进展、新突破和新举措。

    推进均衡发展是保障教育公平的需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教育不仅应该成为社会发展的助推器,而且应该成为促进社会公平、改变社会分层、建设和谐社会的均衡器。而教育均衡发展,正是让教育公平理念得以实现的基本途径。城乡百姓,人人都有权利享有均衡优质的教育,无论身处南片还是北片,无论在沿海还是沿江,无论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化地区,还是阡陌纵横的农村地区,都应该是教育公平的受益者。

    推进浦东均衡发展,是全市教育发展战略的需要。目前,上海市基础教育中,郊区教育规模已经超过三分之二。因此,推进好郊区的基础教育,将是今后全市的重点工作。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 “重大项目”一章中,列出了十项教育综合改革重点试验项目和十项重点发展项目,其中第一位的项目分别是:优化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资源配置试验和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建设工程。这种导向,指向的都是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浦东占全市五分之一的版图,拥有全市五分之一的基础教育规模,在全局中处于重要地位。推动浦东教育均衡,对全市教育均衡必将产生积极的意义。

    推进均衡发展,还是浦东新一轮开发的需要。 “十二五”是浦东新一轮大发展的时期。由于国家战略的实施和世博后效应,浦东作为上海建设 “两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建设必将加快步伐,迪士尼和大飞机等重大项目全面铺开,市级大型居住区建成并投入使用,都将引发大批人才和建设者进入浦东,引发大规模的人口向浦东导入。据预测,未来五年浦东将净增人口100万。人口激增,必将对教育资源供给提出很大挑战。今年,全区新增中小学、幼儿园42所,该增速在未来五年将不会减慢。新增的一大批学校办学,不能 “从零开始”,这无法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而且,当下浦东本身还有一批学校亟待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因此,推进均衡发展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是长期任务。

教育均衡,内涵辩证而丰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浦东将全面认识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何谓教育均衡?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有平等待遇的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教育均衡最基本的特征,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和份额,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

    从个体看,教育均衡指受教育者的权利和机会的均等;从学校看,教育均衡指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以及各类教育间的资源配置均衡:从社会看,教育均衡指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在总量和结构上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达到均衡。但是,教育均衡并不意味着整齐划一、千校一面,而是要辩证地理解。

    教育均衡不能“齐步走”。教育均衡,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辩证的历史发展过程。教育均衡是一种发展目标,更是一种教育发展过程。它作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相对的、具体的、发展的,呈现出时间和空间上的阶段性。如放眼全国,中西部地区不少省也许刚刚解决 “有学上”的问题,正加紧校舍建设和改造,力争在硬件配置上做到均衡;还有地区正在努力加大投入,力争生均经费上的尽量均等。但对于浦东,这些阶段都已经是“过去时”。浦东要面对的,是提升内涵和品质,在先进理念、师资质量和学校文化上的均衡和富有特色。

    教育均衡,还是一个全面、综合、系统的,内涵丰富的概念。教育均衡不仅是指硬件设施、办学条件的均衡,也包括师资力量的均衡,管理水平的均衡。即便从质量上讲,教育均衡也绝不仅仅是学业成绩的均衡,而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均衡,它应该包括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没有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有没有切实有效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合格率有没有达到较高水平,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没有达到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学生的爱与感恩的心智、对美的东西的欣赏情趣、对周边生活和大自然的兴趣有没有一天天增长等等。如果离开了这些,只看学业成绩均不均衡,等于把教育均衡理解过于狭隘了。

    教育均衡不是限制发展,而是共同发展;不是划一发展,而是特色发展。发展是教育事业永恒的主题,均衡是在发展中实现的。落后区域和薄弱学校需要发展,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而是“造峰扬谷”,先进区域和优质学校也要发展,而且是在双方相互帮衬和扶持下共同发展。同时,均衡不是要让所有学校都按一种模式发展,“千校一面”不是均衡发展,高水平的教育均衡应该是学校呈现多元化、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态势,各校要创造性地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最终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发展和整体提升。

推动均衡,创造多元模式

    近年来,均衡发展一直是浦东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浦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主要包括调整城乡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实现二元并轨;加大投入,确保在总投入不断增长的前提下实现均衡投入;加强校舍的新建和改造,使郊区和农村地区的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提高;同时,在软实力方面,通过机制创新,创造性地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与高校合作办学、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引进外区优质学校、城乡学校结对互帮、优质学校到郊区办校区、组建学科教研联合体、选派优秀校园长和骨干教师到郊区支教等等。

