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营销师被取消了:宋定窑与仿古定窑工艺之比鉴-瓷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5:31:53
 宋定窑与仿古定窑工艺之比鉴     古人对原料的认识 (2010-03-17 15:39:0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ec38550100h9ph.html

    以定窑当年的盛况及遗址附近挖采原料遗存来看,当时定窑区域应存在相当规模的挖掘队伍,专为各窑坊供应原料。

 当时不可能对原料进行物化分析,但古人深知原料精选的重要性。他们从表象上对原料代代总结,代代相传,也应当有了很深的认识。

 高岭土的化学结构、矿物组成、颗粒状态,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作坊每次所购(采)原料性能肯定存在差异。大一些的作坊,也许在同一结构层购进大量外观相近的优质原料,在生产中逐步总结,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现代定瓷原料

    实际古人对原料的认识程度,恰恰符合了中国传统审美模糊的,不确定的概念。现代精准的化学分析和精密仪器的大量使用,使产品变得工业和冷漠,违背了人类心灵追求自然,贴近自然的感受。


自正藏品

自正藏品

自正藏品

自正藏品


定窑遗址

 精微的支圈 (2010-03-09 21:41:49)

    一般来讲:支圈发明之前,烧造时为防止粘连,匣钵内先散上高岭土类灰状细粉,一方面保证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的稳定,另一方面使瓷器不粘匣钵。而组合支圈匣钵支圈间缝隙用高岭土或黄泥等耐火材料涂抹,以此保证烧制过程中密封而不刺火。

    支圈用料与器物用料有明显差异,主要区别是支圈胎泥淘洗不精、或无陈腐时间等等。由此可知定窑精细瓷的用料,是处于陈腐池上部最精细的部分,其他胎泥则多作为普通瓷器和支圈使用了。

    由于支圈的一次性使用,因而在遗址形成大量的遗存,现遗址13个大瓷片堆,也多为支圈。

    覆烧定窑的支圈有多种类型,不仅厚薄不同、断面长宽比例也不同,有“L、H、C、J”等数种,支圈切削干净利索,十分漂亮,也是一件难得作品。撇口、葵口、折沿、小碟等多种器型配不同类型的支圈,器物与支圈精微配套更能最大的增加产量,其精妙的组合深深体现出窑工的精湛技艺。

    支圈与器物采用相同的材料,虽然精细度有所差异,但收缩比一致,并取代了耐火粘土制作的匣钵,提高了成品率。


自正藏品

自正藏品

自正藏品

自正藏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ec38550100h5f3.html

芒口瓷的装烧工艺 (2010-03-09 22:19:1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ec38550100h5g5.html

    芒口俗称“毛边”、“倒扣芒茬”,一般指口沿无釉的瓷器,多由覆烧所致。覆烧工艺始于南朝洪州窑的“对口烧”,此后许多窑场也有多种装烧方式的大宗覆烧产品。

    传统意义的定窑“芒口”覆烧定瓷,应特指宋中期以后,由于垫圈式组合匣钵覆烧工艺而形成的口沿无釉瓷器。宋代瓷窑装烧技术最为重要的成就,就是发明了“垫圈式组合匣钵”和“火照术”。

    晚唐、五代定窑出现单件扣烧及盘形支圈覆烧工艺;宋早期定窑出现漏斗状匣钵覆烧工艺;这都是定窑学习其他窑口的结果,与北宋中期定窑发明的垫圈式组合匣钵这一覆烧工艺相去甚远,并不是一回事。

    定窑在五代、宋早期开始广泛使用的“盘形支圈覆烧工艺”、“漏斗状匣钵覆烧工艺”,方法可理解为覆放套烧,器物按照大小顺序依次套入,也是为了节省空间,生产了大量芒口瓷。芒口一般处理较小,并不影响美观,多为精品白瓷。虽说此方法也最大限度的增加了产量,利用了空间,但产品从大到小,没有同一规格,难以形成大宗产品。笔者收藏一五代盘形支圈覆烧标本,20多件高白度素面小盘,分三组依次大小套入,瓷质优良,芒口处理较小且干净利落,从产品的档次来看,还打不到镶嵌金银扣的产品要求,该装烧工艺主要目的节省空间,提高产量,在当时也是比较先进的技术。

    就覆烧而言,定窑最迟在晚唐时期已经出现了单件倒扣的“芒口”覆烧产品,及随后出现的盘形支圈覆烧工艺、漏斗状匣钵覆烧工艺,至宋中期才出现影响深远的垫圈式组合匣钵这一覆烧工艺。

