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至尊国语版20:世界智谋大全:德国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06:08:49
目录
奥本多夫的农民
诗人和奇异的表
惊呆皇帝的实验
快速奔跑的机器
高斯智断瓶中线
伦琴研究X 射线
渐渐漂移的大陆
张着血口的巨蟹
科学家隆涅论笑
纸做的巨大炸弹
坟包上的波斯猫
德军活铒钓潜艇
垃圾中捡的勋章
遨游大海巧捞针
鞋子和世界冠军
1、奥本多夫的农民
德国的维特斯豪森处在韦林根河的上游,村后是一片黑森林,旁边是一条磨坊引水用的溪道,前边不远是奥本多夫。在很多年前,这里农民的机智能干就远近皆知了。特别吸引人的是,他们好开玩笑和喜欢冒险。所以,很多人慕名前来求教。
一次,农民们听说聪明的约翰纳斯·冯·齐姆本男爵要到这里来,就在村前大路上坐成一个圆圈,脚都相互交叉在一起,还粗野地叫骂着,争吵着。男爵勒住马,问他们吵什么。农民们说,大家因为找不着自己的脚才争吵起来的,请男爵帮助每个人我到各自的脚,并且答应,男爵要是成功了,就给他一口袋谷子。
约翰纳斯觉得很有趣儿,就跳下马,随手操起一根棍子,朝着他们的小腿就打,挨打的人马上跳起来。农民们承认约翰纳斯胜利了,答应交给他一口袋谷物。
约翰纳斯先生回家后,叫人做了一个又大又长的口袋,就是一大车的谷物也装不满。农民们一见这只口袋,个个惊得目瞪口呆,要装满这口袋需要多少谷子啊!可字据上写得清清楚楚,只好忍气吞声装满口袋。
农民们吃了亏,决定要追回这次损失。
不久,推选几个人到约翰纳斯那儿,请求允许他们在他的森林里砍几棵大树盖房子。约翰纳斯先生一口答应。
农民们在森林的那一头砍了一棵大树,又派人去找约翰纳斯说,他们只砍了一棵,不过这树比较大,不太好运,请允许在森林里开辟一条路,好把那棵大树完整地运回来,并请求答应他们,把沿途不得不砍下的树木一起运回。在约翰纳斯的印象中农民是无知的,便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农民们不像平时那样把木材竖躺着,而是把它横着,用两辆大车往前拉。这棵树又大又长,树枝伸出去很远。他们拉着树,穿过整个森林,把这棵大树能碰到的树木,不论大小,统统砍倒,运回村里,不但追回了上次的损失,而且还大大地捞了一把呢!
约翰纳斯从此不再小看那里的农民了!
2、惊呆皇帝的实验
1654年5月8日,阳光明媚,风和日丽,德国马德堡广场上人山人海,连皇帝、贵族和许多大官也都早早赶到现场。这里正在进行一次“半球”实验。
此次实验,因科学界围绕空气有否压力的问题争论而举行的。原因是科学家葛利克告诉人们:我们平时生活在空气中,每个人身上要受到20多吨重的大气压。这一论点使人惊讶,连许多科学家也不相信。为了证实这一点,葛利克公开在此进行表演。
时值上午9点,只见广场的中心停着16匹骤悍精壮的骏马,表演的指挥者葛利克把马分成两群,每8 匹一边,中间是一只铜做的大圆球,由两个半球合成。只要哨声一响,便让马像拔河一样,从相反的方向使劲拉着那合二为一的铜球。
一切准备就绪。葛利克向皇帝请示后,一声令下,赶马人使劲地抽着鞭子,烈马引颈长嘶。一分钟、二分钟、三分钟..五分钟过去了,奇怪的是,16匹烈马如此大力却分不开两只半球合在一起的铜球,两边的马拼命喘着粗气,僵持着,突然“砰”地一声巨响,铜球被分成两半。在场观看的人们,个个瞪大眼睛,感到十分惊奇。
葛利克表演成功了。这项“半球”试验充分向人们证明大气不仅有压力,而且它的力量大得惊人!葛利克表演时所用的那两个半球做得很精致,合起来不会漏气,表演前他先在球中装水,然后把球中的水全部抽出来,再把口密封住,这样铜球内几乎变成了真空。由于大气中存在着惊人的压力,真空铜球受到大气压力后,以至要用几十匹马力才能把它们分开。