    日前,教育局又进一步制定了加强合作办学的指导性文件和相关实施办法,推出了“局镇合作”和“办学联合体”两项新举措,并且制定了一整套制度文件作为保障。这些制度性文件,将是下一步工作的新亮点。目前,许多学校已经在教育局和各教育署的领导和协调下,积极行动起来,以各种方式组建了共同发展团队,并签订了协议。老港镇和祝桥镇的领导高度重视教育,与教育局签订了教育合作协议。

    这些新制度,将在实践当中加以检验并不断修改、完善。已组建的办学联合体的一些学校和幼儿园将当好“先行者”,领衔学校和合作学校要认真履行好各自的职责,精诚合作,推动联合体内各学校的共同发展。每个办学联合体或结对学校都将制定工作计划,保证工作推进的有序和有效。对于工作确有成效的办学联合体和结对学校,教育局将给予奖励,有关镇也将给予扶持。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将成为下一批联合体学校的学习和效仿的经验,带动浦东教育均衡优质的发展。

大背景:全市的五分之一

    观察上海教育,哪个区最具代表性?包括市教委领导在内的不少人,不约而同地选择浦东。大浦东的教育 “体量”,占全上海的五分之一;城乡并存,上海户籍和外来务工者子女同在;教育均衡等全市共性的问题,浦东一个都回避不了。这些大背景,让浦东的教育发展,具有了全市的典型性。

    目前,浦东新区所辖12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约占全市的五分之一。区内共有基础教育阶段学校571所。其中,中学161所,小学173所,幼儿园226所,特殊教育学校4所,职业学校7所。现有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总数为39.5万,教职工3.5万人,专任教师2.8万人。基础教育规模在全市各区县中名列首位,同样占全市五分之一强。

    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文化差异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同步,在浦东12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里城郊教育发展水平很不均衡,一方面,大量的学校地处郊区,办学条件亟待改善,教育质量亟待提高;另一方面,浦东区域内每年都有几十所新开办中小学和幼儿园需求在较短时间内提升质量、办出品牌;同时,浦东城郊教育文化还有待进行相互交流和有机融合。

    因此,占全市五分之一总量的浦东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既是浦东新区基础教育的永恒主题,又是上海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浦东新区要从区域实际出发,从学校发展的基本规律出发,思考和谋划城郊教育一体化,以均衡发展促进城郊教育一体化。浦东新区要立足本区,放眼全市,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实现浦东教育均衡优质的目标。

好成绩:全国的先进区

    作为上海典型的城郊结合型地区,浦东新区始终把城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工作来抓。多年来,在教育部的关心和上海市教委的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确立科教兴区战略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严格履行职责,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努力打造浦东教育品牌,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去年,浦东新区被评为 “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交出一份优秀的答卷。

    不断加大投入,让浦东教育优先发展、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有底气。新区发改委在立项中向教育倾斜;财政局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加大教育投入,依法坚持义务教育阶段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 “三个增长”。同时,实施公建配套工程,加大校舍增量,有效保障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需求。发改委合理规划教育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委把住宅区内的中小学及幼儿园等配套建设是否按规划设计完成,作为审核的重要内容,教育设施配套不全的不予发放交付使用许可证,杜绝了建设中的 “缺斤短两”。同时,编制好配套费的投资计划、加大配套费的投资力度,在同等条件下在时间上予以优先配套。配套费投资做到专款专用、专项专用。

    教育均衡,硬件投入是前提,但内涵发展是本质。新区每年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教育内涵发展项目,每年安排旨在扶持郊区薄弱学校的委托管理专项经费约150万元,确保了市和区教育委托管理联动工作顺利实施。对近300家向社区开放体育场馆的学校、受政府委托管理公办学校的社会中介机构和民办学校招收地段学生等新模式补贴2635.7万元,从而加快了浦东教育服务社区的改革步伐。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事业,重点扶持民办学校内涵发展,对符合政策的30家单位补贴723万元,积极推进了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模式的形成。

