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烟的意思:周去非:《岭外代答》(涉青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8 23:01:50

              《岭外代答》

开放分类:中国历史著作中国古籍中文书籍史书

编辑词条分享

宋代地理名著。周去非撰,共十卷。周去非(生卒年不详)字直夫,浙东路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孝

宗淳熙(1174~1189)初,周去非曾“试尉桂林﹐分教宁越”,在静江府(今广西桂林)任小官,东归後於淳熙五年撰此书。

编辑摘要目录
  • 1 简介
  • 2 时代背景
  • 3 成书经过
  • 4 主要内容
  • 5 目录

《岭外代答》 - 简介

宋代地理名着。

《岭外代答校注》周去非撰,共十卷。周去非(生卒年不详)字直夫,浙东路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孝宗淳熙(1174~1189)初,周去非曾“试尉桂林,分教宁越”,在静江府(今广西桂林)任小官,东归后于淳熙五年撰此书。

周去非自序称此书本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加以耳闻目睹的材料而成。共录存二百九十四条,用以答客问,故名曰代答。书分地理、边帅、外国、风土、法制、财计等共二十门,“今有标题者十九门,一门存其子目而佚其总纲”。它记载了宋代岭南地区(今两广一带)的社会经济、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以及物产资源、山川、古迹等情况。其中外国门、香门、宝货门兼及南洋诸国,并涉及大秦、大食、木兰皮(故地在今非洲西北部和欧洲西班牙南部地区。约自1056年开始建国,至1147年灭亡。)诸国,反映了当时岭南地区与海外诸国的交通、贸易等情况;边帅门概述岭南沿边各军事建置的渊源、演变和辖属;法制门列举一些当时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方面特殊规定;财计门记载当时岭南地区的财政、商业等情况,并附有统计数字,这些都保留了许多正史中未备的社会经济史料。所记条分缕析,较以前记载岭南情况各书叙述为详,参考价值甚高,是研究岭南社会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原本已佚,今本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近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杨武泉校注的《岭外代答校注》本。

《岭外代答》 - 时代背景

周去非与范成大同为南宋孝宗年代被委派到岭南地区任职的官员。其字直夫,永嘉郡(今浙江永嘉县治)人。于孝宗隆兴元年(公元ll63年)考取进士,淳熙年间(公元ll74—1178年)曾任广南西路桂林通判。晚年有专著《岭外代答》一书。

《岭外代答》

在周去非任职期间,南宋政府十分重视对岭南各地的经营管理,桂林成为西南重镇,广州成为对外贸易中心。一时间,南来北往的客商云集此地。人们生活富裕,使岭南地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发展迅速快于战乱频繁的北方,地位越来越引人注目。宋高宗赵构还因为自己做过静江节度使和桂州牧,于建朝初的绍兴三年(1133)就把桂林升为静江府。宋孝宗即位后,也非常重视岭南地区的发展和建设。被派到岭南地区任职的官员如范成大、周去非等自然十分重视考察当地的风土民情,以寻求更好的治政之道。周去非善于利用工作的便利,在检查州县、游历名胜古迹时,细心观察社会的民风俗情,并不耻下问,认真记录,获得了许多宝贵资料。

宋朝政府承袭唐朝的管理制度,在广西东部汉族聚居区实行郡县制,但在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羁縻州县和溪峒。羁縻州县和溪峒的长官,由当地族酋担任,称为土官。宋代对诸羁縻州县、和峒的统治却比唐朝时期有所加强。在邕州、宣州、融州、钦廉溪峒都分别设有安抚都监、兵马都监或巡检使,宋政府为了加强和巩固南方边陲,在财政上对广西给予了关照。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以大量的篇幅,赞赏的笔调描写了宋政府这一举措。这种“习基旧俗,官其酋长”的政策改善了宋政府与岭南边陲地区的关系,促进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也利于全面正确地认识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的管治制度。

