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4海盗阿芝莎舰队: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5:16:02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

(2008-09-21 21:06:40)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官箴。为明朝永乐年间理学大师曹端和天顺年间清官年富先后创作而成。

    衙吏不畏惧我严厉,却畏惧我清廉;人民不服气我的才能,却服气我的公正;公正,那么人民不敢怠慢,清廉,那么衙吏不敢欺侮.公正产生严明,清廉产生威信.

    语出明郭允礼《官箴》。据史书记载:明代官俸微薄,各部尚书全年的俸银不过152两,法定俸银不足维持生计,但他们的主要收入不在于此,而在下级官员的馈赠,各省总督馈赠一次可10倍于年俸”。一级一级的馈赠,排到七品“芝麻官”便直接搜括老百姓……一个王朝就是这样颓败的。郭允礼身为明朝的知县,书此《官箴》是有感而发。
    这是嘉靖年间无极县知县郭允礼为自己所作且镌刻于石上的一则座右铭。这块石头称为“官箴石”。


  典故解释
  威是威信、威望,每一个领导者都希望在群众面前有威信。有威信,才能旗开得胜,令行禁止。不贪不污,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不谋私利,在强化廉政建设的今天,对于领导者来说,这仍是最基本的要求。“公生明,廉生威。”一个欲壑无穷的贪官,其下属必然民不尊官不畏。只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才会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古往今来,备受人们称赞、能千古扬名、流芳百世的执法者,都是那些匡扶正义、刚直不阿、廉洁奉公的廉吏清官。
  典故出处
  明代郭久礼说过:“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
  ———顾景祥(明)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佚名《清碑·官箴》
  清人张聪贤曾有言:“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能欺,公生明,廉生威。”好一个“公生明,廉生威”,道出了古代廉吏清官的执法之道。

  众说纷纭
  提倡为政以廉,是因为时下不廉不洁的现象、腐败现象在有些地方,在个别领导者身上,仍然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仍很严重。群众对此意见很大。“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尽心上》)台上他讲,台下讲他。自己手脚不干净,还要求别人讲卫生,断没有这个理,人家不可能听进去,也不愿意、不屑于去听。要求别人做的,自己不做;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没做到。讲话就缺少说服力,就不能使别人心服口服。所以这些话永远是对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若安天下,必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贞观政要·君道》)
  群众会观察,会判断,会理解,谁也不要怀疑群众的观察力、判断力、理解力。
  杨震暮夜却金,不受私谒;司马光的训俭示子,不喜华靡;诸葛亮“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这些封建官吏能清清白白,一身正气。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才是威信、威望,正面的影响力。正面的影响力,能使人千载而下,犹想见其为人为官。
  为政以廉,应善始善终,不能虎头蛇尾。打天下时,领导者关心群众,廉洁自律;天下到手,位置坐定,懒于律己,懈于律己,私欲膨胀,恣意妄为,终致状态失控,局面不可收拾。身份变了,地位变了,有条件了,吃点、收点、拿点、沾点,觉得但也无妨,坦然起来。殊不知,小儿刀刃之饴,终有截舌之祸,后悔晚矣。
  廉能树威,不是事事抖威风,充体面,更不是狐假虎威,盛气凌人。摇旗呐喊,鸣锣开道,前呼后拥,八抬大轿,那是封建皇帝出朝,官僚出阁,不应是当今的官员出行,领导理事。
  领导者要想人前有威望,说话有分量,有凝聚力、向心力,就得挺直腰杆,竖起脊梁,力争做到:在其位,谋其政。拒腐蚀,永不沾。在廉洁自律方面做好表率,这样做起工作来,群众才能心服口服。
  威信是领导者个人树起来的,不是用下马威吓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