    教育均衡,最核心的是教学质量。浦东聚焦教学质量,提高学校基础管理水平。近年来,新区每年都召开区教学工作会议,坚持聚焦教学质量。新区2007年颁布了 《关于浦东新区中小学加强课程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同时颁发了 《关于开展浦东新区中小学校际学科教研联合体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使教学基础管理有章可循。开展校际学科教研联合体试点;强化教研组建设和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价。每年重点对20至30所教学工作较为薄弱的或地处边远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集中调研。对86所学校进行 “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举办首届 “浦东教学展示周”活动。评估并确定8所学校为首批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持续推进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评审、素质教育实验学校评审和区示范幼儿园评审等 “三类评审”。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全体学生学业成绩普遍提高,中考合格率逐年提高。

聚焦点:均衡列“四化”之首

    教育发展,要立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当前,按照国家和上海市的要求,浦东要紧紧围绕加快建设 “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立足上海、服务全国、放眼世界,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大胆探索。浦东要聚焦政府管理体制、经济运行方式、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的深层次体制障碍,依托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洋山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外高桥国际贸易中心示范区等重大载体,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动力、激活科技创新活力、强化社会活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城市软实力,为上海率先实现转型发展提供体制保障,为全国改革攻坚探索新路。

    国家和上海对浦东的新要求,就是对浦东教育的新希望。做为浦东整体发展的重要一环,教育理应为提升浦东 “五个力”做出应有的更大的贡献。因此,教育发展,也要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进取的精神,开动脑筋,集思广义,面对新情况,想出新想法,推出新举措,让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

    站在更广的区域和更高的平台上,新区主要领导对教育系统在均衡发展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提出了建设 “四个化”的要求。在编制浦东教育 “十二五”规划过程中,浦东将 “均衡化”、 “优质化”、 “规范化”、 “国际化”新“四化”,列为总体目标。而且,把 “均衡化”放在 “四个化”之首加以突出和强调。起着引领作用,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均衡发展将作为未来五年新区教育发展的一条主线,贯穿于“十二五”教育发展的始终,渗透在 “十二五”教育发展的各个方面。

    为此,教育局做了大量工作,研究制定了《加强合作办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套规范性文件,推出了 “局镇合作办学”和“学校办学联合体”,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还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以推动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度清楚地规定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地提出了工作要求,同时也规定了评价机制和奖惩办法。目标就是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工作模式也很丰富,就是要多渠道、多路径、多方式、网络化、互助式的合作;方针清楚,就是要实践,就是要脚踏实地地实践,向实践要成果,并将成果让城乡百姓来分享。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浦东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浦东教育从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进发的必然选择。

    教育均衡化的努力和预期,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让浦东的城乡百姓都能享受浦东开发开放的成果。浦东新区领导提出,城市化地区老百姓应该享受,农村地区也同样应该享受,户籍人口应该享受,外来务工人员也应该享受,要让均衡优质的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惠及全体百姓,也就是入学机会首先要做到公平。从教育公平的角度看,入学机会的公平体现的是一种起点意义上的教育公平,没有这种公平,任何其他形式的教育公平都将无法实现。换句话说,入学机会的公平是实现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的前提和保障。浦东正在努力,并且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也将着眼于未来, 通过改革和创新,加速教育均衡和公平共享的进程。

新举措:联合体与局镇合作

    原浦东与南汇合并之后, “大浦东”的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着新的情况:区域更大了,学校更多了,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更加突出了。浦东新区基础教育规模在上海市各区县中名列首位,区域大、学校多、发展不平衡是该区基础教育最显著的特征。同时,该区又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郊结合型地区,有大量郊区学校和新开办学校亟待提升质量、办出特色。因此,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均衡的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

