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选班长的演讲稿300字:印尼的经验:小额信贷更能经受金融危机的考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07:28:57
印尼的经验:小额信贷更能经受金融危机的考验http://bic.cass.cn/info/Arcitle_Show_Study_Show.asp?ID=2244&Title=%D3%A1%C4%E1%B5%C4%BE%AD%D1%E9:%D0%A1%B6%EE%D0%C5%B4%FB%B8%FC%C4%DC%BE%AD%CA%DC%BD%F0%C8%DA%CE%A3%BB%FA%B5%C4%BF%BC%D1%E9&strNavigation=%CA%D7%D2%B3-%3E%BF%BC%B2%EC%D1%D0%BE%BF-%3E%BE%AD%BC%C32003-5-6     农发所 杜晓山
今天,印尼金融和经济危机最严重阶段已过,这时再来审视一下印尼小额信贷产业的状况及它对贫困群体的影响,是很有裨益的。
一、小额信贷缓贫作用明显
始于1997年的印尼经济危机对印尼经济部门,包括金融界的打击是惨重的。由于巨额外债和外贸出口难以振兴,印尼各产业部门至今仍处于近乎崩溃状态,金融界也难以向它们提供贷款支持。印尼金融系统的恢复和振兴估计需要超过600万的六次幂印尼盾资金的再投入,这一资金量相当于近期印尼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0%。
金融和经济危机使印尼的商业金融机构受到重创,或者可以说基本处于崩溃状况。(造成这种局面的国内基本原因是政治和权势的干预以及银行和客户过多的外汇风险),然而,小额信贷产业尽管也受到影响,但它经受住了考验并为缓解贫困作出重大贡献。在1996-99年经济危机前后的统计数据表明,印尼的贫困人口的变化并不十分显著,对此,小额信贷功不可没(请注意“表一注”的说明,它表明不同来源的数据差别很大)。印尼城市贫困人口从1996年12月到1998年12月,增加了610万人,然而从1998年12月到1999年8月间,却下降了520万人,两者相抵增加了90万人。而农村在这三个时点的数据则分别为2650万、3190万和2510万人,即净减少了140万人。这说明印尼的许多穷人,尤其是贫困妇女从农村小额信贷机构获得信贷支持,发展非正规产业的微型企业,这对穷人是一种有效地获得收益以度难关的社会“安全网”机制。
表一  1996-1999年印尼贫困人口变化
城    市
农    村
总    计
占总人口
的%
人数
(百万)
占总人口
的%
人数
(百万)
占总人口
的%
人数
(百万)
1996.12
15.6
11.5
21.3
26.5
19.2
38.0
1998.12
21.9
17.6
25.7
31.9
24.2
49.5
注:摘自Em.Haryadi文章。但据Bambang lsmawan的文章,印尼贫困人口1993年和1996年的数据分别为2590万和2240万人,由于经济危机,上升到了4950万人。
小额信贷降低了金融危机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小额信贷的存在和发展,没有加剧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消极影响,相反,它有助于穷人和印尼农村社会降低危机造成的社会影响,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渡过难关。印尼唯一的一家农村国有商业银行——人民银行(BRI)的农村信贷部(BRI-UD),以及由非政府组织(NGO)开展的储蓄贷款自助小组(SHG)和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农村银行(BPR)”进行的信贷活动大大降低了危机造成的社会成本。小额信贷支持了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它有助于新的工作或就业机会,吸收了大量过去在正规产业部门工作失业后转入自我就业的劳动力。
二、小额信贷产业的变化
印尼经济危机前后小额信贷机构的消长,从总体上看,变化不大。在危机期间,不同小额信贷机构受的影响力不相同,小型的地方级农村银行和非银行类小额信贷机构受到的打击一般说来要大些,无论从资金来源、放贷额、还贷率等方面都受到程度不同的负面影响。但它们在帮助贫困群体稳定生活和维持基本生产经营活动方面作出了贡献,而且它们自身也经受住了危机的冲击和洗礼,有的还增强了实力和活力。统计数据显示,总体上说,小额信贷的还贷率在危机期间由危机前的96%降低到85%,但到2000年底,又恢复到96%。
注:此表中的BRI-UD、BPR和BKD所提供的农村金融服务占全部农村金融的90%。其中BRI-UD为主力军,在农村的贷款账户占三者总量的52%,贷款余额占68.7%;存款账户占78%,存款额85.7%。BPR贷款客户数和余额均占30%;存款账户占19.3%,存款额13.1%。BKD贷款账户占15.8%,但贷款余额则很低,只有1.8%,可见它的客户主要是相对贫困的小客户。
