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彼特创新理论感悟:马铃薯的故事(下)从欧洲到世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3 11:47:18

 

 

马铃薯的故事(下)从欧洲到世界

 

http://bugu.cntv.cn/news/farming/kejiyuan/classpage/video/20091110/105019.shtml

 

    (主持人) 欢迎收看科技苑。昨天,咱们聊了马铃薯的起源,这马铃薯能够成为今天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印第安人真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马铃薯传播到欧洲后,却根本上不了欧洲人的餐桌。除了外来物种造成的陌生感,欧洲人之所以那么排斥马铃薯,其实呢,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马铃薯之所以被欧洲人打入冷宫,除了不了解和食用不当,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

    (采访)曹幸穗:实际上和欧洲人的一种傲慢的民族性格有关,因为欧洲人认为印第安人是一种很落后、很下等的民族,他们认为一个下等民族的食品不可能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当时的欧洲人认为这个是落后民族的食品,所以他们认为是魔鬼的食品。

    (采访)赵志军: 完全是这种文化的制约,就使得马铃薯在16世纪传入到欧洲后很长时间,没有作为一种食物被传播开。

    (采访)曹幸穗:只能作为那种家畜来食用的饲料。

    马铃薯没有能够走上欧洲人的餐桌,却来到了他们的猪圈。对猪来说,马铃薯实在太称它们的心意了!猪虽是杂食动物,但最喜欢吃根茎类作物。它们天生的长鼻子就是用来拱开松软的土壤,寻找营养丰富的块茎和块根。

    (采访)赵志军:所以马铃薯对猪来说,非常喜欢的一种食物,它没有歧视,什么好吃它吃什么。所以传入到欧洲以后,很快成为猪的重要饲料。

    就在猪享受着马铃薯营养丰富的地下块茎时,欧洲宫廷中的一些人也开始对马铃薯抱之以欣赏的目光,不过,他们关注的仅仅是马铃薯的地上部分——它的美丽的花。

    (采访)曹幸穗:我们叫做奇花异草,他们当做一种很奇怪的植物,把它栽培到花园里面。但是后来他们又逐步发现,这个土豆的茎叶,马铃薯切开以后它会有一种浆液渗透出来,他们就把这种浆液当做一种药物,药物来使用,比如说,有的医生认为,这种马铃薯的浆液能医治溃疡,皮肤哪个地方有溃疡以后,涂上这种浆液以后可能它会变好,另外烫伤的时候,把马铃薯片贴在烫伤的伤口上面,使这个伤口能够愈合。

    在许多欧洲国家,马铃薯不过是作为一种观赏植物和药用植物,在宫廷贵族的花园里打发时光。唯独有一个国家的人例外,他们很快把马铃薯请上了餐桌,这就是爱尔兰人。

    (采访)赵志军:  因为爱尔兰主要居住地是山区,也是偏高寒,偏高寒,他们地方种其他的农作物并不是很好,但是种马铃薯很好。

    马铃薯良好的适应性和抗逆性,使它在爱尔兰贫瘠的土地和恶劣气候中很容易就站稳了脚跟,粮食紧缺的爱尔兰人很快就接受了马铃薯。就在爱尔兰人把马铃薯作为重要粮食作物的时候,欧洲的邻国们依然不为所动,甚至嗤之以鼻。

    (采访)赵志军: 当时英国和爱尔兰之间,两个民族之间有冲突,英格兰尤其是贵族,他瞧不起爱尔兰人。传说有一个故事,有一个英国的贵族,说马铃薯的时候,说这东西,只有爱尔兰人和猪才吃的,这个咱们不能吃。

   (主持人)那个贵族的结论实在下得太草率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在他之后的百年,不仅是他的后代,几乎所有的欧洲人都在吃马铃薯。马铃薯不仅成为欧洲种植最广的作物,而且最终作为拯救欧洲的作物而荣登史册。然而,究竟是什么使得马铃薯的命运发生了如此神奇的转折呢?

    18世纪中叶,欧洲国家的两大交战集团为了争夺殖民地爆发了长达7年的战争。正是这场空前残酷的战争,终于结束了马铃薯在贵族花园里的冷清岁月,将它推到上拯救欧洲的历史雾台。长期的战乱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生产,各国都面临粮食紧缺的严峻考验。在这样的特殊时期,作为粮食作物,马铃薯的优势,很快引起了欧洲各国的瞩目。

    (采访)赵志军:  关键是它确实具有这种非常非常高的粮食价值,作为粮食价值 ,尤其是作为提供人的充饥,这个角度,因为它高产,和它的适应性强,这两个地方 其它的农作物都是比不上的。

    欧洲各国的宫廷很快意识到马铃薯作为粮食的重要价值,于是,马铃薯被放到战略的位置,然而,推动马铃薯的种植过程却并不顺利。

    (采访)赵志军: 因为长期,很长时间文化的干扰,使得欧洲人对马铃薯,是一种排斥心理。虽然能吃,到现在我知道,我也吃了,但不是好东西。但凡我有办法,我就不吃它。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的上层开始想办法