    为实现浦东新区基础教育 “四化”的总体目标,在以往委托管理、结对互帮、与高校共建、教师柔性流动等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举措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局、镇教育合作,加强办学联合体工作,多方“借力”,加速浦东教育均衡的步伐。浦东将充分利用区内、系统内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引入外区和高校教育资源,有效借助地方政府资源,开展主体多元、渠道多样、形式多种的合作办学。合作办学将着眼于学校的发展和提高,充分发挥学校主体作用,调动学校参与合作办学的积极性。合作办学主体地位平等,在合作过程中通过交流学习、互动互帮,结合各自学校实际将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加以提升,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其实,近年来,浦东已在不断探索和积累多元的合作办学的形式。如在区内优质资源扩容上,新区教育局多年鼓励1所城区学校带动1所郊区学校,在学校办学方面全方位或以某个专项为重点开展交流与合作,以实现共同发展和提升。集团办学,则是3所以上不同学段学校组成品牌共享、资源互通的全方位合作组织,以实现校际共同发展。跨区县引进优质资源,浦东已率先试点委托管理,引进闸北成功教育研究所管理东沟中学等,让这些具有专业资质、具备管理能力的社会中介机构管理中小学和幼儿园,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区内一些优质学校也通过委托管理方式,帮助提高郊区学校的办学质量。此外,浦东教育局还借力高校,已与华师大、上外等高校合作,引进高校资源帮助区内基础教育学校提升办学水平,推进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据透露,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在发挥已有模式作用的同时,浦东下一步将重点推进学校联合体和局镇合作两种新模式,并鼓励校际间的专项合作。所谓的办学联合体,指3所及以上同一学段学校组成交流合作、共享资源的校际合作组织,以实现校际之间的共同发展。成立联合体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共同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机制。如蒲公英幼儿园与星韵幼儿园、宣桥幼儿园、绿苑幼儿园等结成联合体,共同发展。

    教育局、镇政府教育合作,将成为助推均衡的新模式。目前,浦东新区教育局将与教育局和老港镇和祝桥镇签约合作。教育局主要负责做好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郊区辐射和延伸,选派城区学校和郊区学校结对;镇政府主要负责继续关心支持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和氛围。为提升镇区域内学校办学水平,由教育局选派城区优质学校一对一与镇区域内学校结对。结对学校之间就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特色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以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带动郊区学校发展。镇政府继续关心支持教育,为学校发展创造条件,为学校内涵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财力支持。教育局和镇政府共同开展社区参与学校管理的实践探索,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完善学校治理提供经验。

    为此,浦东新区教育局将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并首创专项 “均衡经费”。如建立办学联合体、城郊结对学校与教师柔性流动结合机制。领衔学校提供教师支教的享受新区有关支教待遇。建立评估和考核机制,教育局通过组织评估、督导、考核等对合作办学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把活动开展情况及成效作为校长年度考核和义务教育学校办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浦东新区教育局将设立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专项经费。而且,教育局还将根据考核结果,对在合作办学中工作成效显著的学校加以奖励。在学校评优以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中,对参与办学联合体、学校结对的学校予以倾斜。在年终学校考评中,对支教学校予以倾斜。

——聚焦浦东新区教育均衡发展进程的报道(下)

2010年12月22日   16:教育之星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从原浦东的城乡教育两元化矛盾,到“大浦东”教育水平落差“拉大”的现实,在努力推动教育均衡的过程中,浦东不断面临新的挑战、提出新课题。教育均衡如何破题?从理论到实践,浦东教育部门在不断探索中,以开创性的改革之举,敢于先行先试、不断推陈出新,迈出坚实的步伐。而且,浦东改革成功的不少经验,已向全市其他区县推广。

城乡一体 四个统一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要求上海在全国率先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浦东新区要加快建成现代化城区,实现郊区城市化、村民市民化、城乡一体化,按照中央和上海市的发展目标以及对浦东新区的发展要求,率先将基础教育体制由区、镇两级管理转为区级统一管理,实现城乡教育的一体化,就是一项必要而有效的措施。

    城乡一体化,首先标准统一。浦东新区采取倾斜政策,努力消除城乡办学水平的差异,实现城乡教育的四个 “统一”,即:统一硬件配备水平,统一拨款标准,统一信息平台,统一提供教师培训与发展的机会。

    四个统一,为郊区学校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如东沟中学搬迁进新址,以前的烂泥操场改为标准的塑胶场地,音乐、英语听力、计算机等全部拥有了专用教室。学校成了周边居民的爱看的风景。育民中学英语老师夏老师说,与中心城区老师拥有了统一的培训与发展机会,很受益。以前想也不敢想,农村优秀老师也能出国学习,开阔眼界。骨干教师到城区参加专业英语培训机构的统一培训,与外教面对面交流,扎实教学基本功。这些,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水平,而且稳定了师资队伍。最终,很多原本想择校到中心城区的学生,也安心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