广西是壮族最大的聚集地,古代的壮族也有多个分支。为官第二年,周去非根据史料记述和自己的耳闻目睹,认为当地有土人、俚人、瑶人、北人、射耕人等民族。从《岭外代答》中的记述可推知:周去非书中的“土人”、“俚人”,就是历史上的“骆越”、“俚僚”的后裔,是今天壮族的先民,其居住的钦州,亦是壮族聚居区之一。这为研究壮族的族源提供了依据。北人、射耕人,则是迁居广西的汉人。周去非对瑶族也作了一番考究,书中写道:“瑶人者,言其执徭役于中国也。”指出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同瑶族的关系。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历史上有过多次大迁移。广西的瑶族,唐代开始从湖南迁入,唐代以前,瑶族被称为“莫徭”,主要原因是那时瑶族不必向官府服役。到了宋代,桂北一些山区瑶人数量增加。宋以后,封建王朝在对瑶族实行羁縻政策的同时,还派官吏对某些瑶族聚居区征收赋税,让瑶人服徭役。这就是瑶族的称谓由“莫徭”,变为“瑶”的原因,周去非佐证了瑶族族称的由来。

广西民族众多,即使在国泰民安之时也难免发生民族间的冲突。宋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交趾入侵钦州。刚开始,官吏陈永泰不以为然,直至敌兵兵临城下,他才慌忙招兵买马,但终因轻敌、无为而被杀。此事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也使得周去非对广西各族人民巩固边防、抗击交趾侵略的斗争,给予了充分的注意。他通过记述这件民族冲突事件,揭露了交趾的侵略暴行,痛斥了陈永泰之流的腐败无能,给后人以警示。

《岭外代答》 - 成书经过

周去非的忧国忧民还表现在对广西一些少数民族的社会制度方面,

《岭外代答》如对峒丁制度等野蛮落后的习俗进行了揭露和抨击,加速了落后制度的瓦解。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应邀参加了邕州诸峒官娶亲的宴会。当宴会进入到高潮时,传统的“入寮”仪式开始了。几个待杀的奴婢浑身颤抖地跪在大堂之上,哀愁满面地等待着自己的鲜血为主人家的婚礼“添红增喜”。还没等周去非大喝阻止,就见人头落地,无辜百姓的鲜血映红了少数民族官吏家的堂屋,周围人照例吃喝。这一幕令周去非痛彻心扉。他立即对这种落后制度进行了详尽的调查了解和详实的记录登载。同时,他以朝廷命官的身份,对愚昧的当地少数民族官吏进行了说服教育。在今天看来,他对广西民族情况的考察所作出的贡献,是当时没有人能超越的。

为了获得广西经济发展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周去非还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船坊码头,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记述。广西地处边陲,和中原汉族地区比较,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周去非在书中用较大的篇幅客观地描述了两广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

宋时,广西各地农业生产情况发展很不平衡。当时,静江(今桂林地区)和钦州地区在耕作方式上实施人耕牛耙。周去非曾写道:“其耕地,先以人工踏犁,乃以牛平之。”大体上反映了桂北和桂东南地区当时的耕作水平。这种人耕牛耙的耕作方式,比起长江流域早就普遍推广应用的牛耕方式,落后了一步。周去非对这种状况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宋代广西手工业生产以纺织业较为突出。所用纺织原料有苎麻、棉花、蚕丝及野生植物纤维,成品种类较多,以麻布、棉布为主。麻纺织业是各族都较为精通的家庭手工业,壮族、瑶族等民族都掌握了较为出色的纺织技术,瑶族人民创造发明的蜡染印花技术更是富有艺术特色。对其它手工业,如酒、笔、墨、铜器、铁器、腰鼓等产品的制作和产地,周去非也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据记载,静江瑞露酒、容州墨、桂州腰鼓和傩舞面具等都是比较有名的产品。这不仅反映了宋代广西的手工艺技术发展水平,而且也显示了广西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

