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一炮成功:月穷日尽连双岁 一夜增寿跨两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5:40:55
  月穷日尽连双岁 一夜增寿跨两年

  除夕,整个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天。北京人俗称大年三十儿。 这天到处都是喜庆气氛,家家会在大门上贴出大红春联,贴门神,屋里屋外还要贴上挂钱、福字……

  人们更要把自己捯饬一番,不论男女,一大早就会穿上新衣服,女眷们也将提前准备好的鲜艳夺目的绒花戴上,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这些绒花有福寿字、双喜字、聚宝盆和蝙蝠等形式,均系全红色,有的配上小片金纸的装饰。 “绒花”与“荣华”谐音,求谐音吉祥,戴绒花即为求荣华富贵之意。

  据说,绒花的起源还与唐代杨贵妃有关。相传杨贵妃鬓角有一颗黑痣,常将大朵鲜花戴在鬓边用以掩饰。而鲜花容易枯萎,她就命人制作出仿鲜花颜色的绒花。后来绒花的制作工艺不断发展,越制越精,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境界。

  再贫困的人家,这在一天也会有所表示,就像《白毛女》中贫穷的杨白劳,外出躲债到大年三十,回家时也不会忘记给喜儿扯上二尺红头绳。老北京人们历来将“年夜”视为正式的年禧,因为它具有“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特殊意义,所以许多辞旧迎新的重大仪式都在这天举行。

  大年三十儿的祭拜一般都是从正午前就开始准备了。供桌上燃起香烛, 这20多天的准备,几乎都是为了除夕。大致梳理几项主要内容有:

  ◆佛堂供品桌上分,“九堂”“五供”为最尊

  老北京人家,几乎家家都有佛龛或神像,所供之神有佛祖、观音、关圣、财神等。不过佛堂的规模相差悬殊,有钱人家可能是一层小楼,或一间正厅,而贫苦百姓可能只有一个小佛龛。不论佛堂规模大小,到年禧,要在佛龛神像前上供。供桌也叫接桌,供品有蜜供、套饼、面鲜、水果、百果、花糕、年糕年饭、素饺子或馒头等蒸食、素炒菜等。家宅六神,如灶王、财神、土地等都要上供、烧香。

  最尊贵的供品为“九堂”,即9类供品,大概有:猪头、雄鸡、羊肉、馒头、蜜供、套饼、面鲜、水果、百果、花糕、年糕、年饭、素饺、素菜等。供桌前还要照例有“五供”,即一只香炉、一对烛台、一对花瓶(筒)。烛台上插素蜡,香炉内插好手指粗的“子午香”或藏香。供品要在正午前摆齐,正午开始燃蜡点香,俗称“起香”。从此时起香火不可中断,直到“破五”。

  ◆除夕碧海神仙会,此夜接神天地桌

  平素没有大佛堂的人家,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对佛供奉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大敬神佛一次。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供奉有所不同,天地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除供有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受祀神像大都是临时性的难免有些粗糙,有木刻版的神像画册、有用大幅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到正月十五才送神。

  各家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窄小,就置于院中。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接神的习俗。

  ◆满庭祭祖不夜天,百善最当孝为先

  老北京人在晚上吃年夜饭之前还要有一个祭祀祖先的仪式。如果家有祠堂仪式就隆重。无祠堂之家,亦将先祖影像请出,在屋内西墙方位设供桌,摆齐供品祭祖。正屋西墙的祖宗板要摆满成堂(五碗为一堂)的供品,这其中有:蜜供一堂、套饼一堂(成套月饼)、面鲜一堂,(用面做的桃、苹果、橘子、柿子、佛手五种水果形状的点心)、花糕一堂(芙蓉糕或京式大小八件)、水果一堂、百果一堂(各种干果、果脯、蜜饯、细杂拌)、年糕、年饭各一碗、素馅饺子、素炸货各一碗。

  除此以外还要摆上五供(香炉一个,蜡钎、花筒各一对),全份的黄钱、千张、元宝、钱粮。点起红油大蜡和高香,由家中长辈带头依次向祖宗磕头,按家族辈分大小,先男后女分别向祖宗牌位行三跪九叩大礼,礼毕由家中长辈宣读祭祀表文,宣读后将表文和钱粮、元宝、千张、茶叶、香粉等一起放入疏筒里到院中焚化。此时还要鞭炮齐鸣,焚化后男女才回到屋中开始吃团圆饭。