    (采访)曹幸穗:上层社会就开始食用这个马铃薯。当上层社会开始食用马铃薯的时候,它就有很大的示范效应。因为觉得,你看,皇上都吃的东西,那不是好东西吗。

    而法国皇室采取的一个办法就是从皇后以及贵族妇女开始,把马铃薯的花作为她们的装饰品。皇后是时尚的风向标,她插上马铃薯花,整个法国的时尚界全都追逐跟风。于是,马铃薯的文化身价迅速抬高,变成一个有品味的东西。从而打破了人们接受马铃薯的心里障碍。

    (采访)赵志军:  德国,更干脆,德国的皇帝下令都必须种,你要不种,我就惩罚你,甚至把你耳朵割了,把你鼻子割了,你就必须给我种,他就来横的,来蛮的,不像法国,来诱惑,有诱惑的,有威逼的,软硬兼施。但上层都意识到马铃薯的粮食价值。

    为了解决战后饥荒,俄国沙皇也采用政府的行政力量,强行推广马铃薯。

    (采访)曹幸穗: 推广里面有一个插曲,由于彼得大帝非常急着要推广,他要推广马铃薯的时候,他需要征用农民的土地来作为种薯的繁殖基地,那么在征用农民土地的时候,当地的农民就有一种恐慌,觉得政府把我们的土地拿来种外地来的荷兰薯,我们会重新变为农奴,变为没有土地的农奴,所以当地很多农民就有一种抵触的情绪,有了这种抵触的情绪的驱动,他们就编了很多很恐怖的故事,说马铃薯吃了以后,人会变成魔鬼,人会生各种各样病,是不能食用的,有毒的食品。所以很多农民不知道真相的时候,跟政府有一个很强的对立情绪,慢慢演变成农民的暴动。历史学家就把它叫为马铃薯暴动,就是这么来的。

   尽管发生了马铃薯暴动,但是由于政府的坚持推广,以及马铃薯对环境极强的适应性、较高的产量,俄国的农民很快接受了马铃薯,将它作为一种主要的蔬菜植物在栽培地里广泛来种植起来,马铃薯成为俄罗斯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主要食品。

    马铃薯的命运就这样来了一个大转弯。在皇帝们的意志下,马铃薯在欧洲各国自上而下地推广开来,并最终成为拯救欧洲的粮食作物。

    (采访)曹幸穗:马铃薯确实拯救了欧洲,如果没有马铃薯传到欧洲去的话,它们的秋冬季的食品是很难解决的。为什么呢,因为它们夏季阴雨季节比较长,也比较频繁,在这种环境下,夏天的谷物不容易结穗子,因为它不容易授粉。所以授粉类的谷物在那个地方,夏季比较难生长,所以他们不适合种玉米和水稻。小麦的话,因为它产量比较低,它不能解决一个地区一年的粮食,所以欧洲人他们只能用越冬的小麦,越冬的小麦在春夏之交的时候,它就已经灌浆结束了。那么呢它的土豆正好可以补它这个缺陷。正好可以解决他们秋冬季粮食供应问题。所以马铃薯在欧洲,当他们把它当食品之后 它能够很快推广开来。

    马铃薯的种植,给欧洲许多地区的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并成为许多国家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以至于在爱尔兰,原本用于解救饥荒的马铃薯几乎成为唯一的粮食作物。

    (采访)曹幸穗:由于变成主要的食品,他们就越来越依赖于马铃薯作为主要粮食。那么这么单一的食品,对于一个民族的食品安全就有非常大的潜在的威胁。

    就在欧洲人铺天盖地扩大着马铃薯的种植面积的时候,一种可怕的烈性病毒传染病——马铃薯晚疫病在产区流行起来,马铃薯的产区遭到了毁灭性的减产、甚至绝产。为什么晚疫病能够对马铃薯造成致命的伤害,这与它无性繁殖的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采访)曹幸穗: 它不断地无性繁殖,容易积累疾病,比如说它有一植株感染了这种病毒,用这个植株来再栽培很多新的植株,那么新的植株通过母婴关系后又传给新的植株,不断传播,那么所有这个地区的马铃薯品种可能都会感染上这种病毒。但这种病毒在一种特定的环境变化上面,它突然爆发以后,整个地区的马铃薯就没有收成。

    (采访)赵志军: 当时的爱尔兰,上百万人就饿死了。 这是对世界的农业生产部门的一个很大的一个警示。一个地区,过分依赖单一农作物品种,一旦出现灾害,必然带来一个不可收拾的灾害。必须依靠多品种农作物种植,才能够使得当地的农业正常健康发展。

    1845年爆发的马铃薯晚疫病造成爱尔兰连续几年空前的大饥荒。大量爱尔兰的土著居民不得不迁徙到欧洲其他国家;还有一部分人飘扬过海,迁徙到美洲新大陆。有一个名叫帕特里克的年轻人,也随这批流亡的农民来到了美国,他的曾孙 约翰·肯尼迪——后来成为美国第35任总统。

    (主持人)历史的戏剧性有时真的是耐人寻味,赫赫有名的肯尼迪家族,居然和爱尔兰马铃薯的晚疫病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回望马铃薯在欧洲的传播,的确可以说是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那么,马铃薯在欧洲农业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之后,又传播到了哪里,开启了怎样的新篇章呢? 