周去非对广西的造船业和水路运输情况也作了详细的记述。广西河流纵横、水量丰富、又临大海,造船业和航运业比较发达。从周去非的记载可知,宋代广西的船舶种类有:木兰舟、藤舟、刳木舟。造船材料以紫荆木为主。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有一天,操劳过度的周去非终于病到在漓江岸边。当地渔民匆忙以桂花蒸鱼慰劳他,桂花的飘香和着鱼肉的鲜美,使得周去非神清气爽,胃口大开,同时也引发了他对一些动植物的特点及其生长环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作了比较细致科学的记述。“肉桂入药,枝能发散,肉能补益,二用不同……”。他还纠正了医家认为桂树年愈长,皮愈薄,以薄桂为良的理论,并指出桂树年愈长,皮愈厚。他还详细地记载了广西各地丰富多样的特产,如瑶族地区的沙树、融州的燕脂木、左右江的思儡木和八角茴香、龙荔等都是较为有名的。这些植物在他的妙笔下生花,名扬中国,更促进了广西经济的繁荣昌盛。

任职期间的调查研究,使周去非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正如他在《岭外代答》的自序中所说:“在桂林任职时,尚随事笔记,得四百余条……”从书中各条内容可以看出,虽然有引录前人史志记载的资料,但大多数内容是他亲自观察、考证、采集得来,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古时,由于交通落后,信息闭塞,人们很难得到居住区以外地方的信息。据说,周去非退职还乡以后,亲戚朋友常常向他询问有关岭南地方的各种事情。他倦于三番五次的解答,但又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此外,范成大著的《桂海虞衡志》也给了他启示,于是他把自己在桂林任职期间所思、所感、所记,编撰成书,取名《岭外代答》。

《岭外代答》 - 主要内容

《岭外代答》取材广泛,

《四库全书》收录了《岭外代答》比与其同时代的姐妹作《桂海虞衡志》内容更广博详细。全书共分地理、边帅、外国、风土、法制、财计、器用、服用、食用、香、乐器、宝货、宝石、花木、禽兽、虫鱼、古迹、蛮俗、志异等二十门,二百九十四条。所记的地域包括广南西路(今广西全区以及广东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兼及大秦、木兰皮国(今非洲西北部和西班牙南部)。

《岭外代答》,内容之丰富,为前人所写的岭南志书所不及。晋朝嵇含写的《南方草木状》和唐朝刘恂的《岭表录异》都是记录虫鱼草木为主。范成大著的《桂海虞衡志》略早于《岭外代答》,但也没有记录边帅、法制、财计等内容。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l773年)《四库全书》收编了《岭外代答》,并给予了周去非很高的评价。

有关周去非的资料史书记载很少,对他的了解主要是从他写的《岭外代答》中略知点滴。而此书原著早已失佚,后从《永乐大典》录出,编入《知不足斋丛书》。从《岭外代答》的内容可以看出,周去非是一个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精于治政、关心人民、讲求实效的务实派官员。他所写的《岭外代答》,为后人留下了一份有价值的史料,其中关于南宋时广西的政治、经济、民族等社会状况的记述尤为珍贵,是研究当时两广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1]

《岭外代答》 - 目录

《岭外代答》全书10卷21门294则:

卷一

地理门 《百粤故地》、《桂林岩洞》、《广西水经》、《灵渠》等 22则 边帅门 《广西经略安抚史》、《宜州兼广西路兵马都监》、《融州兼广西路兵马都监》等11则

卷二

外国门上 《安南国》、《海外黎蛮》、《占城国》、《真腊国》、《蒲甘国》《三佛齐国》、《阇婆》、《故临国》、《注辇》等10则

卷三

外国门下 《大秦国》、《大食诸国》、《木兰皮国》、《昆仑层期国》、《西天南尼华啰国》《波斯国》、《蜑蛮》、《三佛驮》等14则 “兵丁”门 (“兵丁”二字原缺) 《沿边兵》、《峒丁戍边》、《田子甲》、《土丁保丁》、《惰农》等12则