也许人们要问:既然大气压力这么大,那我们平时怎么很轻松,丝毫没有任何感觉呢?原来,空气是从四面八方包围着一件东西的,它的压力也是均匀地从四面八方压向同一物体,我们人的身体几乎是和外界相通的,身体内部也有空气,也有压力,这个由里向外的压力和外界的压力平衡,互相抵销了,所以我们身体就不再觉得受到压力了。
3、高斯智断瓶中线
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1777—1855年)是德国19世纪著名的数学家、理物学家。高斯不到20岁时,在许多学科上就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对于高斯接二连三的成功,邻居的几个小伙子很不服气,决心要为难他一下。
小伙子们聚到一起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道难题。他们用一根细棉线系上一块银币,然后再找来一个非常薄的玻璃瓶,把银币悬空垂放在瓶中,瓶口用瓶塞塞住,棉线的另一头也系在瓶塞上。准备好以后,他们小心翼翼地捧着瓶子,在大街上拦住高斯,用挑衅的口吻说道,“你一天到晚捧着书本,拿着放大镜东游西逛,一副蛮有学问的样子,你那么有本事,能不碰破瓶子,不去掉瓶塞,把瓶中的棉线弄断吗?”
高斯对他们这种无聊的挑衅很生气,本不想理他们,可当他看了瓶子后,又觉得这道难题还的确有些意思,于是认真地想着解题的办法来。繁华的大街商店林立,人流如川。在小伙子为能难倒高斯而得意之时,大街上的围观者越来越多。大家兴趣甚浓,都在想着法子,但无济于事,除了摇头自嘲之外,只好把期冀的目光投向高斯。高斯呢,眉头紧皱,一声不吭。小伙子们更得意了,他们为自己高明的难题而叫绝。有人甚至刁难道:“怎么样,你智力有限吧,实在解不出,就把你得到的那么多荣誉证书拿到大街上当众烧掉,以后别再逞能了。”
高斯的确气恼,但他仍克制住,不受围观者嘈杂吵嚷的影响而冷静思考。他无意地看了看明媚的阳光,又望了望那个瓶子,忽然高兴地叫道:“有办法了。”说着从口袋里拿出一面放大镜,对着瓶子里的棉线照着,一分钟、两分钟..人们好奇地睁大了眼,随着钱币“铛”的一声掉落瓶底,大家发现棉线被烧断了。
高斯高声说道:“我是把太阳光聚焦,让这个热度很高的焦点穿过瓶子,照射在棉线上,使棉线烧断。太阳光帮了我的忙。”
人们不由发出一阵欢呼声,那几个小伙子也佩服得连连赞叹。
4、渐渐漂移的大陆
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躺在病床上看书,看的时间长了,他放下书本 ,想活动一下身子再看,同时让眼睛也休息一下。他尽力把自己的视线推得远一些,看看窗外..这时,他的目光落在了贴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他很有兴趣地看着那奇形怪状的陆地地形,看着那曲曲折折的海岸线,那海洋,那岛屿。看着看着,他发现:
大西洋西岸的巴西东端呈直角的凸出部分,与东岸非洲几内亚湾的凹进去的部分,一边像是多了一块,一边像是少了一块,正好能合拢起来,再进一步对照,巴西海岸几乎都有凹进去的部分相对应。魏格纳想:“看起来就像用手掰开的面包片一样,难道大西洋两岸的大陆原来是一整块,后来才分开的吗?会不会是巧合呢?”一个个问题在他脑海中跳跃着,这个偶然的发现,使他感到十分兴奋。
“如果我的推测是正确的话,我一定要用事实来证明它!”魏格纳又冷静地思考起来:“假如现在被大西洋隔开的大陆原来是一整块的话,那么,形成大陆的地层、山脉等地理特征也应该是相近的,隔在两岸的动物、植物也应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它们曾有过相同的生存环境..”
