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晓关乡村爱情:专家视角:从三节小学数学分数课看合作学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8:00:47
 页面加载中……
100%
  • 山东省教师教育网
  • 齐鲁名师
  • 齐鲁名校长
  • 师友社区
  • 资源库
  • 搜索

梁金山(学员)

高中数学济南市高中数学7班

便捷导航:进入工作室退出

第一阶段平台使用问题汇总及通告 (7-17 15:01)关于视频会议系统测试的公告 (7-20 09:59)关于视频点播系统测试的公告 (7-19 17:04)第一阶段平台使用问题汇总及通告 (7-17 15:01)关于视频会议系统测试的公告 (7-20 09:59)您现在所在的位置:2011年山东省高中教师全员研修 > 指导教师工作简报 > 简报内容
专家视角:从三节小学数学分数课看合作学习

2011年7月20日 16:00

 

从三节小学数学分数课看合作学习

——基于教学伦理学的合作学习案例研究之二

新闻组  刘玉静

怎样的合作学习才是道德的?衡量合作行为是否有效的原则是什么?合作学习有效实行的伦理标准或尺度又是什么?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到了英国教育哲学家R.S.彼得斯在其著作《伦理学与教育》提出的教育的两大标准即:传授有价值的东西并以合乎道德的方式进行。下面,我们通过另一位哲学家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来进一步理解这个问题。这一次,我向大家介绍的案例是三节小学数学分数课。

首先,各位老师需要掌握一种理念:合作是一种交往,但交往不等同于交往行为。哈贝马斯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交往活动都可以称之为交往行为。他把人类的行为区分为四种类型:目的论行为、规范调节行为、戏剧性行为与交往行为。“第一种,把交往看成是仅仅实现自己的目的的人的间接理解;第二种,把交往看成仅仅为了体现对既存规范的认可者的争取共识的行为;第三种,把交往看成是吸引观众的表演交往”,第四种交往行为则把交往看作是在“主体间的理解与相互认可的约束力中显现出来的”。前三种行为方式的概念表明的是不同交互活动的参与者为了不同的客观有效目的性行为而进行的交往,如以自我利益为目的的合作,以行为规范为目的的合作和以达到观众信任为目的的观众与演之间的合作等等。这些交往活动的表现形式大多是竞争的抑或虚假的,因此也是非道德的。与其相比,交往行为的目的是一种合作化的目的,或者说,交往行为的目的在于主体间相互理解基础上的合作。“交往行为的目的就是一种相互合作化的目的,或者说,它的目的就在于相互合作。”由此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的合作行为都是道德的,要认识到各种行为不同的目的特性。依据他的理论,我们将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交往分为三种交往形式:控制式交往、表演式交往与理解式交往。结合三节小学数学分数课的案例我们一起来理解这三种提法。

一、控制式交往:主体之间的不平等合作控制式交往以“传统知识论”为理论基础,认为知识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以及“价值中立性”。知识的客观性是其假设前提,这种客观性表现在其正确性和不变性上。教师是作为真理的代言人,所能做的是以知识的化身来向那些缺乏知识或者拥有不正确知识的学生传递“真理”。这种观点往往把学生看作需要填充的容器,教学的任务就是用知识来填充让合作以道德的方式进行容器。如此导致的结果是,把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变成了对学生所拥有“知识”的评价,即用“知”来衡量“学”。此时,学生知、情、意、行四大领域被简化为对“知”的评价。在这种考评方式下,人们试图了解的是学生最终掌握的知识,即考试分数。至于体验过程的苦与乐、获得方式的真与伪、学习方法的简与繁等等,都被分数的“光辉”所遮蔽。受到传统教育思维与理念的影响,合作学习虽然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已为大部分教师所熟知,甚至在许多课堂上都是言必称合作学习,但究其本质这种合作却仍然是一种控制式参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师之间在合作的名义下自行其事,既没有合作的条件也没有实质性合作的空间。这里,以我亲身听过的一节小学数学“分数”课为例加以说明。

任课的张老师40多岁,教育背景为师范生,后参加过专科的高师培训,对合作学习只有一些简单了解。因为教学条件的限制,合作小组的成员仍旧是以前后位的形式座序。上课后,张老师要求“:根据教材,以小组为单位预习分数的基本定义,然后回答提问。”过了一会儿,张老师问:

“有哪位同学能回答一下分数是什么?”

