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酷2014旧版本安卓版:书写《孙子兵法》的七个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00:52:53

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书法热”兴起,兵学圣典《孙子兵法》成为重要书写“材料”。军地各业不少书法人对其情有独钟,用篆、隶、楷、行、草五大字体书写《孙子兵法》并出版字帖或在不同场合举办展览的不在少数。载体除大量使用纸张外,还用金箔、石材、丝绸、木简、竹简等材料制成高档工艺品的。书法艺术同孙子兵法“联姻”,对弘扬兵学文化无疑是一件好事。

然,书法艺术毕竟有其自身特点,如何用书法表现《孙子兵法》,做到珠联璧合,相映成辉。笔者归纳了“七个问题”,向有关专家讨教后整理如十,供有志于书写《孙子兵法》的书法人参考。

一、使用哪一个版本比较权威

孙子名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孙武所著“十三篇”,上千年来,已经约定俗成了《孙子兵法》。时下,书写《孙子兵法》的人不少,但使用的版本不同。不说内容差异,单就字数看,就不一样,有清朝版5913字、《武经七书》版6045字的,还有其他版本6014字的,甚至还有7432字的,不一而足。表面看是个字数问题,实际上是做学问、作书是否严谨的问题。有关专家认为,《武经七书》本,虽然不错,但这个本子有个别字意思不明,甚至有错讹。宋本《十一家注孙子》,学术界比较认可。1990年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过一本吴九龙主编的《孙子校释》,加上篇目一共6072字,2000年再版。正文以影宋本《十一家注孙子》为底本,参考《武经七书》、日本樱田本、银雀山竹简以及其他历史典籍中对《孙子兵法》的有关记载整理而成,是孙子兵法研究会同仁着力校勘的,截止目前,应该说还比较权威。

二、怎样理解《孙子兵法》的内涵从而更好地表现它

《孙子兵法》是号称充满了东方智慧的“天下第一兵书”,“武经冠冕”,涉及面广,内涵丰富。作为书法人只有理解其内涵,悟到了“真经”,才能用毛笔用点画线条表现出来——成为书法艺术。如果根本不理解,或理解不深,不足,不够,匆忙去写,赶“时髦”去写,那是“抄字”,不是“书写”,也就谈不上艺术性了。时下,写者中,由于职业、年龄、阅历、文化素养的关系,真正理解《孙子兵法》博大精深内涵的并不多,多数处在“抄字”水平,出现的精品也不多。当然,要想真正理解其内涵,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许多人学习研究了一辈子,也不能说完全吃透了。2007年3月22日《光明日报》10至11版刊登了中国军事科学院战略部原主任、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军事理论专家吴如嵩教授的一篇文章《<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及现代价值》。文中择要提了四点:一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最理想的战略追求;二是以小的赢得大的胜利是孙子善战思想的核心;三是“令文齐武”是孙子治军思想的主线;四是相素的军事辩证法是《孙子兵法》的灵魂。有兴趣的书法人,可以参考一下。

三、如何处理好《孙子兵法》中的重复字

书法艺术,书圣王羲之主张“字字意别”——每个字的形态和意蕴都要不一样。《孙子兵法》中,重复字很多,以一个7355字的版本为例,“之”340个、“不”227个、“也”185个、“兵”72个、“有”51个、“曰”37个,其他的不一一列举,总之是比较多。这些前后重复多次的同一个字,用草书体、行书体书写似乎好办一些,用篆体、隶体、楷体书写,难度就很大,尤其是篆书。有关专家认为,对于败家子,用草体、行体书写,只要稍加注意,在运笔(平动、提按、绞动)、点画(粗细、长短、曲直、强弱等)、结体(长、方、横、扁、圆等)这三个主要方面有所变化、交叉变化,就可以做到前后不同,彼此不一。用楷、隶、篆体书写,难度相对大一点,但只要从上述三方面注意,也是可以解决的。用楷体书写,同一个字,前后看起来差别不大,但那些肉眼看起来差不多的字,实际上已经是不一样的了。书开篇第一“兵”字和书第60个“兵”字,感情、用笔、用墨等,肯定是有差别的了。

四、如何保持书写过程中同类感情的“连续性”

书法是抒发或日宣泄感情的艺术。经典书法作品,体现在字里行间的书者感情,例如愉悦、闲适、悲愤、哀怨、激烈等,基本上是同一类的贯串始终的。也就是说,同一幅作品中,一般不会出现前面显示快乐,后面转折成了愤怒。人的感情是复杂多变的,同一个人,因时间、时空、天候等不同,感情会起伏,会变化。有时在一个小时内,前后就不一样。《孙子兵法》按6000字计算,即便用草体书写,一两个小时也难以完成,用其他书体,费时更长,据说有人写了两三周甚至一两月。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人的感情肯定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种感情,程度也不一样。正由于此,有的同一书体作品,从头到尾可以看出用笔、字形、墨色等明显不一样,很难说是一件成功的艺术品。因此,书写《孙子兵法》,在“旷日待久”中,如何保持自己感情的“连续性”,使作品前后浑然一体,成为“一幅”完事的艺术品,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有关专家说,当年孙武书写“十三篇”,一共用了多长时间,不得而知,也许两三个月,也许半年或一年。这样说《孙子兵法》过程,是想说明,如今书法人,不论用什么字体书写,也不要想一气呵成几千字的《孙子兵法》。这就存在如何保持感情的连续性,使作品前后浑然一体的问题。专家认为,几千个字不是在同一天完成,前后浑然一体,没有超人的神力难以做到。但“十三篇”中每一篇——平均460字左右,做到浑然一体,虽然也有难度,但经过卓绝努力,是可以做到的,也是应该做到的。如果一篇都做不到,那就不好说是艺术品,起码不是精品了。