病好之后,魏格纳走遍了大西洋两岸,进行实地考察。在考察中他发现:有一种蜗牛既生活在欧洲大陆,也生活在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可以想象,蜗牛不可能远涉重洋,也没人听说过曾经有人“引进”过这种野生的蜗牛。他还对同样出现在巴西和南非地层中的龙化石进行比较研究,认为,这种爬行小动物也不可能跨越大海,最重要的是,这种龙在其他地区的地层中并没有被发现过..根据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进化原理,相同的生物不可能在相隔很远的两个地区分别独立地形成,它们必定起源于同一个地区。种种迹象表明,两岸的大陆原来是连在一起的整块!
于是,1914 年,魏格纳创立了一个崭新的学说——大陆漂移说。他指出:现在的美洲与欧洲、亚洲、非洲,澳大利亚与南极洲,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大约两亿年前,由于地壳的运动,大陆慢慢分裂,开始缓馒地漂移,渐渐成了现在的样子。并且,现在还在慢慢地漂移着,他认为:印度次大陆是从南极洲漂移过来的,与正在向东漂移的亚洲相撞,而突起的“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就是这样形成的。这种运动至今还在悄悄地进行着,喜马拉雅山至今也没停止向北拥挤。对资料的分析研究证明,1300多年以来,西藏与印度之间缩短了大概60 米。而澳大利亚也正在向北漂移。
“整个人类居住的陆地,就像巨大无比的航船,在非常缓慢地漂流,移动。世界千百万年后的面目,真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5、科学家隆涅论笑
德国的生物学家隆涅一生从事人体生理机能的研究,在他92岁高龄时,获得了国家颁发的荣誉奖章。在授奖仪式上,他接过奖章后即席发表讲话,他既不谈获得殊荣的感想,也不向在座的科学家表示感谢,竟然三句不离本行,谈起人体机能结构来了。
隆涅的答词是这样的:“今天出席大会的许多人年纪已经不轻了,对他们来说,重要的是节省自己的精力,使自己延缓衰落,青春常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科学上取得更大的成就,为人类作出更多的贡献..。”
会场上的科学家被他别具一格的答词吸引住了,津津有味地听下去。
“也许,你们不知道,或许不像我知道得那么清楚。一个人皱一下眉头需要牵动30块肌肉,而笑一下只需要牵动13 块肌肉。所以笑一下消耗的能量要比皱眉头省很多..”
会场上活跃起来了。
隆涅继续他的演说:“而且皱眉头是紧缩肌肉,而笑是舒展肌肉,真功能也是不同的,为此,亲爱的同行们,请经常笑吧!”
没等他的话说完,会场上的科学家全笑了。
6、坟包上的波斯猫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某天,一个戴眼镜的德国军官正用望远镜向前方的法军阵地上了望,发现远处的一个小坟包上,有一只猫蹲在那儿晒太阳。
“奇怪,这只猫在每天上午八九点钟总是在那里晒太阳,已经连着四五天了。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这个戴眼镜的德国军官问旁边的一个小胡子军官。
小胡子说:“也许这是只野猫吧。”
“不对呀,野猫不会在大白天出来,更不敢在炮声隆隆的阵地上出没。你来瞧,这是只漂亮的波斯猫呀!”他向小胡子递过望远镜。
小胡子用望远镜一看,可不是,那猫有一身亮闪闪的柔毛,那眼珠比玻璃更为美丽地闪耀着光。