“分数就是……”

“很好!下面小组成员讨论一下1/3的意义是什么,哪个小组准备好后,就举手示意。”

此时,坐在我旁边的一个男生在做习题时,因为始终没有明白分数中单位1的意义,答案写了擦、擦了改,同伴做完后,他不得不去参照别人的答案。恰巧张老师提问到这名学生,当他把小组合作同伴的答案说出来时,同样得到了老师的认可,虽然他并没有真正掌握分数的意义。从这节合作学习课来看,教师既没有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也没有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后来,在与张老师交流时,张老师认为“:其实在没有出现‘合作学习小组’这个名词之前‘小组’的形式就一直在用。比如以小组为单位交作业、打扫卫生、做值日等等”。表面上看,这种形式与我们所提倡的“小组合作”是一样的,也是按照合作学习的操作程序和步骤来进行,但实质上两者却有着本质差别。仅仅从实施过程上看,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在最终评价时,前者是依据个人的表现来评价个人,其好坏与小组中其他成员无关;而后者则是在随意抽取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的作业、问题的回答来评价小组的整体成绩,这样在小组中任何一个个体的利益都与其他个体的表现密切相关。此外,张老师在课堂上所使用的小组讨论的方式也值得进一步探讨。小组讨论是一种比较经典的教学方法,而合作学习强调的是一种教学策略与生活方式。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著名学者、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曾经比较形象地把如何创造合作学习情境的过程比喻为“剥洋葱”。[4]他们认为,教师们是一层一层地学会如何组织合作学习活动,最后达到其核心目的。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包含了丰富的实质性内容,需要我们进行认真地研究和探索。

因此,合作学习不同于小组讨论,两者有着本质区别。两者的差异可从下表的比较中看出。但我们的老师似乎并没有将上述理论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如一节小学六年级英语课中,教师介绍了一些重要节日的英语表达,然后提问“What’s your favorite day?”同时让学生展开讨论。同学之间,一问一答。这种类型的合作在中国当前的合作学习课堂上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笔者认为,这样的学生活动充其量只是巩固练习,老师的讲话、课堂讲授和学生的被动学习支配着所谓合作,这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因此,这种形式下主体间的交往是不合作,是非道德的交往形式。

二、表演式交往:主体之间的虚假合作

表演式交往中的教师活动就是抒发自己的意图、思想、观点、愿望和情感,并在学生群体内进行引合作学习小组与传统学习小组的区别导,以期感染学生的主观愿望和情感体验。这种方式决定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是观看者、参与者与共鸣者。在这一方式中,教师不需要学生的反馈,即便有学生发表意见,那也只是为了验证自己表演的感染力与透彻性。这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减弱了预设知识及其教材的教学意义,至于是否运用、在什么时候运用以及以何种方式运用教材资源,要看具体教学表演情境的需要。合作学习迎合了教师表演的需要,所以在通常的公开课比赛中,合作学习往往成为教师的首选。在2007年全省公开课比赛中,我做为评委参与到了这项活动中,在一节小学四年级“分数”课的分开课上,老师这样来进行教学导入:

“如果今天小朋友过生日,那么同学们怎样分蛋糕呢?”

一位学生说:“我先把蛋糕分成两等份,一份自己吃,另一份再分成两等份,给爸爸妈妈一人一份。”

老师接着问:“你为什么这样分?”

“因为我过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是这样分的,我现在这样分就省得爸爸妈妈麻烦了。”

老师显然没有想到这个学生会这样解释,匆忙之间回答:“噢!这位同学很聪明,认为这样分为爸爸妈妈省去了许多麻烦。”

……

课后,我与这位老师在论及这位学生的回答时,讲课老师是这样解释的“:当时我太紧张了,也没想到这个生会这样回答。再说,一节课的教学任务非常紧张,尤其是在公开课比赛中,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有时间限制,所以也不可能有多余的时间去想那么多……”

这位老师的观点与合作学习的课堂情境可以说就体现了一种表演式合作。这种合作形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随着上课而开始,随着下课而结束。至于为什么要合作学习、怎样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等问题,大部分教师仍缺乏系统的认识与准确的理解。我们认为,如果生生之间的合作是以自我利益为目的的合作,以行为的规范有效性为目的的合作以及以达到观众信任为目的的观众与表演之间的合作,那么,虽然这些合作在形式上是以合作的名义展开的,但由于其目的是不道德的,用哈贝马斯关于行为类型的理解来看只能被称之为策略性行为。在这种行为中,“行动者唯一感兴趣的是成功,即他们的行为效果或后果,他们将通过外在的工具来力图达到他们的目标。这样相互对待的行为是策略性的。在这种情形里,主体间的行为协调程度取决于与他们的自我中心性功利计算吻合的程度。合作的程度与稳定性为参与者的利益观所决定。”如果参与者的利益是以外在的后果为标准,就会有两种不道德的现象发生:一是合作会随着外在效果的结束而结束,其稳定性与合作程度会相应地受到影响;二是参与者会通过外在的工具来达到他们的目标,从而使合作发生异化。这种策略性行为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他们非常明白自己上课的“任务”,并且知道自己怎样做才能顺利完成学校及教师交给他们的“任务”,可以说,他们之间是伪合作;对于教师而言,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而不是学生道德品性的发展,这会导致教师之间的自行其事、不闻不问,可以说,他们之间是不合作。因此,这种表演式的合作在本质上是不道德的。

