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佳人双语字幕:从江西网售假烟“第一案”看网络打假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17:06:09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售假”行为开始从实体市场向虚拟网络发展,也因为更加隐蔽和其高科技含量而难以监管。江西省日前侦破互联网销售假烟“第一案”,主要犯罪嫌疑人被批捕,一些细节逐渐被披露,涉案金额高达2000多万元。此案受到了网民的关注,也引发了网络对于“打假难”的激烈讨论。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事件:假烟第一案凸显网络“售假”泛滥

    利用互联网平台,一个假烟销售团伙向全国30个省区市的买家疯狂倾销假冒中华、芙蓉王等名牌卷烟,销售金额达2300多万元,被称作江西网络销售假烟第一案。由于涉案金额较大、销售手段少见,这起案件于2010年被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列为部级督办案件。

    经过近一年的调查取证,专案组远赴福建抓获了犯罪嫌疑人方某和何某,随后其余8名犯罪嫌疑人也相继落网。目前,方某和何某等4人已被余江县检察院正式批准逮捕,鹰潭警方和烟草专卖部门还在进一步侦查此案。

    鹰潭警方负责人告诉“中国网事”记者,方某和何某在淘宝网上开设了一家名叫“茶叶吧”的网店,名义上是出售茶叶,实际上是以此为幌子销售假烟。方某通过网络论坛、QQ群等大肆宣传,谈好价格后通过支付宝交易,然后将假烟伪装成礼品通过快递发货。同时,两人还建立了假烟销售网站“特价香烟网”等,并不断变换网址以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

    “根据已查获的网上卷烟销售案件显示,网上所销售的卷烟经检测部门鉴定100%均属于假烟”,江西省烟草专卖局稽查总队支队长林建伟说。

   然而,此次侦破的江西网络销售假烟不过是冰山一角,类似案件在全国屡见不鲜,网络“售假”的泛滥程度可见一斑。

    “中国网事”记者在百度搜索栏输入“假烟”、“仿真烟”等字样,有近十四万个词条,其中不乏销售假烟的网站、贴吧、论坛及空间等,来自福建、广东、上海等多地的卖家纷纷“扎根”网络销售假烟,而且大多数毫不掩饰地留下了联系方式。

    腾讯科技网站曾在2010年针对网络售假现状开展投票调查,九成以上网民认为目前的网络售假现象严重。“秋实005”等网民们在评论中纷纷表示,针对百害而无一利的网络售假,有关部门要全方位严厉打击。

    尴尬:“自行车追宝马”的网络打假“三难”

    为了应对网络售假,“网购商品如何辨别真假”、“曝光十大售假网店”等民间网络打假招数频出,但其效果却有限。另一方面,工商和公安等管理部门,对于隐藏在网络中的售假行为也十分头疼。网民“冷雨寒秋”说,有关职能部门在打击网络售假中有多大作为?能否有效制约网络售假分子的“忽悠”伎俩?

    点小面广,执法对象难以锁定是网络打假“第一难”。鹰潭市余江县公安局刑侦人员介绍,在鹰潭网络销售假烟案中,警方发现此案网上注册用户交易对象遍及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广东等十多个省市地区。调查人员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于取证,逐个走访涉案人员,而买假烟的人涉及个体户、公务员、教师等几乎所有人群。

   正是因为如此,网络打假的执法成本也较高,这是打假“二难”。在网络售假中,服务商、销售商和消费者往往分布在不同地区,这种跨区域的查处不仅增加的办案的难度,也增加了执法的成本。

    执法权限和技术手段跟不上需要是网络打假的“三难”。目前的网络售假都具有一定的高科技含量。工商、烟草、公安等部门的调查人员说,一些网络售假者甚至采取“游击战”,将假货存放、生产、销售和运输分开,网络销售的服务器终端在国外,并不停地更换电脑IP地址。有的售假者用了“蹭网卡”,盗用他人电脑IP地址进行售假行为。

    “中国网事”记者调查发现,相对售假者日益“精湛”的高科技专业手段,作为网络商品打假主要机构的工商部门,其技术手段和专业力量却比较落后。江西省工商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仅有南昌市局配置了专业搜索设备,县区级工商部门几乎全部利用人工在线搜索进行网站管理。

    吉安市吉州区工商局副局长刘志勇称:“我们主要采取人工网上搜索和上门普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辖区内一些常见的网站进行普查归档,对电子商务平台和分类信息网站上的售假信息则束手无策”。

    面对落后的监管方式和日益更新的网络售假手段,有网民评价道:“这等于是有关部门骑着自行车去追开宝马的网络售假者!”

    出路:解决交叉管理 实现常态监管

    江西网络销售假烟第一案因涉案金额高、影响大而受到公安、工商、烟草专卖等部门联合查处。然而,一些金额小、影响小的普通网络售假案却很难被查处,许多网民抱怨“投诉难、维权难”,相关部门“踢皮球”,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和监管机制。

    江西省公安厅网监部门负责人认为,主要原因是网络打假的管辖范围存在多部门交叉管理,“出现‘谁都管却谁也不管’的局面,导致通过网络售假的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遏制。”

    “中国网事”记者调查发现,从政府市场监管职能看,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监管涉及公安、工商、质监等多个职能管理部门。在互联网犯罪方面,只有符合构成刑事犯罪且涉案金额较大的案件,公安机关才受理,其余仍主要由工商、质监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受理。然而,“中国网事”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这些部门都无法提供全省网络打假投诉数量及受理情况,有些部门甚至连本部门辖内的网络售假投诉受理情况都未统计明晰。这从侧面也说明各部门在网络打假方面仍是“各自为战”。

    目前,网民日常性投诉主要由工商部门受理。但江西省工商局自2010年7月份国家颁布《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后,才将网络打假纳入体制化管理,之前没有太多经验。江西省工商局市场处处长刘章明介绍,网络商品消费投诉还是依托12315平台进行,一些新的工作机制还在形成中。

    接受“中国网事”记者采访的多个部门负责人建议,要有效打击网络售假,就必须建立上下畅通、内外互动的常态化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对单个网民投诉的受理力度。单个网民的投诉涉及金额较小,但积累起来影响面广,因此要明确给予市县区一些监管部门最大化的自由裁量权。

    此外,有关专家还建议,目前我国针对网络购物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只有一些地方性法规和章程,不足以威慑和处罚售假者,需要制定国家层面的严格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