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守望先锋的战网号:潮涌玉乡起宏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20:08:45
“点石成金”,在镇平不再是幻想;血液里流淌着“玉雕基因”的镇平人,其旺盛的创造力正被气势恢宏的玉文化产业强县建设所激活——稿件来源:南阳日报

  本报记者 窦跃生  赵 甫

  特约记者 余修师

  镇平自古多巧匠,精美的石头会唱歌。镇平,用美玉琢出了自己的特色,琢出了自己的魅力,琢出了自己的声誉,琢出了自己的品牌,琢出了神奇般的辉煌。

  1月17日,记者走进玉乡镇平,处处感受到玉文化产业建设涌动的热潮,展现在记者面前的是一幅玉文化与玉产业交融共生、独具风华的恢宏画卷:在玉雕大师创意园、国际玉城二期项目建设现场,机声隆隆,一派繁忙;在玉博苑早市,人头攒动,交易红火;在琢玉苑玉雕加工小区,玉车飞转,金声玉振;在玉文化博物馆,美玉罗列,游客络绎不绝……

  如今,跃上经济大舞台的镇平玉雕,以其积淀深厚的神韵和巧夺天工的技艺,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并为镇平赢得了一系列殊荣:1995年,被命名为“中国玉雕之乡”;2006年,被命名为“中国珠宝玉器首饰行业特色产业基地”;2008年,镇平玉雕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镇平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2009年,入选“中国新锐城市名片”;2010年,荣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前不久,跻身“2011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200强”。

  谈及镇平玉雕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镇平县委书记史焕立说:“文化是产业的魂,正是文化的魅力,支撑着产业历久弥新,并迸发出无限活力,镇平玉雕已成为支撑和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富民产业。”

  “无中生有”——

  玉雕产业生机盎然

  “追问她的历史,远至汉唐,近溯明清;考究她的手法,南北兼容,风格不拘。由古至今,中国人爱玉,至深至迷,镇平人制玉,中外驰名。无论是‘九龙华薰’、‘鹿鹤同春’还是‘哪吒闹海’,百余位玉雕大师频出精品,更有十万镇平玉雕营销大军足迹遍布全国,以玉为媒,玉雕之乡,实至名归。”这是入选“中国城市新锐名片”时,组委会给予镇平玉雕的评价。

  镇平玉加工历史悠久,玉文化源远流长。1975年,河南省第一批文物重点保护单位——镇平安国城遗址“龙山文化”层出土的两枚“圭形带穿玉铲”,把镇平制作和使用玉器的历史锁定在4000年以前。

  镇平并不产玉,但镇平人从祖先起就慧眼独具,看出美玉的特别价值。他们从天南地北、海内海外,把美玉寻找搜集过来,用勤劳的双手,雕刻出一座玲珑剔透、绚丽多彩的玉的家园,创造出了蜚声国内的“无中生有”经济现象。

  在石佛寺、晁陂、杨营、王岗等乡镇村村可闻琢玉声户户可见玉生辉。尤其是在石佛寺镇22个村都从事玉雕加工。贺云振是石佛寺镇农民过去靠种庄稼谋生。自从经营玉器后他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如今他在镇上建起小楼买了汽车。在镇平县像贺云振这样靠经营玉器富裕起来的农民有30多万。

  主抓玉雕产业的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程治敏说:“玉雕产业的发展效益比较明显。一个是富民效益,以石佛寺为中心周围有10个重点乡镇,从事玉雕产业的人员年人均收入都要比其他农民高2000元到3000元;第二个效益就是玉乡的形象效益,镇平获得的金奖越来越多,在全国影响很大;第三个就是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名片作用越来越明显。”

  近年来,镇平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玉文化这一优势资源,巧借国家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东风,加快玉文化与玉雕产业相互渗透、融合,集中打造玉文化产业强县。目前,镇平形成11个玉雕产业镇,50个玉雕专业村,10大玉雕专业市场,加工企业1万多家,玉雕精品门店摊位2万多个,从业人员20万人,年产值约150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玉产品加工销售基地和玉文化传播基地,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直接出口成交额达3亿元以上。玉雕产业已经形成了原料开采购销、作品研发设计、产品加工生产、质量检测鉴定、市场经营销售以及包装、运输、人才培训、文化研讨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在产业条块上覆盖了玉文化的全部范畴,在全国独一无二。

  传承技艺——

  玉雕大师层出不穷

  “玉雕产业的设计、加工、管理、营销需要多环节、多专业、多层次的人才梯队合作才能完成。加强人才培训,既要培育一批设计制作技术过硬、(下转A3版)

  压题照:全国最大的玉雕专业市场——石佛寺玉雕湾风光。(资料照片)
潮涌玉乡起宏图

  (上接A1版)管理经营有方的专业队伍,又要造就一批评估、检测、鉴定的高端人才。”镇平县玉雕管理局局长王林说。

  玉不琢,不成器。镇平历来重视玉雕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和后继人才的培养。围绕“人才兴玉工程”,重点做好“引、育、留”三篇文章。

