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马张飞静茹是谁演的:怎么挑选传媒艺术后备人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6:27:46
怎么挑选传媒艺术后备人才时间:2012-01-10 作者:;  来源:——高校传媒艺术专业招生中的忧患   ● 夏玉涵
  近年来,传媒业蓬勃发展的趋势,使传媒岗位成了热门。各高校纷纷开设传媒专业,几年下来,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而优秀的毕业生却仍然紧缺和难求。部分高校专业考试的形式简单化和功利化、高招艺术生文化分数偏低等现象,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一系列问题。
  
  艺考不能成为低分上大学的捷径
  “文化基础是任何学科,包括艺术专业的最重要的基础。”这是教育的基本理念。由于艺术类招生考试的方式和要求有别于普通文、理科,一般在高考前,各艺术专业要先进行专业考试。参加各高校艺考的考生在专业成绩通过后,根据各高校的招生人数按1∶4或不等的比例领取专业合格证。高考结束后,各高校根据不同专业,参照专业分和文化分各占不同比例的录取标准和原则进行最终录取。按此方式操作,艺考生的文化分就比普通文理科要低很多,同校艺术类与普通类相差100分至200分之多。
  客观地说,艺术类专业有专业上的特殊要求,所以文化分要求不如普通文理科高有合理性,但问题在于部分高中生没有专业天分,也不爱艺术专业,只是鉴于广播电视编导或播音主持等传媒专业考试形式较为简单、容易通过专业培训短期速成、易于人为操作获得专业合格证,便请长假脱离正常的中学文化课学习,参加社会上相关的培训班,或到专业老师家去拜师学专业。相当一部分艺考生如此便能通过艺考,轻易拿到专业合格证进入大学。
  但由于经历了不规范的艺考,高校的艺术生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很快就暴露出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的弊端。他们不是由衷热爱本专业,加上文化基础差,因此出现听不懂课、理解分析能力欠缺、跟不上正常教学进度等现象。
  由于以上现象,高校艺术生中出现了不少混日子、混文凭甚至厌学、退学、出走的现象。这种恶性循环造成相当一部分大学艺术类毕业生在走出校园后,适应不了社会对其工作方面的要求。近几年传媒艺术类毕业生供大于求,而各传媒机构又苦于寻找不到理想的专业人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生源的文化底蕴不够,造成学生的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艺考的标准和形式需完善和改进
  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等艺术专业有其特殊的专业要求,进行专业测试是必须的,但在专业考试的目的、标准、形式等方面要有正确的方向、科学的标准、完善的体系。笔者认为应把学生在专业上的先天条件、感性创造空间、思维能力以及对所报专业的热爱程度,特别是有较高的文化基础等,放在重要甚至基本的位置。
  部分高校艺考时考评老师人数过少,甚至只有一个人,个别评委自身职业形象不佳,在考场上心不在焉,马虎了事,凭个人好恶评判取舍考生,将不少优秀后备人才拒之门外。同时,这也为人情关系、权钱交易等现象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更大的忧患还在考试的方向性和形式上,建议高校能够根据以上情况科学地改进和完善,把握好选拔人才的标准:重天分轻表现;重感性创造轻俗套世故;重选手专业的原生态,轻培训留下的老道机械;重文化基础的源泉作用,轻考场表现定型化等科学选材理念。
  另外,在专业考试的内容设置上应尽量避免形式化、表象化、随意化,传媒专业考试应该重点考察考生的知识积累,这是区别于其他专业的关键。从而将那些由衷热爱本专业,却在艺考表现上有点瑕疵的好苗子选拔到大学里来深造。
  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知名传媒高校在专业考试内容设置上的许多方法值得借鉴。比如中国传媒大学公开声明艺术类考生没有必要参加相关专业的考前培训,也不需要刻意偏离中学文化课的学习去准备所谓的专业知识。中国传媒大学在专业考试中把握住了正确的选才方向,非常注重考生的先天条件、培养空间和个性特长,并高度重视考生在文化基础等各方面知识的储备情况,在大部分艺术专业考试中,加试中学文化基础等项目。按这种方法最终选拔进入学校的生源,不仅专业条件好,素质全面,而且德才兼备、后劲十足。
  
  不良培训机构和人员误人子弟、牟取暴利
  社会上的一些考试培训机构或个人利欲熏心,误人子弟,劝学生脱产培训学专业,功利性教学并收取高额培训费(市场行情为每学员培训费大约一个月一万元左右,一小时一百元左右)。甚至以给介绍费、利润分成等方式伙同某些中学散布传媒艺术高招的捷径,引诱误导一部分学生放弃正常的文化课程,请长假外出专业培训,速成获取专业资格证,再以低分考进较高层次的高校。以上情况在社会上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
  传媒专业艺考培训时间短、利润高、好应付、见效快,社会上的培训机构水平参差不齐。许多人一切向钱看,甚至聘请在校生冒充名牌大学传媒专业老师向学生行骗。还有一些业余人员滥竽充数,大肆招生牟取暴利,严重损害了家长和学生的利益,影响了传媒界的良好形象。
  令人痛心的是,培训牵扯出的经济投入与效果的反差,容易引起矛盾和纠纷。有些家长和学生为此上诉,和培训机构打起了官司。个别中学老师也经不起金钱的诱惑,身不由己地踏入这个“艺术高招利益圈”,哄骗学生,出卖学生,获取不义之财等。上述这些现象已屡见不鲜。
  传媒高招中出现的忧患,希望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措施不断完善传媒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制度。学生也要加以思考和辨别,找准自己的成才之路。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
  来源:青年记者2011年12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