    18世纪末,马铃薯终于传到了美国。

    (采访)曹幸穗:马铃薯传到美国去,其实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马铃薯原产在南美洲,美国在北美洲,其实中间就隔了一座大山,在山的两边。起实从地理,距离上,从南美洲传到北美洲应该是很近的。但是美国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从南美洲引进马铃薯,而是,最后在欧洲人把马铃薯引进到了欧洲,并在欧洲培育出来,食用,适合欧洲生长,长日照的这种马铃薯品种以后,完了再从绕了一个大半个地球,再从欧洲传到美国去,经历了,并且是欧洲人把马铃薯当中主要食品一百多年以后,美国人才开始吃到马铃薯。

    美国对马铃薯的轻视或许和它们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美国的土地广袤、土壤肥沃、可以说,美国是不缺少粮食的一个国家。因此,它们也没有必要去引进一个新的物种。

    之所以马铃薯后来还是从欧洲引到美国或许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文化上的认同。美国人认为他们文化的根源是在欧洲,所以,当欧洲的上层社会把吃马铃薯作为一种饮食的时尚,这种时尚也就慢慢影响到了美国的上流社会。

    (采访)曹幸穗:所以这个时候,美国人就需要从欧洲引进马铃薯到美国去,引进到那里去以后,美国就开始利用它先进的技术来培育新的马铃薯品种。他们培养出来的品种,尽管是从欧洲引进的马铃薯,但是最后,他们培育出的品种,从生产性,从抗逆性,以及到它的品质,适口性都要比原来欧洲的品种要好。

    那么,马铃薯最早何时传入中国的呢?

    (采访)赵志军:传播到中国这是个谜,到现在也是个谜,什么时候传播都不是很清楚,我们只知道它的下线,就是我们知道最晚它应该在明代晚期,确切讲是万历年间。马铃薯就已经进入到中国了。

    从比较明确的历史记载上来看,马铃薯传入中国有两条路线,其中一条是通过海路引进,从天津引到北京,最后到华北平原。另一条线从荷兰人引进到台湾,然后从台湾引进到福建和广东地区。此外,从马铃薯后来在中国栽培分布看,历史学家推断,还存在第三条路线,就是从西北方向引进到我们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第三条路线。

    (采访)曹幸穗:引进中国来以后,由于不同时期引进来,土豆在不同地区登陆,所以在中国马铃薯就有很多很多地方上的名称。比如说有叫土豆的,有叫洋薯的,有叫洋山薯的,另外,广东人还有叫薯仔的 还有叫洋芋的,为什么叫洋芋呢,因为有红薯先引进来的,红薯它叫山芋,而且叫地瓜,它和红薯有相似的地方,所以它就把这个和这个芋连接。

    尽管有着五花八门的名字,但马铃薯在中国的华北和东南都地区一直都没得到很好的推广种植,更没有成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因为在这两个地区,原来的谷物生产都非常稳定,小麦,玉米,水稻等谷物栽培非常发达,构成了稳固而又完善的粮食体系。

    (采访)赵志军: 这时候一种新的农作物品种进来,好不好,好,只是锦上添花,不可能替代。

    即没有水稻小麦玉米耐饥饱,又没有红薯甘甜的马铃薯,很难和这些传统的谷物竞争,然而,马铃薯在中国最终还是找到了它的立身之地——这就是土地贫瘠、干旱少雨的西北部地区。

    (采访)曹幸穗::西北地区,在马铃薯引进来之前,他们主要是种小米,种玉米。但是这两种粮食作物,两种谷物,它的生态环境要求比马铃薯要高,因为玉米小米不耐旱。稍微干旱一点,它就枯黄了。而马铃薯要比它们相对耐旱,另外,小米和玉米对土地的肥力要求要比较高,而马铃薯相对比较低。

    西北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使得其它谷物很难良好地生长,却恰好给了抗逆性强的马铃薯一个充足的发展空间,加上这一地区普遍缺粮的现状,人们对粮食有着迫切的需求,这些契机,使得马铃薯在中国广袤的西北部大地上扎下根并很快成为当地人的主要粮食作物。

    (主持人)马铃薯走出故乡南美洲之后的旅程可以说是有坎坷也有辉煌,特别是它对欧洲的巨大贡献。事实上,马铃薯的价值真正被开发和利用出来,还是最近几十年的事,随着现代食品加工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快餐食品的兴起,马铃薯迎来了它真正的辉煌期,今天的马铃薯究竟发生了多少神奇的改变呢?明天,请继续关注马铃薯的故事。

    编导:杨晓青

    摄像:吴迎新

责编:何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