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台与系梁的区别:电视观众收视心理探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9:32:37
电视观众收视心理探析时间:2011-09-20   ● 李贾盎
  时下,很多学者认为,电视观众的心理有诸多特点,比如随意性、交融性、互动性等。电视观众心理是把电视新闻传播者的意图转化为观众行为的中介。观众心理的这个中介功能是实现其社会效益的关键。电视以屏幕形象为主,辅以声音、文字及音响效果等手段的电视艺术,成功地实现了人类视觉和听觉的延伸,满足了受众多方面的心理需求。这是电视风靡世界的缘由。也正因为这种多层次多角度的心理需求,电视的欣赏空间和欣赏方式有别于其他任何艺术。
  
  电视观众心理的随意性
  电视新闻信息与政府法令、党的文件不同,其主要的功能是向观众传递社会最新发生的事实,观众不必神经紧张地一定要带着什么目的接受信息。看哪个频道,选择什么,看多长时间,遥控器在观众手里,谁也左右不了。电视传播者对电视观众的影响往往是潜在的,不易被人意识到。而政府法令、党的方针和政策,对人们有着明显的说服性、劝导性,甚至带有强制性。
  从电视观众在选择接受电视新闻有主动权的角度上看,电视观众心理带有随意性。电视收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的心理形成和变化的过程受他所处社会的生活方式、历史传统、科技文化的发展状态,以及生理、年龄、职业、经济状况、家庭婚姻、信仰和大众传播等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作为人们心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电视观众的收视心理也受着众多社会因素的影响。
  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看电视的时候,每个家庭成员是以一种主人的身份去享受,电视为他(她)服务,主人一旦感到电视“服务不恭”或“话不投机”就会转换频道,甚至一关电钮,将其“打入冷宫”。这种“为我”的心理定势使观众在欣赏时以“我”的需要为中心选择频道。
  另外,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每个家庭成员以各自认为最舒适、最随便的姿势看电视,这时他们的心情是松弛的,会较多地停留在感性思维阶段,而理性思维的活跃程度降到最低,一些深奥的、费思索的节目效果不佳,至于板着面孔说教的节目就更是不受欢迎。这种“为我”的欣赏态度和松弛的家庭气氛,形成了电视作为“家庭艺术”所特有的“家庭定势”。定势既是欣赏活动中可资利用的有利因素,又是一种阻碍和负担。电视迎合了观众“为我”的心理定势,节目的审美强度自然也会成倍增加。
  在家庭这个特有的环境中,人们欣赏电视节目有着很大的随意性,人们可能一边做家务,一边看电视,抑或频繁地更换频道,看看是否有更有趣的节目,这一切都在分散着人们的注意力,减弱人们的欣赏心理感受,影响人们欣赏过程的完整性。一个重要的细节可能在照看孩子的当儿漏掉,一句关键性的对话可能在回答客人的问话时没有入耳。这就要求电视节目应该简洁明快、通俗易懂、饶有趣味。且有更大的选择性,增加更多的兴趣点,把人们自然地拉回电视机旁来。
  
  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对电视观众心理的影响
  电视观众的互动性是指在新闻活动中,电视传播者与电视观众以及电视观众和电视观众之间通过电视新闻媒介和人际交往表现出心理上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特性。电视新闻活动是社会活动的一种形式。电视新闻传播者和电视新闻接受者都是社会成员。因而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人类社会行为的前提条件——互动,也应当适用于电视新闻传播中的传受双方的活动和行为。与一般人际互动的区别在于,这种活动和行为主要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递新闻信息来实现的。
  由于年龄、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的不同,人们对电视节目的心理需求也明显不同,我国各地多次进行的电视受众问卷调查的有关资料也证明了这一点。
  性别不同所反映出的心理需求差异表现在:
  女性对于电视的依赖性高于男性,女性对电视上播放的各类娱乐性节目都比较喜欢,表现了较高的宽容度。男性对电视节目的选择性比女性要强,显得更挑剔一些。在电视系列片中,男性普遍喜欢严肃的、有哲理的或惊险、刺激的节目,女性则偏爱生活气息浓郁、言情色彩较多、较为平和的节目。
  年龄不同所反映出的心理需求差异表现在:
  年龄越大,对电视节目的选择性越强。青年人对于电视的依赖性高于中年人和老年人,举个简单例子,我们一般很难看到中老年人通宵达旦地看电视,只有青年人碰到他们喜爱的节目才会如此。青年人更乐于求助于电视寻求知识和信息,以便解决思想、生活、学习方面的问题,他们对各类文艺节目也较为欢迎,而中老年人对电视中的文化历史节目和保健节目、地方戏曲及电视风光片较为偏爱,而对流行歌曲很少顾及。
  文化程度不同所反映出的心理需求差异表现在:
  文化程度越高,对电视节目的选择性就越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喜欢程度居于首位,其次则喜欢电视中播放的外国故事片和音乐歌舞节目以及电视风光片,对于其他知识性和娱乐性的电视节目并不十分喜欢。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对于能帮助其解决思想、生活和学习中问题的节目相当欢迎,对其他内容的节目选择性要低于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
  职业不同所反映出的心理需求差异和文化知识结构有着很大的内在联系。从事文化程度要求较高职业的受众对电视节目的选择性较强,而从事文化程度要求不大严格的职业的受众,对电视节目则表现出相当大的宽容度。
  
  电视观众心理的交融性
  研究电视观众心理,应当把着眼点放在电视观众在接受电视信息时的心理活动上,但是电视观众心理不是孤立存在的,作为社会成员的观众,且不说他们对电视新闻内容的感知和理解受制于其已有的来自于感性世界的认知,就是在接受电视宣传的同时,也常常会受到来自身边的他人对电视新闻的评价、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的满足方式影响着情感存在的方式、内容和特性,同时也决定着或影响着情感的功效方式。个体的满足方式和社会的满足方式的和谐可以产生肯定的、积极的功效,它们的冲突则会产生否定的、消极的功效。电视能够给受众提供什么样的满足方式,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电视提供的节目不能满足受众的收视心理需求,就会促成受众的逆反心理,严重削弱接收效果。
  世界在不断变化,人们的思想也在变化,这种变化的趋向就是多层次和多样化,这种变化包括经济、文化、艺术、教育、大众传播媒介等所有组成社会的各个方面。随着信息交流的加速,传播技术的改进,电视受众的组成成分、心理素质等,也都在向多样化发展。在这种发展趋势下,研究和了解电视受众的收视心理,就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较为简单的方法了,而应从多层次、多样化的角度,采取多种形式,借用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来开展这一调查研究工作,以此来为电视节目的改革和改进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作者单位:兖州电视台)
  来源:青年记者2011年8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