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朱婷个人资料简介:理净法师:北京昌平辽代双泉寺的历史文化价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7:38:30

理净法师:北京昌平辽代双泉寺的历史文化价值

2011年10月10日 17:01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理净法师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中国佛学院副教授、北京市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理净法师(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李保华)

编者按:2011年10月9日,辽金佛教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广化寺隆重举行。中国佛学院副教授、北京市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理净法师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北京昌平辽代双泉寺的历史文化价值》的论文,他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北京双泉寺记载的古燕京城的历史变迁和时代替换,其历史文化价值非常重要。论文摘要如下:

一、关天双泉寺修建的年代

双泉古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兴寿乡西新城村,始建于辽代,初建时规模非常宏大,有五层大殿两个禅院,院址北至桃峪口村南,南至辛庄村南,东至白浪河,西至兴寿村东。现在的双泉寺殿堂建筑保存完好,虽经历代重修,但其历史文化价值非常重要。

关于双泉寺的建筑年代,《北京市昌平县地名志》中记载是“建于金章宗元年(公元1190年)”,而2007年出版的《昌平县志》记载始建于辽代,昌平区文物研究所原所长王殿华先生认同后一种说法,当地百姓也大多认为双泉寺是辽代始建,并且传说它是辽代皇室的家庙,庙后还有一座坍塌的“萧太后梳妆台”,也叫梳头楼,因年久失修已经塌落。

据说萧太后嫌这里的刺刮了她的裙子,说你这刺以后不准刮人了,这句话一说,这里酸枣的刺就变成直了,不是带钩的了。萧太后是代表皇权的人物,民间附于很多的神奇传说,这也是古代人们对皇权的敬畏和崇尚也在情理之中。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这里曾经有可能是辽代皇室居住和生活过的地方,对研究中国女真族(辽属于契丹族)民族历史文化有非常重要价值。

二、关于双泉寺的历史意义

双泉寺始建于辽金时期,因寺前有两口井而得名,寺院两旁的这两眼泉是双泉寺的标志。原名“双泉禅院”,于元代重建时改称双泉寺。寺内有古树四株,树龄已逾千年,都是北京市一级古树。附近还有唐朝修建的东燕州城残墙。

在双泉寺北边不远有一座历史古城古东燕州城,这座古城饱经沧桑,建于唐玄宗开元25年(公元737年),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据《昌平县志》记载,东燕州城当时所住的是粟末靺鞨支,自古生息繁衍在东北的白山黑水地区,是满族的先祖,历史上也曾经叫女真族。隋唐时期,粟末靺鞨和黑水靺鞨两支最为强大。其中粟末靺鞨的一支因为败给了朝鲜半岛的高丽,就从东北内迁,归顺隋朝,并且也效忠后来的唐朝,朝廷对他们比较照顾,曾经在幽州东南建立了驻地,但是他们是马上民族,所以(唐朝政府)在桃峪山前又给他们建立一座新城,这附近的两个村上苑和下苑,都是他们的花园和游猎场所。当年东燕州城的主人是女真一族,但后来这里曾经是辽国的领地,东燕州城也就成了辽所居住的城镇。

这里曾经是北京的历史文化古城,古代兵家相争之地,塞外和中原的交汇处,历代各个不同民族和王朝曾在这里繁衍生活。

通过古东燕州城,可以了解和研究古代女真族和契丹族人民当时的生活文化。双泉寺作为当时古东燕州城的皇室寺院,对当时的政治、军事、社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当时的宗教场所,对辽国的社会安定和政治统治产生了重要作用。我们今天研究双泉寺的历史文化,对了解辽代的佛教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历史意义。

三、关于双泉寺的历史文化保护

双泉寺的地理位置处于古东燕州城南边,遗留下了许多珍贵历史文物。双泉寺的主要历史文物有:

一是,双泉寺的山门就是保存非常无好的明清古建筑,中间是正门,两旁是侧门,中间正门上方有名人所题“双泉寺”三个大字,但由于是石质年久分化,落款人已辩不清了,可见题寺名人应当是比较早的,寺碑和山门是一体,应当属于明清时期的名人才对。