  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南方人寓居北京者,祭祖更隆重,用八碗大菜,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满人祭祖多用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腊、檀香等。

  就是穷人也得摆上一碗饺子,上一炷香,父母带着孩子为祖宗磕头,请祖宗回家过年,是后世子孙没有忘记祖先,百善孝当先。这可是咱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郊区的农民还有在此夜到坟地请祖宗回家过年的习俗,直到初六,再焚烧钱锭,将祖宗送走。

  现在缺少了这些庄重的仪式,过年直接就剩相聚吃喝,而平时也不缺这些,如果能将这些春节的文化传统恢复起来,就不会觉得年味不浓了。

  ◆团圆饭在团圆夜,更岁交子联年春

  置办年货时,大部分是食物。一般在除夕之前,已分门别类的将食品制成半成品或成品,只等年夜全家品尝。老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团圆饭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家宴。年夜饭要有荤有素,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炖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有豆腐、青菜等。主食自然是饺子。老北京人在腊月三十和正月初一之交点时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饺子顾名思义是取交于子时的交子意思,正所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在包饺子时家家还要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包进糖、铜钱、花生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来年生活甜蜜幸福;吃到铜钱意味着来年财源广进;吃到花生意味着来年健康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现在人为节约时间,多半到外面餐馆吃年夜饭。

  ◆终夜不眠晋代风, 守岁延寿惜光阴

  据《风土记》中所载:除夕之夜大家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有附庸风雅说长辈“守岁”是为珍惜光阴,晚辈“守岁”有为父母延寿之意,所以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须守岁。守岁时所点之蜡烛叫“守岁烛”,是一种特制的粗蜡烛。实际上守岁是因为酒足饭饱后,尚未到接神之时,利用这段时间消遣。守岁时大多以娱乐为主,如搓麻将、斗纸牌、推牌九等,这样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就“亥时交子”,到了诸神下界的时候了。

  ◆天宫子时诸神降,接神时刻新旧分

  祭灶后,诸神回到天宫,不理人间俗事。而到除夕子时后,即新一年来临时,诸神又要降临人间理事,于是各家各户都要接神。接神的仪式在天地桌前举行,由全家中的最长者带领全家举香,在院中按方位接神。有的人家子时一到就开始举行接神仪式,有的到“子正”之时,即午夜零点开始接神,有的则在“子正”之后方接。

  因为诸神所居天界方位不同,下界时来的方向自然也不同,至于接何神,神从何方来,要预先查好“宪书”,然后带领全家举香在院中按方位接神。按方位叩首礼毕后,肃立待香尽,再叩首,最后将香根、神像、元宝锭等从供桌上取下,放入早已在院中备好的钱粮盆内连同松枝、芝麻秸等一起焚烧。接神时鞭炮齐鸣,气氛极浓烈。

  ◆“踩岁”亦唤是“踩祟”,驱邪避难声中除

  接神后,各家还要将芝麻秸从街门内铺到屋门,全家人在上面行走,噼啪作响,称为“踩岁儿”,亦叫“踩祟儿”,由于“岁”与“祟”音近,取新春开始驱除邪祟的意思。而除夕夜里,特意要让家里的小孩儿们在芝麻秸上面跑来跳去,为的是小孩儿们踩过“祟”之后,一年不会生病,长个儿快。

  ◆屋内团拜按长幼,晚辈压岁钱长有

  先给祖宗神像叩头拜年,依长幼叩首。然后长辈们坐在堂上接受小辈们的拜年,行头叩首礼,说些祝愿的吉祥话,长辈们照例要给未成年的小辈们一些“压岁钱”。过年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大人们忙于筹备过年的事,顾不上管束孩子,小孩们可尽情玩耍,除了一年一度的放鞭炮狂欢之外,最惦记的还是压岁钱。 传说压岁钱与“祟”在除夕出来害小孩有关。因为“祟”害怕包着铜钱的红纸包,故而也有称“压祟钱”。实际上,长辈给晚辈些小钱,意在祝福晚辈新的一年中吉祥如意,并勉励儿孙在新一年里努力学习。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故延续至今。
    文/林畹

         ----原载2012年1月21日《北京青年报》C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