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部工作内容及流程:《萌芽》:韩寒在这里一举成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3:37:15
中国网 | 时间: 2006-10-26  | 文章来源: 新京报
以举办新概念作文大赛开创新格局以青春写作为方式为文坛造星
■杂志档案
《萌芽》:1956年创刊,1962年和1966年曾两度停刊,1981年复刊。首任主编哈华,其后是曹阳,1995年起由赵长天任主编。当今活跃在文坛的大多数作家早年几乎都在《萌芽》上发表作品。1996年杂志改刊后,以“新概念作文大赛”再度引起了文学界的瞩目。当今活跃在文坛的作家韩寒、张悦然、郭敬明等都是在此项大赛中崭露头角。

赵长天执掌《萌芽》之初,对杂志进行改版,改版之后的《萌芽》更贴近市场,却在文学圈引起了争议。
■人物名片
赵长天: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萌芽》杂志主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书记处常务书记、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兼秘书长。著有小说集《外延形象》、《天门》等,创作了《伽蓝梦》等四部长篇小说,散文集《过渡年代》、《半秋》,纪实文学《中国的大门》、电影剧本《寻找玛丽雅》等。

赵长天收拾“乱摊子”
1995年,身为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的赵长天被调往《萌芽》杂志做主编。由于《萌芽》的情况不好,他当时心里并没有底。
“我接主编的时候工资都发不出来。当时也找了市领导,市委副书记出面找上海《新民晚报》,他们答应每年给《萌芽》30万块钱,连给3年(最后给了5年),这样解决了发工资的问题,但是这笔钱只能勉强维持生存。当时我也觉得这不可长久,只是给刚刚接手工作的我一个喘息的时间。”赵长天说。
赵长天意识到,当时的首要任务是让《萌芽》进入市场,因为《新民晚报》的每年30万不可能给一辈子。编辑部首先开始转变思想,好在《萌芽》比别的刊物建立市场意识要早,这种转变不太困难。
由于《萌芽》是青年杂志,编辑人员跑了很多大学和中学开座谈会,结果发现学生们全都不知道这个杂志,知道的都是中年人、老年人,老师和家长。显然,刊物的读者定位错位了。于是,改版就成了一件不可避免的事。
改刊并不成功
编辑部第一步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接受《萌芽》,先不管文学性强不强。1996年改版的时候,《萌芽》将原来的号称“青年作家的摇篮”的纯粹青年文学杂志改成修养类的青年文学刊物,赵长天说,“你可能将来不当作家,但是应该具有文学修养,这是人的修养的基础。”
为了吸引大、中学生,改刊后的杂志在显著位置刊登学生特别关心的新闻,比如申花足球队球星的报告文学。大家的想法是学生可能为看范志毅的报告文学买杂志,接着发现还有散文和小说,然后就顺便翻一下,觉得还不错,这样能让学生重新接近文学,接近《萌芽》。由于苏童的作品刚刚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在青年人中影响比较大。编辑部便将苏童的短篇小说《表姐来到马桥镇》作为打头稿。自然,这样的改版必然会在文学圈引发争议,认为《萌芽》文学性降低了,变得不伦不类的人不在少数,一些对文学很虔诚的老读者很失望并写信提出了意见。“我也知道从文学角度衡量,质量是下降了,但是第一是没有办法,第二我觉得一本给青年学生看的书和《收获》、《上海文学》等杂志就应该不一样,不能以成熟作家的眼光来要求《萌芽》。”赵长天说。
但是,读者对于改刊后的《萌芽》反映并不是很好,中学生觉得和他们的生活还是有距离。赵长天还回忆:“有个中学老师和我讲,班上有个家长禁止孩子看《萌芽》。我就找到这个家长,家长说,你不要误解了,我知道《萌芽》不错,年轻时我也看。但是我的孩子就要高考了,能不能让他高考完了再看呢?当时,我就明白了:找大学去。”
举办新概念作文大赛发现韩寒
提出搞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是《萌芽》的编辑李其纲,他提出这个想法后,赵长天觉得不错,但必须找一些名牌大学去搞合作,因为当时最大的困难是《萌芽》没有号召力。恰好当时的大学有文科基地班,可以提前招生,但是苦于找不到好学生。《萌芽》的提议正好满足了这些大学的需求,因为这样的活动很可能发现一些人才,所以比较支持。
在4000多篇文章中,韩寒的《书店》和《求医》,刘嘉俊的《物理班》,徐敏霞的《站在十几岁的尾巴上》等,让编辑看过之后喜出望外。评委会主任王蒙,评委铁凝、叶兆言、方方、叶辛,复旦大学的陈思和,北大的曹文轩等看了作品也很兴奋,对韩寒和徐敏霞的作品评价特别高。
当时的韩寒正在松江二中读书,赵长天认为,他的文笔很老辣,有评委就怀疑,一个高一学生怎么可能写得那么好?但是,复赛的时候,韩寒没有来,按照规定将被取消复赛资格。当时,评委会已经定了一等奖名单,评委陈思和、叶兆言提出,万一因为特殊原因,韩寒没有收到复赛通知错过了就太可惜了。组委会就给韩寒打电话,韩寒说确实没收到通知,而下午2点,组委会就要开发奖大会了。
上午11点,韩寒才赶到了组委会所在的宾馆。这时,题目已经公开了,宾馆房间的桌子上有个玻璃杯,杯子里有半杯水,李其纲找了一张纸揉成一团塞进杯子里,让韩寒以此为题作文。组委会留下一个《萌芽》的编辑监考,其他人就出去吃饭了。一小时后,赵长天和评委回来了,韩寒的《杯中窥人》也写完了。评委觉得相当不错,一致同意此文获得了一等奖。
之后,《萌芽》在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上下两本的《新概念作文选》,很快销了60多万册,中学生非常喜欢,他们给杂志社来信说没想到文章可以这样写,简直闻所未闻。很多读者通过这套书知道了《萌芽》,《萌芽》的影响也逐渐增大。
张悦然、郭敬明崭露头角
接着,《萌芽》举办了第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由于媒体的宣传,参赛人数大大增加。韩寒也再度参加了这次比赛,其作文《理发》得了二等奖。赵长天说,韩寒这次没有获得一等奖的原因是,评委觉得他的作品和其他人比虽然还是不错的,但是没有超过他自己原来的水平。第二届大赛的获奖者中,有15人直接进入了大学。其中,包括北大、清华、复旦、北师大等名校。
到第三届比赛的时候,国家开始在政策上对文科生保送加以限制,获奖者不能被直接录取了。但是,参赛的获奖者如果报考和《萌芽》合办比赛的大学可以加分。第三届比赛中,张悦然、郭敬明获得了一等奖,郭敬明还接着参加了第四届比赛,也获得了一等奖。新概念作文大赛之后,《萌芽》发行量直线上升,2000年达到了10万份。其后,每年以10万份增加,2005年每期平均发行50多万份。后来,杂志社把读者目标由高中生和大学生调整成以高中生为主,兼济大学生。赵长天表示,《萌芽》不是种子也不是大树,而是正在抽穗含苞的稚嫩新绿,自己将继续保持《萌芽》的鲜嫩,不会让它太成熟老到。
口述:赵长天
采写:本报记者张弘 实习生郝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