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衣姿剃毛式:职场拒绝“零距离” 几种人际关系如何处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0:09:52

人与人之间太过接近难免会有摩擦,尤其在职场中,“零距离”接触往往会令人失去安全感。

  那么,职场中哪些行为会最让你没有安全感呢?

  近日某网站就此议题所做的网上调查显示,35.91%的受访者选择了“他人对你的工作内容指手画脚(侵犯你的工作内容)”;18.24%的受访者选择了“肢体距离太近”;17.58%的受访者选择了“工作时他人过度关注你的一举一动”;16.68%的受访者选择了“过度关心他人私生活(不结婚、不生子的原因等)”;还有11.59%的受访者选择了“语言上过分自来熟(第一次见面就称兄道弟)”。

  可见,与人保持“距离之美”是非常必要的。专家根据职场案例给职场人以下建议。

  人际关系:你熟悉的同事 处理原则:不可逾越安全线

  “列车即将进站,请乘客们站在黄色安全线内候车。”一些常乘坐地铁上下班的职场人很熟悉这句话,因为熟悉某条地铁线,他们甚至可以不假思索地说出哪节车厢相对较空,哪站下车的人多等等。这就像你和办公室某些同事的熟悉程度一样,而另一个重要的共同之处就是都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黄色安全线”。

  ■非常案例:随意说话惹人不快

  A和B是共事多年的老同事了。有一次,A在其他同事在场时大大咧咧地问B:“你真的没怀孕?为何你的肚子那么大?”B无奈地反问:“你是在说我胖吧?”说完,B的脸色立马就变了。

  专家建议(埃普猎头市场总监、高级猎头顾问刘勇)

  办公室是个特殊的环境,大家往往既是同事关系又是朋友关系。但如果把握不好一个“度”,很多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就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氛围和团队合作。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条安全底线,职场人士在与同事的日常交往中还需学会把握分寸,“零距离”接触只会让人产生不安全感。

  以下几点是容易逾越对方安全底线的大忌:

  1.过多关注他人隐私。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请不要轻易涉足。

  2.在公共场合不尊重对方的发言。当别人开口说话时,你便是一名听众,随便插话和心不在焉的做法都是让人不安的表现。

  3.在背后议论同事是非。职场并不是一个密不透风的环境,你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别人的把柄。

  4.经常向同事借钱。原本友好的同事关系一旦牵扯到利益,就容易变质。

  5.肢体接触过于密切。切忌因为关系密切了就对人“动手动脚”,这是极其不礼貌的。

  6.工作时间制造噪音,影响其他同事工作。当你打破良好的办公环境时,其他同事不向你提议并不意味着他不介意,所以你还得自觉维护一个相对安静的办公环境。

  人际关系:你讨厌的同事 处理原则:当成普通的“路人”

  人与人在接触交往时不可能总遇上彼此都顺心顺眼的友人,偶尔也会很霉运地碰到几个自己讨厌的人。运气好点的,彼此相处只需要做到萍水相逢的程度就可以;运气背一点的,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职场里,就要看相互交往中你到底有多“虚伪”了。

  ■非常案例:讨厌那个爱炫耀的人

  A第一次见到B就没由来地对B产生了抗拒心理,通过几次接触后,A越发讨厌B了,因为B太喜欢炫耀自己。

  专家建议(西安前程无忧市场部张芸)

  炫耀这件事本身没有错,但要掌握好“度”,一旦超过该有的尺度就会遭人忌恨。

  在职场中与同事相处远不如平常待人接物那么随意,往往一个动作或一句话都有可能踩到对方的底线。即使你再讨厌一个人,都必须牢记在见到被你讨厌的人时要亲切地说声“早安”或“你好”,不然,被你讨厌的那个人不知会在背地里如何大肆宣扬你的不是。

  若你无法做到愉悦问候,请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纯粹地将对方看做是你一个重要的客户。

  2.尽可能地绷紧“这是工作”这根警示弦。

  3.在心中默念几遍“对方只是路人”,淡化对方的存在感。

  4.与对方说话时视点可落在别处,但痕迹不可太明显。

  5.三思而后言,宁可让人感觉你是反应慢半拍,也千万不要与对方“针锋相对”。

  6.即使对方会在背后说你坏话,你也不要在背后说他人的坏话,因为你说的话很可能会落到当事人的耳中。

  越是你讨厌的人,他的存在感对你而言就越强。这时候你不妨大大方方地将“真诚待人”四个字扔进垃圾筒里,没有人会因为你的这份“虚伪”而责备你的。

人际关系:你的客户 处理原则:像风筝,不能拉太紧也不能放太松

  有人说“恋爱就像放风筝”,其实和客户之间的距离也像放风筝,拉得太紧会让客户感到密不透气的厌烦,放得太松又怕竞争对手会乘虚而入。一天打三通电话去问候客户的公司、家人、宠物等等,会让人觉得你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在挖人隐私;而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往政策,又会让客户觉得自己不够重要。和客户保持安全距离的学问,有时比猜女人的心还要难。