二是,寺内两棵侧柏也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古树,树龄已经都在一千年以上,是北京一级古树,在林业部门有专门注册编号,是北京地区罕见的古侧柏,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

三是,双泉寺后面的“萧太后梳妆台”更是历史文物,虽然从实际意义的逻辑上讲“萧太后梳妆台”之说有点不符合实际,但很有可能是佛塔之类的佛教文物是有很大可能性的,如果说是佛塔那很有可能还有地宫,那就更加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文物考古价值。并且现存于“萧太后梳妆台”上的那两棵侧柏也是有一千年以上的历史时间了。据昌平区文化局原局长王殿华先生介绍:“萧太后梳妆台”上的树却是货真价实的一级古树,与寺院内的两棵侧柏一起,在林业部门有专门注册。

四是,双泉寺初始建时非常宏大,有五层大殿,占地面积2000亩(相当于1000多平方公里),其历史意义和文化蕴函非常深厚。在双泉寺不远的北边就是古东燕州城,古燕州城是当时北京(幽州)最早的古城,是塞外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汇处,在这里集聚了宝贵的历史文化沉淀,给我们今天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

五是,双泉寺有两眼井,是双泉寺名称由来的原由,也是双泉寺的重要文物。庙东一口,庙西一口,过去能出水的地方,古人认为有泉能出水是有龙脉,是福寿之地。因此两眼井就叫双泉,这庙就叫双泉寺。

六是,双泉寺内有石碑一通,记载了双泉寺重修的历史资料,这块石碑是清代的,只记载了双泉寺在明清时经过了重修。通过碑来看,双泉寺不止一次修缮,因此没有辽代的遗存,现在能见到的主体结构都是明清时期的,是一座典型的明清建筑。

通过以上历史资料可以看出,双泉寺虽然在北京的众多寺院中没有什么大名,慢慢的被人们遗忘了,但其历史意义和历史文化是永远无法否定的。双泉寺的历史文化记载了古燕京城的历史变迁和时代替换,对我们研究北京的历史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四、关于双泉寺的宗教含义

2003年5月28日《北京日报》刊载了关于《北京昌平出土明代和尚瓮棺》一文,文章记载:

昌平一个新出土的具有500年历史的明代和尚瓮棺首次在区博物馆与游人见面。此瓮棺出土于昌平区兴寿镇西新城村。

在文物部门协助下,村民小心翼翼,轻挖手刨,将一个高1.6米,直径80厘米,涂有褐色釉面,表面有人物、瑞兽、花草、飞禽等图案的瓮棺挖出,棺内有一具尸骨和木块。瓮棺由棺体、棺盖、棺帽三部分组成。经昌平文物部门初步鉴定,此瓮棺是明代年间的物件,距今有500年左右历史,专门用于埋葬圆寂后的和尚。西新城村北是著名的双泉寺,可能与此有关。

由此文可知,这个明代古瓮棺应当是双泉寺僧人的骨灰缸是毫无凝问,只可惜当时只留下了缸而毁了缸内骨灰,无法考证缸中僧人的身份,也正是因为这座千年古寺没有成为合法宗教活动场所的原故。但可以有力的证明双泉寺在当时的政治影响和社会地位,按照佛教丛林制度只有住持和尚圆寂后才能装缸单独安葬,普通僧人都是火化将骨灰装入普通塔安葬。

北京过去有500多所寺院,现在保存的也有200所寺院,可落实为宗教活动场所的不到20所;从北京的人口而言,北京有2000万人口,有16区2县,有的区县连一所开放的寺院也没有,这对百姓的信仰有很大影响,按照宗教信仰政策和创建和谐社会的形势,目前的20所寺院是远远不够。

目前仍然有很多古寺被居民占用当作民宅,或出租给个私人当作公司营业所用,使得很多寺院的文物没有得到保护而被破坏。就昌平双泉寺而言,于解放后60年代初改为学校使用,拆除了殿堂中的所有佛像。于1997年被汉地政府以出租给私企,虽然重修了寺院和所有展堂,但由于不是文物部门和有关宗教部门管理,没有安照以旧修旧的文物政策,使得这所千年古寺失去本有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