    郊区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调整后,浦东新区继续着眼于推进郊区基础教育的内涵发展,促进新区基础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近年来,浦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一步加强了郊区学校的管理力量和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师职务评聘方面浦东规定,凡评、聘中学高级教师职务的教师,必须有在郊区中学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郊区学校的中级职务评聘比例可在上海市规定的结构比例基础上再放宽5个百分点;在加强郊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浦东安排专项资金对相对偏远学校的区级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每月给予500元补贴,对到郊区学校支教的城区优秀教师给予补贴。2004年选派了第一批城区优秀教师64名到郊区学校支教,选派10名原区直管学校校长到郊区学校任职。教师职务评聘向郊区倾斜。从2003年起,评、聘中学高级教师职务的教师,必须有在初中阶段或郊区中学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郊区学校的中级职务评聘比例可在市规定的结构比例基础上再放宽5个百分点。通过这些倾斜政策,帮助郊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最终目的。

委托管理 跨区共享

    由于基础教育实行二级管理,多数教育资源,无法跨区县共享。但浦东基础教育 “盘子大”,优质资源相对有限,如何引进外力?浦东首创了“委托管理”的模式,委托高校和区内外教育中介机构管理郊区学校,提升郊区学校的办学水平。突破了优质教育资源跨区县共享的瓶颈问题。

    上海市成功教育管理咨询中心是注册在闸北区的非营利性、专业化的社会中介机构,它的“母体”就是全国名校闸北八中。 2005年,新区社发局委托该中心管理东沟中学取得明显成效:管理更趋规范,学生、家长、社区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在社会中介机构组织的一次问卷调查中,有82.3%的师生认为 “委托管理” “值”和 “比较值”;至今5年中考,东沟中学的成绩不断上位。

    东沟中学委托管理的初步成功,使浦东想到走这样一条路:以新区内部优质学校为 “母体”,培育非营利性、专业化的社会中介机构,如:福山教育文化传播与管理咨询中心、竹园教育中心、东方之光学前教育管理咨询中心、冰厂田教育管理咨询中心、世纪南门教育管理中心等。另外,还培育出了浦发教育评估中心、方华教育管理咨询中心等。这些非营利性、专业化的社会中介机构的成立及初步成长,使委托管理,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成为可能。在对郊区学校实行委托管理和评估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由此,浦东开始探索把办学的具体事务交给一些专业化机构,通过托管的形式来落实政府的责任,并且使政府的公共事务更加具有效率。新区教育行政部门开始转变政府职能,探索 “管、办、评联动”机制,借助高校资源、引进外区或在本区培育教育中介机构,对相对困难学校实施委托管理,促进这些学校的办学水平的提升。

    首先,委托大学管理中小学。多年来,新区始终重视高等院校对基础教育的引领作用,积极引进高校资源,促进新区基础教育发展。如区政府引进华师大,合作共建东昌中学和东昌南校;引进上师大,委托其管理高桥西校,使高桥西校成为上师大附属高桥实验中学;引进同济大学,建立 “同济-浦东合作教育基地”,共建陆行中学,并将适时成立 “同济大学附属陆行中学”。新区政府与上师大签订协议,将上师大附中整体迁入浦东新区,并开展合作共建;与海事大学签订协议,合作共建高桥职校,使高桥职校成为海事大学附属职业技术学校;与二工大合作共建龚路中学;与华师大签订一揽子合作协议,包括委托华师大管理张江中学,使张江中学成为华师大附属张江实验中学,并在浦东教发院成立 “教师教育创新基地”,开办本科班和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等。目前,正同复旦、交大等高校积极磋商,适时开展合作,切实提升新区基础教育的层次与水平。

    其次,委托社会中介机构管理中小幼学校。如,委托福山教育文化传播与管理咨询中心管理高行小学和幸福小镇配套幼儿园,委托东方之光学前教育管理咨询中心管理地处曹路镇的好时光幼儿园,委托冰厂田教育管理咨询中心管理张江经典幼儿园,委托世纪南门管理中心管理高科幼儿园。

    此外,委托公办学校管理,如委托上海实验学校管理致远中学和上海实验学校东校等。被委托的学校绝大多数是郊区或城郊结合部的学校,在委托管理的模式下,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梯度落差 教育署“给力”

    浦东新区有个特点:由西向东内外环不同地区,教育财政负载的 “梯度落差”更趋明显。随着新区城市化进程的梯度推进,形成了黄浦江沿岸地区、内外环线之间和外环线以外地区教育布局的梯度落差。以2001年为例,外环线两侧各镇教育拨款占财政经常性收入的50%以上,其中高桥镇达到74.4%;接近内环线和黄浦江的各镇均在30%以下,其中金桥镇占17%。为促进城郊教育的共同发展,浦东调整了教育管理机构,成立了四个教育署、三个管理中心、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署”问世以来,成为推进教育均衡的 “推进器”。