  ■非常案例一:初次见面,请勿靠近

  A刚送走某公司的销售,笑容立即从脸上消失,转身就对经理摇头道:“这家公司的规模一定不大,一看就没有大公司的范儿。这销售一直把身体贴得很近地跟我说话,我都能闻到他的口气、看到他的头皮屑了。一开口就是‘咱们’,还没谈正事就要请我们吃饭了,套近乎也不是这个套法。”可怜那个销售估计还没意识到这次拜访客户的结果是把自己送上了黑名单。

  专家建议(麦瑞可职业顾问工作室付春芳)

  1.与客户保持身体上的安全距离:初次拜访,面对不熟悉的客户,保持至少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之内的位置只能留给亲朋好友,生人勿近。

  2.在客户的办公区域内拜访时,客户面前的办公桌范围是安全距离的界限,不要随意走动乱张望,不要偷窥客户的电脑屏幕和文件夹。

  3.与客户坐着面谈时,可选择有技巧地让客户背对窗户而坐,自己面对窗户而坐,这样更有助于你把控时间。

 

4.在和客户还不熟的情况下,用饭局来约人是下下策。在温饱问题早已解决的今天,吃饭已没诱惑了,赶紧抛弃这个out的做法吧。如果你不够睿智,不能用热点时事、幽默笑话或与客户兴趣爱好相关的话题打开话匣子的话,不妨真诚一些,诚恳地和客户分析探讨行业大势,或者干脆赞美一下客户的办公环境吧。
  ■非常案例二:有些话题不能碰
  A是个很善解人意的公关高手,很多客户渐渐与她发展成朋友关系。A也一直很自豪于这一点,直到有一天,她的客户B跟她聊起了自己不如意的婚姻问题。B当时可能没想太多脱口而出,但那天过后,B开始疏远A……
  专家建议(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博士田庆锋)
  1.要与客户走得勤,但不要与客户走得太近。你可以把客户当作朋友,但客户毕竟不是知己好友,和客户的交往会涉及很多利益问题、利害关系,靠得太近反而会引起对方尴尬,让对方产生防范心理。
  2.了解客户的喜好很重要。只要客户有爱好,那就意味着这是一个切入点。
  3.聊私事只是辅助手段,聊工作内容才是正经事。在办公室以外的场合你可以和客户聊些轻松的话题,但记住大家熟稔了后,不要把重心放在客户的私事上,你要了解的是客户的公司运营情况、新项目计划、人事变动等。
  4.当客户谈论过于私密的事情时,可以有技巧地转换话题,知道得越多也许越难处理双方的关系。
  与客户之间的距离看起来“这么近”,但实际上又“那么远”。既要保留小小的私人空间,更要开辟出一块大大的工作区域,这着实是最需要技巧性的安全距离。
  人际关系:你的老板处理原则:保持有礼有节的距离
  在冷风瑟瑟的冬日里,有两只困倦的刺猬想要相拥取暖休息。但无奈双方的身上都有刺,刺得双方睡不安稳。分开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又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能互相取暖又不至于刺到对方。
  员工与老板之间的相处就像相互取暖的刺猬,需要调整距离。但无论怎样调整,要记得,老板终究是老板。
  ■非常案例一:办公室一对一谈话
  A接到老板询问季度绩效的电话。老板日程很满,A便想借此机会把其他工作也与老板沟通一下。于是她马上整理了一下手头资料,风风火火地赶到老板办公室前。
  门开着,A头也没抬地冲进去:“老板,这件事我是这样想的……”话说一半,A才发现,办公室里还坐着另外一个部门经理,显然要等他们谈完才能轮到自己。
  专家建议(前程无忧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
  1.进入办公室前,不管门是否开着,在门上敲几下,这样能让老板有个思想准备,或整理一些并不适合员工看到的资料,或加紧安排手头其他工作。
  2.正式进入主要话题前,可以带一个与生活或天气有关的小话题作为开场,缓和谈话氛围。
  3.切勿四处打量老板的办公室或办公桌并给出自己的评价。任何人都不喜欢私人领地被评论,更何况是老板。
  4.谈话前,可以询问老板是否要关门,如果要关门的话,请把门留下一条缝隙。
  ■非常案例二:与老板同桌吃饭
  年终,老板请大家吃个饭。老板把菜单递到A面前,A心领神会地点起了菜,心里还一直告诫自己要遵循“饭桌人数+1”的原则,避免看上去过于寒酸或过于铺张。点完时A突然想起没点酒,于是对服务员叫道:开三瓶茅台!老板当下脸就绿了。
  专家建议(麦瑞可职业顾问工作室付春芳)
  1.让老板坐最舒服的座,点老板最喜欢的菜。
  2.不要替老板做主,你可能是老板的分身但绝不是替身。
  3.在老板面前不可显露醉态。“人际传播学”里面提到四种与周遭环境保持安全舒适关系的。一、公众距离:350厘米以上,例如看表演。二、社会距离:120~350厘米之间,例如谈公事。三、个人距离:50~120厘米之间,如与亲朋好友聊天。四、亲密距离:30厘米以内,如伴侣之间。员工与老板的距离应维持在第二与第三之间。
  世界上最难控制的距离,既不是与仇人保持距离,也不是与恋人分享秘密,而是与老板保持有礼有节,保持公事良好沟通、私事互不侵犯的距离。这样的安全距离,你能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