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怎样录制屏幕视频?:赚钱致富第12招 头脑思考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3:52:28
赚钱语录    拿破仑·希尔在遍访当时美国最成功的500多位富翁之后得到一个结论:“思考即财富。”会思想的人,未必懂得思想的方法,正因为不懂得思想的方法,才使得我们不能走上致富的捷径。实证分享    有一个德国工人在生产一批纸时因为不小心弄错了配方,生产出大量不能书写的废纸。他被扣工资、罚奖金,并还遭解雇。正当他灰心丧气时,他的一位朋友想了个绝妙的主意,叫他将问题倒着看,看能否从错误中找出有用的东西来。于是他很快就发现这批废纸的吸水性相当好,可以用来吸干家庭器具上的水。他就切成小块,取名“吸水纸”,拿到市场上出售,相当抢手。这个错误的配方只有他一个人知道,他后来甚至申请了专利。就靠这个错误,靠他朋友出的点子,发了大财,成为大富翁。只要善于掌握一个思维技巧,从错误中去找正确,就能使人遇事在不能逆转时扭转局面;拿破仑·希尔认为:当别人失败了,你只需要一个正确的想法,紧跟以一个行动,你就可以成功。当你自己失败了你也只要转换一个正确的想法,紧跟以一个行动,你同样可以获得成功。    美国芝加哥比密歇根大道的一个地区现称为“富丽哩”。1939年,那里的办公楼群可说是日暮途穷了:一座座大楼只有空荡荡的地板,一座楼出租了一半就算是幸运的。这是商业不景气的一年,消极的心态像乌云一般笼罩在芝加哥不动产的上空。那时,你常可以听到这样一些话:“登广告毫无意义,根本就没有钱。”或“我们没有必要工作了。”然而就在这时,一位抱着积极心态的经理进入了这个景象阴翳的地区。他有一个想法,他立即行动起来了!    这个人受雇于西北曼助人寿保险公司,来管理该公司在北密歇要大道上的一座大楼。公司是以取消抵押品赎取而获得这座大楼的。他开始担任这件工作时,这座大楼只租出了10%。但不到一年,他就使它全部租出去了,而且还有长长的待租人名单送到他的面前。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呢?    新经理把无人租用办公室作为一个挑战,而不是作为一个不幸。记者采访他时,他介绍了他所做的事情:我准确地知道我需要什么。我要使这些房间能100%地租出去,在当时的情况下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因此,我必须把工作做到万无一失,必须做到下列5点:1          要选择称心的房客。2          要激发吸引力,给房客提供芝加哥市最漂亮的办公室。3          租金不高于他们现在所付的房租。4          如果房客按为期一年的租约仍给我们同样的月租我就对他现在的租约负责。5          除此之外,我要免费为房客装饰房间。我要雇用富有创造性的建筑师和内装工,改造我们大楼的办公室,以适合每个新房客的个人爱好。我通过推理得到:如果一个办公室在以后几年中还不能出租,我们就不能从那个办公室得到收入。我们到年底可能得不到收益,但这种情况总不会比我们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时的情况更糟。而我们的境况应该好,因为我们满足房客的需要,他们在未来的年份中会准时如数地交付房租。办公室仅以一年为基数,这是已经形成了的习惯。在大多数情况下,房间仅仅只空几个月,就可接纳新的房客。因此,得到租金的希望就不至于太落空。    在一所设备良好的大楼里,如果一个房客一定要在他租约满期的那一年的末了退租,也比较易于再租。免费装饰办公室不会得不偿失,因为这会增加全楼的股票价值。结果极好,每一个新近装饰过的办公室似乎都比以前更为富丽堂皇。房客都很热心,许多房客花费了额外的金钱。有一个房客在改建工作中就花费了22000美元。    亲爱的读者,我们很想请你现在回顾一下这个故事的始末。有一个人面临着一个严重的的问题。他手上有一座巨大的办公大楼,可是这座大楼9/10的办公室都是空闲未被租用的。然而,在一年内这座大楼便100%地出租了。现在,就在它的隔壁左右,仍有几十座大楼是空荡荡的。    这两种情况之间的差别当然就是每座大楼的经理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的思考方法和所持的不同的心理态度。一种人说:“我有一个问题,那是很可怕的。”另一种人说:“我有一个问题,那是很好的!”    如果一个人能够抓住他的问题尚未显露出真相的好机会,洞察它并寻求解决,那么,他就是懂得积极心态之要义的人。如果一个人能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想法,并紧接着付诸行动,他就能把失败转变为成功。富者秘诀    头脑思考法的关键是了解了两点:一是先理解了致富的含义,然后才能致富;二是致富首先要走出你的“舒适区”。    先来说说如何了解致富的含义。你相信吗?过着富有、成功的生活所付出的代价,并不比过着贫困、痛苦生活所付出的代价还要大。要做到这一点完全有赖于智慧、信仰与行动来达成。人人都可以致富,而一般人之所以不能富有,问题不在收入之高低,首先是在于他们是否能真正理解财富的内涵,能否正确认识对待金钱的态度。因为致富含义不是止于知识的传授,其意义在于真正能够改变读者的观念。    致富的原理,既不深奥也不诡谲,绝对是人人可办得到的,不少人也的确轻轻松松地成了富翁。