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ted韩剧嘟嘟韩剧网:历史的叹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2:04:32

历史的叹息
――从鄂豫皖(红四方面军)整肃说起
袁真飞
  
  近来,偶翻徐向前元帅的回忆录《历史的回顾》,看到鄂豫皖苏区(红四方面军)整肃的一段,那长长的被害者名单,不仅令人毛骨悚然,更让人感觉到历史深重的叹息。
  事实上,这一段历史早有公论,甚至可以说,早在四十年代就应该不是敏感话题了,因为,当时的中共中央已经为红四方面军被整肃的将领们平反昭雪了。

    奇怪的是,在谈到这一话题时,却经常依旧语焉不详。最简单的例子,在介绍建国前牺牲的红色军事家时,我们经常看到是这样介绍曾中生、许继慎的死因的。曾中生,“1935年8月牺牲”;许继慎,“1931年10月不幸牺牲”给人的感觉是似乎是在前线战死的。而张国焘早就被定为共产党的叛徒,被他整死的人的死因尚且要说得如此模糊,那么其他的死于自己同志手中的人呢?关键是如果连面对已经过去七十年的陈年往事都不能坦然,如何面对现实?如何能够避免悲剧重演?
  所以,出于这些考虑,在阅读《历史的回顾》的同时,我也在阅读张国焘的《我的回忆》以及《张国焘年谱及言论》。我深信,从更多的角度,更容易接近历史事实本身。
  当然,不论是张国焘,还是徐向前,对于往事,他们的回忆,总是有利于自己的。这也是人之常情,不足为怪。因此,他们的回忆录,只能够作为参考来了解事情的经过。好在,《张国焘年谱及言论》一书,忠实记录了当时张国焘的真实想法。在他的回忆录中写到,自己是为了整肃红军的纪律,而且得到了徐向前、王树声、沈泽民、陈昌浩等多数人的支持。但本书却使他不能容忍不同的嘴脸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这样,历史的真相在历史的迷雾中便展现出自己真实的容颜。
  在这里,我不想再重述红四方面军有多少人死于非命,因为,相关的文章已经太多了。这里,我只想提一提,被张国焘引为同志的徐向前(在张的回忆录中,张国焘对徐有大量的赞美之词,和徐向前回忆录中动辄说张品行恶劣大异其趣),其妻程训宣,就被当时的保卫局以“改组派”的罪名杀害了,同时遇害的还有另一位被张国焘引为同志的王树声(在张的回忆录中也有大量赞美)的妹妹。此外,张国焘的两位同伙沈泽民、陈昌浩共同的妻子,曾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的高级将领张琴秋,也曾被关押,差一点就被害死。由此可见,当时斗争的残酷程度:已经到了连张国焘身边的人都受到威胁的程度,那么,公开反对张国焘的曾中生、许继慎、邝继勋等人,哪里还会有活下去的机会?
  为什么红四方面军会有这样的悲剧?徐向前是这样看的,第一,是张国焘的个人品质不好;第二,是当时的中央选派制不好。张国焘的个人品质不用说了,肯定不好,中央选派制也是不对头。不过我看主要问题恐怕不是这些。如果我们跳出红四方面军看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以及当时全国各地的各个苏区,对自己人的整肃和屠杀其实到处都在进行。同样在1989年被列为建国前牺牲的8名红色军事家之一的段德昌,是洪湖苏区的出色战将,他就死于自己的同志夏曦手中。

    这样,四大红军名将中,除了蔡申熙是战死的以外,其他三位均是死于内部整肃。联想起三十年代苏联的大肃反,以及当时苏联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控制,中国的这些大悲剧是否有其必然性?而在四十年代延安的“抢救运动”、枪毙作家王实味,五十年代的反右运动及至“文化大革命”,一路的运动下来,不停地有人身陷囹圄,不断的有人家破人亡。这些悲剧,与三十年代苏区的整肃有没有承继关系?作家白桦在回忆往事时说,七十年代末期他创作的戏剧《曙光》,写的是段德昌遇害的事,尽管,这部戏只能够在内部上演,但是前往观看的老将军们包括罗瑞卿大将,个个看了热泪盈眶。在刚刚经历了文革的大劫难,段德昌的个人遭遇早已不限于他个人,我想,老将军们从苏区的悲剧中看到了悲剧历史不仅没有在建国后结束,反而扩大了规模。这些为了理想奋斗一生的将军们怎能不悲从中来,黯然神伤?
  好在,历史终于翻过了最沉痛的一页。今天的中国,发展日新月异。可是,在我们远离了噩梦以后,新的一代对过去的事越来越淡漠,昔日的冤魂在远处的叹息也越来越模糊。然而,一个善忘的民族是危险的,因为她永远不能从悲剧中吸取教训,这正是悲剧可以重生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