卷四

风土门 《广右风气》、《雪雹》、《屋室》、《巢居》、《方言》等11则 法制门 《定拟》、《试场》、《南海役法》等6则

卷五

财计门 《广西左右漕计》、《广西盐法》、《经略司买马》、《邕州永平寨博易场》、《钦州博易场》等8则

卷六

器用门 《端砚》、《笔》、《墨》、《茶具》、《蛮刀》、《梧州铁器》、《木兰舟》等20则 服用门 《布》、《安南绢》、《吉贝》等10则 食用门 《酒》、《茶》、《食槟榔》等7则

卷七

香门 《沉水香》、《众香》、《 鹧鸪班香》、《笺香》、《零陵香》、《蕃栀子》等7则 乐器门 《平南乐》、《腰鼓》、《铜鼓》、《桂林傩》等6则 宝货门 《珠池》、《蛇珠》、《琥珀》、《砗磲》、《龙涎》等7则 金石门 《生金》、《丹沙水银》、《铜》、《铜绿》、《滑石》、《石燕》等16则

卷八

花木门 《桂》、《榕》、《沙木》、《思櫑木》、《竹》、《槟榔》、《蕉子》、《乌榄》、《茉莉花》、《素馨花》、《水西花》、《豆蔻花》、《匾菜》等44则

卷九

禽兽门 《象》、《虎》、《天马》、《山猪》、《花羊》、《香鼠》、《麝香》、《孔雀》、《灵鹘》、《春虫》、《翻毛鸡》等39则

卷十

虫鱼门 《蚺蛇》、《六目龟》、《鼊蝳瑁》、《蟺》《河鱼》、《鲟鳇鱼》、《天虾》、《蜮》等12则 古迹门 《韶石》、《秦城》、《古富州》、《铜柱》、《陟屺寺》等9则 蛮俗门 《蛮俗》、《入寮》、《挂剑》、《打甏》、《十妻》等16则 志异门 《天神》、《圣佛》、《武婆婆》、《家鬼》、《蛊毒》等15则

=======================================================================================

           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八]2008-03-13 17:54

         《岭外代答》

风土门·065 广右风气

  南人有言日:“雨下便寒晴便热,不论春夏与秋冬。”此语尽南方之风气矣。桂林气候,与江浙颇相类,过桂林城南数十里,则便大异,杜子美谓“宜人独桂林”,得之矣。钦阳雨则寒气淅淅袭人,晴则温气勃勃蒸人,阴湿晦,一日数变,得顷刻明快,又复阴合。冬月久晴,不离葛衣纨扇;夏月苦雨,急须袭被重裘。大抵早温,昼热,晚凉,夜寒,一日而四时之气备。九月梅花盛开,腊夜已食青梅,初春百卉荫密,枫槐榆柳,四时常青。草木虽大,易以蠹腐。五谷涩而不甘,六畜淡而无味,水泉腥而黯惨,蔬茹瘦而苦硬。人生其间,率皆半羸而不耐作苦,生齿不蕃,土旷人稀,皆风气使然也。北人至其地,莫若少食而频餐,多衣而屡更,惟酒与色不可嗜也。如是则庶免乎瘴。然而腑脏日与恶劣水土接,毒气浸淫,终当有疾,但有浅深耳,久则与之俱化。

《岭外代答》

风土门·066 雪雹

  杜子美诗:“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梅花万里外,雪片一冬深。”盖桂林尝有雪,稍南则无之。他州土人皆莫知雪为何形。钦之父老云,数十年前,冬常有雪,岁乃大灾。盖南方地气常燠,草木柔脆,一或有雪,则万木僵死,明岁土膏不兴,春不发生,正为灾雪,非瑞雪也。若春夏有雹,岁乃大熟。盖春夏热气,能抑之反得和平,而百物倍收,非若中土春夏遇雹而阳气微也。天地之间,气异乃尔!