  “引”,就是引进高端人才为我所用。通过到北京对接、到苏杭联络,聘请中宝协领导为玉雕产业发展顾问,邀请10多位国家级玉雕大师担任企业技术研发顾问或玉雕职业院校名誉教授。“育”,就是培育本土人才助推发展。依托县内的职业院校、玉雕生产企业,与中央美院、天津美院、北京珠宝研修学院等单位建立人才培训机制,定期聘请国内知名工艺大师和专家开班讲学,授艺带徒,培训技术骨干,指导设计创作,多渠道、多层次培育玉雕技术人才,扩大初、中级人才规模。“留”,就是留住技术骨干提升名气。对获得重大奖项的设计加工人员以及对玉文化、玉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人员进行表彰奖励,在劳动模范、杰出人才评选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让其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有地位。

  该县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建起了初级培训学校18所、工艺美术职专1所。县工艺职专的工艺美术和玉雕专业成为河南省职业学校品牌专业。截至目前,已向社会输送15000名专业技术人才。以县技术监督局为依托,建立了镇平县质量检测中心。先后在10家玉雕重点企业建立科研机构,引导、鼓励企业和技术人员用现代工艺嫁接改造传统工艺,主攻科技含量高、艺术价值高、投入产出率高的“三高”产品先后引进了超声波、激光雕刻、浮雕、镶嵌、电脑三维设计等多项新技术,工艺水平明显提高。

  随着“人才兴玉工程”的深入实施,镇平涌现出一大批玉雕大师。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人、玉石雕刻大师8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中国民间艺术美术家”2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23人、玉石雕刻大师43人,高级工艺师约100人,初中级技术人才5000余人。这个群体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仵应汶为领军人物,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魏玉忠、张保国和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玉石雕刻大师仵海洲、王玉敬等为中坚力量。仵应汶的水晶雕,仵海洲的花鸟件,柴艺扬的山子雕,王玉敬的铁笔书画,孟庆东的把玩件、挂件和摆件,刘国皓的玉牌、勒子,魏玉忠的仿古件,张红哲、王东光的玉雕人物形象,以及刘晓强、喻朝光、刘晓波、张克钊、董学清等创作的独山玉作品,已成为风靡大江南北的经典作品。

  王林说:“‘镇平玉雕大师群’藏龙卧虎,老、中、青人才阶梯格局明显。随着这一群体的不断壮大,必将推动镇平玉雕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铸造品牌——

  提升玉产业核心竞争力

  “黄金有价玉无价”。在上海世博会上,精美绝伦的镇平玉雕珍品闪耀河南馆,向世界展示着“千年玉都、神韵镇平”的无穷魅力。

  中华玉文化博物馆馆长仵海洲说,镇平玉雕产品原料来自世界各地,主要有巴西玛瑙、加拿大碧玉、俄罗斯白玉、缅甸翠玉、阿富汗玉、辽宁岫玉、新疆和田玉、昆仑玉、南阳独玉等30多种,全世界125种玉石在镇平均有加工和销售,产品包括摆件、挂件、饰品等,涉及人物、山水、花鸟、古迹、现实写意等10多个门类1000多个品种。

  仵海洲说,品牌是企业的根、产业的魂,是艺术与价值的有机融合。针对玉雕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加工粗糙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现实,镇平提出了“上档升级”的要求,将现代科学技术、传统文化、现代文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行品牌战略,打造镇平玉雕产品核心竞争力。

  镇平县宝玉石协会秘书长刘晓强认为,从风格上讲,镇平玉雕博采南北之长,既有京津派的雄浑豪放,也兼苏扬派的婉约细腻,造型生动逼真,雕刻精细入微,从而在继海派、扬派、苏派、京派和粤派等中国玉雕流派后,形成自己独有的中部风格。

  丰厚的文化底蕴,使镇平玉雕这一艺术瑰宝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一大批精品佳作层出不穷。其中,翠玉“九龙花薰”作为国家级珍品,陈列于人民大会堂河南厅;独玉“鹿鹤同春”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双层大型转动翡翠花薰“哪吒闹海”巧用浮雕、透雕、镶嵌技术,玲珑剔透,荣获工艺美术百花奖;“万里长城”、“姜子牙封神”、“麻姑献寿”、“浴”、“神算”等300多件工艺精品,先后获省优部优奖项、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和中宝协举办的天工奖。

  更可喜的是,在2011年顶级玉雕展评中,镇平玉雕大放异彩、硕果盈枝。在河南省“陆子冈杯”玉雕精品评选中,镇平玉雕获得金奖23枚、银奖42枚、最佳工艺奖13枚、最佳创意奖13枚、优秀奖86枚,显示出雄厚的实力。在“中国玉(石)器百花奖”评选中,镇平玉雕荣获3金10银5铜。在“中国玉(石)器神工奖”评选中,镇平玉雕一举夺得5金、9银和两个最佳工艺奖。在“中国玉石雕刻天工奖”评选中,镇平玉雕一举摘取4金1银6铜和3枚最佳工艺奖、3枚最佳创意奖、16枚优秀作品奖,成为全国获奖最多的参评单位。

