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堂将军的孙辈:十三、利用十二经脉治病必须联系祝华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4:38:16
十三、利用十二经脉治病必须联系
阴 阳 两 性 的 脉 象 诊 断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曰:“凡将用针,必先诊脉,
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说明将在用针之前,医者必须
首先诊察脉象,根据脉象所呈现的虚实以及病症的轻重情
况,才可以相应地决定出调治方法。《灵枢·终始篇》云:
“人迎三盛,泻足阳明而补足太阴,二泻一补,日二取之,
必切而验之,疏取之上,气和乃止。脉口一盛,泻足厥阴
而补足少阳,二补一泻,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疏而取
之上,气和乃止”。据经上所论述的“人迎脉三盛”。当
补足太阴脾经而泻足阳明胃经;“脉口脉一盛”,当补足
少阳胆经而泻足厥阴肝经。这就充分说明了未经过诊察
阴、阳脉象盛衰之前,而预先就决定出所取治某经某穴的
40
http://www.klrs999.c n / 快乐人生久久久hbtmxy制作
处方是不符合古圣治法的。
贫道多年以来在研究探讨中体会到,人体患病其“十
二经脉”的运动有所变化,其手足三阴三阳经脉,也并非
常存固定的盛衰状态,所以在诊、疗上若要做到合理合法
调治人体十二经脉的疾病,首先就必须要通过诊察阴、阳
脉象的虚实之后,才能根据阴阳两方脉波的虚实现象,来
决定出应该调治某经脉或某某穴位,又才能根据阴、阳脉
象的盛衰表现,以确定施行或补或泻的调治针法,即是遵
守古圣人诊疗结合的正确治疗规则。
参阅后世各针灸家的书籍中,皆缺少阴、阳两个方面
的脉象诊断,都只着重于“某类病证”即预定有“某些经
验穴位”的组方,并倡导各个穴位的“经验效果”等等,
所以在各穴位上却总结了很多经验。
各针灸书籍虽然也论及脉象诊断,多只论述了两手的
“寸口脉象”而已,故后世以来的“针灸书籍”中论脉象,
仅只有“阴经方面”的脉象诊候,却没有“阳经方面”脉
象诊断,因而就形成不周全的阴阳诊断。
《灵枢·经脉篇》论手太阴的肺经脉云:“盛者寸口
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再如论手阳
明的大肠经脉云:“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
小于寸口也。”这说明古圣们诊脉,全是用阴、阳两方的
脉象相对照,按大、小、盛、衰以确定阴阳经气的虚实。
所以贫道遵守古人圣法诊察“脉口、人迎”的阴阳动脉,
在诊断治疗上疗效甚高,故认为应承继先圣的诊法,即可
减少误诊。
41
http://www.klrs999.c n / 快乐人生久久久hbtmxy制作
现以大、小脉而论:如诊得“人迎”的阳脉大而“脉
口”的阴脉小,便可确诊为“阳经的能量盛、阴经的能量
衰”;若诊得“脉口”的阴脉大而“人迎”的阳脉小,便
可确诊为“阴经的能量盛、阳经的能量衰”。如果诊得“脉
口、人迎”两方皆呈现盛大的脉象,只可诊断为“阴阳的
经气皆盛”,就不能确诊阴、阳两方而谁胜谁负了。因此
故“大脉”若失去“小脉”来相互比较,亦就失去了“对
照”依据,那用何作证据以确定其为“大脉”呢?所以“脉
口的阴脉”若失去了“人迎的阳脉”来作相互比较,也就
失去了“对照”依据,那用何作证据来确诊阴阳两方而“谁
盛谁衰”呢?所以,必须有对立面,才能有完整统一的辨
证方法。
经云:“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又云:“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阴虚
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这以上说明的种
种有“原则的施治”,全要依靠诊断“脉口和人迎”以权
衡三阴、三阳经气的盛衰之后,才能胸有把握的去施行调
整阴、阳次第的补泻针法,即是正当的诊、疗规则,否则
就遗弃了古圣先哲们的正确诊疗规则。因为不是依据“脉
口、人迎” 的阴阳脉象盛衰而施行补泻针法,即是盲目
的“施用补泻”,故失去了“人迎脉”的诊断是十分可惜
的。
《灵枢》经是针灸疗法的鼻祖经典,其中具备着天、
人合一的道理,真正是道合太虚,理应人体,实乃举世无
双的“中华瑰宝”。如能遵守古训诊疗治病可起沉疴,其
42
http://www.klrs999.c n / 快乐人生久久久hbtmxy制作
利益人类功德无量。
故贫道于研读之前,必虔诚敬意稽首顿首以致礼,亦
望未来同仁不可轻视。如果用针灸调治疾病,定要恢复古
圣阴阳对立的“脉口、人迎”诊法,所以必须将阴、阳脉
象诊断与“十二经脉”的道理结合起来,才能正确的辨证
施治而运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