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的翅膀简谱:云南滇池金线鲃人工繁育成功 将少量上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04:01:34


  • 金线鲃

      23年前,滇池湖泊生态系统特有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金线鲃(俗称金线鱼)从湖中消失后,其命运一直备受关注。前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研究人员经过多年努力,两年前就成功繁殖、驯养了该濒危土著鱼类。如今,人工繁殖的金线鲃不仅能满足科研、回放湖体等需求,还有少量人工驯养的金线鲃上市销售,普通人也将能品尝到这道湖鲜珍品。
      
      今年“造出”20万尾
      
      滇池金线鲃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濒危特有鱼类,俗称金线鱼,与大头鲤、大理弓鱼、鱇浪白鱼一起被誉为云南四大名鱼,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滇池水体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自上世纪60年代后,由于环境破坏、水质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原因,滇池土著水生生物尤其是土著鱼类在湖体中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1986年,金线鲃从滇池湖体消失,仅有少量存在于滇池周边未受污染的溪流、水潭中。
      
      滇池环境及水生物的急剧变化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一系列拯救保护行动随之展开。2004年,云南省发改委立项资助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开展“滇池高原湖泊土著鱼类迁地保育和持续利用研究”。同年,全球环境基金(GEF)也立项资助了“滇池淡水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研究”。滇池金线鲃的人工繁殖就是这些项目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小勇介绍,2006年3月,科研人员从滇池流域嵩明县牧羊河采集了200尾滇池金线鲃,将其移植到研究所宝象河土著鱼类繁殖研究基地的水泥池中饲养。研究人员攻克了饲养、催产和孵化等环节的技术难题,终于在2007年首次成功繁殖400尾金线鲃鱼苗。
      
      “如果没有人类帮一把,它们很难渡过这个难关。”在总结前期人工繁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研究人员细化并完善了亲鱼(即“种鱼”)培育、人工繁殖和仔鱼培育的各个环节,2008年成功繁殖出滇池金线鲃子二代仔鱼10万余尾。今年又繁殖鱼苗20万尾,完成了滇池金线鱼池塘养殖、人工繁殖、仔稚鱼培育和疾病防治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