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世界发生了什么:江南吴钩今何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5 14:40:16
   江南吴钩今何在

                           文?卿云

                          

 最早的吴钩是指春秋时期吴地男儿的兵器。那时候,吴地当然不是现在婉约的江南,它是化外蛮夷。那时候,吴地的民风,也不是酒酽金扇摇,小巷杏花春,而是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那时候,吴地男儿,手持吴钩,在那烽火连天的春秋乱世,破楚灭越,一度独霸东南。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记载说:吴王阖闾时,铸剑师干将在牛首山铸剑,精铁在炉中经久不化,干将的妻子莫邪跳入炉中,殉剑,浇注出阴阳宝剑两把,命名为:干将和莫邪! “莫邪剑”被献于吴王。吴王得到宝剑,又出重金求取金钩。引发吴中许多人铸钩。有个铸钩师,杀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吴鸿、扈稽,铸造了一对金钩,献于吴王。据说,只要呼叫此二子的名字,这对金钩就会自动飞到主人手上。

这种金钩锋利无比,盛行于吴地,在战争中用于近身格斗厮杀,所向披靡,后人称之为吴钩。

 

 

                                        

 

唐朝是个剽悍的王朝,国家武力强大,盛行一种弯刀,刀身呈曲翘状。据说是模仿春秋吴国的吴钩制作而成。唐朝文人便雅称这种弯刀为吴钩。后来吴钩成了曲形宝刀的代名词。在宋代《武经总要》中,已经看不到直刀的图样,但是仍完整地保留着吴钩的流派图形。吴钩被广泛用于装备军队,在民间也被普遍应用。

在冷兵器时代,刀剑是作战的主要兵器。它们在观念中慢慢被升格为勇气和力量,代表着坚强和志气。吴钩因此为文人骚客广为歌咏。李贺吟诗道: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南园十三首·其五》

 

清末李鸿章曾写诗励志。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出山志在登鳌顶,何日身才入凤池;

倘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

即今馆阁须才日,是我文章报国年;

马是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

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

 

李鸿章在诗中认为历史是王侯将相写的,表达渴望参与国事的雄心壮志,他决意出深山、入朝廷,不达目的,誓不回家。

 

 

词人辛弃疾文武全才,凭生的志愿就是“试手补天裂”,“西北洗胡沙”,然而终其一生壮志难酬。他登临怀古,作词曰: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锋利的吴钩无所用处,词人抗金壮志无人理解,大好年华,在国事风雨飘摇中虚度。可以想象辛弃疾手持吴钩时,眼中是希望征战万里的豪气,胸中定然充荡着当年吴王带领吴地男儿称霸诸侯的冲天气势。

 

 

丈夫只手把吴钩,欲斩万人头。

如何铁石,打成心性,却为花柔?

 

君看项籍并刘氏,一怒使人愁。

只因撞着,虞姬戚氏,豪杰都休。

 

这首词的开首——“丈夫只手把吴钩,欲斩万人头”,气势逼人。可随之笔锋一转,竟是一番英雄难过美人关的感叹,不知是无奈、惋惜还是嘲讽?

是呀!凭你什么英雄豪杰,杀人不眨眼的铁心汉子,但凡遇见娉婷袅娜的美人,都不免化作绕指柔,譬如楚霸王、汉高祖。他们争夺天下,血雨腥风,何等英雄盖世!你看最后,一个临死不忘虞姬,一个酒后不舍戚夫人,依旧做出许多缠绵状:一个热泪高歌,一个击鼓相合。

 

                                     

 

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吴钩竟然悄悄地把英雄的杀气化进了女人的妩媚中。用于征战杀伐的吴钩,如今成了女子头上的一件饰物。随处可见的银质吴钩,依旧洁白如雪。在吴钩上寥寥几笔,勾画着鸟语花香的意境,佩戴在吴地温婉纤细,修竹独倚的女子身上。倒是,别有一番风情!

和千年前那铁血呼啸的吴钩一比。作为头饰的吴钩,显得如此轻描淡写。吴钩身上的血腥,戾气,似乎都消融在女子如瀑的青丝里。

铁马金戈时代的吴钩,早已作古。那女子头上婉转的吴钩,却打上了江南的烙印。

吴地男儿手持吴钩,铁蹄破空来袭,震颤大江南北的英气,似乎早已消逝在历史的风尘中。江南,千百年来,变得越来越文质彬彬,越来越诗情画意。秀美的山水,暖暖的风,细细的雨,绵绵的酒,静静的人。

江南,其实早已没有了吴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