三、理解式交往:主体之间的有效合作

不论是控制式还是表演式的合作学习其共同特征是以单个行动主体为中心,而不是交互主体;参与者的行为计划是按照自我中心的成就来计算的。“相反地,如果参与行为者的计划不是按照自我中心的成就计算,而是因相互理解而形成合作化的活动,那么,这种行为就是交往行为。在交往行为中,参与者不是首先以自我的成就为取向,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追求他们个人的目的。”合乎道德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行为就是一种交往行为。相互理解是交往行为的本质。哈贝马斯认为,“交往理性在主体理解与相互认可的约束力中显现出来。同时,它制约着普遍的生活方式。”因此,交往理性并不存在于孤立的主体心灵中,而是存在于不同主体的交往实践或生活世界中。通过对交往理性的深入分析,哈贝马斯提出了交往的四项基本条件或有效性标准,即说出某种可理解的东西、提供(给听者)某种东西去理解、由此使他自己成为可理解的,以及达到与另一个人的默契。哈贝马斯将上述四项基本条件或有效性标准分别概括为:“可领会性”、“真实性”“、真诚性”和“正确性”,认为“一个交往行为要达到不受干扰地继续,只有在参与者全部假定他们相互提出的有效性要求已得到验证的情况下,才是可能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师生、生生交往,作为交往实践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需要遵守这四项条件或满足这四条标准。

在此,我们仍以同一节小学数学“分数”课展开分析(根据录像资料整理而成)。

老师带了许多花花绿绿的纸,有圆形的,有长方形的,有正方形的,有大的有小的,一上课就发给学生。

“小朋友,这个圆形像不像你们过生日吃的大蛋糕?小朋友过生日,是不是要把蛋糕分成几份,让爸爸妈妈也一起吃?现在,请小朋友把手中的蛋糕分一分,和爸爸妈妈一起吃好不好?”不一会儿,小朋友们都分好了。

一位学生说:“我先把蛋糕分成两等份,一份自己吃,另一份再分成两等份,给爸爸妈妈一人一份。”

“这个小朋友吃得比爸爸妈妈都多,是这样吗?”

这个学生点点头:“我妈妈就是这样分的。”

老师:“这个小朋友很幸福,他的爸爸妈妈很爱他。来,大家为这个小朋友鼓鼓掌。”掌声响起来,老师顺势引导:“小朋友,你爱不爱你的爸爸妈妈?”

“爱。”

“那好,下次吃蛋糕能不能让爸爸妈妈多吃点。”

学生点点头:“好的。”

老师又问“:那还有没有其他分法?”

“我把蛋糕分成三等份,三人一人一份,大家吃得一样多。”另一个学生说。

“啊,这个小朋友很爱自己的爸爸妈妈,来,大家再为这个懂事的小朋友鼓掌。虽然他吃的蛋糕没有刚才那个小朋友多,但生日一样过得很开心,因为他的爸爸妈妈知道自己的孩子长大了。”

“同学们想一想蛋糕还有什么分法?”

“老师,我还可以把蛋糕分成五份,让我好两位好朋友一起来分享。”

“同学们,这位同学的蛋糕分成了五份,他自己部分就是1/5。他现在吃的更少了,可是我相信他会更开心,因为有更多的朋友一起和他分享了快乐!”

……

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在学会了更多分数的基础上,又学会了与更多的人去蛋糕去的感受和经历,这时候引导还没有结束,这位老师继续问:“同学们,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可以分享的呢?”

一位同学说:“老师,伞不可以分开用!”“被子也不能拆开盖。”“桌子也不能分开用”

……

这个时候,老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对,我们生活中就是这样,有的东西可以分享,可是有的东西必须要一起用才行,所以,我们要学会分享的同时,还要学会什么?”

