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兄弟连30集高清:3.知识能改变一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3:49:49


【原文】吾闻之曰:“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君子进1不败其志,内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是故逼2臣伤君,谄下伤上。君必有弗弗3之臣,上必有詻詻4之下。分5议者延延6,而支78者詻詻,焉可以长生保国。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则喑9,远臣则吟10,怨结于民心,谄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桀纣不以其无天下之士邪?杀其身而丧天下。故曰:归11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

【译文】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并非是没有安居的住所,而是自己没有安定的心:并非是没有足够的财产,而是自己没有满足的心。”因此君子应以艰难要求自己而用简易对待别人,众人往往用简易要求自己而用艰难对待别人。君子出仕不会败坏自己的意志,内心会追究情由,虽然夹杂在平庸的民众中,也终无怨恨之心,因为他有自信。因此凡事从艰难处做起,必然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没有听说过为了自己想要的,而能够免除自己所厌恶的。因此靠近君主身边的臣子会伤害君主,谄媚的下级会伤害上级。君主必须要有违逆自己心意的臣子,上级必然要有直言争辩的下级。杂乱的议论到处蔓延,而旁支侧系则随便直言争辩,怎么可以长生保国呢?臣子重视自己的爵位不发表言论,那么近臣就沉默不语,远臣就会叹息,怨恨纠结在民众心中,谄媚谀奉之人在君主身旁,善良的议论被屏障堵塞,那么国家就危险了。夏桀商纣王不是以为天下没有贤士吗?所以自身被杀而且丧失了天下。所以说:赠送国宝不如举荐贤人而进用读书人。

【说明】只要自己有一颗安定的心,那么什么地方都可以安居。只要自己认为足够了,那么就是收入再少也是足够的。贪婪的人给他再多,他也认为不够。所以,关键在于自己的心态。怎样建立并保持自己的这种良好心态呢?亲近读书人,或自己做一个读书人。而且还要有敢于违逆自己心意的朋友,有直言争辩的下级,这样才不会犯一意孤行的毛病。作为统治者,不能任由杂乱的议论到处蔓延,也不能任由旁支侧系随便直言争辩,那样反而会把事情弄得更复杂,也就不能长生保国了。但又要鼓励大臣敢于发表言论,不能让民众中好的劝谏被近臣屏障堵塞,所以要依靠读书人能够上传下达。总之,这一切都要亲近读书人,举荐贤人,进用读书人。也就是说,墨子认为,读书人在国家事务中非常重要,因为知识能改变一切。

——————————————————

【注释】1.进:(jìn尽)《书·君陈》:“进厥良,以率其或不良。”《礼记·王制》:“升诸司马曰进士。”《吕氏春秋·慎行论》:“而进之。”这里用为任官、出仕之意。

2.逼:(bī荸)《晏子春秋卷一·内篇谏上第一》:“贵戚不荐善,逼迩不引过。”《国语·郑语》:“不可偪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泰侈逼上。”《淮南子·兵略》:“是故入小而不偪。”《小尔雅·广诂》:“逼,近也。”《说文新附》:“逼,近也。”《资治通鉴》:“秦兵逼淝水而陈。”这里用为接近、靠近之意。

3.弗:(fú扶)古同“拂”。违背、违拗、拂逆。

4.詻:(luò罗)同“谔谔”。直言争辩。《墨子·亲士第一》:“君必有弗弗之臣,上必有詻詻之下。”《说文·言部》:“詻,论讼也。”《广雅·释训》:“詻詻,语也。”《六书故·人事四》:“詻,辞属也。”

5.分:(fēn芬)通“纷”。《管子·势》:“分其师众,人既迷芒,必其将亡,亡之道也。”《韩非子·八经》:“是以喜见则德偿,怒见则威分。”这里用为乱、杂之意。

6.延:(yán严)《书·大诰》:“天降割于我家,不少延。”《书·吕刑》:“延及于平民。”《管子·地员》:“坟延者六施,六七四十二尺而至於泉。”《左传·成公十三年》:“君亦悔祸之延。”《礼记·玉藻》:“前后邃延。”《荀子·议兵》:“延则若莫邪之长刃,婴之者断。”《方言十三》:“延,遍也。”这里用为蔓延之意。

7.支:(zhī芝)后作“枝”。《诗·卫风·芄兰》:“芄兰之支。”《诗·大雅·文王》:“文王孙子,本支百世。”这里用为支系之意。

8.苟:(gǒu狗)《诗·唐风·采苓》:“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诗·大雅·抑》:“无易由言,无曰苟矣。”《管子·制分》:“兵不呼儆,不苟聚,不妄行,不强进。”《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荀子·不苟》:“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韩非子·奸劫弑臣》:“人主诚明于圣人之术而不苟于世俗之言。”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虽怯儒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韩诗外传》:“不恤乎公道之达义,偷合苟同,以持禄养者,是谓国贼也。”这里用为随便之意。

9.喑:(yin音)缄默不语。《晏子春秋卷一·内篇谏上第一》:“近臣嘿,远臣喑,众口铄金。”《墨子》:“此譬犹喑者而使为行人,聋者而使为乐师。”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10.吟:(yín银)《战国策·楚策》:“昼吟宵哭。”《说文》:“吟,呻也。”《苍颉篇》:“吟,叹也。”《素问·宝命全形论》:“呿吟至微。”这里用为呻吟、叹息之意。

11.归:(guī龟)通“馈”。《书·微子之命》:“唐叔得禾……王命唐叔归周公于东。”《诗·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诗·小雅·黍苗》:“我行既集,盖云归处。”《左传·闵公二年》:“归公乘马,祭服五称。”《论语·阳货》:“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韩非子·五蠹》:“故智土退处岩穴,归禄不受。”《广雅·释诂三》:“归,遗也。”这里用为赠送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