戴眼镜的德国军官说:“战争期间玩这种名贵的猫的决不会是下级军官,他们无心玩猫,上司也不会准许他们玩猫的。因此我推断,这坟包附近,很可能有法军的一个地下指挥部。”
他说完就向德军阵地上的最高长官报告。最高长官同意“眼镜”的推断,就立即命令阵地上的六个炮兵营一起集中火力朝这个坟包急袭。
一阵暴风骤雨式的猛烈轰击后,坟包附近的一个法军旅指挥所被摧毁了。法军的这个旅失去了指挥,一片混乱,很快被德军全部歼灭了。
那只漂亮的波斯猫,自然也遭到和主人同样的命运。
7、垃圾中捡的勋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导弹作为一种新式的武器发展很快。特别是美国到处建立导弹基地,作为威慑力量,妄图使各国就范。
战后的德国分为东西两个敌对的国家,美国在其控制的西德设有一个秘密导弹库,里面贮有两种新式的导弹,这对东德极具威胁,所以东德情报部门千方百计想获取这个导弹库的有关情报。
美军对这个导弹仓库保卫极为严密,简直达到了无隙可入的地步。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些在国外安于享受的少爷兵,不愿做低贱的活计,于是就雇用了一个德国籍的勤杂工人,但当然对他也严加防卫,只能在仓库外工作,不能越雷池一步,而且他们在挑选勤杂工时,选中了一个呆头呆脑、相貌奇丑的老年男性,以免惹事生非。
谁知这个相貌奇丑的勤杂工,却有个美貌绝伦的女儿,她的倩影很快被美国军人相中,不久就有幸成为一名军官的情人。由于女儿的关系,父亲在仓库基地受人尊敬多了,出入活动也减少了种种限止。
但那位勤杂工并无越轨行为,只是勤勤恳恳地工作。他每天把在驻地清理出的垃圾,认真地销毁处理掉,丝毫没有引起美国军人的怀疑。
然而,这个勤杂工正是民主德国情报部门的间谍,他的工作就是在垃圾中清理出有用的情报。他表面上是把垃圾消除掉,而实际上却留下了可能有用的文件和资料。他把这些材料悄悄地带回家中,再加清理,把确实有用的部分保存起来,待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扎成纸包,由其老婆带往柏林火车站交给一个秘密信使,这些垃圾就及时传到了东德的情报部门。美军导弹军火库的垃圾箱简直是个“聚宝盆”,里面居然有“北大西洋组织驻欧洲兵力配备”、“北约武器弹药库的库存清单”、“美国在西欧储备的各种导弹规格和用法”、“驻西欧美军官兵能力鉴定表”等绝密材料。有一次,这个勤杂工居然还接到了三份某种新式导弹的说明书,这些材料对东德的情报部门而言,无异是无价之宝,所以他们向那个勤杂工颁发了一枚“奇勋”勋章。他这枚勋章真可谓是从垃圾堆中捡出来的。
8、鞋子和世界冠军
德国现在赫赫有名的阿迪·达勒斯公司在20世纪20年代只是一个制鞋的手工作坊。管理人员兼工人就是阿迪父子两人。他们制作的鞋子虽然很精良。但毕竟生产力太低,根本无法与机器制鞋厂竞争。
但阿迪·达勒斯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他千方百计地进行调查,了解到欧文斯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他就设法和欧文斯接近。了解他的穿鞋规格、习惯和爱好,化了许多心血和时间,为欧文斯定制了一双合脚的赛跑钉鞋,免费赠送给这位优秀的短跑运动员,要求他在赛场上穿用。欧文斯当然非常喜欢这双定制的鞋子,答应在赛场穿用。
1937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德国柏林举行。欧文斯穿了阿迪制作的钉鞋,夺得了4块金牌,一下子成了举世瞩目的体育名星。欧文斯兴高采烈地将鞋子让大家观看,上面赫然印着阿迪·达勒斯公司的商标。人们纷纷向该公司要求购买。