    宋中期,定窑工匠在以前基础上开拓进取,发明了“垫圈式组合匣钵覆烧工艺”,则是定窑首创的装烧工艺,其先进性令南北方窑场争相效仿,从而芒口作为一个主要特征,配以成熟的刻印装饰技艺,很快在南北形成了影响深远、具有明显特色的大定窑系。

    我们所说的定窑在制瓷工艺史上的突出成就,是指其首创垫圈式组合匣钵这一覆烧工艺,因而有学者说:“定窑覆烧法与印花装饰均兴盛于北宋后期”,“定窑创用覆烧法的时间在北宋中期”等等,这都是指垫圈式组合匣钵这一覆烧工艺。其方法是先在较厚底圈内覆放一个或几个大小不等的碗坯,上面再套放一个支圈和一个盘碗类坯体,依次叠放,达到一定高度后入窑烧制。这种方法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空间,统一了产品的规格,既节省原料,又防止器物变形,大幅度提高产量,降低了成本,极大地满足了社会需求。对南北瓷窑产生很大影响,对我国制瓷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自正藏品

自正藏品

自正藏品

 刻划刀具 (2010-03-09 21:14:4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ec38550100h5eb.html

    从定窑刻划花纹饰分析,古代定窑刻划刀具应以竹骨类为主,也存在铁制等金属工具。

    大体可分为:修坯刀,划花刀,刻划刀。

    修坯刀刀身较宽,刀尖圆滑锋利但不尖锐,有时也作刻划花使用,划花工具则呈针状。刻划花刀又分单线刀,双线刀,复线刀等等。

    古代的刻工应为专业刻花师傅,一个人甚至为数个作坊服务,每天可刻划百余件至数百件不等,其流畅,娴熟的技能也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有些师傅应备有大小不一的成套工具。

     刻划一件器物用一把刀和几把刀完成的效果有很大差异,亦如绘画用一枝笔和数枝笔的差异一样。有些图案极其复杂的器物,仔细观察分析,也确实用一把刀完成的,其表达的艺术性,更能体现刻工的高超技艺和综合修养。尤其外刻莲瓣,内部结合花卉、人物、动物等复杂图案的器物,以及繁缛丰富的宋早期大瓶类立件更能体现出这一点。

    现今仿古师傅的刀具均为金属制作,刻花则多采用规整的钢锯条磨成锋利的工具,划花工具多用自行车辐条或钉子磨制。这与古代刀具有很大区别,再加上古今刻工的文化素养、历史背景、生活环境、娴熟程度的差异,仿品与真品有很大的不同。

柴与煤 (2010-03-17 13:38:4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ec38550100h9nc.html
 
于煤热能较高、储量丰富,定窑自五代始逐步用煤代替柴、草做燃料,至宋早期煤就广泛被使用了。

    从遗址遗存情况看,各时期定窑均存在柴煤交替使用烧造一窑瓷器的现象,这是由于柴草灰纤维粗长,能够封闭进风口的缘故,不过柴草的比例相对较少。

    晚唐、五代定窑从瓷化度、洁白度、烧成温度方面,精品定窑瓷器在整个烧造历史中质量最高。从工艺角度而言,存在原料的优选、特殊淘洗、陈腐等方法,及工艺的精湛,也存在柴与煤的合理匹配使用。

    晚唐以前,纯柴草烧造阶段,大部产品确实存在欠烧,这与工艺技术的不完善有关,也与柴草与之匹配的窑炉极限温度有关,即使使用热能较高的煤以后,部分产品也存在欠烧现象,尤其在厚胎器物上更能体现这一点。

    仅从燃料而言,难以说明定窑瓷器的烧制状况。但对柴煤的正确理解,对地域原料中铝、硅、镁主要成分性能的掌握,对定窑工艺技术的清楚认知,确实对定窑瓷器能有准确的认识。


自正藏品

自正藏品

自正藏品

自正藏品

  以下是 定窑仿古作坊(知己知彼)才能古今之鉴别定窑仿古作坊
(知己知彼)古今釉料配方之别 (2010-03-09 18:26:4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ec38550100h5ar.html