我们认为:“如果你能明确财富的定义和致富的目的,成功致富就像走路一样简单。”    事实上,我们的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与习惯,完全与实际背道而驰,甚至有不少是违反人类本性的。因此,要能实现致富的理想,首要之务为破除一些“积非为是、根深蒂固”的观念、常识与习惯。而这些观念与原则,几乎没有一项可以轻轻松松打破,因此建议读者,除了反复思考外,更重要的是果断改变你的行为。    接下来说说如何走出“舒适区”。很多人没有思考致富,对这一点我们并不惊讶。假如你和大多数的人一样,你也就不会相信你是生来就有钱的。你被你的家人及朋友的那一套消极且限制潜能的观念所规划已有多年,大致上也已经接受了他们的舒适区(即他们对金钱的信念系统)而将之当做自己的了。他们帮你为你自己筑了一道墙,好让你生存在你的领域里:我们的舒适区就是我们的观念。我们所有的行动及想法都习惯于和这个内存模式相比较。我们的过滤器也就是为了要保卫此观念而创造的门槛。这些过滤器可以封锁、扭曲我们想要做一些前所未做、或已做过的事情的欲望。一个新的想法可以与之前的经验及资讯(观念)相比较,假如这个新想法是在我们的舒适区之外,在内心意识里便会升起一张警告的旗帜来警告我们:这个新模式非我们所有。只要是非我们舒适区里的事物,又都会引起压力。我们内在意识也就会封锁通往新目标的路,好让我们“安全无恙”;同时也会产生一股不自在的感受,一种不安全感,且产生恐惧。记住,恐惧可以定义为“错误的证据显现出真相”,除非对新的你而言,这个压力已经被转移掉了,否则将会导致不健康。为了要保持健康与成功,我们必须要调整内在的舒适区。    为了改变起见,你会想要瞧一瞧旧时慢慢灌输进来的项目--好扩大你的舒适区以便更能包容人世。下一步呢就是要删除掉一些没用的旧观念--你多余的包袱。你的内心世界打扫得越彻底,就越能加速你朝此路的顶峰走去:一个更充实、更健康、更有钱的生活。打从自娘胎出生后,你的资料建档速度便加倍了。随着年岁渐增,这个世界就变成你的导师,每一分钟都有新的学习经验,你便使用你的五种感官来将资料收入你的大脑中,用你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及味觉来扩充你的资讯。    举个简单的例子,也许你曾碰到这样的剧情:回想一下……当你还是个小孩,你最喜爱的叔叔送你一枚崭新的硬币。它反射着光,闪闪发亮,令你耳目一新。在你握住这枚不可思议的铜板时,可以感受到它的边缘。你不知道它尝起来像什么,便将铜板放进嘴里……冷冷的……有种不寻常的浓烈气味……它……突然间,一道尖锐的叫声将你从幻想中拉了回来。是妈妈的声音--是那种事情不对劲时的音调。你感到危险的气氛。她正在说“把那东西从嘴巴里拿出来:钱很脏的,你根本不知道那是打哪儿来的!”不在此刻,你便可能开始建立对钱的最早观念--钱是脏的。    在这个初期阶段,对多数事物而言,你的思想是空白的,毫无阻碍地敞开着的。每件事进入到思想中,规划出你的未来--将会左右你的生活的舒适或非舒适区。上述的剧情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让我们用那个说法:“钱很脏的。”大家教你要保持清洁;要远离那些会把你弄脏的东西。当你搞得脏兮兮时,你的爸妈便火冒三丈,而小孩子总是不断地在寻求父母亲的认同。在内在意识层里,既然钱是脏的,你的心里便会帮助你远离那“脏钱”。因此,你才会保持“干净”,爸妈也认可。然后,你便一直保持贫穷……或者只是“混日子”。所以,我们想要致富,必须从自身做出改变,走出我们所谓的“舒适区”,迎接挑战。致富谈1          力求万全。也就是说要做好两手准备,制订两套乃至几套计划,以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1920-1979年先后发生三次石油危机,石油价格猛增。在一次次冲击面前,西方许多企业倒闭,经营一片混乱。面对危机,日本一些企业则制订了两手计划。一是向石油大亨们暗送秋波,大献殷勤,以求确保石油来源;二是抓住人们追求低耗的心理,猛攻低耗技术产品,生产了用电子控制的节能型小汽车,价格仅为美国产品的一半。2          力求周密。所谓周密,就是要考虑到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做到算无遗策。无锡农民企业家许相民在经营中坚持周密计划,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他在开办河培养殖场时,利用生物链良性循环的道理,办了奶牛场、养鸭场。牛粪、鸭粪流入渔塘,为浮游生物提供了生长的条件,而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了理想的饵料。他养鱼也是采用立体式,上层养青鱼,中下层养鲫,充分利用了水面,比单养一种鱼的产量高出两倍多。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来这里考察,认为这是亚太地区的最佳模式。3          深谋远虑。即计划要符合市场和经营活动的发展,关照到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如1979年,中国放宽对家电用品的进口。当时欧洲和日本的厂商都想进入中国市场。但欧洲厂商一向认准香港高级消费者为销售对象,不重视靠薪金生活的一般阶层。因此许多欧洲厂商放弃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