阿迪以此为契机,发展自己的工厂,坚持产品的质量。这家公司一下子名闻海外,真可谓是一举成名。
9、诗人和奇异的表
从前,在德国有一位很有才华的年轻诗人,写了许多吟风咏月、写景抒情的诗篇。可是他却很苦恼。因为,人们都不喜欢读他的诗。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是自己的诗写得不好吗?不,这不可能!年轻的诗人向来不怀疑自己在这方面的才能。于是,他去向父亲的朋友——一位老钟表匠请教。
老钟表匠听后一句话也没说,把他领到一间小屋里,里面陈列着各色各样的名贵钟表。这些钟表,诗人从来没有见过。有的外形像飞禽走兽,有的会发出鸟叫声,有的能奏出美妙的音乐..老人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小盒,把它打开,取出了一只式样特别精美的金壳怀表。这只怀表不仅式样精美,更奇异的是:它能清楚地显示出星象的运行、大海的潮汛,还能准确地标明月份和日期。这简直是一只“魔表”,世上到哪儿去找呀!诗人爱不释手。他很想买下这个“宝贝”,就开口问表的价钱。老人微笑了一下,只要求用这“宝贝”,换下青年手上的那只普普通通的表。
诗人对这块表真是珍爱之极,吃饭、走路、睡觉都戴着它。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渐渐对这块表不满意起来。最后,竟跑到老钟表匠那儿要求换回自己原来的那块普通的手表。老钟表匠故做惊奇,问他对这样珍异的怀表还有什么感到不满意。
青年诗人遗憾地说:“它不会指示时间,可表本来就是用来指示时间的。我带着它不知道时间,要它还有什么用处呢?有谁会来问我大海的潮汛和星象的运行呢?这表对我实在没有什么实际用处。”
老钟表匠还是微微一笑,把表往桌上一放,拿起了这位青年诗人的诗集,意味深长地说:“年轻的朋友,让我们努力干好各自的事业吧。你应该记住:怎样给人们带来用处。”
诗人这时才恍然大悟,从心底里明白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10、快速奔跑的机器
1813年,德国人德莱士在一片林区当森林监督。一天,他在森林里走累了,就坐到一根被伐倒的圆木上休息。他唱着歌,身子不由前后来回晃动着。唱着晃着,身下的那根圆木便随着他身子的晃动而来回滚动..德莱士常年在山地林区工作,滚动的现象对他来说并不陌生。他想:“无论是山石还是圆木,只要滚动起来,朝前运动的速度就会成倍地增长。”想着想着,一个新奇的念头在他的脑海里闪了出来:要是利用滚动的原理制造出一种既不用任何燃料,又方便灵活的车子来帮助自己行走,该多好啊!
回家后,德莱士动手研制起这种滚动式的自行车来。不几天,车子造好了,他制造的车子有一个木架,架子中间有一个座椅,座椅前安上一个把手。木架下是一前一后可以滚动的两个轮子。
不久,人们看到德菜士坐在一个带轮子的木架上飞快地“奔跑”着,这时,一个好胜的年轻人拼足力气跟德菜士赛跑,追了好长时间,怎么也跑不过德莱士。看热闹的人纷纷欢呼起来,为德莱士喝采:“飞毛腿,飞毛腿!”人们都这样称赞他。
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德莱士骑车的模样和动作真有点儿滑稽,只见他手扶把手,两脚一左一右的不停地蹬地,仿佛划船一样,由于脚的蹬动,两个轮子便飞快地滚动起来,载着德菜士快速向前。显然,骑这种车子要比一般的跑要快并且省力得多,特别是下坡的时候,不用脚蹬地,车子照样可以快速前进。
德莱士给自己发明的车子起名叫“奔跑机”,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自行车。