  以玉为媒——

  文化旅游融合打造玉都

  走进镇平玉文化产业园区,记者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具有明清风格的建筑群——国际玉城的宏大设计和美玉展示而惊叹,为具有汉代风格的建筑群——天下玉源玉料市场“车流如龙,大车小车运料急”的场面而震撼。玉雕大师创意园、石雕园和玉雕湾,以及用于文化与旅游发展有效融合的玉文化主题公园、赵河东岸古镇建设、赵河西岸新镇开发和玉文化博物馆迁扩建等工程正在加紧施工。

  文化靠旅游做大,旅游靠文化做强。镇平县决策者明确提出,把博大精深的玉文化植入旅游产业,将玉产品加工销售和玉文化研究传播相结合,把镇平建设成为中华玉文化的体验之地和展示之地,全国玉文化产业的创意中心、物流中心、加工制造中心、交易中心和品牌企业总部基地,塑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

  确立“大旅游”理念。以玉文化为核心,将玉文化渗入到旅游业的方方面面,围绕食、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打造镇平玉文化旅游产业。把镇平玉雕大世界、石佛寺玉器市场、镇平石雕城、国际玉城、天下玉源等玉器市场的经营管理规范起来,和周边旅游景点连接,形成玉文化旅游产业链,形成大南阳玉文化旅游产业。

  实施项目带动。按照近期、中期、远期相结合的要求,镇平在试验区内规划布局了7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20亿元,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玉文化主题旅游建设、玉文化品牌体系建设。该县与万正集团合作斥资建设国际玉城,打造具有玉产品销售、文化博览、公园景观、旅游休闲、生活居住等综合性的全球最大玉雕及相关工艺品批发、零售交易市场。“天下玉源”按照汉代建筑风格设计,一处一特色,一街一景观。玉雕湾中心区内,游客接待中心、文化广场、演绎大厅、游客服务中心等特色景观,处处显诗意,有风景。

  激活文化因子。该县组织玉文化研究人员,追溯玉文化历史渊源,和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联合,拍摄了30集电视连续剧《玉乡魂》和专题片《探秘和氏璧》。中央电视台2、4、7套节目分别播出了镇平玉雕旅游风光专题片。2011年5月9日,中国·南阳第九届玉雕节暨国际玉文化博览会开幕之际,该县编写出版了国内第一部玉雕志书《镇平玉雕志》,挖掘玉文化内涵,添加旅游发展酵母。

  完善的设施、优质的服务,使玉雕湾距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越来越近。如今,镇平玉雕湾旅游区已被省内外30多家旅行社纳入合作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日旅游购物客流量平均在1万人次以上,日成交额平均达200多万元。

  如今,远眺国际玉城,美轮美奂,气势雄伟,具有极强的视觉震撼力。俯瞰玉雕湾,沿赵河两岸是碧绿的生态林,环境优美,人工湖内碧波荡漾,野鸭、鱼鹰等各种水鸟成群栖息;欧式风格的玉雕商贸楼群倒映水面;龙翔大桥如一条蛟龙横卧在碧波之上,拱形大桥状如彩虹悬挂天边;琳琅满目的珠宝玉器,使人仿佛置身于玉的海洋。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008年12月,镇平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8个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之一。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镇平县委书记史焕立、县长王书祥亲自挂帅,成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拉开了打造“中华玉都”、展现魅力镇平的大幕。

  镇平聘请北京大学文化产业院对玉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进行了总体规划,整个试验区的面积达30平方公里,构建了“一带六点”的产业布局,在“一带”的范围内实现产业集聚,而“六点”将用玉雕专业村和专业户形成新的产业点。至目前,试验区内投资l6亿元、占地面积1300亩的国际玉城,一期建成仿古建筑商品房34幢500余套,占地550亩、投资7.8亿元的国际玉城二期工程正加紧建设;总投资6.8亿元的“天下玉源”项目,已完成一期4个组团的主体建筑及配套工程;聘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的新博物馆计划占地80亩;玉文化主题公园一期工程——计划投资10亿元的玉雕大师创意园项目正在建设。总投资18亿元的玉雕湾商贸城,建成后将成为石佛寺的标志性建筑。

  镇平县人民政府县长王书祥说:“通过3—5年的努力,把镇平打造成全国一流的玉文化产业强县,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如今,血液里流淌着“玉雕基因”的镇平人,其旺盛的创造力正被气势恢宏的玉文化产业强县建设所激活。我们期待,镇平人用精美的石头“雕”出更加精彩的新生活,镇平这颗“明珠”也一定会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