《岭外代答》

风土门·067 瘴地

  岭外毒瘴,不必深广之地。如海南之琼管,海北之廉、雷、化,虽曰深广,而瘴乃稍轻。昭州与湖南、静江接境,士夫指以为大法场,言杀人之多也。若深广之地,如横、邕、钦、贵,其瘴殆与昭等,独不知小法场之名在何州。尝谓瘴重之州,率水士毒尔,非天时也。昭州有恭城,江水并城而出,其色黯惨,江石皆黑。横、邕、钦、贵皆无石井,唯钦江水有一泉,乃土泉非石泉也。而地产毒药,其类不一,安得无水毒乎?瘴疾之作,亦有运气如中州之疫然。大概水毒之地必深广。广东以新州为大法场,英州为小法场,因并存之。

《岭外代答》

风土门·068 瘴 挑草子附

  南方凡病,皆谓之瘴,其实似中州伤寒。盖天气郁蒸,阳多宣泄,冬不闭藏,草木水泉,皆禀恶气。人生其间,日受其毒,元气不固,发为瘴疾。轻者寒热往来,正类病疟,谓之冷瘴。重者纯热无寒,更重者蕴热沉沉,无昼无夜,如卧灰火,谓之热瘴。最重者,一病则失音,莫知所以然,谓之哑瘴。冷瘴未必死,热瘴久必死,哑瘴治得其道,间亦可生。冷瘴以疟治,热瘴以伤寒治,哑瘴以失音伤寒洽,虽未可收十全之功,往往愈者过半。治瘴不可纯用中州伤寒之药,苟徒见其热甚,而以朴硝、大黄之类下之,苟所禀怯弱,立见倾危。昔静江府唐侍御家,仙者授以青蒿散,至今南方瘴疾服之,有奇验。其药用青蒿、石膏及草药,服之而不愈者,是其人禀弱而病深也。急以附子、丹砂救之,往往多愈。夫南方盛热,而服丹砂,非以热益热也。盖阳气不固,假热药以收拾之尔。痛哉深广,不知医药,唯知设鬼,而坐致殂殒!间有南人热瘴,挑草子而愈者。南人热瘴发一二日,以针刺其上下唇。其法:卷唇之里,刺其正中,以手捻去唇血,又以楮叶擦舌,又令病人并足而立,刺两足后腕横缝中青脉,血出如注,乃以青蒿和水服之,应手而愈。冷瘴与杂病,不可刺矣。热瘴乃太阳伤寒证,刺出其血,是亦得汗法耳。人之上下唇,是阳明胃脉之所经。足后腕,是太阳膀胱脉之所经。太阳受病三日而阳明受病,南人之针,可谓暗合矣。有发瘴过经,病已入里而滨死,刺病人阴茎而愈。窃意其内通五脏,故或可以愈也。然施于壮健尚可,施于怯弱者,岂不危哉!

《岭外代答》

风土门·069 屋室

  广西诸郡富家大室覆之以瓦,不施栈板,唯敷瓦于椽间。仰视其瓦,徒取其不藏鼠,日光穿漏。不以为厌也。小民垒土墼为墙而架宇其上,全不施柱。或以竹仰覆为瓦,或但织竹笆两重,任其漏滴。广中居民,四壁不加涂泥,夜间焚膏,其光四出于外,故有“一家点火十家光”之讥。原其所以然,盖其地暖,利在通风,不利堙窒也。未尝见其茅屋,然则广人,虽于茅亦以为劳事。岭外代答》

风土门·070 巢居  深广之民,结栅以居,上施茅屋,下豢牛豕。栅上编竹为栈,不施椅桌床榻,唯有一牛皮为裀席,寝食于斯。牛豕之秽,升闻于栈罅之间,不可向迩。彼皆习惯,莫之闻也。考其所以然,盖地多虎狼,不如是则人畜皆不得安,无乃上古巢居之意欤?