五、用什么字体书《孙子兵法》比较适宜

截至目前,从全国范围看,用篆、隶、楷、行、草五大字体书写《孙子兵法》的书法人都有。用一种字体书写的占多数,用行草体书与的占多数。也有一人用两种、三种、四种、五种书写的,下的工夫很大,精神令人感动。便不能不遗憾地指出,一个书者用多种字体书写的作品并不都能入眼人心。按照内容决定形式的艺术规律看,《孙子兵法》中的汉字,用什么形式——书体表现,总有一种是最佳的和内容相匹配并能对内容起到“增辉”作用的,用哪一种字体比较适宜些呢?

有关专家认为,用篆、隶、楷、行、草五大字体书写都可。《孙子兵法》成书流传以来,用各种字体传抄的都有。这就说明孙子兵法,各种职业的文人都可以写,各种字体都可以写。从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看,从人们审美观的发展进程看,为了和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相适应,用行草或草体字表现《孙子兵法》,似乎更适宜些。当然,这只是个人看法。专家的建议是,不管用何利字体书写,都要注意把握好文字内涵和自己擅长书体的关系,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才可能出精品。一个人用多种书体写,精神令人尊敬,但每种书体都写成精品,难度太大,不大现实。补充一点就是,《孙子兵法》是用汉字书写的文章,但它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章,是具有浓郁军事色彩的“兵法”,写的是“国之大事,生死存亡之道”以及将帅的作用和应具备的素质,需要掌握的谋略等。总之,说的是与“军队”有关的事。而军队作为武装集团,具有威武、严肃、整齐、统一、灵活、机动、紧张、激昂、惨死等等特点,充满着黄沙百战穿金甲的沙场气氛、还我河山的爱国情操、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英雄气概、古来征战几人回——前赴后继的大无畏精神。书法人在确定用某种字体书写时,如果能够考虑到这些“军味”特色,相信会表现得更好些。

六、使用毛笔、纸张、墨水上有什么值得注意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和武器结合出战斗力,人和文器结合出创造力。毛笔、纸张、墨水的性能如何,对书者艺术水平的发挥,起着关键作用。王羲之之所以写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使用了“鼠须笔”。书写《孙子兵法》,是项“浩大工程”,字数多,所用时间长,实践中,用笔、用纸、用墨甚至装裱都要考虑。笔用秃了怎么办,纸张需要连接怎么办,墨水今天用完了明天怎么办等,都要谋划在先。否则,难以做到善始善终。现实生活中,有人的“工程”,要么是“上下不衔接”,要么是“半拉子”,要么是“烂尾楼”。这首先与书者的决心毅力有关,其次有的就是因为“文房四宝”不凑手。

有关专家认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书法人,他决定要书写《孙子兵法》,按一般规律讲,一定是个具备了一定功夫的人,否则他不敢下这么大的决心。从另一角度讲,他也一定是一位有书写实践经验的人。对于用笔、用纸、用墨,肯定有一套自己成熟的做法。就拿用笔来说,他肯定会准备好得心应手的同样型号、质量和性能的许多支毛笔,以便接续使用,不至于造成前后不一。用纸、用墨也一样。

七、如何衡量书写《孙子兵法》一幅作品的整体水平

衡量书法艺术水平,见仁见智,没有硬性标准。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结合到用《孙子兵法》的“汉字”展现书法艺术来说,应该有个“杠杠”来衡量一幅作品的整体水平,笔者向有关专家讨教后,提出仅供参考的“四条”:一是要选准版本,版本不对,使用的“建筑材料”不对,所盖的书法艺术大厦,“孙味”就不浓。二是整篇每个字都要书写准确,不准确甚至有错别字,犹如使用了破砖烂瓦,那建筑就难以成精品了;现实生活中,曾经看到,有书者写了孙子一句话或几句话,就有错字、别字、漏字出现,令人难以恭维。三是要尽可能地体现出“一气呵成”。虽然不是“一气”写成,而是“多次”“多气”写就,但要注意体现出“一气呵成”,看不出“断气”来,起码在“十三篇”的每一篇中,不要“断气”,心理把几百个字在风格上融为一体;“不断气”,是书法艺术吕的起码要求。四是有书者个人的艺术追求或艺术风格,能够让人眼睛一亮,哪怕稍微一亮,而不是司空见惯的“大路货”,更不是“状若算子”的“描红篇”。

摘自书法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