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校园剧:武昌历史文化老街昙华林【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6:46:21

 

      武昌昙华林(街)位于老武昌东北角,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全长1200米,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扩建定型后逐渐形成的一条老街。

     漫步昙华林,看似清静的老街,背后不知隐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秘密。

 【网摘】昙华林有50多处百年以上的近代历史建筑。老教堂、老医院、老学校、老民居、老城墙……这里隐没着西方传教士在汉设立的最早的文华书院(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和天文台、修建于1895年的仁济医院、石瑛故居、钱基博(钱钟书之父)老宅、瑞典领事馆等众多近代历史建筑。

 

  优秀历史建筑——仁济医院,属文艺复兴式建筑,为英国传教士所建。 

 

【网摘】仁济医院的建筑是中西合璧式样的砖木结构,既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廊柱,又有中国式样的下沉回廊,附楼石拱门的浮雕图案也很别致。


   优秀历史建筑——瑞典教区(旧址),属北欧风格建筑,1890年建成。抗战期间,瑞典领事馆曾迁入教区,于1952年闭馆。现为居民区。从外面看,其内杂乱,但老建筑的轮廓尚在。

    优秀历史建筑——基督教在湖北的第一所教堂崇真堂,属哥特式建筑,为英国基督教传教士杨格非1864年创建。新中国成立后,该堂成为武昌“三自”学习中心之一。

 

   优秀历史老建筑翁守谦故居,属中西合璧式住宅建筑,建于1912年。翁系福建人,曾为北洋水师官员。中日甲午海战,兄弟多人战死,故隐居埋名,弃官从佛,居北京。1912年回武昌定居于此屋。2005年,武昌区政府将此屋列为“优秀历史建筑”。

   如今里面开设着一家汉绣店。看到一篇博文,记述附近一家幼儿园,老师带着孩子们到这里参观“绣娘”们刺绣,孩子们还在“绣娘”的指导下体验“刺绣”艺术。孩子们大呼好玩。


     昙华林32号,是一处优秀历史建筑,但我来昙华林多次,总是看到大门紧闭,不知内面是啥样。


    【网摘】昙华林32号,是一栋独门独院欧式洋楼,保存较完好,在这里曾经拍过电视剧。从门里看天井,彩色玻璃、雕花栏杆,无不显示出异国情调。共进会领导人刘公,在这幢老房子里,领导赵师梅等湖北工业中学堂的三位青年学生,设计制作出了辛亥革命军旗——“九角十八星旗”。

 

    昙华林有很多历史建筑,中西合璧的欧式风格,其内大多入住艺术家或者艺术品店铺。现在这栋楼里开设的是“杨小婷汉绣研究室”。

   【网摘】据了解,汉绣是中国最古老的刺绣艺术,早在战国时期就流行于楚地,已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传承至今,却因种种原因,不少针法面临失传境地。被称为“楚天才女”的学院派汉绣大师杨小婷,是湖北最年轻的工艺美术大师,她钻研多年复活了“游针绣”手法,作品《哀悼》曾获得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最佳创意奖。

    汉绣基地每周六下午举行免费讲座,提供绣场和培训,以吸引各处刺绣爱好者前来学艺,旨在培养更多汉绣人才,让武汉“处处有绣娘”。

   汉绣,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刺绣工艺之一。历史上曾经兴盛,后来则渐渐衰落,许多传统针法面临失传的境地。武昌区政府决心振兴古老的汉绣艺术,大力扶植“汉绣”业,不但请进汉绣工艺大师杨小婷开办研究室,而且引进多家汉绣店。汉绣,如今已成为昙华林艺术村的一张名片。

  

昙华林街,一路走来,各种新奇的店铺让游人应接不暇。  


   北京有798艺术区,有南锣鼓巷老街,……而今日昙华林则有它自身的特点,荆楚汉味浓郁,从这点来说,昙华林毫不比北京的艺术区和历史文化老街逊色。

石之乐,乐在其中。


木雕手艺落户昙华林

河北的石雕也来昙华林了

“叁零捌”,不知是什么艺术店铺?





文化味十足的店子

紧闭的大门内会不会藏着什么历史故事呢?




经过修整后的昙华林,环境清幽,到处透着一种悠闲。




    昙华林小学的校门改建成中国传统式的建筑格局,不知道的人会以为这里是一处园林呢。

店子的名字非常艺术
 

这里正展销着陶瓷工艺女艺术家们的精巧作品,每件的价格都不菲。高的达到一万元以上,最低的也要好几百元。每件都是唯一的创作。



   浓浓的文化氛围充溢着一千多米的昙华林街,我们为武昌昙华林历史文化老街骄傲,中国乃至世界像昙华林这样身居大都市而至今仍本保持着历史面貌的老街并不多见。要认识武汉,不来昙华林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