小额信贷的业务活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储蓄,二是贷款。印尼人民银行(BRI)为穷人开设的名为Simpedes的储蓄项目实践,证明穷人也需要储蓄服务。对于贷款活动,在印尼农村广泛进行的是一种称为银行和自助小组(SHG)合作(PHBK)的项目,它将银行和农户自助小组通过小额信贷机构这一中介联系起来,以解决穷人的借贷难问题。类似这种几方合作的金融服务形式,也称为联系银行制度,开始于1988年。到1999年底,PHBK活动已在23个省的1161个银行分支机构中进行,212个非政府组织(NGO)和25364个自助小组(SHG)参与进来。客户总数达480168个,贷款额为1224亿盾,储蓄额为67亿盾,贷款的偿还率超过96%。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也关注这一活动的发展,但总的说来,小额信贷还缺乏为穷人服务的资金。
象PHBK这类的在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非政府组织(NGO)和农户自助小组(SHG)几者间合作,开展小额信贷活动的情况现有不断发展的趋势,其中不乏成功者。在这里,NGO的作用可以是提供转贷服务,也可以是只从事非信贷性的其他中介服务。这些机构和各方利益主体都普遍接受这样一种观念,即合作各方都应是受益者,小额信贷才能生存和发展。从经济上说,各方的运营成本应由服务的收入所覆盖,也就是说收益应高于投入。只有这样,这类合作才能长期、持续地开展下去。表三显示了印尼在小额信贷发展中六种类型的三方合作状况(或称联系银行制度)。
表中的BMM是一种民间合作社组织。在1998年,根据政府的新的法规和法律,允许建立活动于全国范围的国家级合作社。一个称为“社区自助发展机构”(Bina Swadaya)的非政府组织在1998年10月成立了服务于贫困社区的合作社。这种合作社是将有资金能力和扶贫社会责任感的中上阶层人士动员起来,与穷人共同组成合作社,推动社区发展。由于印尼1997年开始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影响,银行倒闭,Bina Swadaya的地方银行BPR也经营困难,因此,这一种合作社的建立是服务贫困群体和社区的新尝试。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BMM合作社显示了其生命力。到2000年底,合作社已发放贷款44.57亿盾,有417个自助小组,6854人得到贷款。其中妇女3810人,合作社的贷款还贷率为100%。
表三  银行、非政府组织和穷人自助小组三方合作的小额信贷项目
项目名称
PHBK
银行-自助小组合作项目
P4K
边际小农和无地农户创收项目
Bina Swadaya
自助小组存贷
计划
BMM
合作社
BK31
信用联盟
项目开始年份
1988
1979
1980
1998
1970
覆盖的省份
23
12
10
6
20
参与的银行数
1,161
6,096
20
1

参与的NGO
212

23(基层办公室)
13

参与的自助小组
25,364
47,684
2,033
140
1,105
客户数
480,168
500,000
58,300
2,558
252,226
储蓄总额
67亿盾
85亿盾
17亿盾

1183亿盾
贷款总额
1224亿盾
779亿盾
32亿盾
14亿盾
1342亿盾
贷款利率
年息25%
年息22.15%
固定年息24%
固定年息19.2%
以实际本金额计年息19.5%
还贷率
96%
94%
97%
100%
±90%
三、国有商业银行的小额信贷业务表现远好于其他金融业务
印尼人民银行(BRI)的乡村信贷部(BRI-UD)是印尼唯一的一家从事小额信贷业务的国有商业银行。它在金融危机前、中、后的表现使人看到了小额信贷的希望,增强了人们对小额信贷的信心。因为它的表现远好于其他银行和BRI的其他金融业务。
在政府宽松的金融政策条件下,BRI的发展演变过程说明国有农业银行可以进行成功改革。它完全能成为自负盈亏、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中介,而且完全可以以市场利率,向中低收入群体提供精心设计的小额储蓄和贷款产品服务,成为小额信贷的主力军。
BRI在80年代初的改革初始阶段,有效地利用了政府提供的启动支持资金和世界银行的贷款,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现在,它已完全可以用吸收的存款储蓄替代外部贷款作为自己开展信贷服务的资金来源。BRI通过将其3700个乡村信贷部(UD)分支机构组成的网络作为赢利中心,到2000年6月,它已达到有2510万存款账户和260万借贷者的规模。BRI通过存贷利率差所获的信贷服务收入,完全可以做到覆盖其运营成本有余,并利用所获利润,不断扩展金融服务业务的广度和深度。
提供没有数量大小限制的储蓄服务和通过以农村市场利率提供额度从5美元到5000美元不等的各类贷款服务,BRI-UD成功地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的考验,使BRI成为在危机中印度尼西亚唯一的一家能赢利的政府银行。而且这种赢利收入完全来自BRI-UD所取得的骄人业务,因为,BRI乡村信贷部(UD)多年来一直是赢利的。无论在金融危机前还是危机中,都是以其赢利弥补BRI的海外和城市方面金融业务造成的亏损。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BRI-UD外的业务部门在金融危机前和危机后是赢利的,但相对于BRI-UD,其成本—效益比则差得多。因此,可以说,BRI的小额信贷业务是BRI的核心生命力所在,也可以说它是BRI的救星。
