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升级安卓版本:春节民俗的禁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21:53:18

 

春节民俗的禁忌(图片来源:资料图)

为趋吉避凶,祈求好运,旧时老天津人在春节期间有一些禁忌。今天看来似乎都是迷信;但从传统民俗文化传承的层面进行观察剖析,这些禁忌并非毫无道理,甚至蕴含着合理的思想内核。

例如“正月不剃头”,为嘛?答:“正月剃头死舅舅。” 老天津卫的妈妈例儿,纯属无稽之谈,但其中也蕴含着合理的引导。新春正月,人人都应干干净净过节,这个妈妈例儿督促人们在春节之前必须做好个人卫生。旧时天津剃头匠多为宝坻县人,在腊月里,剃头师傅忙忙碌碌不得闲儿,除夕加班到深夜。正月初一天刚亮,剃头师傅立马回宝坻老家过年去了。大正月里,你就是想剃头,也没法找到师傅了

再如“大年三十晚上忌人”。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大团圆”,出远门的亲人也千里迢迢、迎风冒雪往家里赶,为嘛?就是回来跟家人一起吃团圆饺子。平日三餐可以凑合,但这顿晚餐,无论贫富都精心制作。三十晚上阖家团圆,外面扬风飘雪,屋里灯火通明、热气腾腾,尽享天伦之乐,在这特殊夜晚,形成不成文的规矩:对“家鞑子”之外的人,一律拒绝(当然,吃完饺子后呼朋引类,互相串门,相约打灯笼者例外)。汉语歇后语云:“大年三十吃饺子——没外人”。

除夕之夜,不速之客前来串门或债主上门讨债,对一个家庭欢乐的年终团聚不啻大煞风景的干扰。旧时京津俗偐说:“要命的糖瓜,救命的饺子。”即腊月二十三糖瓜儿祭灶之际,正是债主催债讨债、穷人躲债逃债之时;但到了除夕夜煮饺子时,绝然不会有人来登门讨债了。因为此刻债主也在家里团聚,即便想讨债也无法分身,这就给穷人留了一条活路——这条潜规则是人性化的,歌剧《白毛女》杨白劳躲债,就是此情此境的艺术再现。

又如“出嫁闺女,大年三十不看娘家灯”;“三十晚上,出嫁的女儿看娘家灯,会死娘家人。”这条还真够厉害的!其实,这条妈妈例儿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您想,婆家一家在大年除夕忙乎着过年,儿媳妇却赖在娘家不回来,这多扫兴!这条禁忌给出阁姑娘立下一条死规矩,已成为社会行为规范:不管娘家有天大的事,儿媳妇在除夕下午之前,必须回到婆家。

还有一条禁忌:“破五前不动针线,刺了神眼惹大祸。”旧时家庭妇女辛辛苦苦忙乎了一年,春节前已把一家老小的服装鞋子都做好了,把所有饭菜都准备齐全了。春节期间,妇女再做针线活,似乎不公道。于是以此为借口,让她们从初一到初五,好好歇一歇,放个长假,这也是人之常情。

还有“过节不许摔坏东西”。大年下的不许摔坏东西,万一摔了就赶紧说:“碎(岁)碎(岁)平安。”这是提醒人们过年时别得意忘形,应小心翼翼、以求吉利。这种心理暗示以及谐音化解,都是合理而明智的。

因此,对春节禁忌,对老天津卫的“妈妈例儿”,不宜一概否定,应做具体的分析。就是:淡化迷信成分,领会实质内容。用哲学术语来说,就是“扬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