11、伦琴研究X 射线
这是1895年的一天晚上,在德国某城一个科学家的家庭里发生的故事。物理学家伦琴(1845—1923年)啃了几口面包,就又回到实验室去了。妻子贝塔立刻走出卧室,包了一些食物,怒气冲冲地给伦琴送去。此时,伦琴正在实验室里聚精会神地做着实验。他把一本厚书放在相距大约两米远的一架荧光屏与一只克鲁斯管之间。
“你究竟还要不要吃晚饭?现在都已过深夜12 点了。”贝塔到实验室,板着脸,大声对伦琴叫道。
“喂,亲爱的,快来看,我发现了一种新的射线。你看,它能穿过两米厚的空气,还透过这本厚书。真是太神奇了。”伦琴看到妻子来了,立刻高兴地手舞足蹈。
妻子刚进实验室的时候,可没有在意伦琴的实验。听到丈夫神秘而激动的声音,好奇心也来了:“你再做一遍,让我从头看一下吧。”
“好的!”伦琴对妻子说,“不过,你得帮我一下,请拿着荧光屏,逐渐退远去,这样我们就可以测出射线的射程了。”
妻子照伦琴说的去做了,可是,刚走一步,只听她突然惊叫起来:“啊— —,亲爱的,快来看我的手。”
“你的手怎么啦?是不是被刺痛了?”伦琴赶紧抓住妻子的手,关切地问。
“不是的,你快看屏幕上面。”贝塔神色惊慌地大声说。
这时,伦琴立刻看到荧光屏上清晰地显示出贝塔手指的骨骼影像,“喔——真是奇迹,真正的奇迹。”伦琴惊喜地叫道。随即一个新的设想在他的脑中出现了。“亲爱的,你把手放到荧光屏前回去,我给你的手照一张相。”
妻子把手放在克鲁克斯管附近的用黑纸包好的底片上。不一会儿,伦琴便把照片洗出来了。这是妻子的一个完整的手骨影像,连她戴在无名指上的结婚戒指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亲爱的,我们可有了一项世界上了不起的发现了。这张照片,就是我们奉献给人类的最珍贵的礼物。”50岁的伦琴挥动着照片,激动得跟孩子一般。
“对,亲爱的。但是,造就这奇迹的看不见的射线究竟是什么呢?”
“啊!这可是种神奇的射线。”伦琴喃喃自语,“称它什么好呢?”
“它还是未知数嘛,是X。”妻子打趣地插话道。
“对,就叫它X 射线。”伦琴眉毛一扬,大着嗓门说道。
就这样世界上出现了被称为X 的射线。此种射线能透视人体,显示出患者骨胳和内脏的结构,准确地指出病变部位和其他情况,便于确诊治疗。由于这一重大的发现,伦琴荣获了190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人们还把X 射线称作伦琴射线。
12、张着血口的巨蟹
1757年,普鲁士遭受到四路大军的攻击:东面,俄军8万人已进入普鲁士境内;南面,10万奥军正在大踏步挺进;西面,13万法军向柏林逼近;北面,瑞典军队1.7万人开始在波美拉尼亚登陆。四路大军,结成联盟,铁壁合围,企图扼杀普鲁士。
普鲁士国王胖德烈大帝虽处危境,但不服输,他要趁四路大军完成合围之,利用敌军的矛盾,加以各个击破。他分析:四路敌军最具威胁的是法、奥两国的军队。尤其是法军,不仅兵力强大,而且近在咫尺,即将兵临首都柏林城下。
腓德烈大帝派出4万精兵去牵制10万奥军,集中主力来对付法军。进攻的法军分为两股,一股是戴艾斯提斯的10万兵力,一股是苏比兹元帅的3万兵力,腓德烈大帝趁大股法军更换统帅的机会,以10万金币买通接任的孪希留公爵,让他的10万大军按兵不动。这样他可腾出力量专门对付苏比兹的3万法军。
即使如此,腓德烈的主力部队也只有2万多人,兵力也少于法军。但他采取了以少攻多的战略,主动寻找苏比兹,要与之决战。
法军元帅苏比兹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他洞察腓德烈大帝“各个击破”、
“找软果子吃”的谋略,便反其道而行之,始终不与普军决战,将兵力紧缩在市劳恩斯多夫坚固的营地里。