在1984-90年六年的期间,BRI成为亚洲金融机构的一种成功示范模式:它实现了将使人头痛和运营失调的政府农业银行转变为自负盈亏和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中介,在与众多金融机构的竞争中成功胜出,取得了金融资源和客户数量不断增加的成就。
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BRI-UD的小额信贷运营力量进一步得到成功加强。当时,印尼的银行系统崩溃了,BRI的海外和城市业务部也受到重创,然而它的乡村信贷部(UD)仍然保持健康和赢利,在1999年,它的赢利额在1.5亿美元。在危机最严重的1998年6—8月,仅在这三个月就吸引了129万新储蓄客户,不过,由于可以想象的对贷款效益前景的担忧,客户对贷款的需求停滞了。这种形势造成了到2000年6月,BRI有14.5亿美元的储蓄资金积沉,这是对BRI这个有百年历史的银行的最新挑战。BRI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乡村信贷部(UD)12个月的贷款损失率已持续降为1.35%,明显低于它在1984-1999年间长期保持的贷款损失率2.1%的水平。
BRI-UD或小额信贷业务保持高还贷率和高资金质量的原因至少有:
第一,所有的小额贷款都是客户根据自己的现金流量决定贷款周期和还贷期限,而且都采取分期还贷的方式。例如BRI-UD的贷款期一般从6个月到3年不等,但还贷期则可分月、季、半年等不同。客户的借贷额也从2.5万-2500万盾(相当5美元到5千美元)不等,还贷压力不大。额度大些的老客户多是已有一些自有资产,多少具备能经受某些外部冲击的有能力者。他们多能克服由于对自己生产的产品需求降低或贷款利率提高造成自己经生产的困难。
第二,农村产业部门一般说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小于城市,供求关系和范围的本地化程度高,产品的档次和价格相对较低,并且供求弹性比较稳定。农村微型企业往往主要是从事本地或本国生产和生活必需品的买卖活动,因此,不象许多大中小型企业从事与进口产品有关的活动和服务。而且,由于危机时与进口有关的产品和服务价格高,在人们的实际的生活水平下降后,原来购买进口产品和享受高档次服务的人们,不少降低低了消费档次,改用国内物廉价低的产品和服务。另外,虽然农村地区在危机时受到严重干旱的打击,但由于干旱后又碰上了两次好的稻米收成,农民和微型企业所受自然灾害打击得以缓解。而且,那些从事出口农产品的地区的农民,由于印尼盾贬值,生产经营活动活跃,收入有所提高。
第三,小额信贷借贷者往往都十分珍视他们获得贷款和储蓄的机会,他们往往宁愿压缩自己的消费,按时还贷,也不愿使自己与BRIUD的关系破裂。BRI-UD也吸取了过去的经验教训,即过去由于害怕储蓄降低而减少放贷,结果是借贷客户的按时还贷率下降。因此,BRI-UD也十分守信地再贷款给那些信誉好的小额信贷客户。
鉴于BRI-UD和本地区其他一些国家农业银行的成功改革,政府和国际资助机构可能应将它们的资助集中于把农业银行改造成能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提供良好金融服务的自负盈亏和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中介机构。
从BRI-UD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至少有:
·政府的金融政策至关重要,它可以左右国家的金融改革。
·通过开展有吸引的储蓄和贷款产品服务,制定适宜的工作激励和奖惩制度,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和监控系统,农村小额信贷可以达到自负盈亏和可持续发展。
·低收入群体有储蓄的潜力,农村金融机构可以以讲求成本效益的方法动员他们的存款。
·如果不只偏重贷款方面的金融服务,那么,对储蓄服务的需求会大大超过贷款服务的需求。
·应重视贷款的回收工作,并应为此制定必要的激励措施。
·对于一个金融机构而言,大规模地服务于众多的低收入群体和争取机构自身的金融自负盈亏这两个目标是可以一致起来的。
·通过针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各类客户,相应提供他们需求的各类存、贷款服务,金融机构完全可能做到不断增加贷款所需的资金规模,降低平均交易成本和提高赢利水平。
【顶部】【返回】【关闭】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 - 2003 CASS.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BIC@cass.org.cn
技术支持:北京华奥新科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