“合作!”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看完这个案例,我的感触是十分深刻的:这位老师是来自香港的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当时以这节小学数学分数课所要说明的问题是:我们的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决定我们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而这也是我想与各位老师通过这个平台交流的主题。同为小学数学“分数”课,同样都是以“过生日”为主线,这位小学数学教师却为我们呈现了知识教学与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良好结合。这位老师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关系最亲近的爸爸妈妈入手,从爱自己最亲近的人——爸爸妈妈来激发学生的道德潜能。学生道德潜能的激发是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做到的,是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做到的。对于合作学习而言,除了通过合作促进学生的学习、“向学生传授有价值的东西”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型人格,这种人格表现为一种兼容并包、宽容大度的态度,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优、缺点)并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选择与成果并能为他人着想等等。以“合乎道德的方式”进行就是指以平等、真诚、人道的方式促进个体间的合作,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在这里,我们始终要向大家强调的理念就是:学会合作需要的不仅仅是技能,更是态度,合作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没有合作学习的意愿与品质,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合作学习。

点击:234评论:59

评论列表

临沂第十八中学韦健30 分钟 前IP:58.57.*.*回复

拒绝表演式交往,拚弃虚假合作,合作需要的不仅仅是技能,更是态度,合作本质上是一种文化。

指导教师王娟1小时 前IP:222.135.*.*回复

学会合作需要的不仅仅是技能,更是态度,合作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没有合作学习的意愿与品质,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合作学习。

高唐县第一中学徐磊1小时 前IP:61.133.*.*回复

以“合乎道德的方式”进行就是指以平等、真诚、人道的方式促进个体间的合作,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合作需要的不仅仅是技能,更是态度,合作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学会合作更是一种成长。

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王昌永2 小时 前IP:218.59.*.*回复

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决定我们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平度市第六中学王泽秀2 小时 前IP:60.209.*.*回复

可见教师的素养与品质将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一生。

平度市第六中学王泽秀2 小时 前IP:60.209.*.*回复

授课过程中如此和谐的融入分享与合作的意识培养,确实高。

滕州市第七中学杨列义3 小时 前IP:112.248.*.*回复

学生道德潜能的激发是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做到的,是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做到的。所以,我们要找准我们教学的定位。

指导教师赵博3 小时 前IP:112.225.*.*回复

好文章,尤其是那些例子,很精彩.

新泰市第一中学孟四美11 小时 前IP:222.132.*.*回复

学会合作需要的不仅仅是技能,更是态度,合作本质上是一种文化。

曹县第一中学仵玉华11 小时 前IP:113.122.*.*回复

合作学习培养的是技能,是态度,让学生体验合作的文化本质。从小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指导教师蔺增华12 小时 前IP:218.56.*.*回复

合作学习确实需要功夫磨练。

指导教师崔佃金12 小时 前IP:124.134.*.*回复

学会合作需要的不仅仅是技能,更是态度,合作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没有合作学习的意愿与品质,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合作学习!

新泰市第一中学岳公亮14 小时 前IP:222.132.*.*回复

合作学习培养的是技能,是态度,让学生体验合作的文化本质。

肥城市第一高级中学井绪伟15 小时 前IP:124.130.*.*回复

回归课堂就是符合课堂实际,要效率,要效果,加强集体合作。

安丘市第二中学马廷宝18 小时 前IP:221.1.*.*回复

课堂教学就应该回归到这样的形式

指导教师王红梅18 小时 前IP:218.56.*.*回复

教师的专业发展决定我们课程改革能否成功。

指导教师孟庆利19 小时 前IP:221.1.*.*回复

以“合乎道德的方式”进行就是指以平等、真诚、人道的方式促进个体间的合作,培养学生学会合作。

冠县武训高级中学马晓健20 小时 前IP:112.241.*.*回复

好的老师,不仅教孩子知识,而且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

青岛二十五中李娜20 小时 前IP:124.129.*.*回复

合作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我们常常拿来当做一种形式 ,的确需要深思啊。

威海市第二中学王丽圆22 小时 前IP:123.128.*.*回复

通过专家的解读,我们能看的更远。谢谢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相关法律(10-200字之间)取消回复正在提交评论,请稍候…

本次研修共有 班级数:1094 学员数:101759 作业数:734943 评论数:8532572 最后统计时间:2011/7/22 10:13:25本次研修访问量:42339054 在线人数:30029©2008 - 2011
山东省教育厅 师范教育处 主办
齐鲁师范学院 承办
山东新世纪网络教育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电话:0531-86401219
邮件:yxjszc#163.com(请将#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