相持日久,显然对腓德烈大帝不利。他便制造假象,将主力悉数撤退,引诱法军来追。
苏比兹不知是计,还认为腓德烈疲于应付,去解救别处了,便趁机追击。谁知普军并未退远,见法军来追,又复摆出了进攻的姿态,这样,普法两军构成了会战的形势。
法军虽然中计,但仍有持无恐,双方兵力相仿,即使会战,胜败还难预料。哪料胖德烈大帝计中有计,他摆出了一个“巨蟹”阵迎敌。
所谓“巨蟹阵”就是加强两翼兵力进攻,就像巨蟹张开的两把钳子。而在腹部则以猛烈的炮火坚守阵地,恰似巨蟹张开了血红的大口。
待等法军进入了“巨蟹”阵,腓德烈大帝就下令攻击,普军先伸出了一只钳子夹住了法军的一侧.钳牢之后,又伸出另一钳子去钳另一侧,中间的大口始终喷射着炮火。经过近3个小时的战斗,彻底瓦解了苏比兹的法军,并进而破坏了联军四方包围的态势,实现了各个击破的战略目标。
13、纸做的巨大炸弹
1917年,在德奥联军与意大利军对峙的卡波列托战场上,这一日晌午,正值战斗间隙,经过一场恶战后,意大利士兵一个个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回到工事里休息。
“咦——,这不是我们家乡的报纸么!”士兵兰顿一脚踢着一个纸包。
“哟,真的,是我们北意大利的报纸呢。”
“还是最近的,快!看看家乡最近还有些什么新闻。”
许多意大利士兵围了过来,争抢报纸。
“呀!怎么?家乡的警察与老百姓发生流血冲突。岂有此理!”
“嘿!这帮混帐王八蛋!老子在前线,拼死卖命,他们反倒在家乡欺负我们的父兄姐妹,这些狗娘养的!”
报上触目惊心的消息,立即像一团火一样,把兰顿他们点燃了。
“走,我们找当官的去!他们这样做,岂不是在背后放我们的黑枪嘛!”
“我们一块去!”
“呼”的一下,几十个北意大利皮蒙特士兵群情激愤地朝指挥所而去。当他们来到指挥所门前,却看到了那里已围着了百十个士兵了,正在那里责问指挥官列卡少校呢。只听少校说:“大家请安静,这些报上的情况是否属实,还有待调查,这有可能是敌人制造的假象,大家不要被迷惑了。”
“这不明明是我们家乡的报纸?难道说,这报上的图片,以及死伤的居民,这些有名有姓的报道都是假的?”
“不管怎么说,这都要等与后方取得联系后我们才能证实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目前我们一定要团结一心打退敌人的进攻。”
“去你的吧,我们可不愿意为那些在背后捅我们刀子的人卖命。”不知是谁,高声地唱起了反调,大家“哄”地一下子吵开了。
那些不新不旧的报纸,像一枚巨大的炸弹,一下子打掉了意大利士兵的战斗激情,使他们一个个变得神情沮丧,垂头丧气。在不久德奥联军的大举进攻下,这支缺少战斗力的军队,一下子折损了40万人马。
原来,德奥联军在计划发动卡波列托战役时,通过内线了解到敌军是一支由地域观念极强的北意大利皮蒙特人组成的军队。于是,他们伪造了大量的北意大利报纸,悄悄地扔到意军的战壕里,展开心理攻势。意军真的中了圈套。
14、德军活铒钓潜艇
飞机与潜艇作为新式武器,始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潜艇由于隐蔽性强,在战争中往往能获取极大的效果。所以,如何对付潜艇成为参战各国密切关注的迫切问题。尤为重要的是必须消灭对方战斗力强的潜艇,这样才能掌握制海权,赢得战争的胜利。
当时的潜艇还处于初创阶段,其性能还受到一定的限制,尤其是它不能久伏海底,需要定时潜出海面来充电和换气。如能抓住潜艇换气的短暂时间,利用飞机将其轰击,不失是一种良好的办法。不过潜艇换气并没有规律,时间又短,暴露的部分又不大,再加上攻击的飞机也无法在海面久候,要击中它,这仍然是个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德军采取了一种新的战术来对付英军的潜艇。