    2004年初,浦东撤销了原有的18个学区,成立了4个教育署,各署区域内既有城区学校,也有郊区学校。这一调整旨在促进城郊学校之间的交流互动和整体发展。浦东教育局透露, 4个教育署的划分,并非是 “就近组合”的方式,而是以陆家嘴为原点,向外围划定三条 “射线”,每个扇形区域属于一个教育署管理。因此,每个教育署内,都有中心城区的优质学校,也有远郊区域的薄弱学校。南汇并入以后,也是如此划分。

    “教育署”成为浦东推进区域教育均衡的重要“中转”环节。如第四教育署内,几所初中自发组成校长联体。教育署则出面搭建平台,将校际自发的合作行为,变成推进区域均衡的 “着力点”,通过组织教育署内的论坛交流、汇报总结等形式,整体提升校长专业化水准。

    此外,浦东还整合区域教育资源,让统一的服务中心,成为支持全区中小学发展的 “智囊团”。这些平台,也为降低梯度落差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2004年10月,浦东合并原有的教育学院、教科所、教育信息中心,成立全国首家区域性教育研发机构——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拓展教育功能,力争使之成为浦东的教育学术中心、校长教师专业发展中心、教育信息中心和国际教育交流中心。 2003年末,浦东成立资产管理中心、会计核算中心和工程管理中心,加强对浦东城郊教育资源的统一管理。 2006年,又整合少年宫和少科站,成立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并拟在六个功能区各建立一个分中心,提高新区中小学体艺和科技素质。

农民工子女教育 “华丽转身”

    上海目前有40万外来务工者同住子女就读。农民工同住子女主要聚居在城乡结合部地区,加强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也是实现浦东教育城郊一体化,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工作。近年来,浦东教育局通过不断探索,形成了 “以公办学校为主、购买民办学校服务、加强对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规范管理”的有效途径,保障外来务工者子女的教育权益。

    首先,浦东充分发挥公办学校接收农民工同住子女就学的主渠道作用。新区出台多项政策,采取整校招收、独立编班和插班就读等形式,使农民工同住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从2005年的52%提高到69%。

    其次,发展民办农民工子女教育,购买民办学校服务。目前,新区已有41所规范的农民工学校 “转正”为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比例占全市1/4以上。 2009学年,市、区两级财政提供生均基本教育成本补贴2500元。同时加强制度设计,推出准入制度、签约制度、年检制度、志愿者制度等系列管理制度,加强对民办小学的规范管理。

    而且,浦东教育局改善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办学条件。新区教育局先后对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实施了食堂改造、厕所改造、教室照明改造等,投入580余万元实施 “为民办农民工子女小学配置标准图书室及增配体育运动器材”实事工程,今年5月-6月,牵头对全区41所民办农民工子女小学进行了安全隐患风险勘查,并根据勘查情况进行隐患整改。

    加强教师培训,也是浦东提升农民工子女教育水准的举措之一。新区已将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师培训纳入全区教师培训计划。新区还通过与公办学校结对、公办学校骨干教师支教等形式,提高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

    此外,浦东还对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开展办学情况评估。教育局委托教育评估机构对全区41所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进行办学情况评估。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下发整改告知书,要求限期整改。整改情况将与办学成本补贴拨付、政府委托招生、办学许可证换发等挂钩。

    适逢人口出生高峰,学前教育,也是浦东资源比较紧缺的资源。目前新区共有幼儿园207所,园舍306个,占全市1/5强,但即便如此,仍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常住人口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再加之希望离家近和收费低等原因,众多外来人员选择看护点。经反复排查核实,目前新区共有这类看护点358家,在读幼儿28915名。这类办学点在解决农民工子女看护需求的同时,也普遍存在条件设施差、安全隐患多、教工素质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为此,浦东教育局适当扩大班额,挖掘公办园潜力,鼓励社会力量利用闲置资源举办招收农民工同住子女的民办三级幼儿园,并对办学点严格监控,保障办学点在读幼儿的安全等。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看护点,教育部门和街镇共同牵头,联合卫生、食监、工商、公安、城管等部门,予以取缔。加强管理,要求看护点到所属街镇备案,同时办理收费许可等相关手续,同时加强对人员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