《岭外代答》

风土门·071 踏犁

  静江民颇力于田。其耕也,先施人工踏犁,乃以牛平之。踏犁形如匙,长六尺许,末施横木一尺余,此两手所捉处也。犁柄之中,于其左边施短柄焉,此左脚所踏处也。踏,可耕三尺,则释左脚,而以两手翻泥,谓之一进。迤逦而前,泥垄悉成行列,不异牛耕。予尝料之,踏犁五日,可当牛犁一日,又不若牛犁之深于土。

  问之,乃惜牛耳。牛自深广来,不耐苦作。桂人养之不得其道,任其放牧,未尝喂饲,夏则放之水中,冬则藏之岩穴,初无栏屋以御风雨。今浙人养牛,冬月密闭其栏,重藁以藉之,暖日可爱,则牵出就日,去秽而加新,又日取新草于山,唯恐其一不饭也。浙牛所以勤苦而永年者,非特天产之良,人为之助亦多矣。南中养牛若此,安得而长用之哉?

  若夫无牛之处,则踏犁之法,胡可废也?又广人荆棘费锄之地,三人二踏犁,夹掘一穴,方可五尺,宿巨根,无不翻举,甚易为功,此法不可以不存。

《岭外代答》

风土门·072 桩堂

  静江民间获禾,取禾心一茎藁,连穗收之,谓之清冷禾。屋角为大木槽,将食时,取禾桩于槽中,其声如僧寺之木鱼。女伴以意运杵成音韵,名曰桩堂。每旦及日昃,则桩堂之声,四闻可听。

《岭外代答》

风土门·073 送老

  岭南嫁女之夕,新人盛饰庙坐,女伴亦盛饰夹辅之,迭相歌和,含情凄惋,各致殷勤,名曰送老,言将别年少之伴,送之偕老也。其歌也,静江人倚‘苏幕遮’为声,钦人倚‘人月圆’,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凡送老,皆在深夜,乡党男子,群往观之,或于稠人中发歌以调女伴,女伴知其谓谁,以歌以答之,颇窃中其家之隐慝.往往以此致争,亦或以此心许。

《岭外代答》

风土门·074 方言

  方言,古人有之。乃若广西之蒌语,如称官为沟主,母为米囊,外祖母为低,仆使曰斋捽,吃饭为报崖,若此之类,当待译而后通。至城郭居民,语乃平易,自福建、湖湘,皆不及也。其间所言,意义颇善,有非中州所可及也。早曰朝时,晚曰晡时,以竹器盛饭如箧曰箪,以瓦瓶盛水曰罂,相交曰契交,自称曰寒贱,长于我称之曰老兄,少于我称之曰老弟,丈人行呼其少曰老侄,呼至少者曰孙,泛呼孩提曰细子,谓慵惰为不事产业,谓人仇记曰彼期待我,力作而手倦曰指穷,贫困无力曰力匮,令人先行曰行前,水落曰水尾杀,泊舟曰埋船头,离岸曰反船头,舟行曰船在水皮上,大脚胫犬曰大虫脚。若此之类,亦云雅矣。余又尝令译者以‘礼部韵’按交址语,字字有异,唯“花”字不须译。又谓“北”为“朔”。因并志之。

《岭外代答》

风土门·075 俗字

  广西俗字甚多。如,音矮,言矮则不长也;,音稳,言大坐则稳也;奀,音倦,言瘦弱也;,音终,言死也;,音腊,言不能举足也;仦,音嫋,言小儿也;,徒架切,言姊也;闩,音,言门横关也;,音磡,言岩崖也;氽,音泅,言人在水上也;,音魅,言没人在水下也;,音胡,言多髭;,东敢切,言以石击水之声也。大理国间有文书至南边,犹用此“国”字。国,武后所作“国”字也。

类别:桂林古籍资料汇编||添加到搜藏 |分享到i贴吧|浏览(435)|评论 (0) 上一篇: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七]    下一篇: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