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mp3.0.6 使用教程:张颐武:韩寒博文是“80后”的独立宣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5:26:27

   从韩寒此前的四篇博文、一篇访谈,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年轻人化蛹为蝶,走向成熟的过程,他的思考和探索需要严肃对待。遗憾的是,有些人把这种思考变成了微博里斗气宣泄的滑稽表演,这只会胡乱消费韩寒,逃避问题和挑战。其实我们可以追问,为什么有人害怕年轻人思考?当韩寒只是在尖刻地嘲讽,没有深入思考的时候,一些人愿意欢呼他的简单?当他开始解剖自己,解剖中国和世界,开始理性探索的时候,却有人畏惧他的真实?韩寒当年也真实,但真实得简单;现在他真实,却已经开始成熟,思考会结出丰美的果实,这会让他走得更远。我们应该抛开那些无谓也无趣的情绪化,面对韩寒所提出的问题。


  其实,韩寒这次的博文和访谈也是“80后”成长的历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他这时的思考绝不仅仅是个体的思考。这四篇博文和一篇访谈,可以说某种程度上体现了“80后”面对中国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发言,意味着“80后”的影响力已经不局限于文化消费领域,而是进入思想和社会的重要议题中。


  当然,以“X0后”来描述代际差异是一种简化说法,但人们很早就认识到“80后”和以往的几个十年出生的人群有所不同:首先,他们在中国历史上最丰裕的时期成长,没有体验过“匮乏时代”的压力,没有对过去极端贫困的记忆。虽然还有许多贫困家庭出身的孩子需要社会扶助,但就这一代人来说,他们的物质条件是上几代人无可比拟的,并深受消费社会的影响。其次,他们多是独生子女,享受家庭温暖和全面的教养也是上几代人不能比拟的。第三,互联网和全球化带来的信息和观念,让他们有更开阔的视野。


  因此,在文化方面,他们表现自我的想象力重于表现社会生活。在经济方面,他们重视财富的分配和使用重于重视财富的积累,有相当强的消费能力。在社会方面,他们关注人类的普遍问题重于关注中国的特殊问题。韩寒、郭敬明等人最初在文学领域形成了不同于传统文学的感性力量,这种文化上的影响力随着“80后”消费能力的增长而增长。但是“80后”对中国社会重大问题的理性思考却一直没有为社会所充分关注,他们在文化领域的影响力远比在社会领域要大。他们还没能把在感性中所发现的东西转变为理性的表述,他们在文化领域的巨大影响还不能转化为理论和思想领域的成果。


  不过,韩寒的博文和访谈正是一个“80后”在今天的独立理性思考。这思考有两个特点超越了过去知识分子的思考模式:


  一是跨出二元对立思维,韩寒的博文和访谈明确提出了超越“左”与“右”的见解,“所谓左右之间从来没有妥协”。他从简单的冷战思维中脱出,开始把看到的中国和世界的复杂性转换成为理性思考。与之相比,不少知识分子的思考仍停留在八十年代,看不到中国和世界的变化,“80后”这种超越二元对立的思考方式,显然有独特意义。


  二是他对社会改革的思考跨出了传统的“解放政治”的简单思考,立足于“生活政治”。所谓“解放政治”就是忽视社会的复杂性,只希望简单地通过正式的政治体制的改变在一个早晨解决问题,将社会的诸个领域看成只有政治一个领域,用灵丹妙药毕其功于一役地解决社会问题。而“生活政治”则是在具体的日常生活中寻找解决方案,希望通过生活变化提升幸福感,促进社会进步。当一些知识分子还是沉醉于一种浪漫化思维之中时,韩寒主张“不如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新一代人的成长,慢慢去建立一个更加法治、更加顺畅的社会。”这显然是以生活政治来参与社会进程的努力。


  韩寒的思考开启了“80后”超越八十年代以来知识分子的传统思考模式,虽然这些思考还仅仅是开始,但他意味着“80后”的独立思考已经浮出水面。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这是“80后”的独立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