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取景地对比:【传播国医文化】【三】关于中医辨湿症病因简介初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0:30:38

关于中医辨湿症病因简介初识:

2011-05-23 09:36:52

阅读(129)  评论(0)

系统分类:美食     个人分类:默认      关键词: 国医 病因 简介 中医 传播 关于 文化

【传播国医文化】【三】关于中医辨湿症病因简介初识:

湿是长夏六月的主气,但一年四季均有湿。长夏多雨,气候潮湿,所以易感湿邪,一般由外感雾露,久居湿地,涉水淋雨而来,此类为外湿。

另外过食生冷或凶酒太过,致脾运失职,以致造成水液停留不行,是为内湿。湿邪有重着、趋下、腻滞和容易阻遏e气机等特性,故其致病具有如下特点:

1湿属阴邪,容易阻遏气机,进而可损伤阳气。凡湿邪侵犯内脏,则湿滞于气机而发病。

2湿性腻滞、重着,故发病缓慢,病程较长,难以速愈。发病后,常感身沉重或头重如裹,此为湿邪阻遏e,清阳失宣。

3湿性趋下。一因地之湿气上蒸,湿从地起,所以湿邪伤人,多起于下部,

1】  外湿:

体痠关节疼痛,身重难以转侧,关节屈伸不利,头汗出,皮肤潮润,痛常停留一处不移,脉濡缓,苔白腻。如下肢疮毒,下肢浮肿,下肢关节肌肉疼痛等。

故《内经》说:“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又说:“伤于湿者,下先受之。”一因湿性重浊而沉降,故湿邪为病,常易由上而注于下,出现“湿邪下注”之症。

2】内湿:

1)湿阻上焦,多见头胀头重,胸脘痞闷,如痰湿阻肺,见胸闷、呼吸不利、咳吐粘痰等,

2)若湿阻中焦,湿邪侵及脾胃,损伤阳气,使运化功能失常,则常见腹胀饱满,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饮食不化,嗳气,口淡乏味而腻,口淡、大便溏,便稀、肢软无力,自汗出,有时觉有甜味,不思饮食,或饮而不多,且喜热饮,小便涩少,苔白腻而厚。

小便涩少,

3)若湿注下焦,则见足肿小便淋浊,大便反快,痢疾,及妇女带下等证。

故《内经》说:“因于湿,首如裹。”

4)湿性污浊。如白带、淋浊、湿疹及疮疡流水等,都属湿症。

3】湿的兼证:

1风湿:是风的兼证。2寒湿:是寒的兼证,全身疼痛,关节痛较重,行动不便,无汗,四肢浮肿,尿少而清,大便稀,舌苔白腻,脉迟。3湿热:发热心烦,口渴喜热饮,自汗,四肢关节肿痛,胸满,身黄如橘红,足冷小便黄赤而少,舌苔黄腻,脉滑数。4湿温:头痛恶寒,身重而痛,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舌白不渴,面色淡黄,脉弦细而濡。5暑湿:呕吐腹泄,发热汗出,胸闷,腹满,不思饮食,苔白滑,脉虚濡或虚涩。

4】辨湿要点:

辨湿证应注意其特点:

1如湿性粘滞,病易缠绵,并多固定不移。湿病大便易稀,小便少,不渴或渴不欲饮。

2湿性向下,病常在下。湿性污浊,故带下,疥疮流水,多为湿邪所致。

3辨湿证应辨其部位,在皮下,在肌肉,在关节,在上,在下。

4辨湿证应注意其性质,是内湿或是外湿。

5辨湿证应注意其兼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