    古代釉料的选择及配方的使用,古代师傅们也是代代摸索积累,又口口相传下去,由于原料及调配方法、比例不似今日精密仪器分析的准确,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也正是如此差异,符合了中国审美的偶然性、不确定性的朦胧美,因而件件作品韵味悠长。
    依据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古定瓷釉分析报告来看,其Cao成分高,所以定瓷白釉应是石灰釉而不是长石釉。再者,古定瓷釉面的抗酸碱性、耐腐蚀性及硬度较强,也说明了石灰釉的这一特点。
    至于定瓷胎釉原料,采用风化的矿物较好,这与矿物所含脊性成分高有关系。因而古定瓷优质釉料当时应多采用严重风化的高Cao粉末类矿物,而且所含铁份越少越佳。这样所产生的灵动釉色配以宋人理念下的刻划印等工艺,使古定瓷白釉产品图案鲜活,成为当时富裕阶层争相追逐的主要用瓷。
    目前仿品在釉料上根据各作坊师傅的掌控、摸索,复杂多样,差异很大,基本没有相同的配方,就是一个师傅也会经常变换原料和比例。一般为五到八种原料组成,主要有:石灰石、方解石、石英、长石、黄土等,有些还选择性加上了溶剂氧化物等化工原料,如仿古加ZnO作为消光剂,釉色沉闷不灵动,也易于检测到。古陶瓷鉴定简单地查羧基OH-,就可判定为高仿,此种釉面与上千年氧化在直观上也存在着差异。且釉原料多从外地购入,甚至远到山西、江西等地。定窑可理解CaO含量较高的石灰釉,目前个别仿古作坊采用长石釉是不对的。
    由于原料的极大差异,再加上古代粉碎、淘洗、沉降、晾晒等工艺技术的特殊性,现今人们对这些技艺不知晓,因而只能采用现代工艺技术进行仿古生产。仔细对比观察,古今定瓷的釉面存在着感觉上的差异。
    釉面的时代风格,仿品也容易出现错误。如白中泛黄的釉色,是北宋金代特征,仿品往往把这种釉色挪到其它时代器物上,明显时代风格不符,易于辨别。

古今装饰工艺的理念区别 (2010-03-09 20:34:2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ec38550100h5d7.html

    古代:所有器物的折沿、芒口、圈足、口沿均处理得干净利落,这与审美、文化、处理手法熟练程度有一定关系,与工具材质、和泥效果、陈腐情况也有直接关系。古人尤为注意造型与装饰二者密不可分,相互辉映。

    现代:新仿品充满了现代社会的影子,刻意模仿古人,而不考虑瓷器本身的特征。刻花呆滞,印纹模糊,现今印花脱模用滑石或石膏粉,烧成后部分器物表面有浅浅红斑,容易鉴别

 定窑的仿古作坊 (2010-03-17 15:50:0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ec38550100h9po.html 世间万事,都有一定的规矩,大都体现在道德底线上,仿古与造假、售假就有本质的区别。

    70年代初,由于日本田中首相访华时和周总理长谈定窑。1975年,在周总理的亲自安排下,定窑瓷厂汇集了全国最优秀的专家和师傅进行恢复,不惜工本研制开发,促使了定窑的恢复,1979年成功生产出第一批产品,弹指间已过了30多年


仿古作坊

    新中国的定瓷工艺师承古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师傅,使定窑艺术得到继承和发展,当时的工艺技术相对落后,基本沿用过去的纯手工作业方式,因而那批产品形神兼备,极似宋代定窑。那时的产品选料精细,用工细致,遵循古法煤窑烧制,模板均来自故宫博物院和定州博物馆真品实物,这些产品在某些方面虽然还存在欠缺,但整体仿制水平很高。当时的产品大多出口到了国外,目前很多这类产品被国外藏家和博物馆当做真品收藏。2005年在河北曾出现过一只这个时代的印花碗,做旧处理后,被上海藏家当做真品买走。所以在鉴定时,一定要注意这批特殊时代的高仿品。


仿古作坊

    那个特殊时代生产的精品,大都作为文化交流卖到了国外。这批产品,现今被很多人当作真品收藏了起来,甚至高价流回了国内。这是人们对此类仿古精品缺乏认识,和部分人有意识的行为,但仿古作为文化的承传和交流任何时候都是值得提倡和推崇的。

    现今的仿古作坊,无论是技术、使用原料还是最为重要的人员素养、工作态度都无法与那时相比,因而产品逊色很多。

    定窑瓷厂当年培养的优秀师傅,多以作古。现今定窑遗址的十几家仿古作坊中,只有三、四名当年定窑瓷厂培养的师傅,技术已经明显青黄不接。其主要原因:仿古并不赚钱,年轻人不喜欢。这几名身怀绝技的师傅,恪守着良好的操行,日子很是清贫。我曾看见一位老师傅,对着满窑烧坏的瓷器发呆,情景令人十分不忍,每件器物要几天的手工堆塑,那是他两个月的辛苦作品。而他们生产的仿古定瓷,经过一些商贩作旧和运作后,经常在各大拍卖会上高价成交,或以极高的价格进入各地藏家的手中,市场上则很少见到。

    有的作坊专门从景德镇请来拉坯师傅,从耀州等地请来刻印花高手,结合现今的技术,挖掘、继承、创新了一批又一批的定窑品种,其高仿品甚至能通过上海和北京的机器检测。


仿古作坊

仿古作坊