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观后感五百字:前广东省委领导谈邓小平南巡:反腐共富没落实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5:55:42

陈开枝向记者回忆小平南巡 羊城晚报记者 蔡弘 摄

  “改革开放前30年,我们主要是解决意识形态的问题,而现在主要是解决利益分配的问题,让更多的人分享改革成果!现在的利益集团太厉害,还培养了一批所谓专家来替他们说话!”

  “现在有些人说小平南巡只谈经济改革,不谈政治改革,这是不对的!出现问题是因为我们没有落实好他的理论,他南巡讲话的时候思路是非常清晰的。比如反腐败,比如共同富裕,这些我们都没有落实好,到了今天,这些理论仍然有指导作用。”

  1992年,时任广东省委副秘书长的陈开枝全程接待了小平南巡。19日上午,正是20年前邓公抵达深圳的日子,71岁的陈开枝面对羊城晚报记者畅谈小平南巡,仍保持着往日的犀利。

  忆南巡

  “老船长”的最后一搏

  羊城晚报:您当时是如何得知小平要来的?

  陈开枝:1992年元旦那天上午10点多,谢非(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同志给我打了个电话,用只有我能听得懂的话告诉我:“我们盼望已久的那位老人家要来了,请你回来组织一下方案。”我一下就明白了,心里非常高兴。我知道,这会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

  羊城晚报:当时广东的环境是怎样的?

  陈开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党内担心和平演变的思想弥漫,“左”的思想全面复辟。很多人认为当时广东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北方的人出差到广东都要两个人同行,怕被资本主义污染;广东的人到北方出差也被歧视。

  1991年,在上海过春节时,老人家曾搞了个“上海谈话”。上海的媒体把谈话以“皇甫平”的名义发表,结果立刻引起北京的批判。得知这些情况之后,老人家就决定,非得出台一个措施不可。所以,他决定拿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进行第二次南巡。我们形象地比喻,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看见中国改革开放的航船有点摇摆不定,有颠覆的危险,所以不顾自己年迈体弱,又一次跳上船头,让中国改革开放的船头胜利地驶向彼岸。

  这次南巡是老船长的最后一搏。到哪里讲?怎么讲?他最终决定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给基层群众讲。这是他非常周到的考虑。在出发前,他跟任何人都没讲他的思路。当年的1月3日,先遣组来了三个人,都跟我说他是来休息的。我和谢非都不这么认为。同时,他也定下了“不听汇报、不题词、不报到、不陪餐”的规矩,并带着一家老小来。

  一路上,他都在谈话

  羊城晚报:小平当时给您最大的印象是什么?

  陈开枝:他一路都在谈,到先科公司谈,又到国贸大厦谈,在到珠海的船上谈了40分钟,又到电子元件厂谈……我把他的录音整理出来,原稿大概有2万字,最后整理到6000字左右。他的整个谈话内容都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变,坚持要搞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不变”来贯穿的。他说:“我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论。他还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老人家在国贸大厦还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发展生产力,只能是死路一条。他提了三个评判标准:有没有提高综合国力,有没有改善人民生活,有没有发展生产力。他说,我们国家已经错过好几次机遇期了,再抓不住就没有希望了。“你们不用管外面怎么讲,你们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很多国家都可以跳跃式发展的。”他还在谈话中说,不要被假马列主义者吓倒,要坚持实事求是。他用很重的口气说:“纵观我们党70多年历史,都是‘左’!‘左’的东西把我们党害苦了!”所以他的谈话始终贯穿一个东西———最终要解决“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