1915 年6月25日下午,一架德国飞机在博尔库姆附近海域上空巡逻,这里有好几艘英国潜艇埋伏在海里。突然,德机的发动机出了故障,缓缓地向水面降落。这时,英国的D—4 号潜艇见有机可乘,立即浮出了水面,用甲板炮向德国飞机发动攻击,企图将其一举击毁。
其实,德国飞机的发动机故障是伪造的,它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引诱英国潜艇出海面来,英军果然上当受骗,这时德国飞机的发动机复又转动起来,迅速地飞离了海面,而英国潜艇却在海面上暴露无遗。他们原以为这架飞机会趁机攻击潜艇的,然而它却远远飞走了。
英国潜艇不免暗自庆幸,忙向海底潜去,可是正当它下潜之时,事先埋伏在附近的几艘德国潜艇一齐向它开炮,英艇毫无防备,被击中沉没。
德军的这种战术被称之为“活饵”战术,它是古老的战术运用于现代战争之中,由于有很大的欺骗性,所以能在战场上取得良好的效果。随着潜艇技术的日臻完美,交战双方都无法故伎重演,但“活饵”战术又不断以新的形式出现。
15、遨游大海巧捞针
1976年夏天,美国波士顿莫愁宫珍藏的一批价值连城的名画被盗。犯罪没留下任何蛛丝马迹,国际刑警组织当即分析,在西欧市场,这些名画的价格超过100万美元,如今黄金价格极不稳定,很多大富商都由贮存黄金转向了收藏名画。这批被盗名画很可能偷运进了西欧共同体市场成员国之一的联邦德国。警察局确定以贩卖名画的市场为侦察重点。包围圈逐步缩小:从西欧市场,到联邦德国,再到贩卖名画的商人。
这年夏末,一条新闻使这个包围圈更缩小了。原来,民主德国电台在一次新闻节目中,披露了民主德国警察破获的一起盗卖名画案中的作品名称。联邦德国刑事警察局侦察员彼德听完这些名画名称后,想起鲁尔区有个专门经营外国名画的商人叫卡尔特。过去自己调查卡尔特时,似乎在卡尔特的“供货单”上看到过其中几幅名画的名称。“包围圈又缩小啦!”波德兴奋异常他撒下了天罗地网悄悄罩向卡尔特..
没几天,一位气度非凡的瑞士作家住进了鲁尔区最豪华的旅馆。几天中,这位叫凯特的作家频频出现在各种大型社交场合,悄悄地打听此地是否有名画出售。
卡尔特在对这作家进行不露声色的监视。一个深夜,卡尔特终于跟凯特会面。一番旁敲侧击之后,卡尔特的戒心全消。凯特叼起大号雪前,冲卡尔特笑笑,随着会谈气氛的融洽,他慢慢地抬高价格。
卡尔特憋不住了:“凯特先生,你从瑞士特地赶来,我出售给你4幅17世纪的古典派油画名作吧。”凯特心中一喜,卡尔特却狡黠地一笑:“不过,凯特先生,你得换一家旅馆,在那里一手交画,一手交钱。”
交货时间安排在晚上10点,地点定在另一家高级宾馆。
当晚9点58分,夜色浓黑如漆。卡尔特领着4个彪形大汉走进凯特的房间。他们5人细细看遍房间内每个角落,确信无一可疑之处,才从停在大门外的汽车上搬进来4幅价值昂贵的名画。凯特装作认认真真地鉴别油画的真伪,卡尔特他们静静地围着。突然,6名刑警破门而入,这伙人一网打尽,油画全给缴获。但不是莫愁宫被盗的藏画。
几乎在同时,一辆停在旅馆阴影里的汽车开足马力逃走了。果然不出所料,真正的大鱼是这条!2分钟后,警察局的电传机已向全国告知了那辆黑色汽车的车号,紧急命令追捕。
联邦德国警方的警车呼啸着扑向大街小巷,这辆汽车没逃出多远,便被截住。车上,卡尔特的两个同伙被逮住,也找到了莫愁宫被盗的名画。两个盗贼交代:这是卡尔特老板事先布置的,等跟那瑞士作家第一次交易成功,马上把这批莫愁宫名画脱手。原来,卡尔特是偷窃莫愁宫名画的盗窈首犯!而凯特当然是警方派去的钓鱼的“诱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